64、两宫太监
作品:《将军夫人心狠手辣》 闲话寒暄至酉时。
眼见夕日要沉, 天色不早, 欢喜殿母女情深的戏码终得落下了帷幕。
白王氏带着婢女迟迟吾行,白问月紧随其后。
自欢喜殿的宫门前分别, 白王氏道了辞后, 便往乾和门的方向出宫去了, 而白问月,则是转道奔向了太宜宫。
去寻魏央。
白王氏前脚刚离去, 宋书后脚也从瑶华宫的方向返了回来。
时机正好。
“夫人。”他微微俯身。
白问月颔首:“事情办得如何?”
“如夫人所想,”宋书答道:“她未曾有片刻的迟疑,直接应承了下来。”
宋书出入瑶华宫的确不多,可早些日子也是去捞过一趟鱼的, 那坐宫殿荒废已久,早无人住行了二十多年, 从未见过什么洒扫的宫女。
能够找到夏饶, 已是意料之外。
不曾想, 他按照夫人的吩咐, 将事情陈述了一遍,她竟答应的这样快。
似是猜出了他心中的疑惑,白问月忍俊不禁,莞尔轻笑。
“可是疑惑,为何你手无任何信物,仅凭只言片语, 她便轻易应了你的话。”
宋书木然地点了点头,一五一十道:“不瞒夫人, 奴才确实有此不解。”
“那宫女看着并非是全无城府之人,只是几句话,怎的便肯为夫人卖命呢?”
“那是因为你不知。”白问月抬手,他忙上前搀扶。
又出声同他解释这内里的乾坤,“若她自己不说,这普天之下怕是连她的父母都不知晓,她究竟是何人。”
“又有何家人尚还在世。”
夏饶在宫中站稳了脚跟后,曾多处托人打听过她这个妹妹的去向生死,她如今处在这宫中,不为权利富贵忠名所活,心心惦念的,便是这唯一一个与她同样遭遇的妹妹。
“何况你既能说出夏烟的出身与际遇,又能道出是在廊坊花街里寻到的夏烟,她自然会信你。”
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夏饶心中便知晓几分她的妹妹许是在烟尘之地,只是苦于困在皇宫,无法细寻。
所有旁人无处得知的讯息,宋书所言皆能对得上,再加上他将军府总管的身份,别的不说,这样的身份,断然不会费尽心思去蒙骗她一个小宫女。
交易来往,信便深信,不信又怎会多言。
宋书听的仔细,心内便又多了几分敬服。
可转念一想,又是新的疑声:“连她的父母都不能知晓她是何人,夫人又是如何知晓的呢?”
宫道深长,红墙丈尺。
不着痕迹地望了他一眼,白问月只道:“秘密。”
“……”
如何也想不到夫人会如此答。
宋书微微一愣,约有片刻这才想起,面前这名女子,心思虽异常沉稳缜密,实则还是一个比自己小有十几岁的女孩子。
平日里他竟全然觉察不出她的年幼。
正胡思乱想间。
“回太宜宫吧。”莺声响起,向着太宜宫的方向抬起了脚,白问月细语如风,“日后若是有机缘,倒也能让这姐妹二人重聚再相见。”
暗暗打算。
宫女卖身进宫,与选秀的女子大有不同,既是卖进宫内,便是一生宫奴,除非天子大赦,否则永不得离宫。
如何能让她们重聚呢。
宋书低了低身子,仔细搀扶着跟在旁侧,心底未有丝毫的怀疑。
他们家的夫人若是想,自然会有法子让这两人相见。
何况,这本也无需什么阴谋算计的事。
将军开一句口,便是不成,也什么都成了。
日落昏黄,砖墙祥和,宫道上的人比来时明显少了许多,回到太宜宫时,前来宫中赴宴的夫人小姐也已陆陆续续走的所剩无几了。
正欲踏进太宜宫的宫门,抬眼表瞧见了魏夫人带着自家的女婢由内走了出来。
论起辈分,毕竟是长辈。
白问月盈盈俯身,浅施一礼,表以问安。
未曾想魏夫人行到她的身旁,竟驻足停了下来,不同宴上的漠然,她一双眼睛紧盯着白问月的脸。
看不出神情思绪。
“魏夫人?”白问月出声问了一句安,稍稍提醒。
过了须臾。
收回意味深长的视线,微微颔首,做了反应。
本以为这便算是招呼罢了。
白问月侧了侧身子,正欲侧步继续入内,又忽听沉声响起。
“夫人。”魏夫人叫住了她。
疑惑不解地停步回了身。
忽见魏夫人躬身行了官礼,声音不卑不亢:“冉儿的身子,也劳烦夫人多照顾些了。”
话突如其来,无前言后语,不明所以。
白问月侧眼,意味不明地望了一眼宋书。
她心中的确有意要护着魏冉,但前有太后,后又有魏府这两棵大树,她如何能担一句照顾呢?
思索了片刻,随即无声明了。
是因为白来仪的毒害皇后一事?
想来这魏夫人也已经知晓白来仪对魏冉下毒一事了,她是魏央的正妻,将军府的夫人,魏家的人。
可同样她也是白府的千金,白来仪的姐姐。
魏夫人忽然有此一句,是怕她心有偏袒旁意,
欲对魏冉不利。
傍晚时分,天色临夜,炎热去了几分,吹起淡淡凉风。
她面无表情,声轻如风地答道:
“自然。”
姿态沉稳,理所当然地应了下来。
无其他情绪。
倒是一旁的宋书微微蹙眉,隐有不悦。
便是魏府本家,镇国将军府也长了魏府不止一层,于权于情于礼,太后尚还在人世,她皆过问不得将军府的任何事,更莫要提将军与夫人的言行举止了。
这样冒然唐突,咄咄逼人的语气,可不像是有求于人的模样。
她纵是心中有疑,也该所有顾忌,留些情面。
怎的也不该是这副嘴脸。
“时辰也不早了,”宋书冷峻出声,只道:“魏夫人还是快出宫去吧。”
“想必魏大人在府下也等候多时了。”
宋书跟着魏荣延多年,在将军府的地位一直是毋庸置疑,无人可替的。
便是在魏府,他的话也同样有些份量。
微微一楞,似是未曾料到宋书丝毫未曾掩饰他的怒气,会这样直接。
看到镇国将军府的态度,也猜测出事情绝非表面如此简单。
识趣未再继续,对话戛然而止。
魏夫人颔首,无声退去。
望着魏夫人离去的身形,白问月微微恍惚。
她一心只顾着在这朝野权势里搅弄风云,算尽阴谋,以为同魏央是戮力同心,所求所为皆为同事。
倒忘了她还有白太尉长女的这一层身份,这便罢了,对着一个魏央,全然忘记还有一个魏府。
白魏二府的处境,并非是只同一个镇国将军府。
她这样堂而皇之地去了欢喜殿,在魏夫人的眼中,难免会刺眼些。
“夫人。”宋书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将军还在里处等着,我们先进去吧。”
无声点了点头,魏府的事情,还是同魏央说说罢。
珠帘夺目,金碧辉煌,酉时二刻,殿上无人。
魏央并未像宋书说的那般,在殿上等着她。
四下望了望,除却来往的宫人,不见太后与将军二人的身影。
方圭闻见动静从里处走了出来。
“夫人。”他俯了俯身子,白问月疑惑地望着他,只听方圭轻声道,“太后同将军在里间正商议要事,要为夫人通传一声吗?”
原来如此。
在这皇宫内来回奔走了多处,难免有些生乏。
“罢了,”挥手拂了方圭的意,找了一处角落坐下,白问月声色有些无力,“既是要事,我也不便多听,还是安然在此等候罢。”
省了要同太后应付赔笑的精神。
明晓其意。
方圭未再多言,转身同一旁的宫女吩咐:“去为夫人上一壶新茶。”
宫人手脚麻利,新茶奉上斟满。
清香绿意。
白问月自顾自饮着茶,眼睛里漫不经心地瞧着方圭,见他似是没有要返进内处去的模样。
实际上,方圭确实是想回到里处,近旁侍候太后,可眼下将军夫人独自坐在这殿里,他若是置之不理地走了进去,恐失了礼数。
“夫人偿着茶可还合心意?”他问了一声。
“尚可。”白问月敷衍回声。
瞧着方圭年事已高,言和温声的模样,几乎是快忘了,眼前这个人是怎样的不简单。
方圭入宫的年份她并不知晓,只是前世曾听谢欢无意间说起过。
说是这皇宫内比方圭进宫久的老人,早已悉数退居人后,做些无足轻重的活去了。
而人眼可见的这些宫人,无一人有方圭的年纪大,也无一人有他的资格老。
更无一人同他般,对太后忠心耿耿,深受太后的重用。
仔细说来。
若是论起辈分来,元木还要唤上方圭一句师傅。
早些年间,这后宫里所有的奴仆,除却主子们,皆是以皇后的贴身大太监方圭、还有谢宁渊身旁的太监总管方居为首。
后来,先帝战死,方居按照礼规自然而然跟在了谢欢的身边,照拂皇帝。
过了约有四五年,因为年事岁数,处处力不从心,方居便郁郁病逝了。
是以,方圭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元木‘调’去了谢欢的身边。
元木进宫的年份也并不短,他原是内务司的小太监,后机缘巧合下得了方圭的点拨和训教,表现优异,于是得了方圭的眼。
方居死后,他为元木指路,将他送去了长华殿,他总归是有些能耐,不过三个月,便从掌灯的太监便成了谢欢钦点的太监总管。
从前,方居未死时,这宫内皆是方圭同他两人说了算,方居一死,饶是后又有了元木担了‘总管’的职称。
可实则,只有太后身边的大太监,一人说了算。
无人敢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