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烽烟四起

作品:《皇帝家的猫主子

    而老僧心里已经把苏景轩骂了祖宗十八代,没那个本事,就别说大话嘛!害得他第一次没上报平王,先斩后奏,就遭受了重大失败... ...真是害死他了,也不知道平王会如何惩罚他。

    “你倒是胆子不小,跟了本王这么多年,居然也学会了先斩后奏”平王蕴含着暴怒的声音在老僧头顶响了起来。

    老僧心底一抖,心道果然来了,急忙解释道:“王爷饶命,属下只是想着能尽快替您解决掉霍景,毕竟苏景轩这个人承诺万无一失,可没想到那霍景太过狡猾,连苏景轩自己都折了进去... ...”

    头顶上的人没说话,老僧心里抖了抖,知晓平王此刻心底必然是极为震怒。

    “去查一查,还有多少未曾暴露的人手。”不知等了多久,上面才传来平王的声音,老僧心里一松,忙道:“是!”

    说罢,老僧站起身子,却因为跪的太久,双腿都有些站不稳了,但他可不敢表现出丝毫的异样,只能忍着膝上的剧痛,快速退了下去。

    “好一个霍景,真不愧是本王的好侄儿。”平王眼色漠然,望向东南方向,那是昭云的都城,也有他梦寐以求的皇位。

    “看来王爷的计划失败了。”一道有些猖狂的声音在屋子一侧响起,门被推开,一名异族打扮的男子走进屋内。

    平王并未抬首看这男子,而是端起茶杯,缓缓抿了一口:“大王多虑了,只是手下的人犯了蠢,平白葬送了几个探子罢了。”

    这来临的男人,正是鞑靼人的大王。自从平王行刺霍景失败,平王就逃离了昭云,来到鞑靼人的地盘,躲了起来。

    当然,平王是不肯认输的人,他找到了鞑靼人的王,也就是眼前这个男子,要求合作。一个行刺皇帝无果的逃亡王爷,有什么资格跟一个大族的王谈条件鞑靼王自然不打算理平王,可是平王突然拿出了圣旨,先皇的圣旨。

    圣旨内容让鞑靼王大吃一惊,原来昭云先帝居然是打算将皇位传给眼前这个所谓的平王,而不是那高高在上的霍景吗鞑靼王知道,中原王朝对先帝旨意看的极重,若是平王拿出来的圣旨是真,那么极有可能引起昭云暴动,把霍景拉下皇位来!想到这,鞑靼王不由得开始正视平王,内心也有些蠢蠢欲动。

    但是,鞑靼王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他的先辈因为入侵昭云,被打的很惨,惨到鞑靼花了十数年的时间,也才恢复到战争之前的国力。所以鞑靼王对昭云一直抱有一种极为忌惮的感觉,也正因此,他才隐忍不发,只是让鞑靼兵时不时骚扰昭云,仿佛试探一般。

    因为圣旨引起的激动很快过去,鞑靼王冷静下来,又觉得单单凭借一张圣旨就想把霍景拉下皇位并不太可能,所以他在等,在等一个机会,而平王在他眼里,什么都不是,若是平王登基,对鞑靼人来说更是一个好事,毕竟昭云是大国,若是国主平庸,反倒威胁少了。

    “那倒希望是如王爷所说一般,不然本王对此番合作也是难以下定决心,还望王爷能够理解。”鞑靼王笑着说道。

    “大王放心,如今机会已经出现,大王可要按照咱们之前的约定,开始行事了”平王眼眸微眯。

    “哦”鞑靼王一挑眉:“可是... ...”

    “大王。”平王忍住心里骂他一顿的冲动:“如今昭云大军全都南下,南启和西允不是什么好啃的骨头,昭云北方兵力空虚,鞑靼如果能迅速东进,赶在昭云军队回京之前拿下京城不成问题!”

    “可是... ...”鞑靼王有些犹豫。对昭云用兵,是他极为不想看见的事情。但为了族群的利益和未来,他又不得不这么做,不得不承认,此刻的确是很好的机会。

    “大王是担心霍景挥兵北上吗若是担心此事,本王看倒是大可不必。”平王轻轻一笑:“大王不妨看看此物。”

    说罢,平王将手里的一封密封好的信扔给鞑靼王。

    鞑靼王接过信,认真的看着信里的话,不由得一惊:“你... ...”

    “如何”平王直视鞑靼王。

    “成!”鞑靼王一拍手掌,仿佛下了个艰难的决定。

    “那就有劳大王去发布御令了。”

    “事不宜迟,本王回宫就发。”鞑靼王将信递给平王,转身离去。

    等鞑靼王离开后,平王才冷笑一声,真是西北生活久了的蛮子,不见好处不肯出兵,看见南启和西允都和他结盟了,才决定出兵。

    之前鞑靼王以为他平王只能依靠鞑靼人,所以才态度倨傲,对他要求出兵的事情也是一推再推,如今知晓他的底牌后路不仅他鞑靼了,才决心出兵。

    真是... ...

    ... ...

    是夜,西北漠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南方的景色是多林多雨的小镇,中原的景色多是高耸雄伟的城池,而大漠之上,则是一片沙漠中孤零零的坐落着一座座城池,城池不如中原的雄伟,但却平添了几分凶戾,城墙上满是风沙的痕迹,映衬着历年战争留下的伤痕,显得荒凉、悲壮。

    “近日来鞑靼人有什么动静吗”

    “将军!”漠城守备孙寻见到来人,顿时恭敬抱拳。

    “不必客气。”楚韫忠微笑着摆了摆手。

    “没什么异常,但属下心里却是有些不安。”孙寻挠了挠头,见到楚韫忠眸中的赞赏才继续说道:“正是太安静了,属下才觉得有问题。若是往日,鞑靼人至少会没事前来骚扰,劫掠一番,甚至在离着漠城极近的地方也能瞧见鞑靼人的身影。但最近几天,不仅是对咱们的骚扰变少了,这周围的鞑靼人也变得少了许多,属下也曾派人去探查一番,发现方圆数十里内,竟然没有任何鞑靼人。”

    “事出反常必有妖。”楚韫忠眸中闪过一抹精芒:“鞑靼人收拢起来,无非是有什么进一步的行动罢了。”

    “那咱们”孙寻苦思冥想,也想不通到底该如何办。

    “倒也不必担忧,继续加强防备,尤其是夜间,绝不能让鞑靼人趁夜色摸上来。”

    “是!”

    “还有!”楚韫忠回首看了看京城的方向:“去让人通知一下,漠城以东几座重要城镇,也要加强防备,尤其是夜间,看不到烽火狼烟,必须警惕起来。”

    “这是”孙寻一愣,有些犹豫,但还是点了点头。

    “我觉得,鞑靼人未必会从漠城开道。”楚韫忠。

    “您的意思是”孙寻一想,浑身一僵。

    “不错,所以务必要通知到其他几座城镇。”

    “末将领命!”孙寻郑重道。

    一夜过去,毫无异常;又过去了几天,依旧是没有任何动静,风平浪静,仿佛楚韫忠的担忧都是多余的。

    直到一天夜里。

    “哪里的鼓声”楚韫忠站在城墙之上,沉声道。

    “好像是东部方向。”孙寻俯身在城墙之上,风中仅有城头火光的噼啪声和呼啸的风声。但仔细听的话,孙寻还是听到了夹杂着风声中的响声。

    有些沉闷,也有些慌乱,不仅仅是鼓声,还隐约有马的嘶鸣声。

    “东部,果然。”楚韫忠冷笑一声。

    “东边是凉州,他们这是动手了!”孙寻一惊:“咱们要不要驰援凉州,鞑靼人来势汹汹,凉州一旦失守,则东部大门打开... ...”

    “不必。”楚韫忠抚了抚手中的剑:“凉州城高水深,鞑靼人不傻,怎么可能去攻打凉州他们要打,让他们去便是。”

    “您的意思是”孙寻想到某种可能,不由得一惊。

    “鞑靼人的目标,不是凉州,而是我们。”楚韫忠的话,让周围几名将领大吃一惊,即便是站在一旁未曾发言的楚嵘,也是微微一愣。

    “不过鞑靼人要我上当,那我就上当给他看。”楚韫忠突然一笑:“吩咐下去,漠城骑兵军队出动,目标,凉州!”

    “将军!”若是敌人目标真是凉州,那他们出去岂不是会陷入危机之中

    “但我要吩咐几样事情。”楚韫忠示意众人靠近,然后在几人耳边说了几句话。

    “好了,我亲率骑兵出击,孙寻、楚嵘,你两人坐镇漠城,更要加强警惕,防备鞑靼人的偷袭。”

    “是!”

    说罢,楚韫忠下了城墙,翻身上马,带着集结好的数千骑兵,向着东部疾驰而去。

    战事,似乎越发复杂了。

    凉州城:

    凉州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中原王朝都极为重视凉州的防备建设,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成为了横在来犯之敌面前难以逾越的屏障。

    夜色之中,鞑靼人发起的多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城墙之上,昭云凉州守备军统领透过箭垛,望着城下的鞑靼人,有些疑惑。

    “奇了,这群鞑靼人来这送死的吗”这一波波的冲锋看似凶狠,但跟鞑靼人打过交道的统领却是知道,这根本不是鞑靼人全力以赴的样子。

    这是在做给谁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