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 40 章

作品:《末世天变

    “妈,您的意思是让我教大姐大哥在阳台和室内种瓜果蔬菜?”关文杰不无诧异。

    “嗯。”韩雅芬配合地点了点头,“就用你那个基质栽培,病虫害少,简单一些,不用太复杂,你也知道,你姐和你哥两家谁也没干过农活,养那些现成配好的花草还行,种菜怕是不怎么样。”

    关文杰敛眸思考,半晌,道:“妈,我知道了,回头我找找有什么合适的作物适合大姐大哥他们种植,想好了再跟你说。”

    韩雅芬满面笑容离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韩雅芬也懂。现在能源紧张,快递费是越来越高,指望她时常寄送鲜蔬干货过去不现实,更多还是得靠儿女自己,她能帮的终究有限,有小儿子出手,事情就容易许多。

    过后几天,关文杰一有空就在想着这件事,既要操作方便,又要具备极佳实用性,这样的农作物可不多。

    而且,如此一来,品种繁杂就不合适,最好栽种的蔬果种类单一,但太单一又怕有个万一,毕竟无论是阳台还是室内种植,都无法做到跟外界隔离,说不好什么时候就遭了病虫害。

    因此,不光要满足以上条件,还得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对了,抗旱性也是必备,或许还得加上耐寒这一条。

    既耐热又耐寒,这样的作物更加稀少,兴许可以分开考虑。

    寻思良久,关文杰有了决定,当天就开始制作种植要点及相关营养液配置视频。因是基质栽培,营养液就仅充当肥料之用,避免还得人工施肥。

    这种营养液跟关文杰惯常所用营养液区别自然极大,配置手法也很简单,只要不是笨拙到一定程度,很轻易就能学会,麻烦的只是原料采购。不过这点困难两家人应该都不在话下,不说京都,就算临杭,也有的是办法找到货源,他不操这份心。

    “东西都寄出去了?”柳少希在关文杰身旁坐下,轻声问道。

    “嗯。”

    “可以推广?”

    “没试验过,不过应该可以。”关文杰不是很确定道。

    “这样……”柳少希眼睛微眯,陷入深思当中。片刻后,他道,“你手上有抗旱品种吧?家里分到的那些山地不少还空着,你拿出几样试试。”

    “我研究的基本都是无土栽培作物,抗病虫害的不多。”关文杰着重强调。

    “你的意思是,你研究的那些品种不适合自然栽种?”柳少希皱眉。

    “嗯,大多都不行,剩下那些或许两种种植方式都适用,但未经实践,结果不好说。”关文杰倒也没有过于自负,实话实说,见柳少希神情越发严肃,他又加了一句,“不过也不是不能研究,只是没怎么接触过,恐怕研究周期会很长。”

    说来,关文杰虽然不怕脏不怕累,但能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工作,谁愿意忍受脏污?无土栽培无需跟土壤接触,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就不成立,更不用碰触有机肥,化肥农药也几乎用不到,除了工作更加精细,成本更高,导致风险更大之外,几乎没有别的缺点。

    而这些,恰恰是关文杰所长,反倒最为常见使用也最广泛的自然栽种成了他的短板。

    “那就试一试。”寻思良久,柳少希提议。

    “好。”关文杰爽快应下。

    柳少希只负责出主意,具体实施还得关文杰把关。

    田地重新调整后,关文杰和柳少希包括柳庆国在内,三人的地都分到一块,水田就在房前不远,离绿园不过百八十米。因着干旱之故,上面只稀稀拉拉长着一些耐旱庄稼,都是原先田地主人留下。

    关文杰照顾绿园都够呛,没精力再顾及这些,平日由父母照看,需要他时,他才会上前。

    许是被蝗灾吓到,一眼扫去,田里种的大多都是于地下生长的块茎类作物,以土豆红薯为主,间或夹杂一些诸如花生之类,至于玉米,很少见到,水稻更是绝迹,没谁头脑发昏在天旱的时候种植喜水作物。

    关文杰家这一亩半水田也不例外,上面稀疏地爬着一些红薯藤蔓,土豆花生也有一些,不过跟红薯差不多,长势都不怎么样。

    并非关正山夫妻照顾不周,关文杰接手的时候就这样,短短几天工夫,还不足以迎来翻天覆地变化,而且这也不大可能。

    这些作物都是蝗灾之后补种,那时就已经出现缺水现象,加之气温高,能有这番光景,前头田地主人只怕费了不少心思。最主要还是这些作物基本都过了最佳种植时令,怕是等不及长成就得收割,再耗费大量时间在这上头就有些不值当。

    关文杰绕着自家水田走了一圈,很快就有了决定。等这些作物收获,他就起大棚,半亩采用最简易那种,一亩地只需万把块钱。当然,那是以前的价格,现在要价可能更高。另外一亩就建造成普通温室,跟韩雅芬那两亩温室同一个档次。

    倒不是不能建造更好的,关键在于那不合适。像绿园这样的配备,大部分人家都承受不起如此高昂成本,而且没有相应技术,这么做纯属浪费。

    关文杰建这两个大棚,是为了实验推广,自是越普通越好,否则就失去意义。

    了解完情况,关文杰正准备折返,一抬头就看到远处山道上汽车排成长龙,快速往村口驶近。

    就这么一怔愣间,一长溜汽车已在村委会门口广场停下。

    村民闻风而动,很快那里就喧嚣一片。

    关文杰也去看了会热闹,只是等他赶到时,那些人已经被村长他们迎进村委会招待。但这并不妨碍他打探消息,稍一问,他就得知,这些人是上面安排下来进驻三湾村的新村民。

    这是第一批,后面陆续还有。

    关文杰目光扫过车牌,若有所思。这些车乍眼一看并不打眼,却清一色外地牌子,这就不寻常。果然,有关系就是好,只是为何上面这么看重三湾村?

    见里面交谈一时半会不会结束,关文杰没兴趣再凑热闹,转身就往家走。一进屋,他就把情况告诉柳少希。

    “你说,会不会是因为三湾村地下水资源丰富?”沉吟片刻,柳少希猜测。

    “有可能。”关文杰深表认同,“我记得李师傅不止一次说过这事,还遗憾家离太远,不好迁户进三湾村。”

    “真要如此,那些人恐怕来头不小,没准后续几批也不简单。”柳少希目光微沉,“那样,以后只怕不会安生。”

    “没事,真如你所说,这些人就拧不成一根绳子,几方博弈之下,三湾村反倒更容易立足。”关文杰宽慰道。

    “真要有你说的这么简单就好了。”柳少希叹息一声,暗道:很大可能是原三湾村村民成为这些人拉拢对象,甚或棋子,希望那些人不要把三湾村搞得一片乌烟瘴气,否则他跟文杰就罪过了。

    “别烦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实在不行,还可以远走高飞。”关文杰倒是想得开。

    “你舍得放弃这里基业,离乡背井去外地讨生活?”柳少希怒目圆睁。

    关文杰不但没被吓到,反而被看得心里一片火热,到底知道分寸,强自压下心底那股躁动,耐心解释:“树挪死人挪活,这里再好,再舍不得,真到了那种时候,难道还要死守不成?”

    “希望你能说到做到,别事到临头再来反悔。”柳少希微垂眼眸,似笑非笑望着关文杰。

    “一定,一定。”关文杰呵呵笑道。

    两人推断没错,第一批新迁入村民的确大有来头,不是官二代三代,就是富二代三代,而且还不是混吃等死的纨绔,不说多厉害,起码多少有些才干。他们打头阵,家人后续到达。

    一应手续办妥之后,这批人就开始在村后热火朝天干起来,先是布设电路,紧接着开始打井。至于电哪里来,这个简单,有电的时候就用村里供的电,没电时动用发电机,也不用太阳能和风能等,直接上柴油。

    有电有水,剩下就是按步就班造房子,不消多久,一座座高度相当造型各异的别墅便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成片温室矗立在田野上。

    跟村里一亩两亩小打小闹不同,这些二代三代们建造的温室最小都不下于几十亩,明显是要采用规模化集约式经营。

    果不其然,等温室落成,就有专业人员入驻,二代三代们压根不需下地,人在家中坐,就有源源不断新鲜蔬果送上。

    而原三湾村村民很多都还在为下一顿吃什么担忧,两厢一比较,差距之大,简直让人难以接受。

    这跟村民预想完全不一样,他们本还准备看城里人落魄的样子,结果反倒衬得自己太无能,反过来被人看了笑话。或许,他们连被看笑话的资格都没有。

    但若说这些人以权谋私,好像也谈不上。上面顶多就是把人安排进村,分到的地连在一块,其他特殊关照一概皆无,既没多分一分地,也没白给地皮,甚至人均田地数量还不如他们,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村民想不通,一些明眼人却心里清楚。游兵散勇,对上正规部队,结果已经注定。

    “文杰,整个三湾村土地现在都被利用起来,每天耗水量巨大,净华珠撑得住?”柳少希面露担忧。

    关文杰一脸无奈:“事已至此,不管撑不撑得住,也只能这样,只希望别影响别的地区。”

    但很显然,两人都心知肚明,这种可能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