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 30 章

作品:《六十年代白富美

    一时半会也弄不明白, 姜萱决定把这个小木盒一块带走了。

    离开房间时,姜萱挑了厚厚的一沓废旧报纸,连同三本旧书, 再加上小木盒, 差不多三斤重。

    老大爷放下秤杆, “三斤啦,一斤两毛钱, 刚好六毛钱。那个黑漆漆的小木盒有什么好的”

    姜萱笑笑“我想拿回去当首饰盒, 虽然有点破, 但是擦干净了应该也挺好看的。”

    “也是, 你们小丫头喜欢这些东西”

    老大爷没多想, 收了姜萱递过来的六角钱,又重新躺回了藤椅上, 乐呵呵地摇扇子, 看着姜萱越走越远。

    从废品收购站出来,姜萱抓紧时间回到了大杂院。

    对门的杨婶正在烧水做饭, 见姜萱提前回来,纳闷地问“今天下班这么早吗”

    “对,今天下班早。”

    姜萱说着, 把手里沉甸甸的一捆报纸扔进柴房, 转身问“婶子, 现在几点啦”

    杨婶扭头看了眼屋里的钟表, “四点三十五。”

    那应该来得及去一趟粮店。

    粮店和副食品店都是五点左右关门, 离得不远,步行十分钟就到了。

    想到这里,姜萱急忙进屋,把三本菜谱随手扔到桌上, 小木盒塞进空间,然后接了一盆水,洗手洗脸,把衣服上的灰尘拍干净。

    在废品收购站走一遭,连头发都能沾了不少灰。

    姜萱草草收拾了一番,又取来粮本副食本,慌慌张张出门。

    杨婶喊道“去哪里啊”

    “去店里买菜”姜萱头也不回。

    看她手里空荡荡的,杨婶叹口气,拦住她道“好歹把竹筐带上,再拿一个盆,今天有豆腐供应呢”

    “还有豆腐呢”

    姜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慢半拍的去拿竹筐和不锈钢盆。

    杨婶不放心地问“粮票和钱都带了吗豆腐票也不能忘了。”

    “全都带啦。”

    姜萱赶时间,飞一般地跑出大杂院。

    短短五分钟跑到粮店门口,店门敞开,里面还有不少顾客。

    姜萱庆幸地弯腰大喘气。

    走进粮店,三个柜台依次排开,后面的货架分成了一格一格的,夹杂着稻壳的糙米堆得冒尖,其他米面粮所剩无几。

    前面有老太太正在买粮,姜萱大胆走上前,细心观察。

    只见老太太把粮本递给售货员,又把两张粮票和皱巴巴的钱票递过去,“同志,我买半斤的玉米面。”

    售货员翻白眼“说了多少遍了,玉米面是细粮,早就卖光了,下次早点来排队”

    老太太当即改口“那买两斤糙米。”

    售货员没吭声,不耐烦地打开粮本,划掉原有的米面粮份额,重新写上减去两斤的粮食份额。

    收了一角四分钱,还有两斤的粗粮票,最后才给称了两斤糙米。

    姜萱不禁咂舌。

    算算价格,一斤糙米只要七分钱未免太便宜了

    姜萱趁机问“同志,请问玉米面卖多少钱”

    “没得卖。”售货员爱理不理。

    这什么态度姜萱忍了忍,又说“我就是问问价钱”

    对方闻言,难得抬头瞥了她一眼,哧笑道“玉米面嘛,一斤九分钱,连这个都不知道,恐怕从来没买过吧。”

    “”姜萱白眼,“我倒是想买啊,你不是说没得卖吗”

    姜萱看不惯她这副狗眼看人低的嘴脸。

    都说相由心生,对方年纪轻轻,看着倒是眉清目秀的,偏偏要斜着眼睛看人,愣是多出了几分刻薄。

    姜萱冷哼两声,当即走到旁边的柜台,拿出自家的粮本,和白白净净的小姑娘搭话。

    “同志,请问这个高粱米、豆面、白面,店里还有卖吗价钱又是多少”

    小丫头梳着两根麻花辫,圆脸圆眼睛,笑起来挺可爱,“高粱米和豆面还有剩,白面就是饺子面啊,到货的第一天就卖完了”

    姜萱拧眉“那个玉米面也是刚到货就卖完了”

    “对,”小丫头又说,“你不看公告的吗这个月的细粮还没派下来,如果到货了店里会提前贴公告,到时候记得早点来排队,晚了说不定就卖完了。”

    姜萱

    敢情还要排队抢着买啊

    姜萱也不敢再问别的,只能挑着买了两斤的高粱米和豆面,价钱都是一斤一毛钱,很便宜。

    至于最便宜的糙米,一斤七分钱,没有经过脱壳加工处理,摸一把都扎手,吃起来估计更扎嘴了。

    姜萱才不愿意买这个呢。

    从粮店出来,又抓紧时间去了隔壁的副食品店。

    刚进门,姜萱看见卖豆腐的柜台,连忙走过去,“同志,请问这个怎么卖呀”

    “一块豆腐两分钱,要豆腐票的。”

    姜萱真没想到价格这么便宜默默掏出两张一分钱,一张豆腐票,最后把副食本也递过去。

    顺利买到一小块新鲜豆腐。

    副食店的供应种类繁多,包括鸡鸭鱼蛋蔬菜瓜果,可惜姜萱只看见了鸡蛋和其他一些常吃的食材,比如圆白菜胡萝卜,

    至于鸡鸭鱼,那都是节假日才有供应的。

    猪肉摊子一个月只开两三次,会提前张贴公告通知,到时候又是排队抢购。

    逛完粮店副食品店,姜萱对这个年代的粮食物价再次有了一个深刻的认知。

    太便宜了。

    要知道,姜萱刚刚买了两颗圆白菜,三个西红柿,还有胡萝卜,最后只花了不到五角钱。

    这样算下来,平时买米买菜,还是在粮店和副食店买更划算。

    黑市粮的价格反而太贵了。

    可惜粮店副食店都是限量购买,郑西洲每月有四十五斤的定额粮,姜萱有二十一斤,加起来只能买六十多斤。

    姜萱叹口气。

    怪不得还是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黑市粮,城里人吃商品粮,单单靠供应根本吃不饱啊。

    一路慢吞吞地走回家,还没进院子,迎面撞见了郑西洲。

    男人穿着灰色汗衫,军绿色工装裤,脚踩一双发旧的短军靴,衬得那双长腿越发笔直。

    说起来,郑西洲的个头很高,应该超过一米八了。

    姜萱也算是长得高的,将近一米七,站在郑西洲面前,刚好到他下巴。

    不是姜萱有偏见,和现代满大街一米七左右的人群相比,这个年代的人,个头普遍挺低的

    兴许是缺乏营养。

    大部分人都是一脸菜色,瘦巴巴的,穿得也破,不愧是贫穷落后的1958年。

    姜萱正胡思乱想着,后脑勺猛地被拍了一下,男人声线低沉,“愣着干什么进院子啊。”

    “”

    姜萱瞅着他双手插兜一派潇洒的英俊模样,再低头,瞅了眼自己怀里沉甸甸的竹筐。

    她怀疑人生地问“你没有主动帮忙的那个自觉性吗”

    “什么”郑西洲纳闷。

    姜萱没好气地把竹筐扔进他怀里,“拿着,我快累死了”

    狗男人,眼睁睁看着她抱着沉甸甸的竹筐,也不说帮忙搭把手

    姜萱快被他气死了

    她累得跑了一下午,又是去废品收购站找菜谱,又是去粮店副食品店,这会灰头土脸的,热得满头大汗。

    结果这个混混二流子悠闲自在,比谁都轻松。

    郑西洲这才反应过来,看着竹筐里的面袋子和其他食材,好笑道“这不是都到家门口了吗走两步的事情,至于吗”

    姜萱踢他“以后看见我手里有东西,就得有这个自觉性,帮我拎着拿着懂吗”

    “懂了。”就是娇气。

    郑西洲暗自吐槽,一手轻松拎着竹筐,一手拽了拽她的马尾辫,“怎么忽然去粮店了下班挺早的”

    “我提前下班的。”姜萱白眼。

    回到家,姜萱累得趴到桌上,看见收回来的三本菜谱,有一搭没一搭地翻阅。

    郑西洲也看见了桌上的书,坐到一边随便翻了翻,脸上露出笑意。

    “菜谱啊”他揪住她耳朵,“今天怎么这么乖主动学厨艺呢。”

    又不是为你学的你乐什么乐

    姜萱是吃腻了土豆炖粉条和玉米饼,想着给自己改善改善伙食。

    不过,看着他满含笑意的桃花眼,姜萱眼珠一转,顺着郑西洲,软声说道“是啊,我想着,多学点厨艺,给你做好吃的”

    郑西洲乐得挥手“快去试试,今天做个没吃过的花样,我给你评价评价”

    评价你个头

    姜萱当即在心里痛骂了他一句,面上却温温柔柔,软声和他撒娇。

    “可是今天我太累了,不想做饭,又不想动怎么办”

    她仰脸看着他,目光期待,一双眸子水润润的。

    郑西洲眼皮直跳“姜萱同志,你想说什么直说。”

    姜萱露出真面目,“中午不是剩下半锅玉米粥嘛你把玉米粥热一热,舀一碟萝卜泡菜,随便吃吃得了。”

    郑西洲

    于是两人下午吃的简简单单,吃完饭,姜萱照样从外面端盆水,关起门让他刷碗。

    郑西洲阴着脸,一边刷碗一边说“就没见过你这么娇气的”

    姜萱只当他说话是放屁,趁着他洗碗的功夫,连忙走进卧室,从空间里拿出废品收购站买来的那个小木盒,继续摸索寻找玄机。

    红酸枝的首饰盒,看表面留下的印章刻痕,像是民国期间的产物,勉强算是一个好东西。

    使劲摇晃,能听到轻微的闷响,那就说明盒子里面肯定有夹层。

    只是,夹层该怎么打开呢

    姜萱拧眉思索,忽然屈指扣住盒子上下,一左一右整体使力,咔嗒一声,只见原本毫无缝隙的木质表面,沿着明显的黑色条纹,渐渐裂开了一条缝。

    姜萱大喜。

    怪不得她找不到夹层机关呢。

    原来这个首饰盒的设计别有心机,专门利用了木材本身的特点,借用天然的黑色条纹,挡住了暗盒的缝隙,让人下意识忽略了这一点。

    彻底打开暗格,姜萱惊呆了。

    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银票地契,反而是一把枪模样很熟悉,应当是勃朗宁1935式手枪。

    她空间里也有两把枪,那是姜爸爸在国外托人买的,交给她防身用。

    姜萱自小家境优渥,和普通人相比,遇到的潜在危险只会多不会少,也许是来自生意场上的敌人对手,又或许是公司内部的利益斗争。

    随身携带枪支,只是最坏的一个防身后招。

    所以姜萱是会使枪的,也能认得一些枪支样式。

    勃朗宁1935式,她还从来没有摸过呢。

    姜萱笑了笑,小心翼翼取出这把枪,利落地拆掉弹匣。

    双排弹匣,容量13发,膛内还有一发子弹呢。

    就在这时,身后忽然传来男人的嗓音,“弹匣拆得挺利落啊,你怎么会的”

    姜萱,,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