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4章 头名

作品:《吞天一蛤蟆

    自从上次王平说出那一番独到的见解,马车上的众童生都对他另眼相看。

    他们有意无意地讨好,似乎想着再得到些珍贵信息。

    不过,王平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不管他们如何讨好,若没有银子孝敬,一切免谈。

    两天后,马车顺利到达徐州城。

    作为天下十大坚城之一,徐州城的雄伟远非谷云县城可比。

    要不是城楼上有官兵把守,一行人恐怕早就上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离府试开考还有两天,王平几人自然要逛逛这繁华大城。

    一路逛玩下来,王平见识了许多,更加不敢小瞧此世古人的智慧。

    就以街边随处可见的小摊为例,他发现这个时代的商业已经十分繁荣,凡是有点想法及能耐的人们,无不想着通过做生意来改善生活。

    仅仅是徐州城就这般繁华,作为王朝国都的定昌,又该是何等模样

    此时的王平不由心向往之。

    逛了整整一天,剩下一天时间,他们要静下心来,备战府试。

    当天夜里,公子哥来到王平的房间,一上来就问“你说,明天的府试会以什么为题”

    王平嘴角微微翘起道“你想知道”

    “废话,前来应考的童生哪个不想”公子哥提高了音量。

    王平笑了一下,道“简单,给五两银子,我立马告诉你。”

    “五两你抢钱啊”公子惊出声。

    王平正色道“你可以不给,我也可以不说。”

    “五两实在太多了,三两成吗”公子哥带着商量的语气。

    谁料,王平直接点起小头道“可以。”

    见此,公子哥立马从怀中掏出三两银子,递到了王平手上。

    看在银子的份上,王平语气缓和道“其实,现在这种时局,朝廷在府试上面很可能会出策问一类的题目”

    科举考试内容一般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经义、策问、诗歌。

    相比于其它两类,策问的灵活性较大,比较容易考出高水平。

    在以往,府试多是以经义、诗歌为主,考校的是读书人基础功底。

    现在,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需要的是扫除各类弊病的对策。

    结合先前所分析的朝廷与徐州官员间的博弈,使得王平判断此次府试当是以策问为主。

    至于具体的题目,更不难猜到。

    目前朝廷所忧的无非三件事一是西面蛮人的入侵,二是中部难民作乱,三是各地官阀豪强割据。

    在王平看来,目前朝廷最为忧虑的当是中部难民作乱。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极有可能威胁到国都定昌的安全。

    说到底,这个天下是由极少数人所统治的,而这极少数人的大部分都在定昌城居住。

    此城的安危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差池。

    虽有九成把握猜中题目,但以王平谨慎的性格,还是做了十全准备。

    他脑中早已记下了三篇自己竭尽神思所写出的文章。

    公子哥的三两银子算得上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然,这还不足以让他托底。

    此次府试只有三个秀才名额,少一人竞争,自己就多一分机会。

    在透露给公子哥大致信息后,他直接回到床上休息。

    明天的府试至关重要,必须养足精神。

    公子哥本人火急火燎地出去,说什么也要为明日的府试一搏。

    第二天卯时,分住于徐州城各处的童生赶到府衙,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试。

    若能成功考过,等待他们的将是光明未来。

    童生数量足有一百多位,除了王平,其他人的年龄都在十五岁以上,这就使得他比较引人注意。

    路过的人都要往他这边瞥上几眼。

    随着一声铜锣敲响,府试正式开始,那些带有白色封条的卷子被摆上案桌。

    众童生都迫不及待地打开卷子,想尽快一观今年府试题目。

    一眼看去,原本还有些忐忑的王平露出了难以察觉的笑容。

    今年的题目正如他所料,就是关于如何解决中部暴民的问题。

    王平静下心来,开始在卷子上作答。

    看着他一气呵成的下笔动作,许多童生侧目,甚至连此次的主考官李廉也注视过来。

    文章早已记背心中,笔走龙蛇一番,试卷便已填满。

    王平毫无意外地成为第一个答完试卷的考生。

    他缓缓站起身,向着主堂上的李廉躬身一拜,后,轻声细脚地离开考场。

    这一番举动自然加深了李廉的印象,恐怕府试过后,他的卷子会被单独调出,加以审阅。

    这正是王平的目的。

    李廉作为朝廷派下来的主考官,不太可能徇私舞弊,要是自己的卷子能被其亲自审阅,便有十成的把握得到一个秀才名额。

    如此煞费苦心,要是还不能拔得头筹,那他只能感慨时世的昏暗了。

    幸好,过程与结果都没让人失望。

    府试结束,李廉回想起白日表现格外突出的王平,当即命差官将他的卷子调出,亲自审阅。

    越看越心惊,工整的字迹、通顺的语言、清晰的思路以及似乎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让李廉无法相信作答者只是一介童生。

    在其看来,以手中文章的水平,恐怕许多举子都写不出。

    “天佑我朝,还有如此人才”忠君爱国的李廉不禁欣喜道。

    王平也没想到第一个真正认识到自己才能的人,竟是只有一面之缘的李廉。

    三天后,府衙放榜,一众童生前来寻看,赫然发现排在第一名的正是当日引人注目的王平。

    今天这个重要日子,王平自然到场,当看到榜单上自己的名字后,他终于露出了较为明显的笑容。

    此时此刻,他知道自己数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从今以后,他便真正有能力报答王家村父老的恩情。

    同行谷云县的童生纷纷上前,表示祝贺。没考上的他们,都想着巴结王平这个前途光明的秀才。

    兴许将来,就变成举人老爷了。

    对于这些人的示好,王平并未放在心上,他这次之所以能考取秀才,其实还多靠的运气。

    要不是朝廷与地方官员暗中博弈,他根本不会有这个出头的机会。

    通过府试还算容易,接下来的乡试乃至会试,却是千难万难。

    不单单考的是才学,还有家世、人情世故,非人力能左右。

    以王平的估计,他自己也就止步于秀才了。

    在高兴一阵后,王平便前往府衙领取自己的功名文书,遗憾的是,他无缘再见李廉一面。

    想要治除暴民之乱,其实很简单,无非做到五个字耕者有其田。

    暴民的前身大都是吃苦种地的农民,土地被夺、苛捐杂税众多的情况下,不得已才走上了造反之路。

    只要朝廷承诺归还他们田地,并且减少税赋,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放下手中武器,重归于良民。

    当然,王平的文章不可能这般浅显,他不仅详尽列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还用逻辑清晰的语句加以叙述。

    使得阅卷人一看之下就觉得可行。

    这也是他被李廉选为头名的原因。

    遗憾归遗憾,王平没有过多介怀,在取得功名文书后,径直返回了客栈。

    一回到客栈,公子哥便凑上来,道“恭喜大秀才荣登榜首,以后要仰仗您老人家多多照顾。”

    听出话中的酸意,王平眼睛一瞪道“没考上,故意消遣我”

    经过几番接触,公子哥倒有些害怕才智过人的王平,当即转缓语气道“哪敢您的厉害,我可是深有体会。”

    其顿了顿,又嬉皮笑脸道“我这不是一时愤恨嘛,都怪那几个死老头,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什么货色,害小爷我白白背了一个晚上。”

    王平早有预料,他轻笑道“都跟你说了,这次府试非比寻常,要是你这么容易通过,我数年的苦功岂不白费”

    看着对方眉目稍展,王平又道“你爹家财万贯,一个秀才功名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你可以参加下次府试,到时,多花点银子打点,兴许能过。”

    两句话下来,终于让公子哥释怀,只听其大大咧咧道“算了,一个小小的秀才哪值得花这么多钱还是回去,跟我老爹学做生意吧”

    王平微微摇头,心中倒真有些羡慕。

    “城内有一家青湖小馆,很有名,我请你去吃一顿”在王平出神之际,公子哥换了话题道。

    公子哥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王平小小年纪就考得秀才,不久的将来,极有可能考中举人乃至进士。

    此时不巴结,更待何时

    回过神的王平当即道“有人请客,当然得去,我回去收拾下东西。”

    “好,一会见”公子哥高兴道。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