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第 70 章

作品:《古代吃货生存指南

    小吃街选好址后, 姜舒窈特地去看过, 不算繁华地段,但附近居民多, 且大多是手里不会太拮据的百姓。

    开市肆让林氏尝到了成就感的美妙, 所以在小吃街上更是下了血本,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

    但至于销量怎么样, 到底能不能像市肆一样成功,无论是林氏还是姜舒窈都有些忐忑。

    夜晚姜舒窈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衣裳摩擦床单发出轻微的响动。

    谢珣觉浅,被响动吵醒。

    姜舒窈正琢磨着明天小吃街开张的事, 忽然感觉一阵阵柔软清凉的微风从肩侧吹过。

    她转过身子,发现谢珣不知何时醒了, 正拿起了床头的扇子为她打扇。

    她有点茫然, 看向谢珣。

    谢珣感觉到她的视线, 道“确实是挺热的, 过段时间就好了。明日我让人夜间在屋角放些冰盆。”

    姜舒窈笑了出来, 忽然就没那么焦虑了“我不是热得睡不着, 只是在担忧小吃街的事情。”

    谢珣停下打扇的动作“有何好担忧的, 你的手艺如此厉害,酒香不怕巷子深。”

    “总归是第一次尝试, 且价格也不便宜。”

    谢珣又开始给她扇风,力道轻柔“现在先别想了, 赶紧睡吧, 明日你先去那边看看, 我下值了就过去陪你。”

    风吹在身上清爽又温柔,人相处时在细节上格外容易被触动,姜舒窈心头一软,想和谢珣说些什么,又不知道从何开口。

    “不用打扇了,我不热。”她道。

    谢珣顿了一下,怕她热,又怕她乍热乍冷着凉,只好把扇子放回床头。

    姜舒窈看着黑夜里他模糊的身影,不知怎么的挪不开目光,感慨道“谢伯渊,你人真的挺好的。”

    谢珣躺回来,听到这话轻笑了一下。

    他喜欢冷着脸,不常笑,但是笑的声音十分好听,似泉水撞击鹅卵,让姜舒窈感觉耳根痒痒的。

    他道“那我还得更努力些才行啊。”

    他这句话语义含糊,似调笑,又似表白示好,听得姜舒窈心头酥酥麻麻的,忍不住胡思乱想他到底什么意思,会不会感知到了自己那股莫名其妙的悸动。

    虽然她依旧和刚才一样思绪万千,但这回却很快地坠入了梦乡。

    翌日下午,姜舒窈出府前往小吃街。

    林氏已经开始显怀了,但精神却比以往好上几倍,待姜舒窈从马车上下来后,一口气儿没等她喘,拉着她就往里走。

    她声音洪亮,显然十分兴奋“快来看看,我让他们都备好了,你要不要尝尝我总担心味道与你做的相差太远。”

    姜舒窈安抚她“怎会若是严格按照食谱做的,不会有差的。”虽然中国人做饭讲究手感,搁调料时常用“少许”“适量”“一大勺”这些词来描述量,但姜舒窈特意让人做了量勺和量杯,学习现代加盟店一样,全部按照标准用量做菜,就是为了保证味道的一致性。

    林氏也想到了这点,爽朗地笑了“也是也是。”

    姜舒窈忧心的却不是味道,而是古代能否适应小吃街这种模式。她将自己的担忧一一分析给林氏听,徐氏又成了安慰的那个人“怕什么,大不了亏些银钱,这点银钱咱们林家还是耗得起的。”

    到了酉时,夏夜天还正亮,但林氏已经吩咐管事让各家店铺提前把灯笼挂了起来,怕一会儿来不及。

    姜舒窈见她这么有信心,压力更大了。

    林氏雇来的人手都是手脚麻利常干活的,管事的吩咐传下去,立马就开始动手做菜,不一会儿香气就飘了出来。

    因为之前这条街封路翻新动作很大,不少人都在瞧热闹,所以今日下午移开了路障,挂上了大字招牌后,便都知道这边开了一连串市肆。

    之前在码头开市肆,也是靠着百姓口口相传和香飘十里的味道,所以这次林氏也没有刻意宣传,有信心能靠味道吸引来食客。

    但小吃街整这么大一番动静,人们一看就觉得价格昂贵,反而不敢进来了。

    香气逐渐往外飘,有辣的有鲜的,引得街头街尾路过的百姓探头探脑。

    没人叫卖,没人进来,小吃街在一片香气笼罩下显得更加冷清了。

    林氏在二楼坐着,端来茶盏悠然自得地品着茶,看上去是一点儿也不担心的样子。

    姜舒窈压力更大了,她比林氏想的要多一点,在林氏眼里这只是把卖新奇吃食的市肆拢成一条街,而她却知道这是现代化商业模式和古代吃食行业的碰撞。

    此时人们若想吃些惊喜的饭菜,一般都会去酒楼消费,虽然价格不低,但大气有档次,有消费的快感;若是想从家常饭中换换口味,就会选择价廉的食摊,饭食算不得讲究,但能管饱。小吃街两边都没挨着,是纯粹的以美味为卖点,属实是一种挑战。

    时间渐渐推移,有好奇的路人进来看了一圈,见到招牌上写着的比普通市肆高的价格和新奇的吃食名字,虽然香气浓郁,勾得人馋虫直冒,但谁都不愿做第一个尝试的人,怕花了冤枉钱。

    姜舒窈坐不住了,拎着裙摆下了二楼,往小吃街里绕了一圈。从人们的交谈中可以听出他们确实对食物很好奇,但不愿意掏钱尝试,于是打算回二楼,希望林氏能让大家试吃一下,还有什么开业酬宾都该弄起来。

    都怪她一心扑到美食上,忘了营销这一点了,干巴巴地开着市肆,全靠味道撑,哪能撑得住。

    还未迈出脚,身后忽然传来嘈杂的声响,姜舒窈回头一看,就见一连串马车驶了进来,在街头处停下。

    丫鬟从马车上下来,放下马凳掀开帘,一众贵女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这么一大群人一来,小吃街顿时热闹了起来。

    “怎么回事这是哪”有人问道。

    “是啊,咱们不是去酒楼吗京城什么时候在这处开酒楼了”

    “看着不像,倒像是市肆。”

    “诶,你闻见味儿没,好香啊。”

    打头那俩马车飘下来一位青衣美人,隔着戴着帷帽也能感受到她清冷出尘的美貌。刚才还叽叽喳喳的贵女们纷纷安静下来,问她“清书,这是怎么回事啊”

    葛清书微微掀起帷帽一角,吸一口食物的香气,语气透着愉悦“当然是来吃呀。”

    她们一愣,犹豫间,葛清书已先一步踏入小吃街“我保管这里比酒楼滋味好。”她走了几步,想起什么,回头道,“对了,你们商量着去酒楼就好,不用管我。”她吩咐了车夫后忘了给其余人说了,导致一群人全跟在她马车后面来了小吃街。

    贵女们嫌家里憋闷,组了个诗社,隔三差五出来聚聚,有时不想吟诗作对,便借着诗社的名头去逛街买首饰,玩儿一下午再去酒楼吃一顿,所以她们下意识以为晚饭应该去酒楼。

    如今见葛清书进了小吃街,有的有些犹豫着不想在这种街边小市肆吃饭,有的忍不住好奇跟了上去。

    姜舒窈见葛清书聘聘袅袅地朝自己走来,在不远处站定,姜正想和她打招呼,葛清书忽然转了个身。

    她撩起碍事的帷帽看着身后市肆的招牌,又转过头来看另一边市肆的招牌,嘟嘟囔囔道“吃哪个好呢。”

    说完以后,她停顿了几秒,忽然大步朝姜舒窈靠近。

    原来刚才没看见自己啊,姜舒窈挠挠头,对葛清书绽开热情的笑容“你”

    刚吐出个音节,葛清书就从她身边飘走了。

    步履匆匆,如一阵清风,用一种平淡无波的高冷语气念叨着“好香啊。”

    姜舒窈

    她飘走后,后面一大波香气萦绕的贵女们跟着与她擦肩而过,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进来了闻起来更香了。”

    “怎么没人买呀”

    “你看看那个,麻辣烫是何物这个煮串又是什么”

    姜舒窈从她们中间艰难路过,追上了站在米粉店前纠结的葛清书。

    “你怎么来啦”她出声道。

    葛清书回神,转身看向姜舒窈,惊讶道“咦,你也在”她见姜舒窈没戴帷帽,便撩起了帷帽,“上次你写信说过小吃街今日开业。”

    姜舒窈只是与她写信闲话,完全没想过她会特意赶过来捧场。

    还未道谢,就被葛清书挽住了“这些店里售卖的食物闻着都很美味,你快给我介绍介绍,我挑不出来。”

    姜舒窈便从面前的米粉店介绍起,道“这家店卖的是米粉,米粉以大米为原料制成,形似面条,口感柔韧,薄、爽、滑、亮、软,有汤底配菜码的,也有臊子干拌的,爽滑入味。”

    还未介绍完,葛清书已一锤定音“就吃这个了。”一头钻进了市肆。

    姜舒窈被抛下了,正想跟上,却被身后迟迟赶来蜂拥而至的贵女们挤开了。小二没见过世面,一看这一大群贵女丫鬟们,头都不敢抬,引着她们上二楼,有屏风格挡,勉强算是雅间。

    众人落座后,取来牛皮纸做的菜单一看,便陷入了苦恼。这么多种类,挑哪个才好呢。

    葛清书面上一点苦恼纠结的神色也没有,数了数在场的人数,又点了点菜单“那就一样来一份吧。”

    米粉口味很多,江西、湖南、云贵川等各地风味不同,但核心无一不是米粉的柔滑嫩软,鲜香入骨。

    店里上菜很快,一碗碗香味各异、配菜不一的米粉端上桌,热雾缭绕,香气弥漫。

    葛清书把放在自己的面前那碗米粉拖到面前来,对众人道“大家都吃面前的那碗吧,免得挑不出来,省了麻烦。”

    贵女们连忙叽叽喳喳拍马屁,夸赞她聪颖,但没说几句话后便熄了声,只因米粉实在是太香了,闻着这味儿,舌根口水压不住,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

    她们拖过米粉的碗一看,米粉如玉般嫩白,薄如蝉翼,细如绢纱,浸泡在或浅或深的汤底里,三鲜色清,荤杂色浓,菜码量足,搅拌开来,鲜香四溢。

    米粉与米线虽然原料都为大米,但制法不同,口感上有差异。米线讲究滑爽筋韧,而米粉多为柔绵软糯。筷子挑起米粉,明明滑嫩至极却不会夹不住,软趴趴地耷拉在筷子间。

    无论刚才众人对这种普通小市肆有多少顾虑,米粉一入口,所有的想法却被妙不可言的滋味冲散了。

    米粉极软极嫩,入口软糯,吸饱了汁水,满满一嚼,汤底的鲜咸味在口中绽开。口感轻薄细滑,却很能挂出汤汁,仿佛米粉的嫩软糯香全是被汤汁充饱了一样,不像面条一般,若是煮过了,虽然口感软融入味,但却坨成了一团,失了美味。然而米粉在做到了软融入味的同时,却能保持水煮不糊汤。

    汤底很鲜,有排骨汤、鸡汤、大骨汤,有些口味只着重鲜,清透纯粹的鲜如一阵清风拂面,浑身上下都透着柔绵的舒展。鲜味到了一定程度,便会泛着微微的甘甜,清新明爽,很好的突出了米粉的醇香米味,清鲜的汤汁加上带有淡淡甜味的米粉,哪怕是从小习惯少食的贵女,也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吃个不停。

    才开始还是挑一口吃一口,一板一眼,节奏明确,到了后来就变成了埋着头,把脖子往前伸,嘴唇刚刚碰到软滑的米粉便轻轻用力一嗦,饱满的汁水渐到上下唇,米粉如绸缎一般细滑柔顺,一抿一嚼,带着无尽的鲜和暖意滑下喉咙。

    难怪有人称吃粉为“喝粉”或者“嗦粉”,很难想象米粉能保持爽滑软绵,糯香柔韧的同时做到口感弹牙,夹起不断不碎。

    米粉的菜码或者说是馅十分丰富,无论是普通的肉片、肉丝,还是肥肠、羊杂、鸡杂、排骨等,每一样都能做到味无腥膻,适应了米粉的口感后,偶尔挑点馅入口,鸡杂香脆劲道,荤香浓郁,肥肠柔韧耐嚼,越嚼越醇,既丰富了口感,又不会夺了米粉的风头。

    除去主打鲜的清汤,还有用草果、茴香、花椒、陈皮等多种草药和香料熬制的卤汤,味道丰富,满口都是温和又跳跃的奇香。

    配上油饼更是一绝,往汤里一泡,油饼充分吸收了汤汁以后外皮油脆,内里却是吸饱了汤后沉甸甸的柔嫩面馅,一咬,嘴巴像接不住源源不断涌出来的汤汁似的,连油炸的饼皮也变得无比醇香。

    在座的谁不是高傲的贵女,平日里喜吃素清鲜菜,口味不敢食重了,生怕身上染上味道,但此时此刻竟就一个小小的油饼争夺了起来。

    “给我分一半吧。”

    “欸,你不是吃了一个吗,怎么又夹呀”

    “你不是不喜油腻之物吗,平素食个豆酥也嫌油腻,何苦跟我抢这一块。”

    葛清书不管她们如何争夺,擦擦嘴,优雅起身,叫小二打包一份干拌米粉带走,毕竟在她们面前连吃两碗会暴露本性的。

    刚才屁颠屁颠跟着的贵女们见她走了,有些犹豫,但你看我我看你,还是打算不跟了。

    “清书胃口小,咱们不一样,吃饭要紧,别把自己饿着。”

    “正是这个理。”

    干拌粉用竹筒打包,里面垫了蕉叶,带着丝丝清香,由丫鬟捧着。葛清书从二楼下来,吃饱喝足想起姜舒窈来,一肚子夸赞憋的慌,连忙出店上街找她。

    因为刚才一群贵女的涌入,总算有食客愿意尝味了,第一个吃了就有第二个,一个接一个,生意逐渐红火,满街一片热闹拥挤。

    丫鬟为她开道,她绕了一圈,没见到姜舒窈,正想离开时,看到了姜舒窈的背影。

    葛清书急走过去,撩起帷帽,喊了一声“舒窈”

    姜舒窈回头,她身旁站着的人也回头了。葛清书却以为她们只是走的近了,并不是熟人,于是几步走过去,挽住姜舒窈“你怎么回事,刚才我上楼,一回头你就不见了。”

    她说完,忽然感觉气氛不对劲,往侧边一看,发现刚才被她挤开的美人正竖着眉,眼神不善地盯着她。

    姜舒窈被那群贵女挤走后,一出门就遇到了携子女前来的徐氏和周氏,小孩儿们被丫鬟管事带走吃饭去了,这两位就由姜舒窈招待。三人吃完后,便想着回马车上等孩子们回来,正要上马车,被葛清书叫住了,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一幕。

    葛清书脸色不变,对徐氏和周氏点点头,问道“这是”

    姜舒窈连忙将她们互相介绍了一番。

    葛清书跟着的下人去牵马车了,徐氏便道“葛小姐不如上我们马车一起等。”

    本以为她会婉拒,却不料葛清书微微点头,说话不疾不徐“那就多谢了,正巧我与舒窈有一肚子话要说。”

    周氏扫了徐氏一眼,徐氏回以一个不在意的眼神。

    四人依次上了车,葛清书坐好后,先与徐氏周氏熟稔地来了一套交际常用开场白,大家都是在常出入宴席的主母贵女,你一言我一语,行云流水,但气氛却格外的僵持诡异。

    等三人住了嘴,姜舒窈才出声“清书,你觉得味道怎么样”徐氏和周氏和她一起用膳,自不必她再多过问。

    葛清书侧头“极好。只可惜你书信上提到的吃食那么多种,今日我却只能吃一样。”

    姜舒窈正要说话,周氏先接了话茬“书信葛小姐与窈窈常有书信来往”

    葛清书迎上她的视线,忽然微微翘起嘴角“是。”

    两人视线相撞,周氏感觉到了挑衅的意味,挑起半边眉“这样啊,看来今日开业也是书信中所提及的。”

    葛清书气定神闲,语气不咸不淡“正是,今日我们诗社小聚,散了便来这边了。”

    “诗社”周氏似乎有点惊讶,“葛小姐不愧是京中第一才女。”

    葛清书目光扫过姜舒窈,见她看着自己,神色愈发从容“盛名不敢当。”

    周氏身子依在车壁上,神态有些吊儿郎当,笑道“真是巧了,我记得这京中第一才女的名头曾经可是大嫂的,只是后来她懒倦了,不想出门交际,这名头便旁落了。”

    徐氏终于开口了“这些虚名提起来做甚”

    周氏看她一眼,两人视线交汇,决定一致对外。周氏道“对了,似乎诗社也是大嫂举办的呢。”

    徐氏道“一时兴起罢了。”

    葛清书看着她们,垂眸敛下眼底神色,忽然抬手挽住姜舒窈,把她往自己身边一扯,笑道“确是是很巧呢,舒窈,你说是不是”

    徐氏周氏的视线和葛清书的在空中对上,一时之间似乎有火花迸射。

    姜舒窈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网址  新电脑版网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老网址最近已经老打不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