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番外

作品:《重生制霸影视圈

    《星星之火》可能是韩训、文航合作中最低调的电影。

    编剧的位置写着“化石先生”, 四个字往上一摆,明眼人都知道是个马甲。

    热衷炒热度, 蹭名人的影视圈里,这样的披马甲行为并不多见。

    当文航携着这部讲述支教的电影出现在大众面前, 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了沉默的韩训。

    虽然韩训否定自己写支教剧本了呢, 但是这位籍籍无名的“化石先生”也太可疑了, 一撇一捺都隐约透出“我是韩训”的暗示。

    文航执导新电影, 消息出现在哪儿, 讨论化石先生的话题就跟到哪儿。

    网络侦探的神经,在这件事上敏锐到极致, 只凭电影备案信息里的剧情简介,他们都能脑补出一部“韩式”大剧。

    大学生心存善良,决定留下, 主角一定像《支教日记》的作者似的, 在破败土房里培育未来的花朵, 讲述一出城里人与山里人的赤诚故事。

    特别红, 特别善, 特别韩训。

    哪怕韩学家知道这是瓜民侦探编造的故事, 仍是贷款感动,提前跑到韩训微博下面嘤嘤嘤的表示韩老师没关系,你就算披马甲我们也爱你。

    然而, 徐姓家属存在感爆棚, 直接发图击碎韩学家的真挚幻想。

    当《星星之火》宣布即将启动选角时, 韩训在蓝天碧海的沙滩上戴着墨镜晒太阳。

    当文航发布深山老林破楼房, 表示选角条件是演员必须要吃苦耐劳时,韩训在比萨斜塔合影留恋。

    当剧组向圈内广发公告,附上试镜片段,欢迎在校大学生参与选角时,韩训在熟悉的罗斯庄园划着爱情的小船故地重游。

    《星星之火》的动作不断,韩训却像一个圈外人,活跃在徐思淼的微博上,刺激得韩学家双眼赤红,酸成柠檬。

    别人在忙!你们居然真的去度蜜月了!

    多少年老夫老妻了!还度蜜月不害臊吗!

    因为徐思淼的微博内容过于频繁,秀韩训的频率实在太高,一看就是董事长又翘班带夫人满世界跑的样子,完全不是韩老师沉默进组,忙碌的准备选角开拍的风格。

    然而,执着于扒马甲的侦探们不甘心。

    他们在各大论坛奔走呼号,召唤舅舅党,不肯相信自己判断失误。

    结果,掌握了宇宙真理的舅舅党横空出现,轻飘飘的留下一句话《星星之火》已经开始选角了,文导说编剧不是韩老师,是他一位拥有支教经验的编剧朋友。

    新闻越短,信息量越多。

    舅舅党见多识广,一看就是内部人士,三十几个字惹得侦探拍桌,闹得瓜民叹息。

    唉,还以为韩老师披马甲呢,文导朋友是谁啊?

    问题指向性十分明显,收到舅舅党千里传音的瓜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将编剧“化石先生”和《支教日记》作者等同起来。

    看起来,这位去支教写报告的作者,还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大佬。

    不仅认识韩训,还认识文航,还能写剧本!

    哪怕没名气,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无名氏。

    有了这样的认知,参与电影试镜的演员不少。

    除了主演要求的大学生之外,还来了一些经纪公司新人。

    有的人是文鹤山叫来的,有的是刘冶发消息请来的,大多数公司看在泰山北斗和顶尖制片人的面子上,仔细挑了几个符合要求的新人,送来试镜现场,并没抱有多大希望。

    文航身上奖项够多,拍电影的风格却非常极端,继承了文鹤山一样的艺术家脾气,兴致上来了,很有可能拍出一部无法过审的支教电影,成为国外某些知名奖项的获奖作品,单单无法在国内上映。

    经纪人们在试镜场外,边等边聊。

    发现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

    有戏拍就让新人去试试,选不上也没什么可惜的。

    这年头想一炮而红,还是得靠韩训这样的剧本,又红又专又正派,拿不到奖项都能拥有无法比拟的国民热度,趁机接到更好的资源。

    然而,等第一位试镜的演员出来,门外等候的经纪人,立刻看出了不对劲。

    “怎么回事?”经纪人暗道不对,难道真如他们所料,文航要来一场大尺度支教,逆主流前行了?

    结果,演员犹豫再三,说道“我看到了韩老师。”

    姓韩的很多,能在试镜场上被称为韩老师的只有那一位!

    经纪人们心里一阵卧槽,只觉得这个圈子太可怕。

    徐思淼的微博还在秀他与韩训欧洲之旅呢,怎么韩训本人就悄悄坐在了试镜评委席,来了一次面对面的惊喜!

    还好他们没拒绝!

    圈内消息传得快,一个群接一个群的八卦起来,当晚影视圈里的人,都知道“化石先生”的真正身份了。

    可惜,徐思淼还在微博秀恩爱,摆明了不想让韩训暴露马甲的态度,搞得圈内人小心谨慎,只能模模糊糊的对外透露化石先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但他不是韩训。

    影视圈的人,都懂什么叫睁眼说瞎话。

    这么大一个资本家在头顶立着,态度十分明确,所以,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为韩训保驾护航。

    于是,神秘舅舅党再次出动,混迹在各大实名、匿名论坛,一出手就带来了《星星之火》的重大内幕。

    1、编剧身份很叼,所以才用马甲,但他不是韩训。

    2、故事有些剑走偏锋,流量鲜肉肯定抗不下来,所以大概率启用素人。

    3、不是大饼,文导拿去争奖的概率更大,不用太期待票房。

    后续还补充了一点儿选角细节,但都是没出道的业内新人,勾不起大家的讨论欲望,仅仅第一条就足够瓜民们坐在瓜棚思考人生了。

    不是韩训的大佬虽多,可他们就爱韩训这样的优秀编剧,为了一个编剧,他们甚至可以不管谁当主演,都能盲选买票,不带犹豫。

    可惜,不是韩训啊……

    瓜民散了散了,向远在他方的文导投去加油的目光,然后在失落的心情里,把舅舅党的消息传遍国内各大角落,顺便感受韩学家们呆若木鸡的嗷嗷痛哭。

    于是,业内关于韩训写的《星星之火》传遍了,消息一到外界,都会自动替换成化石先生。

    在圈内知心媒体与外圈家属的鼎力协助下,韩训的马甲稳稳当当的披在身上,哪怕不用刻意乔装打扮,路透和剧透宣传,都会避开他的身影。

    资本力量过于强大,就会让媒体人思考再三。

    爆料虽好,但炸号很痛。

    倒不如顺着韩老师的心思,看看他们准备做什么大事。

    然而,《星星之火》的前期宣传并不高调。

    选出来的演员大多数是新人,他们浑身学生气息,连笑容都带着不经世事的单纯,硬照发布出去,观众都要以为是青春爱情电影了。

    毕竟,照片的风格很美好。

    女主角魏可可梳着长马尾,拿着书本,站在破旧老教室,给学生们读课文的样子,简直是现代版贤妻良母,带给观众莫名的善良感动。

    也许,文航转型了,不拍人间真实,改拍温暖人心了?

    围观群众每每看到演员们和孩子们合影的灿烂笑容,都会产生一种文航回归正道的错觉。

    果然近朱者赤,喜欢剑走偏锋冷静撕破社会假象的文航,也学着离开韩老师之后,独自做一部感恩电影。

    因为题材和平时官宣画风的关系,让围观群众对《星星之火》误会很深。

    他们还以为这是文航转型之作,要从支教下手,歌唱一下祖国。

    可事实上,这电影拍好杀青之后,差点儿过不了审。

    支教问题向来尖锐,它作为国家大力支持的教育形式,给出了足够的激励措施。

    而《星星之火》,竟然敢在激励措施上大做文章!

    看惯了无私奉献的支教老师,审核人员一看《星星之火》就皱起了眉。

    支教团队里五个人里,四个大学生,全是怀着加分目的,开启的支教旅程,哪怕是经验丰富的团长,都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模样。

    目的不纯,政治不正确的基调下,支教的过程当然不会顺利,支教学生和当地教师起冲突,和当地流氓起冲突,甚至还和当地陋习婚姻起冲突!

    整部电影,是将全国的支教问题都集中在了这一座小小的山村。

    审核人员心情随着剧情起伏不定,刚刚升起对角色的鄙夷和轻蔑,下一刻又会被激烈的意外打散,升起沉重的思考。

    电影结束,整个放映厅都响起了叹息。

    按规定,这片不能过,必须改,理由是抹黑支教事业,丑化村民形象。

    可是他们从电影里获得的思考,又让他们写评审结果的笔,变得犹豫。

    抹黑……真的抹黑了?

    丑化……真的丑化了?

    审核一犹豫,就会无限期后延。

    可是审核人员没想到,这部电影居然各界大佬都发来了热情慰问,还旁敲侧击的说道“没有反动意图就给过了吧,上面还等着看呢。”

    反动的帽子,谁敢随便扣?

    搞审核的也是一群人精,立刻察觉到电影的特殊,赶紧通过,然后再去问怎么回事?

    他们原本想着,会不会是文航接的内部任务,继承文鹤山的光荣事业,做一位批判型电影人了。

    但他们没想到,得到的回答却出乎意料。

    编剧化石先生就是韩训,既然是韩训的电影,哪怕不够红不够专,也得看在他以前红专奋进,感动海陆空三军,敢动东风的份上给过了。

    说不定,这次连支教都能改改现状,唤醒一批真正能够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的沉睡灵魂。

    期望给得太大,韩训都有些诧异。

    他和文航在中宣的亲切慰问下受宠若惊,极力拒绝了官媒宣传的殊荣,甚至反对《星星之火》像东风快递一样登上c站,提前预热。

    韩训只是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安安静静低调上映,摒除所有的干扰,让观众找回思考和评判的能力。

    于是,在多方期待和合作下,《星星之火》的宣传如同普通的文艺电影,和风细雨般的出现在电影售票a的预售栏。

    可惜,预告片全然不是什么温柔善良的风格,夹带着刀枪棍棒,打散了单纯朴质的气氛。

    曾经所有因为“支教”升起的梦想气球,都在预告片里被尖锐的话语狠狠刺破。

    砰砰砰的声音,将支教暗藏的残忍摆在明面上。

    它的走向像极了文航拍摄的各种新锐电影,一点儿余地都不留下来。

    熟悉文航的人,都非常清楚这位导演的风格,有时候他会强烈讽刺底层人民的无耻,有时候他会直白的抨击社会自以为是的平静安宁。

    看他的电影,必须仔细挑选,否则扑面而来的绝望和迷茫,能令人惶恐的感叹我果然不懂这些电影为什么会获奖。

    他和韩训不一样。

    看韩训的电影,跟风就行了。

    不能跟风的观众,现在看了预告就头痛,转身打开微博,在徐思淼坚持不懈秀恩爱的照片下面,痛苦留言写道“老板,咱们韩老师什么时候能回来,就那部科幻剧本写成什么样子了,我想加入联合国为地球而战!”

    相当无助。

    临近上映档期,《星星之火》的剧情也逐渐显山露水。

    这是一部从电影预告到故事简介,都充斥着利益冲突和贫富差距的现实电影。

    宣传照上青春靓丽的女主角魏可可,其实是一位娇蛮跋扈的大小姐。

    她能用尖锐的话语,直白的告诉衣着破旧的乡村教师,“你自己也读过大学,你不觉得这么欺骗他们很可笑吗?”

    预告片里满是争吵、冲突、尖叫,仿佛一出经典批判电影,即将带领观众去面对深藏在大山里,名为“支教”的丑恶真实。

    习惯了轻松愉快爆米花电影的观众,见到预告片就主动退散了。

    他们对《星星之火》期待值不高。

    在他们心里,这又是一次文航导演的剑走偏锋,追寻着文式拍摄角度,无情挑开中华大路上的疮痍。

    这在一片歌颂声音里,太出挑了,充满了逆潮流的锋芒,弄得围观群众不敢随便下手。

    文航自由洒脱的电影口碑,让《星星之火》的网络风评走向两个极端。

    推崇的人认为,这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文航必然继承且发扬了文老悲天悯人的现实视角,看在他拿过那么多奖的份上,应该去看一看。

    观望的人认为,文航行事向来叛逆蹊跷,现在搞了两男两女的配置,说不定就要重现当年下乡知青的丑恶,还是等先驱者试过毒再买票比较保险。

    没有编剧韩训的名字,网络对电影的判断又回归了理智,让这一部没有造势、没有点映、没有大牌明星的电影,顶着文航的过往口碑,安安静静的上映。

    《星星之火》如同它的片名一样,夹杂在各种大片里迎来了少量的首映观众。

    而更多的人,沉浸在恋爱电影,搞笑电影之中,捧着爆米花,喝着快乐水,渡过了愉快的晚上。

    大部分的围观群众,回忆起文航的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微博上的争吵。

    《星星之火》的首映结束,就出现了知名影评人和网红大v隔空骂战,围绕着这部电影里的一切问题,激情开麦。

    网红大v是文航的忠实影迷,看完《星星之火》回来就开始抨击支教,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支教大学生这一边,极尽所能的旁征博引,夸赞文航敢于和主旋律撕破脸的勇气。

    可影评人不愿意了,直接站出来借用电影内容,点名批评了某些人“何不食肉糜”的思想,不要把一部电影拉入非黑即白的幼稚领域,睁开眼睛多看看这个世界。

    两方粉丝人数众多,直接你来我往的明示、暗示,互相攻击。

    跑得飞快的瓜民闻讯而来,捧着大瓜坐在论坛求一个课代表总结重点。

    理顺了前因后果,他们竟然捧着瓜就买了《星星之火》的电影票,要亲自看看这部惹得微博群体暴动、支教青年纷纷现身说法的电影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