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作品:《[红楼]宝二爷宠妻日常

    因贾敏去得早, 贾母便亲自操持黛玉行笄一事,更打算请来宫中的贤贵妃贾元春担任正宾,十分体面。

    其实早在元春诞女前, 贾母同王夫人进宫探望时就有提及这件事, 元春虽不曾立即答应, 但到底还是记在了心里。

    待皇帝来时, 她就偶然提了那么几句:“臣妾听说……林阁老的女儿如今已是及笄之年了。”

    皇帝听这话来了兴趣,在她床边坐下笑着道:“哦, 朕记得是许配给了你的弟弟。”

    抱琴端来一个铜盆,皇帝用温水净了净手, 又用细软的帕子擦过:“最近身体如何了”

    元春含着笑意道:“好多了,皇上不必担心臣妾。”

    “朕瞧着你眼下青黑, 可是晚上不曾睡好”

    元春但笑不语,倒是抱琴在一旁侍候答道:“回禀陛下, 小公主夜里啼哭不止,娘娘听了心疼, 故不曾睡好。”

    元春嗔道:“要你多嘴。”

    皇帝替她拢了拢被子道:“你这丫鬟忠心耿耿,这么说也是担心你。”他问过元春, 又将话题绕回了朝事上。

    他道:“林爱卿这些日子辛苦了, 但朕想着赏他太过惹眼,不如赏他的家眷,也示作一二亲近之意。”

    “陛下的意思是”

    皇帝道:“那林氏女毕竟是你未来的弟妹,距上回省亲也过了三年多,你估计也想家了, 朕想着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你再回去看看吧。”

    皇帝这话说得格外温软,元春瞧着他神色不似作伪,满满都是体贴之意,不由得心头一酸,仍强撑着装出一副喜意谢恩道:“臣妾谢过陛下垂怜。”

    皇帝拍拍她的肩头,绕到偏殿去瞧小公主去了。

    元春这才倒在软塌上,抱琴上前来取过帕子为她擦拭额头的细汗:“娘娘这是怎么了,难得的大喜事也不见您展眉。”

    元春摇了摇头,略过此事不提,让抱琴把她允了正宾一事的消息透露给贾家。

    “娘娘,您才出了月子,要不再养养什么也没您的身子重要啊。”

    元春浅笑道:“不了,我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陛下顾念我,才允了我回家省亲,这是求都求不来的好事,我怎么会不高兴呢。”

    她又道:“老祖母同我说了,二月十二是林丫头的生辰,再好不过的日子了,我看就那天吧。等同家里说过了,我就请陛下下旨,也显得隆重一点。”

    抱琴应下吩咐,又服侍着元春睡下。

    -

    二月十二,花朝节。

    这日一早,荣国府便大门洞开,广迎宾客。又听说贤贵妃贾元春亲临,更有皇帝钦赐圣旨,一时间贾府这份荣宠叫整个京城都侧目。

    除了贤贵妃,更有北静郡王、南安郡王携夫人亲至,此外还有一等伯牛继宗、一等子柳芳、振威将军陈瑞文,平原侯、襄阳侯、景田侯府中亦有人前来观礼。

    更毋论王家、史家、薛家等姻亲家族,一时之间,整个荣国府花团锦簇、热闹异常。

    便是连刘砀同他派系下与荣国府寡淡的一众人也派人装模作样地送来了贺礼,当然这名头上写的是贺“林如海”,区区一个荣国府,刘砀并不放在眼里,他纯粹是想给林如海找不痛快。

    林如海接了这份礼只淡然一笑,并不放在心上,仍是高高兴兴地派周管家去荣国府帮着操持他女儿及笄礼一事,

    卫若兰、冯紫英、徐衡等同宝玉亲近的朋友都随家中的长辈来了,见到宝玉又是一番亲热攀谈,宝玉为三人互相介绍。

    冯紫英见徐衡也是个洒脱不扭捏的,甚为欣喜,当下就道:“徐兄!”

    徐衡也拱手道:“今日有缘结识冯兄同卫兄,真是三生有幸!”

    因宝玉还要去招呼旁的客人,就同他们三人暂且别过,临走时,冯紫英摆摆手道:“宝玉,你放心去忙你的吧,我们这儿好着呢。”宝玉这才离开。

    宝玉先去见过林如海,这位姑父近几年来手中权势是越发大了,但仍是一副淡泊名利的隐士高人样。

    因此时外人较多,一些话不好说,林如海只笑着关切地拍了拍宝玉的肩膀,就放他走了。

    林如海望着宝玉走远的声音,心中有些五味杂陈。

    自己唯一的女儿长大成人了,也已经许了人家,女婿的人品他看在眼里,想着以后是个不错的,会疼爱女儿的。

    只是叹妻子贾敏不曾见到这一幕,就早早地去了。

    现在他官至阁老,权势滔天,多的是人想要给他介绍继室续弦,但他念着亡妻,都一一拒了。

    想来只有苏东坡那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概括他一二心情吧。

    如今他早已是尘满面、鬓如霜,而贾敏依旧是记忆中那般美好的模样。

    -</p>

    见过老丈人林如海后,贾政就引宝玉去拜见北静王,北静王也是如今朝堂中少数的异姓王,从前他们家掌管着兵权,但后来渐渐淡出了朝堂,如今只是一个闲散王爷罢了。

    水溶对这位含玉而诞的贾公子早有耳闻,但不曾找到交谈机会,如今借着贾府这桩喜事,他亲临也算同贾家结份善缘,当下也不摆王爷架子,称贾政为“世交”,更问起宝玉来。

    “早听说世交家中有个含玉而诞的哥儿,文采极佳,不知现下在何处”

    贾政行过礼,就将宝玉推到跟前来:“王爷谬赞,犬子愚笨,不过读得几本书罢了。”又叫宝玉拜见北静王。

    水溶不待宝玉跪拜就亲自将他扶了起来,极为亲热道:“这便是贾公子了吧,今日一见才知传闻不虚,果真是一表人才啊!”

    贾政见水溶甚为欣赏宝玉,就命宝玉好好招待王爷,万不可怠慢了,自己则去招呼其他宾客。

    今日及笄礼,贾母是主人,贾元春是正宾,因正宾需要选择德才具备的女性长辈担任,故没有比贤贵妃更好的人选了。

    负责礼赞的赞者则是探春,这也问过黛玉的意思,因探春同她一贯交好,黛玉替她打算,想让她趁着这个机会多见见京中的贵妇太太,将来说亲时也好给对方留个能干的印象。

    另外,因赞者是正宾的助手,有着贤贵妃的名头在,对探春也是有好处的。

    布置场地、准备筵席等一系列复杂事则交给了凤姐儿,故她是摈者,府中再难挑出比她合适的人了。

    凤姐儿喜热闹,想着这件事办得漂漂亮亮也好在贾母、元春、黛玉面前卖个好,故十分痛快地应下了。

    她虽久未管家,但余威尚存,底下的人没有敢阳奉阴违的,令出必行,从准备到迎客再到及笄礼当天,都不曾出什么岔子。

    另外奉冠笄协助正宾的执事三人则选了:薛宝钗、徐蕴容、史湘云。

    宝钗捧笄,湘云捧簪,徐蕴容捧凤冠。

    此中有王夫人的意思,她想着难得的大喜事也叫宝钗出来露一露脸;湘云则是考虑身份的缘故,她毕竟是史家的大姑娘,又有两个侯爵叔叔;叫上徐蕴容则完全是出于她和黛玉的私交了,她们在扬州就玩得好,是从小到大的手帕交,在及笄礼这样的重要日子,黛玉不想身边缺了她。

    其实执事的名额也考虑过迎春同惜春二人,但迎春毕竟性格摆在这,虽经赖大媳妇一事后有了长进,但她仍是不喜在众人面前出风头,就不曾勉强她。

    惜春则是因年纪太小,贾母怕她出什么差错,故也不曾用她。

    -

    贾母在外头陪着京中一些身份贵重的官夫人,其中有南安太妃,探春也在一旁侍候。

    南安太妃先是对贾母说了些奉承话,探春上前来奉茶,南安太妃看见探春,不由得夸道:“好周正的姑娘,规矩也好,不愧是贾老太太教导出来的。”

    探春面色一红,仍是有礼地将茶奉上,然后规规矩矩地退到贾母身后。

    贾母闻言,拍了拍探春的手,同南安太妃道:“我这孙女,最是让我省心。不比我那个孙子,成天胡闹,让他老子头疼。”

    南安太妃笑道:“老太太,连我也知道您那孙子不得了呢,今年就要下场了吧,将来定是要金榜题名的!”

    贾母也呵呵笑道:“承您吉言。”

    南安太妃用过茶,又看着探春道:“可许了亲事”

    贾母道:“不曾呢。”

    南安太妃道:“还是老太太会心疼人,这是一心想给孙女找个顶顶好的孙女婿吧。”

    贾母开始夸起探春:“那是自然,我这个孙女可厉害着呢,如今府中一切事宜皆由她操持着,管得那是井井有条,我可轻松许多了呢。”

    南安太妃继续奉承道:“真是了不得,老太太您就是有福气啊。”

    一屋子人说说笑笑,就听前头有门人来报,说是贤贵妃娘娘的銮舆要到了,贾母忙起身去迎,南安太妃等人也不敢坐着,亦随着贾母去迎贵妃娘娘。

    其实论爵位高低,南安太妃本不应对贾母奉承至此,但奈何南安郡王不得圣心,最近宫里头更传出皇上有撤了南安郡王兵权的想法,一时间郡王府上下都慌了。

    太妃也是看荣国府出了个贵妃娘娘同阁老女婿,这才有了投靠讨好的想法,想着能不能说动贾母,若荣国府能出手帮一把,他们南安郡王府也能趁机喘一口气。

    不然,等成了北静王那种闲散无实权的空架子王爷,才真真是有苦无处诉呢。

    贾母一行人去迎贵妃,黛玉则坐在院落里间沐浴梳洗,按古制,及笄礼不曾开始之前,她并不能随意出去见人。

    宫中派了专门的嬷嬷来教她规矩。

    黛玉坐在铜镜前,身后的嬷嬷为她梳发更衣,紫鹃捧了一个瓷碗,里头装着红糖鸡蛋,她道:“姑娘,您要不要先用点吃的”

    嬷嬷也道:“林姑娘,及笄礼繁琐异常,您怕是一时没空用膳,还是先吃点垫垫吧。”

    黛玉笑着道:“多谢嬷嬷提点。”这才接过紫鹃手中碗筷,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管城子 1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