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110章 第 110 章

作品:《大宋仁宗皇帝本纪

    刘娥双手交叉, 若有所思“皇帝的意思, 是要”

    她无意识地搓着手指“成立一个新衙门, 专门负责监察百官。而且拥有实权, 可以自主地调查官吏贪赃枉法之事”

    赵受益点头“正是如此。”

    刘娥道“此等实权, 究竟是指的什么”

    赵受益心道, 就效仿前世二十一世纪的监察机构嘛。

    有立案调查权, 自己组成一个调查班组, 而且有权让涉案官员“配合调查”。

    刘娥道“皇帝可知, 我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太祖皇帝曾经定下规矩,要优礼士人。本宫愚钝, 不解太祖深意, 可也知道, 所谓的优礼士人, 一定不包括成立这么一个衙门, 叫他们有权力凌驾于士人之上的。”

    虽说现在明面上官员们也是要受御史监察的,但谁都知道, 御史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真正调查出什么罪证来。

    能被御史拿到明面上参的,要么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要么就是捕风捉影,没有真凭实据。

    而且谁都知道,御史们为了求一个刚直之名,那是谁都敢参, 谁都敢骂, 什么都敢往奏章里写。

    哪怕是八面玲珑的完人, 也要给你杜撰出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第九面来,拿到台面上来狂骂一顿。

    久而久之,也就没什么人真正在乎御史们的奏章了。反正你也被参,我也被参,大家都一样。

    谁要是真被御史参倒了,那也不是御史的功劳,而是皇帝有意发落你了。

    不然皇帝每天收了那么多奏本,偏偏拿你出来发落了呢

    真到了那个时候,也就不用怪御史了。圣心难测,自求多福吧。

    自古为官出仕的,谁不是看着皇帝的脸色过日子呢

    横竖也就是外放个一两年,等风平浪静皇帝气消了之后依旧回来做官。

    所谓的御史监察,就是个笑话。

    归根结底,就是御史们没有立案调查的权限和能力。

    抓不到真正的致命证据,也就只能无能狂怒,到处口嗨罢了。

    也正因如此,虽然一直处在御史们的监察之下,可满朝文武却并不以此为意。

    刘娥道“皇帝也清楚,御史台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我朝士人又为什么能够容忍御史们不停地攻歼。”

    归根结底,不痛不痒罢了。

    “皇帝所要成立的这个新机构,明面上似乎是御史台的翻版,可实际上,却”

    确是对御史制度的一场颠覆。

    一旦那群看谁都不顺眼的御史们真的能拿住官员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了

    无异于是为虎添翼,这还得了,往后大宋官员还能睡个安稳觉吗

    刘娥斩钉截铁道“他们不会同意的。”

    “他们”,大概就是指的所有心里有鬼的官员吧。

    赵受益道“其实,朕是想把这个机构与御史台平行设立的,两个机构相辅相成。”

    御史台里的年轻御史们是有战斗力的笔杆子,最擅长搅风搅雨,操纵舆论,无理也要辩三分。

    和有调查取证能力的机构关联起来,那就是双剑合璧,舆论高地和道德高地全都占据了。

    赵受益道“这个新机构的首脑,朕中意包拯。”

    刘娥笑道“本宫也觉得,皇帝应当是中意此人的。”

    悠悠然道“此人真是个清如水廉如镜冷如冰利如剑的人物。可惜了,如何不能为我效力呢”

    赵受益抬头看了她一眼“可使不得。若叫他为娘娘效力,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娘娘自请其罪,将太后之位奉还给李娘娘。”

    刘娥摇头“果然,此人不是我能驾驭的。”

    赵受益道“说起来,如今李娘娘怎么样了”

    刘娥笑道“过得似乎还好。前些时日天天骂我,从卯时骂道亥时。后来似乎是累了,又改到从午时骂道戌时。”

    赵受益道“其实朕一直很好奇,娘娘当初究竟做了什么,竟将李娘娘气得晕过去了”

    李妃这十几年来艰难困苦都吃尽了,眼看着马上就能扳倒老仇人了,怎么还被老仇人给气晕了呢

    刘娥呷了一口茶水“我问她,你当年是真的相信自己生了一只狸猫吗她说是。我又问她,你觉得先帝也相信你生了一只狸猫吗她也说是。然后我告诉她,先帝平生从不信神妖鬼怪之说,又怎么会相信自己的妃子生出了一只妖孽呢”

    赵受益摇头“若说先帝不信神妖鬼怪,倒是叫人难以置信。”

    先帝宋真宗,巡游天下封禅名山,还弄出了一个天书祥瑞来,若说他不信神妖鬼怪

    这还真是叫人很难相信啊。

    刘娥扑哧一乐“这有什么难以置信的。当年天书初降的时候,旁人不知内情,难道我也不知吗那天书明明是先帝寻了几个游方道士伪造出来的,用一种清如白水的墨汁将字迹写在绢帛上,放在水里浸泡后字就会显现出来。造好天书之后,又寻了轻功强些的人趁着夜色挂在宫门角上。会这样伪造天书的人,又怎么会相信神妖鬼怪”

    赵受益默然。

    刘娥此言,真正诛心了。

    李妃这十几年来受苦受难,之所以还能斗志昂扬地活到现在,都只不过是凭借着一种信念,即,她落到如今这个田地完全就是刘娥害的,如果没有刘娥从中作祟,先帝一定会封她做皇后,一定会封她的儿子做太子。

    结果刘娥这一席话,等同于是在告诉她,先帝对当时的事情清清楚楚,却听之任之,没有为她做任何的事情。

    先帝是刘娥的帮凶。

    十几年的信念一朝崩塌,难怪李妃会如此崩溃,直接就要他帮她杀了刘娥。

    杀刘娥是不可能杀刘娥的,即使当真要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杀。

    他还留着刘娥有大用处呢。

    “不说这些了。”赵受益话锋一转“包拯不日即将离京,去北地暗中调查官员之事。等他拿着真凭实据回来,朕就黜落一批官员,扶植自己的人上位。”

    他继位这么些年,科举也开了好几次了。这些新鲜进士,就是他为数最多的一批班底。

    “然后,朕就可以借机将成立调查机构的事情提出来。”

    刘娥以手支腮“然后呢”

    赵受益道“然后,就有劳母后了。请母后多多支持。”

    皇帝见到北地官场居然贪腐至此,大为痛心,欲要寻找彻底解决之法。然后就会有臣子进谏,说事情演变到这一步都是监察机构不作为惹的祸。

    虽然各地方已有通判转运使等等的类似于监察机构的存在了,可是这些人在地方上久了,官官勾结,已有利益往来,说不准已经同流合污了。再加上他们位高权重,必定惜身,即使见到了不平之事,也不敢直言处断。

    如何能与我们朝中不蔓不枝、嫉恶如仇,重名轻身,时时刻刻准备着舍得一身剐敢把宰相拉下马的御史们相比呢

    终究监察百官,还是要靠御史们的呀

    而御史们的短处,就是手里没有实权,不好真正施展身手,打击贪官。

    那么不如就赋予御史以实权,让他们有调查案情、处置官员的权力。

    这就足可以解决官员的问题了嘛

    而这种大大威胁到朝廷官员生活幸福感的举措,那是一定会被百官合力抵制的。

    到时候难免又是一场骂战,这就需要太后出来一锤定音了。

    刘娥一本正经地道“此乃本宫分内之事。”

    本来皇帝就是要把她推出来挡刀挡枪的,这种事情她早就已经习惯了。

    赵受益看看窗外的天色“夜已深了,朕就不打扰娘娘休息了。”

    刘娥忽然问道“公主可好”

    此时的宫中,有两位公主。一个是宋真宗留下的女儿,是赵受益的小妹妹,一个就是赵旭了。

    而能劳动刘娥垂问的,也就只有赵旭。

    毕竟宋真宗还活着的时候,刘娥都不耐烦做出一副贤妻良母的样子关爱公主,这时候就更不可能了。

    因此赵受益道“秦国公主长势喜人。”

    秦国是刘娥为赵旭挑选的封号,以秦国称呼赵旭,倒是颇遂刘娥之心。

    因此刘娥笑道“哦长势喜人那倒还不错。什么时候得了空,叫本宫也见见孙女。”

    赵受益道“一定。等她能稳稳当当地自己出门的时候,就叫她来探望太后。”

    刘娥道“公主乃是皇嗣,现在还小,不着急着念书识字。等到了五岁上头,就该择一个良师开蒙了。”

    赵受益道“确实如此。朕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刘娥说得对,赵旭是他的继承人,给她挑选合适的老师乃是重中之重。

    虽然她天生就是个666的神君,这资质是不会变的。但身为一个皇帝,尤其是太平盛世里的皇帝,肚子里没点墨水还真的难以胜任这个职业。

    尤其宋朝还是个文风昌盛的朝代,才子频出。赵旭想要做大宋江山的皇帝,确实亟需一个有分量的大儒来当老师。

    毫无疑问地,他选择了范仲淹来当此重任。

    无论是才华还是品行,乃至于官阶,范仲淹都是最佳人选。

    刘娥问他“是范相公么”

    赵受益道“娘娘英明。”

    刘娥道“范相公固然是个好人选。但是皇帝有没有考虑过一件事。”

    赵受益问道“什么事”

    刘娥道“既然皇帝有了这样的心思,就应该想到,朝臣不会接受一个从小就被养在深宫、只跟着宰相读书,却从没有踏出过宫门一步的公主。”

    至于究竟是要让朝臣接受这个公主来做什么

    就是他们两个心照不宣的事情了。

    赵受益道“太后作何打算”

    他也明白,要让赵旭当皇帝,就需要让她一步一步地走出宫闱。

    刘娥道“公主迟早是要走到前朝的。但是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才不至于欲速不达。皇帝想没想过,这第一步是什么”

    赵受益盯着刘娥的眼睛道“你将此事告知了寇准。”

    刘娥微笑“我没有。但他迟早会知道的。”

    要让赵旭走到人前,第一步必须得小心再小心。

    他不可能一开始就给赵旭封个开封尹当当,所以在一开始,赵旭不能以官场上的身份出现在人前。

    联想到刘娥说话的语境,只有一个可能将赵旭送出宫外上学。

    上一个人尽皆知、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学校。

    而在汴梁里,只有一所这样的学校。

    清北大学。

    虽然太学国子监也算是人尽皆知了吧,但这种学校太过于官方了,不适合初出茅庐的赵旭。

    清北大学里,除了有宰相晏殊之外,还有另一个重量级的人物。

    寇准。

    平心而论,当了寇准快十年的学生,赵受益还是受益良多的。

    寇准算是个合格的帝师了。

    赵受益道“朕说也是如此。”

    他面露嘲讽地道“娘娘如今深居简出,如果还能与莱国公互通消息,那才真是奇怪。”

    刘娥不以为忤“本宫也只是为皇帝提个建议罢了。终究秦国还小,前几年开蒙的时候是一定要在宫里的。等大一些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再送出宫外也不迟。”

    赵受益道“如今清北大学不收女子,这怎么说呢”

    刘娥道“数年之前,世上还没有清北大学。”

    赵受益笑了“太后当真豁达。”

    他站起身来“朕听说莱国公如今身体硬朗极了,每天还能跟着学生一起炼体,饭量也越来越大了。”

    寇准算是半个武将,平生三次率军征战,体能这块还是过得去的。

    赵旭如今不到三岁,寇准应该能等到她十五六岁去清北大学上学的时候。

    依着寇准争强好胜的性子,就算是为了再当一回帝师,他也一定会坚持到赵旭出宫的。

    他忍不住道“这辈分是不是差了些”

    寇准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岳父,再当他女儿的老师,这似乎

    刘娥道“寇准还是太祖皇帝的连襟呢,你不也娶了人家的女儿。辈分该乱早就乱了,也不关拜师的事情。”

    赵受益道“也是。”

    他这也是魔怔了,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信条给糊弄住了。其实连着给父女两代人当老师有什么稀奇的,在他前世,小学老师连着给祖孙三代上课的情况都出现过。

    赵受益站起身来“朕回去了,娘娘自去歇息吧。啊,对了。”

    他对刘娥道“再过几日,包拯才会跟着狄青一起出京,他们两个一路同行。”

    反正北方诸郡几乎都有军队驻扎,狄青和包拯的路线是重合的。让他们两个同行,有了什么事情都可互相照应。

    其实他主要是想让狄青照顾包拯,或者不如说,是想让狄青保护包拯的人身安全。

    狄青是枢密使,出京办差也是随身带着卫队的。而包拯此行是微服私访,身边只有展昭一个。展昭武功虽高,毕竟分身乏术。

    包拯如果正常发挥,在微服私访的过程中得罪干净了一地的官长,人家发起狠来,展昭一个人还真就未必护得住他。

    还是跟着狄青的大部队走安全一些。

    横竖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朝中有大员出京,浩浩荡荡地带着数千人随行,这一路上自然不会遇见什么危险,即使是有山贼剪径,也得掂量掂量这个柿子捏不捏的动。

    有家境略微窘迫那么一些的客商,自家雇不起护院的,那么就跟着大官的队伍走,蹭蹭人家的羽翼自保,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大官们都是读书人,还是讲一些道理的。偶有不那么讲道理的,也很爱惜自己的颜面,从没有横眉冷目将随行的客商赶走的道理。

    大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因此,包拯一行人扮作布商,跟着狄青的队伍行动,可谓是分毫不惹眼。

    “他们这一路走走停停的,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赶回来,反正年前是不可能了,应是明年夏秋的时候能回来。他们回来之前,朝廷应无大事,太后就”

    刘娥翻开她之前看着的戏折子“皇帝也大了,未必需要母后时时护持。若前朝并无大事,本宫也就不去了。皇帝自能决策。若有什么事情,再叫我去不迟。”

    赵受益道“娘娘圣明。”

    狄青从寇准辞官以后,还是第一次自己独立地出京去做一件大事,心底的激动自不必言。

    将军营上下打点安排好后,他就收拾行装、点齐兵马,结成一个队伍,就要浩浩荡荡地出城了。

    为了表示对他这个枢密使的宠信以及对他们此行裁军的支持,赵受益站在城楼上目送狄青的队伍,直到将那一片人马翻腾而起的滚滚尘埃送出视线之外为止。

    他对刘恩道“可惜的是咱们如今只有一艘蒸汽船,还得运送各地的赋税。否则叫他们坐汽船走多好。”

    满载的蒸汽船的速度比如今人马脚程的极限即所谓的急脚递还要更快。此物一出,众议哗然,有从宋真宗朝过来的老臣,条件反射地就上书贺祥瑞,被赵受益当场驳回了。

    什么祥瑞,这是科技的力量啊看到那蒸汽船上细长的烟囱了吗,那可是工业的光芒啊

    等明年蒋平将五十艘蒸汽船都造出来,咱们大宋就要迈出工业革命的第一步了啊

    交通便利了,市场才会扩大,有市场就有需求,有需求就会刺激生产,等整个社会对扩大生产的渴望达到了一定极限的时候,一点星星之火,就可以成燎原之势。

    技术革命近在眼前。

    不过目前的蒸汽船只有一艘,还在忙忙碌碌地往返江南和汴梁之间,尽职尽责地运送着今年的赋税。

    有了这艘蒸汽船,今年各地方州府运送赋税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别看人家蒸汽船要烧石炭,但人家运的多,跑的快啊。

    不过这船烧的石炭确实是有点多。

    如今只有一艘还不觉得,等过个两三年蒸汽船跑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就目前这个社会上的煤炭储量,明显不够烧的。

    赵受益心想,是不是得往山西那边用点心思,那里的煤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刘恩笑道“得亏没叫他们坐汽船走。”

    此时他们已经下了城楼,将要回到皇帝的銮驾上了。

    刘恩轻轻抬了抬下巴“要是坐着汽船呢,这可怎么追上去。”

    赵受益向他指着的方向看去,越过层层叠叠的人头

    什么也没看见。

    他无奈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眼神不太好。”

    不过按刘恩所说,似乎是包拯一行人在那边。

    刘恩道“等他们追上去了,估计得有一出好戏。”

    叹气道“可惜咱们看不见了。”

    赵受益挑眉“什么好戏”

    刘恩道“这回包拯带了展昭出京。”

    赵受益满不在意“这有什么稀奇他们两个不是形影不离的吗。”

    展昭既然肩负着保护包拯的职责,自然是要包拯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

    刘恩道“然则狄青这回也带了一个人出京。”

    “是谁”

    “当然就是夏老前辈的高徒,姓白名玉堂的那个。之前不还是官家你亲口诓人家投军的吗如今夏老前辈看见了官家你整治军队的决心,就把他送到狄青身边去了。”

    刘恩笑道“这么两个祖宗凑到一起,一路同行,一定有很多好戏可看。”

    再一叹“可惜咱们看不到喽。”

    赵受益道“有甚好戏可看我又没给展昭乱起外号。就算我给他起了,白玉堂现在也还不是锦毛鼠呢。”

    因着他哥哥白锦堂和蒋平的交情,白玉堂和蒋平也相熟。不过赵受益暂时还没看出他们两个有结拜成兄弟的意思。

    再联想到七侠五义中锦毛鼠白玉堂甫一登场之时,年纪轻轻就已丧兄三年,或许就是在他丧兄之后,他兄长的故友们才与他结拜,处处护持的吧。

    刘恩道“他们两个也不是因为名号的事情闹起来的。似乎是狄青不小心说了句扎人肺管子的话,才将白玉堂挑了起来,要和展昭对着干。”

    “不过这跟咱们也没关系,”刘恩道“反正也出宫了,官家要不要顺道去清北大学看看”

    赵受益道“怎么,夏老前辈请咱们过去的”

    刘恩道“对,据说他已经将浮力公式推导出来了。”

    赵受益精神一振“走,去晏殊那儿”,,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