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 第 102 章

作品:《大宋仁宗皇帝本纪

    “所以, 你们是说, 朕并不是八贤王与狄王妃的亲生儿子,朕的生父生母是先帝与”

    赵受益示意“这位李妃娘娘”

    范仲淹道“事情就是如此。”

    “而当今太后,还曾于朕出生之时,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将朕替换去,还想将朕抛弃在金水桥下”

    范仲淹道“是。”

    赵受益深吸一口气,怒道“真是荒唐朕生于人世十七年了, 难道还不知道谁是朕的父母吗”

    李氏捂住了嘴“皇儿你确实就是我的皇儿呀你怎么能怎么能”

    赵受益道“尔等不必再说了。”

    他起身道“这等对母后不敬的话语, 朕不想再听。尔等也自小心, 这件事情要是传到了太后耳朵里, 朕也保不了你们”

    他指了指范仲淹, 又指了指包拯“你们两个都好自为之”

    又叹一口气, 甩甩袖子就要一走了之。

    白玉堂和夏玉奇都屏气凝神,恨不得自己马上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这都是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赵受益迈开步子走向门外,在心里数着, 一步,两步, 三步

    “官家请留步。”

    赵受益步伐一停,心道。

    来了。

    他迟疑地转身“母狄娘娘”

    狄王妃也从屏风后转了出来, 向赵受益深施一礼“臣妇见过官家。”

    赵受益大惊失色“娘娘, 何故如此”

    他飞奔上前,扶起狄王妃“母妃, 这是做什么折煞儿子了”

    狄王妃握住他的手, 摇了摇头, 指着李妃道“官家,臣妇不是官家的生母,那边的李娘娘,才是官家的母妃。”

    赵受益不可置信地道“母妃,这”

    狄王妃道“官家,范相所言句句属实,官家的确是先帝的儿子。”

    “我是先帝的儿子”赵受益后退了一步“朕是先帝的儿子”

    他猛地转头,看向狄王妃“父八贤王知不知情”

    狄王妃一僵,垂头道“王爷他知情。请官家恕罪。”

    她所说的恕罪,即是指八贤王明知赵受益是先帝的皇子,却以皇帝生父自居,在朝廷上公然与皇帝作对的罪过了。

    赵受益凝视着她,终于缓缓摇头“皇叔与娘娘抚养朕长大,在朕的心中,与生父生母没有两样。养育之恩,何罪之有”

    这是在告诉狄王妃,他不会追究八贤王之前的所作所为。

    狄王妃心中的一块大石落了地,又向赵受益福了福身“谢官家。”

    赵受益转向李妃,细细地打量着他今生的生母。

    他跟李妃其实有过一面之缘。

    当年他刚刚登基,为了试探刘娥,曾经跑到冷宫附近玩耍,“恰巧”撞见了幽居冷宫的李妃。

    或许是母子天性,或许是剧情使然,李妃居然认出了他,心里认定了他就是她的亲生儿子。

    于是李妃也就明了了当年的真相当年她并非真的生下了妖孽,她生下的是一个儿子,只是被人陷害了,所以才落得这般田地。

    所以她假死遁逃出宫,这些年来,一直打探着朝中局势,得知今上是八王府次子,被先帝收养入宫。

    冷宫的生活虽然清苦,但犹是在皇宫之内,有吃有穿,也无需劳作。

    因此当年赵受益跑到冷宫时所见到的李妃,虽然面容愁苦,却无甚老态。

    这几年漂泊江湖,风霜摧残,李妃迅速地衰老了,只在眉宇之间带着一丝当年艳冠后宫的模样。

    赵受益忽然惊奇地道“朕见过你。”

    他转头对刘恩道“对不对当年我们在宫里玩球,曾经见过一位冷宫里的李娘娘。”

    刘恩也道“官家这么一说,似乎是有这么一回事儿。”

    他眯着眼打量李妃“李娘娘,久违了。”

    李妃长叹一声,伸手将赵受益搂进怀里“我苦命的皇儿啊这些年认贼做母,真是苦了你了”

    赵受益被她抱了一会儿,也动情道“朕可真是枉为人子,这些年来,竟不知自己的身世。让娘娘受委屈了。”

    李妃道“如今咱们母子团圆,娘这些年来受的委屈就不算什么。”

    她放开了赵受益,端详着他。

    眼前的是少年天子,容长脸面,眉目清俊,乌黑顺滑的长发束在金丝轻冠里。身材修长,体态挺拔,通身的威严气派。

    她满意地道“真是本宫的好儿子。”

    又拭了拭眼角,略有些感伤地道“你这个样子,可真像你父皇当年的模样。”

    赵受益暗道,可不敢与先帝相似。

    真像那个窝囊废了,那不就完犊子了吗。

    罪过罪过,人死为大。

    他微笑道“娘娘这些时日是住在南清宫的”

    李妃点头“没错。”

    赵受益道“既然娘娘与朕相认了,就不必叨扰狄娘娘了。这样吧”

    他转头对刘恩道“咱们出宫的时候乘的是辆便车,咱们两个皮糙肉厚的不讲究这个,却不能委屈了娘娘。你叫人通知宫里,派一辆安车来,将娘娘接回宫里去。”

    刘恩应喏,又问道“进宫之后,将娘娘安置在哪座宫室呢”

    冷宫已经烧成一片焦土了,再说人家已经和皇帝母子相认,再没有打发人家去住冷宫的道理。

    李妃生产之前居住的玉宸宫,因为宫室狭小,易于守备,现在已经被赵受益占上了。

    赵受益想了想,无奈地道“宫里倒是有些空房子,只是没有人住,现在要收拾,一时半会儿也收拾不出来。现成能住人的屋子,只有朕的寝宫,皇后那里,还有就是太后的凤宸宫了”

    凤宸宫,是刘娥现在的居所。

    李妃心头一震,狠狠咬牙。

    刘娥

    她道“皇儿,就叫娘住进凤宸宫吧。娘和那刘娥还有笔账要清算”

    赵受益点点头“既然娘娘没有异议,那就住在凤宸宫。”

    正好李妃还可以帮他牵制一下子刘娥,别叫她又爬起来搞事。

    只不过

    他有些怀疑地看了一眼李妃。

    朕怎么觉得,你不太斗得过刘娥呢

    又想想,算了,反正这两个人谁输谁赢都无所谓了。

    他对狄王妃道“娘娘今天回南清宫后,和八皇叔也说一声,就说朕将李娘娘接回宫里了,叫皇叔不必担心。”

    通知一下八贤王,就说朕已经和亲娘相认了,他这个叔叔可以退回自己应该在的位置了。

    别在上朝劝他罢免狄青了,怪浪费时间的,他一个皇帝,真的不是每天都有闲心和皇叔扯一顿皮。

    狄王妃福身道“臣妇遵旨。”

    赵受益道“好了,两位娘娘且在这里稍待,等一会儿宫里安车来接。”

    他点了点晏殊范仲淹和包拯“你们三个,跟我过来一趟。”

    又对夏玉奇和白玉堂道“你们二位也稍等,一会儿朕还有些事情问你们。”

    晏殊等三人跟着赵受益走到了廊下,赵受益抱臂看着他们“此事是谁先发现的”

    晏殊看了看范仲淹,范仲淹道“是包御史将李娘娘从民间带回来的。”

    赵受益看向包拯“怎么发现的这位娘娘,从头到尾说清楚。”

    包拯于是就将他回老家结完婚,正往京城回来的时候,被李妃拦车伸冤的经过讲述了一番。

    赵受益扯了扯嘴角“拦车伸冤。怪不得你不怀疑她是在扯谎。”

    自古就只有拦轿伸冤的,少见拦车伸冤的。

    轿子是人抬的,看见有个人拦在路中,就没有卯足了劲儿撞上去的道理。

    就算是卯足了劲儿撞上去,也跑不快肩上抬着那么大一顶轿子呢,能有多快

    就算轿子里的官老爷不乐意倾听民情,拦轿之人撒腿就跑,也不至于被轿子撞上去。

    车子就不一样了,车子是马拉的,马可不通人性,它愿意怎么跑就怎么跑。看见路当中有个人,它也能撒开蹄子撞上去。马还跑得快,喊冤之人躲都没地方可躲。

    所以,拦轿喊冤可能还有扯谎的可能,拦马车喊冤就一定是大有冤情了。

    再考虑到李妃当时双目失明足可见其为自己伸冤的心思之迫切。

    “这一路走来,共有多少人知道李妃的真实身份”

    范仲淹和晏殊对视了一眼,心底下明白了。

    皇帝这是不打算将李妃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世了。

    若打算将李妃当作太后一般光明正大地迎回朝中,何必在乎之前有几人知道她的身份

    横竖再过一段时间全天下都知道了。

    包拯道“臣知道兹事体大,未敢声张。从头至尾,只有臣与拙荆、侠客展昭、范大人与范夫人、范小姐,以及八王妃与狄娘娘知晓。”

    他看了一眼晏殊,又道“再加上晏校长、夏老前辈与白少侠。”

    赵受益将这些人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发现都不是不知轻重的轻浮之人,应该还是能够保守秘密的。

    他点头“如此甚好。请几位回去之后,务必约束身边之人,不可将此事泄露出去。若过两天城中有任何风言风语出现,朕决不轻饶。”

    三人都道“遵命。”

    包拯问他“官家打算如何处置刘后又将如何对待李妃娘娘”

    赵受益心道,朕打算什么都不做,顺其自然。

    反正刘娥眼瞅着蹦跶不出什么花了,将李妃送到她身边,应该也能气她一气,算是报答她之前挑唆八贤王与他作对的事情了。

    至于李妃十七年前她都斗不过刘娥,现在刘娥久经修炼,段位更上一层楼,李妃更不是她的对手了。她们两个在凤宸宫里互相伤害也挺好的,不碍着别的事情。

    赵受益道“如今国事繁忙,北方州郡局势未定,不是迎太后回朝的好时候。等北边局势定了,再来一两场大丰收,才有闲心说这些事情。”

    他叹了口气,转身道“卿等回去各忙各的吧,朕去找夏老前辈说点事情。”

    三人施礼告退,赵受益领着刘恩去找夏玉奇。

    夏玉奇正跟白玉堂一道蹲在校长室外,将室内留给两位娘娘。

    赵受益走了过去,笑着招呼他俩“走了咱们再去看看那艘船”

    白玉堂猛地抬头,只见皇帝满面笑意,步履轻快,完全不像是才发现亲爹不是亲爹亲妈不是亲妈,养母还曾经试图杀了自己的模样。

    倒是怪不得他和他的双生兄弟长得不像呢,原来人家不是孪生子,而是堂兄弟。

    真奇怪,做皇帝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吗

    他心里思索着。

    夏玉奇忙站起身来“走吧。”

    白玉堂跟在他身后。

    赵受益眯起眼睛,打量着这个少年侠客“夏老前辈,令徒今年十四了吧”

    夏玉奇道“虚岁十五了,翻过年去,也算是成人了。”

    赵受益点头“挺好的。想没想过将来要做什么营生啊”

    这可是夏玉奇的徒弟,还是武功高强的侠客,妥妥的人才预备役。

    听晏殊说,他现在当的这个武学助教当得还挺成功的,他带的那几个班的学生身体素质那是蹭蹭地往上涨,现在已经可以腿上绑着沙袋一口气跑五公里了。

    如此人才,当然得趁着年纪小,提前笼络到麾下啊。

    别到时候年纪大了,有想法了,一声不吭跑去闯荡江湖,这不就糟了。

    一提这个,夏玉奇一拍大腿“怎么没想过老朽和他哥哥不知为他想了多少的出路了。只是这孩子天生就是个不安分的性子,不能像他哥哥一样经商,要他静下心来跟着晏校长读书,将来好挣一个科举名次,他又不乐意。真是不知该拿他怎么办才好了”

    赵受益笑道“也别只是你们为他操心,该问问他自己想干什么。”

    他问跟在一旁的白玉堂“白少侠,你自己日后想要做什么营生呢”

    白玉堂虽是江湖侠客,却是个家里很有些闲钱,因此读过几本书,懂得一些大道理的侠客。

    因此,他兼具了江湖侠客的冲动热血,与读书人的忠君爱国。

    他的的梦想无外乎就是

    白玉堂坚定地道“我想投身军旅,为国效力”

    果然。

    如此的好看穿,叫赵受益几乎生出了些欺负小孩的罪恶感。

    夏玉奇忙道“你这孩子官家面前,怎可妄语”

    白玉堂道“我并非妄语,官家问话,我就如实回答了。”

    赵受益也道“我看这营生也不错嘛。投军有什么不好,你们不也认识狄青”

    狄青年少投军,十几岁就跟着莱国公寇准讨伐西夏,生擒伪帝,大胜归来,娶宰相女,任枢密使。刨去他是皇帝的表弟这点以外,妥妥的就是天下武夫的终极梦想了。

    夏玉奇道“这这毕竟”

    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谁不知道军队里是什么风气,也就白玉堂这种涉世未深的小少年不知江湖险恶,还有着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信仰。

    但凡对军队稍有些了解的人,都不会愿意将自己家的子弟送进军队。

    正经人谁当兵啊

    夏玉奇苦笑道“官家,老朽就这么一个徒弟在身边,他哥哥也只有这么一个弟弟。实在是”

    白玉堂不满,正要说什么,却见皇帝对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先别说话。

    他闭上了嘴。

    赵受益装模作样的点头“嗯,朕明白了。”

    他拍拍白玉堂的肩膀“不怪你们。朕要是有个这样的徒弟,这样的兄弟,也舍不得将他送上战场。”

    “家中幼子总是招人疼,战场上刀剑无眼的,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那可怎么办。”

    白玉堂听了这话,险些火冒三丈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须知他们江湖中人,什么都怕,就是不怕死

    刀剑无眼

    你害怕刀剑无眼,当初学什么武

    江湖侠客,有的是满腔的热血,一往无前,悍不畏死

    转头看见赵受益眼底的笑意,恍然大悟皇帝这是在激将呢

    果然夏玉奇也忙道“官家误会了,老朽真的不是这个意思”

    他虽然疼惜自己这个最年幼的徒弟,从心底往外不愿意让他身处险境。但他也知道,有些东西是比性命更重要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得不明不白。

    江湖人不怕死,但他们的死得有意义。

    死要死得有意义,活更要活得有意义。

    而投身军队,在多数情况下就是个没意义的事情。

    夏玉奇是个老江湖了,他能不知道现在的军队都是个什么德行

    一群酒囊饭袋,混吃等死。平时鱼肉乡里比谁都积极,上了战场投降投得比谁都快。

    投身于这样的军队,可以算作天下间最没有意义的一件事了。

    没错,莱国公是训练出了几十万的新军,这些新军在西夏大获全胜,风光无限。

    白玉堂和现任枢密使狄青还是朋友,如果他想投军,一定可以凭借这层关系进入新军。

    可是莱国公辞官了。

    莱国公不再练兵了,现在正在清北大学领着学生们读左传呢,他平常饭后溜弯时常能遇见莱国公,如今已经混了个脸熟了。

    莱国公不在了,新军还能是新军吗

    这些精兵练起来不容易,可要叫他们堕落成和其他军队一样的废物,那可太简单了。

    现在莱国公走了,京郊大营由狄青这个现任枢密使接管。他和狄青相熟,知道他是个大将之才,不在莱国公之下,可他毕竟太年轻了。

    他没有莱国公在朝中的人望根基。

    莱国公能震慑三衙,叫朝中其他觊觎着新军这块肥肉的宵小不敢擅动,他不能。

    狄青的威望不足以守住新军这片净土。慢慢地,新军就会被其他势力侵染,腐化堕落成和普通军队无甚差别的废物。

    虽然狄青是皇帝的表弟,皇帝会支持他,可皇帝会支持他到什么程度呢

    这三十万新军可是莱国公用心血浇灌而成的,皇帝也会将他的心血浇灌于此吗

    夏玉奇不敢拿白玉堂的未来去赌。

    一旦赌输了,就是将白玉堂送进一支注定会毁灭的军队。

    因此,他对皇帝道“我们并非贪生怕死,只是”

    他叹了口气“官家,这”

    这话难以说出口,索性赵受益大概听明白了。

    赵受益笑道“你们不怕死,为什么不愿投军难道是嫌弃军人低贱,配不上你们或是担心在军队里没有出头之日,不能建功立业”

    夏玉奇道“这话说起来或许傲慢了些,可是”

    他看着赵受益的眼睛“官家,老朽这个徒弟虽然性子浮躁了些,但是聪明灵透,武功又好。我实在是不忍心叫他蹉跎在那样的军队里”

    赵受益道“朕明白你的意思夏老前辈,你多心了。”

    他笑道“你们不是跟狄青做过一段时间的邻居吗怎的对他那么没有信心他治下的军队,自然是纪律严明,风气清正。令徒投身这样的军中,自然不可能埋没了他的才华。”

    夏玉奇道“老朽听说朝中至今仍有人不满狄大人的任命,想要将他去职。”

    赵受益道“这你不用担心。今天之后,就再没有了。”

    八贤王知道李妃还朝之后,一定不会再来朝中纠缠他了。

    “而且,就算你不相信狄青,也该相信朕。”

    赵受益道“你看着军队武能,觉得痛心。难道朕的心里不比你痛心十倍朕又怎么会任由这些蛀虫继续混吃等死,败坏朝廷的名声呢”

    他道“最迟就在今年秋冬,朕一定会彻底整治全队。届时,整个国家的军队都会像莱国公的新军那样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如此一来,前辈总算可以放心让令徒投军了吧”

    夏玉奇惊道“此事当真”

    皇帝当真也要像莱国公一样,倾注全部的心血,去锻炼新军

    不皇帝说的是,要整治全国的军队,让全国的军队都如新军一般

    这

    要是当真如此的话,他当然不会阻止白玉堂从军了。

    赵受益点头“君无戏言。”

    趁着这次减税直接裁军,他计划已久了。

    他对夏玉奇道“你拭目以待吧。”,,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