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第 94 章

作品:《大宋仁宗皇帝本纪

    刘恩点头“只有这一种可能。否则依包拯这么个清廉节俭的性子, 怎么可能给那李老夫人雇一抬轿子呢”

    轿子不是马车。马车是马拉的, 轿子是人抬的。

    要雇一抬轿子,就得同时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人来抬轿子。

    一路上这两人的吃喝拉撒住, 都得花钱。

    人还不是马,马往树上一栓就能过夜,人可没这么好伺候。

    轿夫还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得经过特殊训练, 否则走着走着连人带轿都能翻到沟里去。

    所以大户人家都是自己养轿夫,穷些的宁愿骑牛骑马甚至骑驴都不坐轿子。

    外边雇的轿夫,谁知道业务能力怎么样。

    包拯现在是个不小的官了,衙门自然给他配了上朝用的轿子。但他此番离京是去结婚的,不是去出公差的, 自然没坐衙门的轿子,是和展昭、公孙策等人赶着马车去的隐逸村。

    他从外地回京, 轿夫自然也得跟着走长途。也就是说, 包拯带着这个李老夫人回了汴梁,还得另给轿夫一份路费,叫他们抬着轿子一路返乡。

    这一番折腾, 可是够贵的。

    普天之下,值得包拯这般破费的老夫人, 还姓李

    赵受益苦笑。

    果然是他亲妈回来了吧

    他搓着手指“你说说,什么事都赶到一块儿去了。现在八贤王正闹得欢, 又来了一个李太后, 你说说这”

    等等

    不对

    他说着说着, 忽然停下了,偏头看向刘恩“你说,”他迟疑道“有没有可能”

    有没有可能,利用李后还朝的事情,让八贤王不再纠缠他

    刘恩道“李太后在此时还朝,未必是件坏事。”

    赵受益拍拍他的肩膀“咱们两个想到一块去了。”

    他越想越兴奋“包拯不愧是朕的文曲星君朕正在这里愁肠百结,他就给朕送忘忧散来了。”

    八贤王现在没给他带来什么实质性影响,只是每次朝会都要说教他一通,还给他送本劄子。这也没什么,只是有点烦。

    真正可恶的是惟恐天下不乱的御史们,借机搅风搅雨,说皇帝不孝顺亲爹,太无情了。

    只要八贤王停止上朝递奏章,就差不多能结束这场闹剧。

    御史那边,等下一个爆点新闻出来,就会被转移注意力,不再揪着皇帝和他亲爹的破事不放。

    大不了叫包拯和范仲淹平时多约束约束就完了。

    而八贤王之所以能如此坚持地给他上奏本,原因只有一个,他认为自己是皇帝的亲爹,有管束皇帝的义务。

    同时,他也仗着自己名义上是皇帝亲爹,皇帝不敢对他做什么,所以有恃无恐。

    换个旁人每天这么烦他,早被他打发到崖州和丁谓作伴去了。

    皇帝每天很忙的,真没空听你一遍一遍地讲大道理。

    八贤王所倚仗的、所依凭的,都只是“皇帝生父”的这个名头。

    他明知自己不是皇父,却觉得反正我养育了皇帝这么多年,不是亲生也胜似亲生了。

    这时候,要是皇帝真正的生母回来了呢

    在八贤王的认知中,宋真宗和李氏都已作古,他是皇帝在世的唯一一个较为亲近的长辈刘娥不算有管束他的义务,因此他才在明明不是皇帝生父的情况下还硬撑出了一个严父的架子。

    如果李氏回来了呢

    八贤王是个正人君子,他的道德不允许他在明知李氏还在世的时候,继续假装自己是皇帝的生父。

    人家亲娘还在,你一个叔叔来多管什么闲事

    在普通家庭里,可能还有叔叔是男性长辈,因此对下一辈的管教权多于母亲的情况。

    但在皇家,不存在。

    太后是君,亲王是臣。

    太后是皇帝的母亲,可以管束皇帝,亲王是皇帝的臣子,根本没有对皇帝指手画脚的资格。

    除非情况极其特殊,比如太后眼看着就要把皇帝杀了自己登基了,亲王才有可能站出来维护一下皇室的统治。

    其他情况下,亲王基本都得靠边站。

    若非八贤王目前名义上是皇帝的生父,他之前这些天劝谏皇帝的行为,其实都是很不妥当的。

    因此,李太后一旦回来了,八贤王就不可能再仗着自己是皇帝的生父做什么事情了。

    毕竟在他的心里,君臣礼教所占的分量极重。

    他若还是像如今这般天天给皇帝递奏章,回头李太后找人问他,说八皇弟啊,宗亲不得干政,你为什么要天天上朝劝皇帝免枢密使的职啊

    八贤王能怎么说

    说我是皇帝亲爹

    当着皇帝真正的亲娘,他怎么能够说得出口

    说我是皇帝的叔叔我有义务管束他人家亲娘就在面前呢,用得着你这个叔叔来多管闲事

    因此,李后一出场,立刻将八贤王克制得死死的。

    就算李后直接表态,说八弟,皇帝是你养大的,你尽管去劝谏他,八贤王也不可能再像之前一样理直气壮了。

    他毕竟不是真的贪图皇帝生父这个身份带来的权力荣耀,只是想管束一个不听话的孩子罢了。

    因此,只要李后出现了,八贤王就绝不会再将自己代入到皇帝生父的角色里没有了立场和理由,继续劝谏就不可能再发生了。

    赵受益长舒一口气“好家伙,终于能让他老人家回家歇歇了。”

    说实在的,这么长时间,八贤王不累,他也累了。

    “对了,”他问刘恩“包拯回京,先去拜访了谁”

    包拯既然带着太后回京,就是冲着替太后找回身份来的。

    他就算是御史台二把手了,这个身份也不够资格干预皇帝的家务事,肯定要去找一个分量足够的帮手。

    这个帮手,还得是个正派人,否则反手把你给卖了可就好笑了。

    别看如今太后式微,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呢,拼死一搏之下,还愁带不走你和这除了你以外无依无靠的老妇人吗

    刘恩道“他去找范仲淹了。”

    赵受益微愣“为什么不直接去找八贤王”

    按照剧情,包拯应该直接去找八贤王,借着给狄娘娘祝寿的机会先让李后和狄娘娘见上一面,再在寿诞当日拦下前来祝寿的皇帝

    赵受益一拍脑袋。

    傻了不是。

    虽然先前办先帝皇陵一案的时候他和八贤王达成过短暂的合作,包拯那时候也搭上了八贤王这条线,但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

    八贤王正和皇帝闹得不可开交呢,整个南清宫阴云密布,别说狄娘娘的寿诞尚在半年之后了,就算在明天,也不可能大操大办了。

    这种情况下,包拯怎么让他新婚妻子的姑妈和狄娘娘见面又怎么让赵受益见到他的这个姑妈

    思来想去,只能去找范仲淹了。

    范仲淹是赵受益的宰相,和他的关系密切,又马上要做他表弟的岳丈。

    比起兵荒马乱的南清宫,范仲淹这条线才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最后他们还是会到南清宫去,因为只凭着李后和包拯的一家之言根本不可能取信于皇帝,只有八贤王夫妻作证,狸猫换太子才真正能够坐实。

    赵受益问“范仲淹怎么说”

    范仲淹知道事情真相之后,一定是会支持皇帝母子相认的。

    只是母子相认之后,李后的身份究竟该怎么处理

    直接昭告天下说这才是皇帝的亲娘是不可能的,刘娥之前摄了那么多年的政,忽然间太后不是太后了,对朝野上下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传到外邦,名声也不好。

    那么,得给她安一个新身份。这个新身份必须足够尊贵,和皇帝足够亲密,最好能够类似于母子关系

    “如果是范仲淹的话,应该会建议我将李氏认作乳母,封为郡国夫人吧。”

    刘恩点头“如此似乎最好。只是现在包拯他们刚和范相通过气,还没搭上南清宫呢。”

    赵受益看了看他“范仲淹和南清宫之间的联系,只有一个”

    就是狄青。

    狄青要娶范仲淹的女儿了,他又是狄娘娘的侄子。八贤王现在和皇帝闹得很僵,但狄娘娘还是皇帝名义上的生母。通过狄青和狄娘娘这条线,避开八贤王,直连皇帝,倒是可行。

    赵受益道“咱们宫里的内库,有没有女子的首饰”

    刘恩道“有得是。”

    赵受益道“请皇后收拾几样没有龙凤图案的,送到狄娘娘手上,让她给范小姐添妆。”

    狄青是他的表弟,自然也是皇后的表弟。表嫂给表弟媳添妆,天经地义。

    刘恩笑道“之前赐了几根蜡烛,引出这么一堆的事情。如今还敢赐首饰”

    赵受益笑骂“让你去你就去,哪来这么多废话”

    狄娘娘给范小姐添妆,怎么着都要见一回本人,毕竟是要做自己侄媳妇的人了。

    范仲淹应该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肯定会让李后混进随行人员里。

    狄娘娘和李后是手帕交,感情深厚。

    两人见了面之后,自然就真相大白了,也不会影响范小姐在狄娘娘心目中的形象。

    刘恩道“我为什么要去,我叫别人去。”

    又去廊下招呼小太监,叫他去皇后宫里,请皇后收拾几样首饰,经狄王妃的手给范小姐添妆。

    赵受益大惊小怪地摇摇头“机器人都知道偷懒了,天下要大乱了。”,,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