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第 48 章

作品:《大宋仁宗皇帝本纪

    展昭是跟着刘恩飞檐走壁进宫的。

    清北大学门前正忙着, 十万人的报名入学至少需要晏殊他们忙个七八个时辰。刘恩找到展昭的时候,广场上的人比之前少了一半, 但也人山人海,让人头皮发麻。

    展昭没想到能在这里看见刘恩“公公怎么到这里来了”

    他知道刘恩是赵受益面前的大太监,忙问“难道是”

    刘恩略一点头“赵老板找你有些事情。”

    大庭广众, 不好把官家二字说出口,只能用个化名。

    反正跟赵受益在扬州共过事的人都知道“赵老板”是谁。

    展昭回头看了看包拯那里,见他们仍在忙碌, 一时半会儿大概不能结束。现场有狄青、欧阳春和禁军们保护着, 包拯的安全有保障, 于是悄悄跟着刘恩离开了广场。

    展昭现在没有官品,只是个白身的江湖客, 赵受益不能大大咧咧地宣他进宫, 只能委屈南侠和刘恩一起从天上飞过来。

    赵受益远远看见展昭落在玉宸宫里的院落时, 就松开了忽然精神起来的雪球。

    雪球从他腿上跳了下去, 跑到了展昭面前, 拿爪子扒拉他的靴筒。

    刘恩蹲下身“小祖宗, 别闹,官家找他有事情。”

    展昭弯腰把雪球捞起来“这是官家的御猫儿”

    刘恩看着他笑了笑“对,是官家的御猫儿。”

    展昭将雪球拿在手里掂了掂,在它伸出爪子要挠人之前放开了它。

    是挺可爱,就是略凶了些。

    “官家, 展昭到了。”

    赵受益点了点头“展义士, 别来无恙了。”

    展昭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草民展昭, 拜见官家。”

    赵受益暗暗撇嘴,装什么乖顺呢,刚才不是还撸朕的猫呢吗

    “请起吧。私底下不必拘礼,朕不爱看人家跪着。”

    他是真不太喜欢看人家下跪,也不喜欢看人家罚站。范仲淹等人跟他混熟了之后已经学会行完礼自己找地方坐下了。

    但展昭跟他还不算太熟,赵受益招呼他坐了一回,见他没坐,也就不再强迫他。

    “朕此番找展义士来,是有一件事情拜托展义士。”

    时间宝贵,包拯那边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发现展昭不见了,赵受益直接开门见山。

    展昭忙道“草民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赵受益笑着摆了摆手“没到肝脑涂地的份上。只是,展义士,”他斟酌了一下词句“你每日里贴身保护包卿,是否觉得,包卿身边,缺了什么东西”

    展昭疑惑“缺了什么东西”

    除了有点缺钱,包拯也不缺什么别的东西了啊

    而且随着包拯逐渐升官,钱其实也不怎么缺了。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然不如晏大人豪阔,但比之前是强多了。

    赵受益道“包卿的身边,缺一位贤内助。”

    展昭讶然“贤内助”

    又一想,也对,皇帝今年十五,已经娶了皇后。包拯二十七了,也该娶一个媳妇过门了。

    只是,皇帝和他说这番话的意思是

    “难道陛下要为大人赐婚”

    赵受益轻咳一声“非也。朕与包卿非亲非故,贸然赐婚,岂不突兀。包卿的婚姻,还是要拜托展义士多多出力了。”

    展昭不解“大人的婚姻,草民如何出力”

    赵受益道“其实,朕已经为包卿物色了一门好亲,是前任吏部李侍郎的女儿。李侍郎已经致仕,如今正在隐逸村闲居。他家门风清正,门第也堪与包卿相配。”

    展昭点头“如此,倒不失为大人的良配。只是,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侍郎同意了吗”

    赵受益笑道“这就是需要展义士出面的事情了。”

    “李侍郎赋闲在隐逸村,对外界之事丝毫不关心。他既不知包卿的人品才学,又如何能同意将女儿许配给包卿呢因此,朕才想要展义士出手,帮忙为包卿与李小姐牵线搭桥。”

    展昭问“怎样牵线”

    赵受益道“之前在扬州的时候,云娘的那个古今盆,你还记得吧”、

    展昭点头“就是那盆害得大人昏迷,如何不记得”

    赵受益道“那盆本是李大人家的家传宝物,被云娘抢来,这才害了包卿。如今云娘已经改悔,愿意物归原主。因此,朕欲派包卿亲自登门送回宝盆,并代云娘赔礼道歉。”

    展昭不满“为何要大人替她道歉”

    赵受益道“你家大人刚到扬州的时候不也受了云娘的照拂,替她道一个歉也算是还了这个恩惠,从此两不相干,岂不好而且这古今盆如此邪门,随便派一个人送去,不知还会生出多少波折,只有你家大人这样谨慎周全的人,才能将此盆妥妥当当地交到李大人手上。”

    “包卿到了隐逸村,就该是展义士你出手的时候了。”

    赵受益从袖中取出那缕被手帕包着的头发“只要将此物放在李小姐枕下,李小姐就会发热、妄语,如同被狐妖上身。到时候,只要展护卫声称包卿会斩妖除魔,帮那李小姐驱除了邪祟,李侍郎自会对包卿另眼相看。”

    展昭皱眉“这是否有胁恩图报之嫌”

    假装救了人家女儿的命,以此图谋人家女儿的婚姻,怎么听都不是君子所为。

    赵受益知道他会有这个顾虑“非也。朕与深知李侍郎的为人,他并不是个会被人以恩情相威胁的人。这只不过是个市恩之法,先让李侍郎对包卿心存好感,再看到包卿的人品才华是如此的出类拔萃,自然会见猎心喜,想要将女儿嫁给他了。”

    展昭犹犹豫豫地接过手帕“那,草民遵命。”

    赵受益笑道“展护卫且去吧,晏大人那边还急需用人呢。”

    展昭将手帕收进袖中“草民告退。”

    看着展昭飞檐走壁地离开的背影,赵受益沉思。

    这位原本应该是个四品的御前带刀侍卫,现在连个官品都没,进出皇宫还得靠飞,这也太凄凉了一些。

    而且人家尽心尽力地保护朝廷命官,却连口皇粮都吃不上,也显得朝廷太小气了。

    该找个什么由头,给他封个侍卫呢

    天圣四年的九月,汴梁城里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辞官不做了的前任枢密副使晏殊,在禁军大营附近开了个清北大学。开学的那天,真是万人空巷,听说有十万人挤在大学门口的广场上,想要入学拜晏大人为师。

    第二件,进宫不久的皇后寇氏,怀孕了。

    一时间,人人都以微妙的目光看向寇准。

    莱国公已然权倾朝野了,女儿当了皇后不说,还这么快就怀上了龙嗣。十月之后若是生了个皇子出来,寇氏一族,可真就是,贵不可言了

    就在寇党弹冠相庆之时,一个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消息从西北传来。

    西夏王子李元昊受禅继位,在兴庆正式称帝了。

    赵受益对李元昊的行动速度十分满意。

    不早不晚,正好在寇窈娘怀孕之后称帝了。

    这样,寇准就能更加放心地去西北了吧。

    宋朝向来以西夏的宗主国自居,虽然人家西夏另有一个宗主国辽国,不是很人宋国为主,但宋国人还是不能接受西夏居然僭越称帝,欲与宋国分庭抗礼这件事的。

    这还得了

    辽国也就算了,就西夏这么个蕞尔小邦,也想和我平起平坐

    真是岂有此理

    崇政殿里,寇准立于殿下,怒发冲冠“此等目无君父之举,还请陛下准许老臣亲自带兵,将那李元昊擒来京城”

    果然就如刘恩所说,寇准的性子就是哪有事哪到,什么热闹都想凑一脚。往好听了说是社会历史责任感强,往不好听了说就是非得到处去刷存在感,显得自己特别能。

    像这种讨伐叛逆的大事,不让他去凑这个热闹,他能在自己家里憋死。

    而且他这个时候出京,那才叫后顾无忧呢。

    他女儿当了皇后,怀了皇嗣。只要生的是个儿子,就是皇帝嫡长子,一个太子之位是跑不了的。就算这一胎没生儿子,小夫妻俩也年轻,有的是生儿子的机会。

    到时候,他身为储君的外公,还有什么惧怕的了

    因此,他才敢站在崇政殿里主动请缨,请皇帝派他去西北。

    赵受益恨不得双手双脚地赞成寇准,亲自把他送去西北,但嘴上的功夫还是要做“师父这一片赤忱为国的心,朕领会得。但师父年事已高,朕听闻禁军中有一人名狄青,深得师父的器重”

    寇准一听这话,心道,你要分我的兵权这还得了谁不知道那狄青是你的表弟,真叫他领兵去了西北,得胜归来,这枢密使还有我的份了吗

    因此寇准义正词严地表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臣虽老,但还能再为国家奉献五十年。

    赵受益也假惺惺地和他打着太极,几个来回之后,寇准去平定西夏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两人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这已经是寇准第三次从汴梁城领兵去边境平乱了。

    出发前夕,寇准坐在灯火下,感慨良多。

    第一次带着一个窝囊皇帝,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让人,还签下一条不平等条约,每年都得给人家送岁币出去。时至今日还有人用澶渊之盟丧权辱国来攻击他,若说他不委屈,那是不可能的。

    但这个丧权辱国的黑锅还是得由他来背下。他不背,难道要让皇帝来背寇准再怎么不乐意,也只能自己默默得将委屈咽下。

    没办法,为人臣子的,谁不为皇帝背几口黑锅呢

    第二次,那时候小皇帝才刚登基,辽国的那位先帝就兴冲冲地南下欺负他们宋朝孤儿寡母了。

    那时候他受封枢密使,领着禁军出征,却看透了禁军软弱无能的本事,根本不敢和辽军硬碰硬,只能智取,挑拨辽国内部君臣关系。

    辽国枢密使哗变砍了皇帝的脑袋自立为帝,当晚就打道回府投入到无尽的内斗中去了听说这两三年辽国已经死了四五个姓耶律的大王了,姓萧的权臣更是死得不计其数。这一切寇准看在眼里,其实也得意过自己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一场危难,但仔细想想,心里也憋屈。

    而这一次西夏反叛,则是正正好好地撞在寇准的枪口上了。

    刚练好新军,就有人送上门来挑衅,还是个蛮夷小邦。不叫你见识见识天朝上国的厉害,他就白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

    寇准在家里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赵受益在南清宫里偷偷接见将要出征的狄青。

    狄青是寇准的副手,寇准格外器重他,几乎已经将整个禁军大营都交给了他打理。此番出征,当然也是要带上他一起的。

    有时候赵受益也会觉得寇准十分有趣明明知道狄青是赵受益的表弟,是个铁杆的保皇党,竟然还敢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狄青。

    要说他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又觉得他实在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过于自信了,觉得哪怕你是皇帝的表弟,我也不忌惮你,我也敢重用你,因为我不怕你。

    我不害怕来自属下的反叛,因为我足够强大,足够有底气。

    赵受益笑着对踏月而来的狄青道“恭喜狄指使,将要一飞冲天了。”

    延州指使是狄青的官职,是为了讨伐西夏特意加封的。

    狄青道“臣有今日,全赖陛下栽培。”

    若不是陛下将他从开封府大牢中救出,又让他拜寇准为师,他又怎么会得到如今的声名地位。

    赵受益命刘恩给狄青斟了一杯茶水“今年的新茶,从扬州来的,尝尝。”

    狄青端起茶盏品了一口“好茶。”

    赵受益手指点着茶杯“包拯去年下扬州治茶,一举荡涤江南茶市的积弊,使我朝廷今年的茶政收入涨了一倍。各方安宁,皆赖包拯。因此,他回了京城,就被授予御史知杂事一职。”

    也就是说,我这个皇帝,有功则赏,绝不会亏待忠臣。

    他笑对狄青“你从西夏回来,就是荡寇有功的将军。想要朕赏你什么”

    狄青道“无功不受禄,如今边境未定,青怎敢居功。”

    赵受益道“你从西夏回来,朕就封你为枢密使。”

    他的话语里不再带着笑意,反而有一些严肃和冰冷。

    赵受益一直致力于当个宽和的君主,很少对手下人冷言冷语。

    如今以这种语气说出一句抬举嘉奖的话语,倒叫狄青狠狠一愣。

    良久,狄青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从西夏回来后,就封他为枢密使。

    现在的枢密使,可是莱国公。

    封自己做枢密使,莱国公能同意吗

    赵受益道“你武功高强,谙熟兵法。西夏并非强敌,想必你能够应对自如。”

    狄青沉声道“臣必全力以赴。”

    赵受益点头,笑了“自然,你必须全力以赴。”

    他拍了拍狄青的肩膀“你要比任何人都全力以赴,立下任何人都不能企及的功劳。这样,朕才好重重地赏你,让你成为武将之首。”

    赵受益几乎是在暗示狄青与寇准争锋。

    他准备趁寇准此次出征的时候在后方清理寇党,务必要让寇准回来之后在朝堂上没有立足之地。

    想要处理掉这么大的一个权臣,就必须妥善安排他所留下的职位与权力。

    一旦出现权力真空,轻则朝野动荡,重则天下大乱,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寇准如今身兼文武,宰相是他,枢密使也是他。他甚至还突破了枢密使的职权,直接对禁军进行了掌控。

    文职方面的职位,赵受益打算留给范仲淹。

    寇准一去,范仲淹就是他的宰相。

    武将方面的职位,则只有狄青能够接住。

    他不想再找个文人当枢密使了,也不想再搞什么统兵调兵分离了。

    他需要一支能够真正扫荡天下的强兵,而这支军队的统领者,除了武曲星君,不做他人之想。

    但狄青有一个绝大的劣势他太年轻了。

    不过十余岁的年纪,就想当枢密使

    而且是以武将之身出任枢密使

    这可是大违祖宗法度啊

    即使他是皇帝的表弟,也难以服众。

    赵受益只能寄希望于狄青能在此次平定西夏的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

    这样他才可以破格提拔狄青,而不至于陷入任人唯亲的丑闻中。

    作为一军主将的副手,想要立下这样天大的功劳,只有与主将争锋一条路好走。

    可是

    狄青会愿意吗

    狄青是道德值满值的武曲星君,又受寇准教导器重,他会愿意与寇准争功,只为了自己能够在回京之后取代寇准的地位吗

    赵受益不知道。

    他只能去赌,狄青对自己的忠诚能够盖过他心中的道德执念。

    狄青跪在赵受益面前,慢慢将头叩在地上“臣”

    他忽然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了。

    从一开始,他就是效忠皇帝的。寇准只是皇帝为他安排的一个老师,甚至还是皇帝的政敌。皇帝想要打压寇准了,他身为一个忠心耿耿的保皇党臣子,理应竭尽全力地与寇准争功,帮助皇帝铲除这个政敌才对。

    可是,寇准三年来的教导、重用,都不是假的。

    狄青狠狠地咬牙

    他身为臣子,忠于皇帝是唯一的本职。

    其他人的恩惠,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对皇帝的忠诚,才应该亘古不变。

    尽管皇帝要他去背叛自己的恩师,他也必须服从。

    他说“臣,遵旨。”

    赵受益松了口气,赌对了。

    狄青果然如他一直所说的那样,是忠于皇帝的。

    他看着狄青面板上满值的忠诚一阵庆幸。

    但凡此人的忠诚低了一点,都不用特意去违背他的旨意,只需稍稍消极怠工,不尽全力去和寇准抢功劳,到时候班师回朝,赵受益就没法子将他捧上枢密使的位置上。

    赵受益在心中默默地将“把晏殊召回朝中当枢密使”的n b抹除了。

    晏校长还是好好在清北大学教书育人吧。

    他将狄青从地上扶了起来,执着他的手,微微叹了口气“莱国公是你的老师,又何尝不是朕的老师。朕对莱国公的敬重、依恋,绝不比你少。”

    这是屁话,他对寇准敬重是有,但大概赶不上狄青的一个零头。

    狄青道“陛下仁慈。”

    赵受益笑道“你也应该听说了,皇后已经怀有身孕。等你从西夏回来的时候,不知道赶不赶得上皇子的周岁”

    这是在给狄青吃定心丸你看,虽然朕要处置寇准了,但朕可不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朕娶了寇准的女儿,还让他的女儿孕育皇嗣,即使寇准不能再当权臣了,他也依旧是储君的外公。

    朕对寇准,仁至义尽。

    你对朕,也不能再有怨怼了才行。

    狄青微笑“臣必当尽力。”

    暗地里,他也松了口气。

    皇帝毕竟是有道之君,做不出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

    皇帝给寇准留了一条体面的后路,狄青也能够稍稍削减对于即将反叛寇准的愧疚。

    他向皇帝告退,回了禁军大营。

    今夜,注定是个不眠夜,也是他作为寇准的好徒弟、好下属的最后一夜。

    明天,就是不死不休的仇敌了。

    他擦拭着自己的佩剑,锋刃映照月光,一室雪亮。

    将狄青送走后,赵受益抻了个懒腰,决定今晚就歇在南清宫。

    南清宫里他七岁时的房间现在还保留着自从他受封太子之时起,就已经是“君”,而八贤王一家是臣。君主曾经居住过的屋子,臣子当然不能再继续使用,而且还应该妥善封存,定期打扫。

    他躺在这张床上,感慨良多。

    就是在这里,他度过了今生最开始的七年,也是最无忧无虑的七年。那七年过去之后,他就进宫和寇准刘娥勾心斗角去了,从此连睡个好觉都是奢求。

    也就是最近刘娥退场了,才给他留下了一个能好好睡觉的空间。

    他闭上眼睛,准备进入梦乡。

    却听见房顶有细细簌簌的声音。

    他睡觉一向警觉,立刻翻身而起“谁”,,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