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服软

作品:《五零重生日常

    姚软枝才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表示服从的, 只要点头说听话, 那就好办, 一个个分配任务就行了。

    “好,既然大家已经统一了意见, 那么接下来, 咱们就来讲一讲这次野外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姚软枝刚准备接着讲, 忽然想起了什么, “你们几个文化程度怎么样都能读能写吗”

    柳培忠的脸上又不禁显出几分尴尬“苏云可以, 我和陈重认识字,写不好。”

    戴定远接着说“我能写一些。”

    “那都带纸笔了吗”

    苏云从口袋里摸出来一个本子,上面夹着钢笔。戴定远胸前口袋里就插着钢笔呢,也掏出来一个小本子。

    柳培忠按着瘪瘪的口袋,那边的陈重一言不发,没有动作, 显然也是没带纸笔。

    反正这个年代文盲率很高,姚软枝也没对他们有太高期待“那我等会儿说的,你们尽量记一下。”

    说什么呢

    “都种过地吧”

    除了陈重之外, 其他人都纷纷点头或者出声表示种过。

    姚软枝扫了一眼站得最远、话也最少的陈重, 四个人里,他个头最高,皮肤最黑, 长的吧浓眉大眼,算是这四个人当中最耐看的。看那架势应该是充当打手的。居然没种过地

    四个人的分工也很明显,苏云是脑袋, 柳培忠是嘴巴,陈重是拳脚,戴定远呢,大概就是那位地委领导的人了。

    “那你们说说,怎么才能把地种好多收粮食”姚软枝问。

    站在姚软枝身边的一个年轻公安抢着回答“地好,种子好,天气好,多下功夫,就能把地种好。”

    他跟温俊海夫妻俩都比较熟,说话就随便一些。

    年纪大的公安给了他一巴掌“你小子一个人都说完了,还让别人说啥”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可不是嘛,种地吗,只要是好地良种浇够水,老天爷不闹脾气,庄稼人精心伺候,就能有个好收成。

    “还得多施肥。”那边一个中年人微笑着说,“你们没听说吗,夹沟村姚文昌互助组今年粮食棉花大丰收,除了刚才说的那几点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敢购买供销社推出的新肥料。姚文昌同志还被评为种棉能手呢。”

    这是从县里农业科抽调过来的一名科员,姓吴。从最开始就对姚软枝非常热情配合,这会儿的话里,直接就是在恭维姚软枝的家人了。

    “阳光,空气,水分,多种营养元素,氨基酸,以及微生态环境,这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几个因素。”姚软枝怕他们听不清楚,一个字一个字地说。

    “归根结底,农作物生长就是种子吸收阳光和营养元素,不断进行反应改变自身状态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营养足够,农作物就能健康成长,结出大量优良的果实,实现丰收。反之,就会歉收。”

    “我们作为农业工作者,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满足种子生长的所有需要。”

    柳培忠从姚软枝开始讲话就皱起了眉头,听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姚组长,我怎么听你根本没有提到土地啊”

    种地种地,没有地那还叫种地吗

    “农作物生长需要很多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等等,其中绝大部分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和水中获得,而少量元素,比如氮素,一般作物基本上只能从土壤中获取,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种植农作物的过程叫做种地。”

    姚软枝话锋一转“但是,其实土壤对农作物生长并非不可或缺。不过这就不在我们现在关心的范围之内了。”

    “我提到这些营养元素,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这样种地,为什么要施肥。”

    姚软枝把各种元素尤其是氮磷钾三要素的作用简单概括了一番,把各种因素的作用和意义一一解释了一遍。

    她口齿便捷,语言浅显易懂,众人结合自己具有的种地经验,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以前都没有仔细想过的问题。

    “知道了这些科学知识,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寻找什么样的地点作为农场地址,也就很好确定了。”

    姚软枝笑吟吟地看了看一直在飞快记录的苏云“苏云同志,你明白我们该怎么做了吗”

    苏云用力写了一笔,习惯性地挺胸回答“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我们应该选择一个尽量满足各种条件的地点,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建设好实验农场。”

    “说得好”姚软枝轻轻鼓掌,“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

    她环顾四周“种地说简单也简单,就像刚才大家说的那样,地好,种子好,水分充足,精心劳作,就能有不错的收成。”姚软枝竖起了一个手指,“但是,什么样的地叫好天下有多少好地,多少不好的地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上等好地如何把条件不好的地改造成好地”

    “同样的,什么样的种子叫良种良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千辛万苦得到良种之后,就大功告成可以躺着休息了吗后期良种该如何提纯复壮一个完善的种子管理体制该如何建立”

    “水分充足,是等着老天爷按时下雨,还是靠着江河水渠如果没有良好的灌溉条件,该怎么办如何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农场的灌溉体系”

    “还有肥料和农机方面,应该如何配置,才能最适合自己农场的需求”

    “有些问题,对于农户可能不必考虑太多,但是对于农场来说,却必须提前做好计划和准备。”

    “否则,农场唯一的结果就是亏损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也会让农场工作人员的生活陷入困苦之中。”

    姚软枝的目光扫过站在一起的柳培忠四人身上,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管理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你们是从部队出来的,应该比我更有体会。”

    要是搞农场是一个简单的事情的话,五十年代各地建立的农场就不会百分之九十多都在亏损,并且亏损多年了。

    柳培忠他们想夺权,从武力上来说,他们占据优势。但是抢到手之后,又怎么样呢把怀着希望投奔他们来的退伍士兵们都给饿个半死吗还是腆着脸向国家索要补贴来买粮食吃

    柳培忠无奈地低头“姚组长说得对。”

    见他们服软,姚软枝就继续下一步,讲解到了考察地点之后采样对比的一些流程,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

    听着姚软枝随口把各种土壤的特质、优缺点、适合种植什么作物三言两语就说了个清清楚楚,时不时地还抓起田间的一些土壤做示范,教他们如何采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柳培忠几个人的脸色变得越来越认真。

    中午的时候,姚软枝带他们到农机厂食堂吃饭,大家更是直接感受到了姚软枝在农机厂的威望。

    从门卫到办公室科员,从工人到食堂大妈,每个人见了姚软枝都是十分热情地打招呼问好。

    柳培忠别的不说,察言观色比一般人是强了很多,他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人看着姚软枝的眼神是真的尊敬信赖,完全不是对领导的礼貌敷衍。

    农机厂现在已经越来越走向正轨,从厂房到车间,建设得整整齐齐,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一个个精神昂扬。

    从这些工人的精神面貌上,就能猜得到农机厂的生产状况。

    果然能够评上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就没有一个普通人。

    原来柳培忠以为姚软枝就是在农机方面有些本事,又肯吃苦干活,运气好搭上了刘智宇,才会有这样的荣誉。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二十出头的姑娘,能把农机研究搞好就很不错了,在农业这方面,她可能看过一些书,懂得一些知识,但是实际种地和管理肯定是个外行,所以他才会和苏云商量决定,先给她一个下马威,把她给震慑住,后面就好办了。

    小姑娘嘛,刚刚从京城带着荣誉归来,到处做报告被人夸奖,正是一帆风顺的时候,被他们这些粗鲁的军人一吓唬,肯定又气又怕,说不定还会哭着撂担子不干。到时候戴定远出面哄哄她,用地委领导的话鼓励她,把她再拉回来。

    一打一收,农场筹备工作的主动权就落到了他们手中。然后再让苏云出面跟她探讨理论,需要的时候再把柳培忠拉出去骂一通,让他给姚软枝道个歉。哄一个小姑娘有多难

    小姑娘哄开心了,好好做理论规划,农场就交给他们负责,人手安排好,就等着干活收获,给兄弟们弄个好地方。

    以后农场出了成绩是领导的,实惠是他们兄弟的,当然,好处也不会拉下他们的小先进,绝对不会亏待她,但是也不能让她当家。

    他们计划得很好,结果呢

    第一次见面,没吓住小姑娘。

    第二次见面,被小姑娘给教育了。

    现在就是有人给柳培忠几千亩地,柳培忠都没有自信带着那些复员的兄弟能把地种好了。

    就像刚才姚软枝说的那样,农场要考虑的东西太多,并不是他们最初想的那样,大家一块下力气种地就完了。

    下午的时候,所有人群策群力,开始讨论出去需要携带的物资装备。

    在这方面,姚软枝就很谦虚了,对柳培忠他们几个的意见很重视。她又不是户外运动专家,当然还是要多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好在他们要去的地方都不算危险,不需要太多特殊设备。

    傍晚下班,姚软枝骑着自行车回家,就看见姚学武站在街边,见她过来就冲她招手。

    “怎么了二哥”姚软枝跳下了车。

    “咱娘说,让你回家来一趟。”

    “怎么了,这才两天不见,咱娘就想我了”姚软枝笑着推着自行车,跟姚学武一起回了姚家。

    “娘,我回来了。”姚软枝一进院子就大声喊,李氏掀开堂屋门口的帘子走了出来,一双手在围裙上抹了两下,脸色有点紧张。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103 23:35:2120200104 22:57: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庭庭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