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67章,上电视

作品:《小货郎的现代发家致富史

    第067章,上电视

    只不过他们正打算出门的时候,村长和村里的干部们就过来了。

    “吃饭了吗”

    “刚吃过了,几位伯伯请进来坐。”

    家里来了客人,乔明朗就只好带着弟弟妹妹们在家,请村长和村干部们进来院子里坐,让妹妹去端水过来。他们家里连茶叶都没有,给客人倒的是白水。

    好在他们村里也没那么多讲究的。

    村长坐了下来,开口说道“你家里的情况,我们都知道,明白你们的困难。”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说来他们还是出了五服的族人,只不过现在分了族,就不在一个族里了罢了。

    要是再往前算的话,他们都是一个祖宗出来的子孙。

    “今日回来,我们大伙儿开了一个会议,咱们村里难得出一个读书的孩子,还是头一回出一个中考状元。我们的意思,都是希望你能继续读下去,为我们三湾村挣一个好名声回来。”

    “我们三湾村几十年来还未出过一名大学生,不知道在你这里,能不能出咱们三湾村的第一位大学生了。”对于他们村子里出了这么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村长和村干部们自然是十分的重视,他们村子至今还未有人考到市一中去读书的,这还是头一个。

    “实不相瞒,这个问题,今日回来,我也与长辈们讨论过。”乔明朗笑了笑,说道“我们家里也是决定了,让我去读书的。”

    就算是不为他们村子争光,为了他自己日后的前程,他还是会决定到市里去读书的,这个与他为村子争不争光并无多大的关系。

    “哦,如此就好。”得到肯定的回答,村长和村干部们交谈了几句,就有村干部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红包,递过去给少年,“这是咱们商量了后,村里给你的一点小小的心意,祝贺你考上了咱们市一中。”

    “以后你家中有个什么困难,也可以与咱们村里干部们反应,咱们村子虽然是小,集众人之力,也是能帮你一些的。”

    “谢谢村长和大家。”乔明朗站了起来,双手接过大家的心意,向众人鞠躬道了一声谢。

    后面村长又问了少年几句关于未来的想法,与少年聊了几句。

    在与少年的谈话中,村长知道这个孩子是有想法,不甘于认命的人。少年人就该有这样的朝气,敢去拼搏才好,村长自然是希望他们村子能出一个能人,以后能回来帮衬下他们村子里的人了。

    “听说咱们都能上电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惜咱们村子里还没有电,没谁家有电视机的,若不然我们都能亲眼见见自个儿在电视上是个什么模样了。”村长不无惋惜,觉得自己好不容易上一回电视,竟然无法看到。

    “我上次到镇上去,听那边说咱们这里很快也能通电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个时候就有村干部提到他们村子预计再过几个月会通电的事。

    镇上已经有电了,只不过电线还没拉到他们村子来,他们村子里至今还未通上电,村子里也没谁家是有电视机的。知道自己好不容易上了一回电视,却无法亲眼见到,村长是觉得十分的可惜。

    “哦,这是好事啊,看看年前能不能通上电,这样咱们就能用上电了。”村长笑道。

    大家又说了几句话,就从少年的家中出去了。

    送走了众人,见到这会儿的天色有些晚了,他们也不适合出门了,乔明朗就打消了过去大伯家的想法,让家里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一会就好。

    这个时候隔壁骂人的声音也消停了。

    隔壁的老太太隔着院子的围墙问他们,“刚才村长和村干部们到你们那儿,是有什么事吗”

    “没什么,一点小事罢了。”乔明朗淡淡的回了一句,显然并没有与老太太详聊的想法。见他们家的水缸没什么水了,趁着这会儿天还没黑,他就提了水桶去打水去,后面是跟着的两个弟妹。

    乔明成跟乔小芬跟着他们哥哥去打水,他们自己提不动一桶水,就两个人合力提一桶。

    这个时候乔小慧就在家里给双胞胎先洗澡了。

    院子里放了一个大盆,盆里放了半盆的水,两个脱得光溜溜的孩子在水里玩闹,把水弄得到处都是。乔小慧无奈的摇头,等他们在水里泡了一会之后,就抓着一个搓完又换另一个,洗干净了就把人提起来穿好衣服,不让他们继续在院子里玩,把人赶回去屋里玩去了。

    外面那盆脏了的水就泡上了他们两个的脏衣服,顺手搓一搓,洗干净了,挂在院子里晾衣服的竹竿上。

    他们院里的水缸打满水,天也黑下来了。

    月光的照亮下,在洗澡间里的少年手里抓着水勺,从桶里舀起水从头顶上往下淋。哗啦水打湿了少年的黑发,贴在他的额头上,水顺着少年纤细的脖子,滑过精致的锁骨,往瘦白的胸膛下滑落下去。

    少年连着舀了几勺水,把头发洗干净了。

    “噗”

    水流入嘴里,少年喷了一口水出来,双手把额前的刘海往后扒拉过,露出光洁的额头,甩了一把头上的水,才张开了眼睛。

    冰凉的井水淋过身体,消除了一天的热气,让人觉得沁透心脾,冰凉舒适。

    在洗了一个凉水澡之后,乔明朗才觉得这一天的炎热和酷暑过去了。

    晚上八点整,江城卫视准点播放新闻。

    九几年的这个时候,很多人家中用的还是黑白电视机,家里能买得起电视机的大多是有钱人,只有少数人家中开始用彩色电视机。这个时候的电视还没几个台,除了几个重要的电视台,就是本地的电视台了。

    因而这天晚上,在家中观看江城卫视的人都看到了一则记者采访中考状元的新闻,新闻上报道了少年家中的情况,少年的父母双亡,家中还有一群弟弟妹妹们,少年为了养家在镇上做买卖。

    记者找到了镇上的面摊子去采访少年,“我想在这个时候,大家肯定都很关心你平时是怎么学习的。你能跟大家说一说,你平时是怎么学习的吗才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

    “如果非要用几个字来形容的话,我想,大概是”勤勉好学、不畏艰辛”吧。”

    镜头前的少年不卑不亢的回答记者的问题。

    在记者提到他家中的情况,问到他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的帮助的时候,少年淡淡的说了一句“我家里很好,谢谢大家的关心。”突然的少年却笑了,提出了请记者和大家吃面。

    画面里小摊子上很多人吃东西,看得出来他们的生意很好。

    记者在坐下来吃面之后,镜头还拍到了记者碗里的面,记者竖起了大拇指,夸这个面很好吃,还推荐大家过去吃。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章淮山打开家里的电视机,刚好就看到这个新闻。他的妻子看到电视里的少年,眼里闪过一点疑惑,这个少年看起来有点眼熟

    一听到名字,女人终于想起来了,“乔明朗不就是你妹妹的儿子吗”

    “哎呀,这个孩子考了咱们市第一啊,被市一中录取了嗯,倒是不错,市一中是咱们这里最好的一中了。”他们夫妻两个都是在市里当老师,不过他们一个是教小学,一个是教中学,并不是在市一中当老师。

    他们都知道市一中是整个江城最好的学校,能考到那里去读书,都是他们整个江城成绩最好的学生了。

    “等改日找个时间,咱们回去看看爸吧。”章淮山自然是认出了电视里的那个少年是他死去的妹妹的儿子,前段时间他妹婿走了,他还亲自回去了一趟。

    当时他就见过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因父亲离去的事大受打击,至今他还记得少年面色苍白的模样。

    说来他是少年的亲舅舅,他们的关系还是很亲的。只不过这些年他在市里当老师,夫妻两个和孩子们都在市里这边,就很少回去过乡下,一年到头也很少见过这些外甥们。

    在得知外甥考上了他们市一中,章淮山想他还是要回去一趟,顺便看看住在乡下的老父亲。

    “好啊,正好我们学校这边最近放假了,带孩子们回去看看阿爸。”女人心中对那位公公还是十分的敬重的,他们每年都会带孩子们回去看望爷爷。

    夫妻两个商量了几句,决定过两日就带孩子们回去乡下一趟。

    这天晚上,市里不少人都看了江城卫视新闻,这年头大家对中考状元和高考状元都会十分关注,新闻里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播放关于这些状元们采访的新闻。

    市里一间豪华的公寓里面,沙发上放着一把吉他,屋子里是扔得乱七八糟的东西,客厅里面放着一台彩色电视机,电视还在播放,刚好放的就是江城卫视台。

    浴室里面传来水声,过了一会,水声停止了。

    门打开,洗完澡的少年从里面出来,下半身只围着一条毛巾,遮住了重要的位置,没擦干净的水顺着少年胸膛隆起的肌肉往下滑落。少年的手里拿着毛巾在擦拭头发,把水甩得到处都是也不在意。

    客厅无人,电视机还在播放。

    周行眼睛瞥了一眼电视,见到记者在采访一个少年,“中考状元”

    不感兴趣。

    拿起扔在沙发上的遥控,周行随手就把电视机给关了,整个人都倒在了沙发上。

    第068章,状元面

    “早啊。”

    “早早早。”

    第二天他们到镇上准备开摊做生意,周围的人对他们的态度都变得非常的热情。今天他们带了几张桌子和凳子过来,刚好摊子外面有一点空地,可以摆放得下。

    黄艳一边打扫他们摊子,还要应付周围过来搭话的人。有一位昨日与黄艳说过话的妇人就问“那是你家儿子吗”

    “呵呵,不是我儿子,是我家侄子。”

    “他就是那个状元郎”

    “这孩子从小读书的成绩就好,成绩一直都是在学校排前,这一次不过也是考得好些罢了。”尽管话说得有些谦虚,黄艳这个伯娘的心里却是十分的为侄子骄傲。

    周围的妇人们围过来,话里无不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会读书。

    灶台前的少年在煎鱼熬汤,手上的动作轻快利落,半点都看不出少年就是他们全市的中考状元。这年头一提到“状元”二字,管你是什么状元,在众人的眼中,都是读书厉害的人。

    他们小镇是个小地方,一点事情很快的就能传遍整个小镇,更别说昨天又有记者来采访,学校那么多领导和老师们都来了,整个菜市场不少的人都亲眼见到,这个消息就传得更快了。

    小镇上一些人家中有电视机,昨天晚上看了新闻,见到他们这个小镇上了电视,知道他们这个小地方出了一个中考状元,大家都一派与有荣焉的骄傲。

    镇上的领导们也看到了他们当地卫视播报的新闻,才知道他们飞马镇上电视,他们这里出了一个中考状元。这天一大早镇长到了办公厅去,就召集底下的人来开会,很是不高兴,“怎么这么大的消息,竟然没个人告诉我啊。”

    这么大的事,竟然没有人告诉他,不然他都能借着这个机会上一回电视了

    一见上司生气,下面的下属就给上司出主意,“他们不是在菜市场那里开了家面摊吗新闻上不是说了,那个孩子家中父母都不在了,家里很困难,咱们可以过去慰问慰问,送点关心。”

    菜市场那地方就是整个镇人最多的地方了,他们还可以趁机在人民群众的面前刷一波好名声,这不是一举二得吗

    镇长心里一想,觉得也对,“这个事你就去安排安排,喊他们村里的干部过来问问情况先。”

    “是是,我这就去。”

    这个时候镇长满脑子都在想,他们能不能有什么机会再上一回电视,在全国人民的面都刷一回脸。心里不由的又有些埋怨下面的村干部昨日竟然没有来给他送点消息,让他白白错过了这么一个上电视的好机会。

    白白错过这个机会,下一次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他们这虽然是地方上的小官,但是政绩做得好,还是能有机会往上面升一升的,总比一辈子都坐在这个小小的镇上的位置好吧。他们这个小地方几十年都不出一个状元,只要能出几个人才,到时候他这个镇长的面上也有光不是

    一大早,小面摊前面就围了不少的人,都是想来亲眼见见这位状元郎长什么样儿。

    锅里的鱼汤在慢火小炖,一掀开锅盖,一股浓香味就散发了出来。

    原本众人只是想来看看这位状元郎长什么样,这会儿闻到香味,一早没吃饭的肚子就饿得咕咕叫,就有人忍不住的点上了一碗鱼头豆腐汤面吃,还半是开玩笑的说道“咱也尝尝状元郎亲手煮的面,看看味道是不是十分的好。”

    另一个也坐下来的人说,“闻着这个香味,我瞅着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听说昨日来采访的记者都坐下来吃了面,都是很好吃。”

    “我昨日来这吃过了,这不,我今天又来了,绝对是好吃,吃完了你明儿还想来。”

    “”

    一群人在讨论面好不好吃。很快的煮好的面就端上来了,先点的先上了,后坐下来的人见到别人已经有面吃了,忍不住的就咽口水,眼睛盯着锅那边,等着自己的什么时候能上来。

    乔明朗知道大家在讨论他,他站在里头负责揉面煮面,手上一忙起来,就没什么空去与别人说话。乔明善站在那里负责端面和收钱,还有人来与他搭话的,他也笑着回应别人。

    还有一些人带着家里的孩子来吃面,一个男人把自己家孩子提到位置上坐好,乐呵呵对孩子说道“咱们家娃儿吃了状元郎亲手煮的面,看回去是不是也特别会读书,以后给你爹考一个状元郎回来。”

    “爸,我瞅着吃一碗不行,你得天天带我来吃,我肚子吃饱了,才有力气读书。”小男孩是个鬼精的,还算计起他亲爹来了。

    “你就想,家里有饭你吃不饱肚子是不是,还想天天到外面来吃了,你问过你妈同意了吗”

    “阿爸你同意不就行了吗咱们不告诉我妈,我妈不就不知道了”

    “”这样好像也对

    两大面端过来,父子两个抓起筷子埋头就吃,连话都不说了。

    这么想的还不止一个家长,不少爹妈带着娃来吃面,爷爷奶奶带着亲孙子来吃面,都是想着吃了状元郎的面,孩子回去会特别会读书。所以没过几天,大家就给这个面摊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状元面”。

    后面一提起状元面,小镇上的人都知道是哪家了。

    一天下来都跟打战似的,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

    这一天的生意比前一天的还好,中午一过,他们熬的两大锅的鱼汤都用完了,和的面团都用完了,袋子里面还有没和的面粉。洗完了最后一大盆的碗后,黄艳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都不想起来了。

    “伯娘你坐着休息一会,这些东西我们来收拾就行了。”见伯娘坐在那里一副动不了的模样,乔明朗拿着毛巾在擦灶台和锅,他们今天都忙了一天,到了这会儿大家都挺累的了。他站着煮了一天的面,屁股都没坐过凳子,嘴上却也不会说累。

    不过就是自己再累,他都是自己挨着,从不与人说。

    “没事,没事,我坐会儿,歇口气就行了。”黄艳摆摆手,刚才就是一直在干活没停过,累得够呛的。乔明善见小堂弟忙了一天都没坐下来过,就让小堂弟去坐会儿,“这些我来收拾就行了。”

    “没事,我擦完这里就行了。”手里拿着毛巾在擦灶台,乔明朗就没做下去。见堂弟不肯坐下,乔明善就陪着他继续把东西收拾好。

    这会儿有人过来想吃面,见人已经在收拾台子,锅里也是空的,就尝试着问道“老板,还有没有面”

    “不好意思啊,今日的汤已经卖完了,明日才能有了。”乔明朗手上停了一下,看向对方说道。

    “卖完了啊,哦,那就算了。”见别人的东西卖完了,那人就有点失望的走了。

    后面还有几个人来问有没有面的,乔明朗都告诉别人卖完了。这个时候已经过了中午,市场上的鱼没那么新鲜,熬不出来的汤不会那么好,他们不好去买鱼回来熬汤,万一卖不完,他们就要拿回家去自己吃了。

    所以对于后面来的人,他都是笑着让别人明日再来。

    见到有钱赚不到,黄艳心里那个痛啊,“早知道我们就准备多点东西了。”

    “呵呵,钱哪能赚得完别人的啊,咱们能赚多少就赚多少。”忙完了手头上的活,乔明朗端起台子上凉好的凉开水喝了一大口,一口气把一碗水喝完了,才是松了一口气。

    下午一点多还不到两点,他们的东西就卖完了,大家收拾了东西回家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乔明朗与大伯和伯娘商量再请多一个人来帮忙的事。

    “嗯,我看是要多喊一个人来才行。”乔大伯负责看豆腐那边的摊子,他们这边有人来买东西,也走不开去帮旁边的忙,但是他也是知道面摊子那边是有多忙。

    “这个事咱们回家去商量商量吧。”

    他们家里人多,看看能不能从家里再喊多一个人到镇上来帮忙,请外人来的话还得给工钱,小本买卖本来就没赚什么钱了,这要请了人,赚的钱就少了。

    自家人能做的话,肯定是让自家人来做的好。

    “哪用得着啊,我一个人也行了,况且还有小芬和明成两个孩子帮我。”黄艳就觉得不需要再喊人来,他们家里现在人人的手头上都有事情在做,也没谁有空的。

    乔明朗见他们家两个小孩今天忙了一天下来,回去的路上都有点蔫了。平时回家这两个小孩一路上都是跑着的,今天走路都有气无力,两个孩子嘴上不说,但是肯定也是很累的。

    “回去问问吧,等再过一个月开学了,三妹和四弟都还要回去学校读书,可能到时候我也要走了,到时候就伯娘和堂弟你们两个人也不行。”对自己家孩子,乔明朗不是不心疼。

    但是大家都累,大家都辛苦,不单单是他们家孩子干了一天的活。

    不过考虑到等到开学之后,他们都要回去上学,现在多找一个帮手,好过到时候才找人过来。

    第069章,镇长都来了

    “欸,说得也是,你们是要回去读书的。”黄艳才想到侄子还要回去读书的事,到时候侄子要去读书了,他们的面摊子要怎么办豆腐他们现在能做了,但是丸子还一直是侄子调的鱼茸,还有现在面摊子的汤和面条,基本上都是侄子在做的。

    “到时候你要去读书了,咱们这个面摊子要怎么办啊。”

    黄艳就有点担心,怕侄子到时候走了,他们不知道怎么做这些东西。他们的生意能这么好,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们的东西好吃,大家都会回来买。

    万一到时候侄子一走,他们做不出这么好吃的东西来,那别人买过一回吃,就不会来买第二回了,他们的生意还怎么做下去

    之前他们没想到过侄子会走的问题,现在一想,才发现他们的买卖能做下来,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有这个侄子在。

    乔明朗明白伯娘心里的担忧,笑着说道“没事,左右还有这么长时间,我回头多教教几个堂哥们,几个堂哥很快就能学会了。就是到时候我走了,不是还有伯娘和堂哥你们吗”

    他这话的意思是告诉大家,到时候他走了,这个摊子是让堂哥们来接手。

    黄艳一听,心里就高兴了,她家里有两个儿子,让哪个儿子到面摊子做事都可以,“行行,我们回去问问,大伙儿商量商量。”

    妇人也没直接说让自己的儿子来,毕竟他们三家人一起合伙做生意,可不只是她家才有儿子。

    “嗯,这个事,咱们要好好商量。”乔大伯之前也没想过侄子会走的事,他现在打的丸子都没侄子好,总觉得是差了点什么,打不出一样的丸子出来。

    就不知道底下的几个儿子,哪个能有这个本事,能打出和侄子一样好的丸子出来。

    乔明善侧头看着这个明明年纪比他还小的年纪,做起事来有条有理,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像个大人似的堂弟,很多余时候他觉得自己都不如这个小堂弟。

    不过也是,这个小堂弟能考出一个中考状元出来,他自己就考不出这么一个好成绩出来。所以不难怪这个小堂弟比他这个大堂哥还厉害了。

    对于这个比他还厉害的小堂弟,乔明善是输得心服口服。

    这一天回到家之后,大家算了账目,赚的钱是比昨日还多。看着一日比一日赚得还多的钱,一家人都很高兴。

    见账目算完了,乔大伯就顺口提了句,“镇上摊子的生意好,我们现在就有些忙不过来,就想问问家里,谁还能过去那边帮忙”

    “刚回来的路上,明朗与我们提了提,等再过一个月,明朗和明成几个小的还要回去读书,到时候那边可能就更忙不过来了。现在我问问你们的意思,看看你们是谁想过去的,提早过去学着点,也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什么都不懂。”

    几个侄子都还小,这个书多多少少都还是要读一些的,乔大伯的心里也是想让几个侄子回去读多点书。他们几家能合伙做买卖,还是托了这个大侄子的福,他们不能赚了钱,就忘了挖井的人。这个侄子正是需要人帮一把的时候,他们这些亲人不能让侄子心寒了。

    这个侄子这个年纪就能拉全家人一块去做买卖,乔大伯的心里算了一下,他们这半个月不到的钱,最少都赚了上千块了。虽然这个钱是三家人一起赚的,但是等到时候分下来,每家能拿到的钱肯定也不少。

    别说一个月赚这么多钱,以前他们家里一年下来都赚不到这么都钱。今天侄子家里有难,他们帮一把,等哪日他们家里有个啥困难,没准侄子们也会帮他们一把。

    “阿爸,我去帮忙吧,丛林现在也大些了,不用我天天跟着他。阿娘要去卖东西没空,我白天可以送孩子去我妈那儿,让她帮忙带半日。”陈明珠想了想,就说道。

    “我还在这儿呢,哪用得着送孩子去你妈那啊。”乔大娘就不愿意送孙子过去给姥姥带,她这个奶奶都还在这里,做什么要送孙子过去给姥姥和姥爷带了,“我就早上在咱们村的市场卖会儿东西,很快就能回来了,我那边不太忙,带着丛林一块去也行的。”

    “再说你婶子和太爷都在家,谁帮忙看会儿不行呢”

    对于婆婆的反驳,陈明珠也没有生气,自觉是自己说错话了。

    “是啊,大嫂,我这还在家里头呢,看一个也是看,看两个也是看,丛林还大了点,我能带得过来。”这个时候乔明良的媳妇秦云就说道“要不是我家这个还小,我都想跟着到镇上去帮忙了。”

    她家这个孩子才是几个月大,还离不开大人。

    见家里人都去挣钱了,秦云的心里也有些着急,想要跟着大家一块儿去卖东西。不然整日都在家里头带孩子,什么都不干,她总觉得自己是个吃白饭的,对着家里人都抬不起头来,心里难受得很。

    好在她家男人还在镇上打工,每月都能有钱回来家里,不算是完全都靠家里养活。

    “你想去就去吧,到时候看看丛林让妈帮忙看看还是怎么的。”

    “嗯,我也是这么个意思。”

    陈明珠和丈夫商量了几句,乔明善对妻子要跟着到镇上去的事也没反对,只是到时候可能孩子要家里人帮忙照看一下。如果他们每天都像今日这样,中午过后就能回家了,也是去卖了半天的东西就能回来了。

    乔明敬和乔明忠兄弟两个现在都是去卖豆腐花,不过乔明忠心里觉得自己卖豆腐花赚的钱太少了,就说想去面摊那里帮忙,问堂弟的意思,“明朗你看我也去怎么样”

    “嗯,堂哥想来的话,可以啊。我后面教堂哥你们几个熬汤、煮面,等我走了,你们也能继续接手摊子的活儿。”乔明朗也没什么意见,他觉得顶头的几个堂哥为人都是可以,勤劳肯干。

    “嘿嘿,你放心吧,我一定用心好好跟你学的。”得到堂弟的肯定,乔明忠脸上露出了笑,笑起来的模样还有点傻。

    看着自己那儿子的傻样儿,黄艳忍不住的笑了,不过自己儿子能去的话,肯定是好事了。

    等大家从大伯家回去之后,黄艳对自己家男人说道“我看你到时候也别到隔壁村子去卖东西了,你就和我们一块儿到镇上去卖面食吧。你们是不知道,今日我们那个摊子啊”

    后面是省略一千字。

    “大哥家去了一个人,咱们家明忠也去了,你们那又不差人了。我去做什么不去不去。”乔春福听妻子说得是有点心动的,但是一想他们大伙儿都到镇上去了,镇上那边又不确认,他去了干嘛

    还不如去卖他的豆腐和丸子。

    他现在在隔壁村子也卖出了不少熟客,每天的生意都还不错,干嘛要放弃了那边也跑到镇上去凑那个热闹。

    “你听我说。”

    “不去不去。”

    “”

    夫妻两个在这件事上谈不拢,乔春福就不肯去。

    见家里男人不肯去,黄艳最后也不逼迫他了,反正她儿子去了就好,妇人的心里有点小精明,她就觉得面摊子那边的生意好,更能赚钱,就想让丈夫和儿子都一块儿去那边。

    但是在男人的心里又不这么觉得,都是一家人一起做买卖,做哪样不是一样而且他们家里已经有两个人在了,他再去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

    除非是那边的人手不够,让他过去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过没两日,他们村的村长带着镇上的镇长和干部们一起来了。

    “明朗啊,这就是咱们飞马镇的镇长。镇长,这就是我们三湾村的乔明朗那孩子了。”

    “这孩子一看就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听到他们村长的介绍,乔明朗才知道这个挺着将军肚的中年男人,就是他们这个小镇上最大的官员。镇长亲自带着人过来,关心问候了他一番,又问起了他家里的情况,关心起他读书的事,他都一一的回答了男人的问题。

    看着男人脸上的假笑,乔明朗知道这个人关心他是假,做样子给大家看才是真。

    但是他的心里知道,在他们这个地方上,得罪这个男人对他们并无什么好处。有这个男人往他们这里走一趟,对他们来说却是有很大的好处,起码以后那些眼红他们赚钱,想来惹事、故意讹钱的人心里就要掂量掂量了。

    所以这个时候他也乐意配合这个男人演戏,还客气的请大家坐下来吃个面。

    对于记者都亲口说好的面,镇长也有点好奇这个面是不是真的那么好,于是就带着大家坐了下来吃面。一尝了之后,就连镇上都不得不承认,“这个面,嗯,是不错。”

    “这个汤好喝,面也劲道。”就有人应道。

    这个时候周围都是站着看热闹的人,听说他们镇长都来状元面摊吃面,大家就都跑来看热闹了。

    第070章,收谷子

    在吃过面之后,镇长让跟着的下属去付钱,还亲手给了少年一笔慰问金,说是他们当地奖给少年的钱,并且对少年说了一番鼓励的话,“以后好好读书,为我们飞马镇争光。”

    “谢谢镇长,明朗会的。”对于这位镇上送来的慰问金,他要是不接受的话,就是不给对方面子了,乔明朗就只好接了下来。

    镇长完成了他此行的目的,就带着一行人走了。

    乔明朗去送了镇长一行人离去,回到了摊子上继续忙活。对于周围投来的目光,他并不怎么注意,对于今天这一行人的到来,他多少都能猜到那个男人的目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开摊子做买卖,说来对他们开摊子做买卖还有好处了。

    今日的这个事情也让他明白了,无论是在他上辈子还是这辈子,读书人都是受人敬重和推崇的。想要让自己的路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目前对于他来说,读好书就是一条捷径,这就让他更坚定了要继续读书的心。

    上辈子没有机会做的事,这一次,他要抓住机会了。

    立秋一过,这个时候村子里的一些人家都已经开始在收谷子了,他们家地里的谷子也熟了,是时候要收起来了。

    自从他们几家人一起合伙买卖之后,几家人天天都是往外跑,都没怎么到地里去,地里的草都长得比苗还高了。但是大家忙着赚钱,也不怎么顾得上地里的活儿。

    但是这个时候要收谷子,几家人肯定是要先把谷子收回来的,这些可是他们几家人一年下来的粮食。这时候要下一场大雨来,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不如这样吧,后面的几日,咱们家的豆腐和丸子那边就做少一些,这几日我们几个就先不出摊了,留在家里把谷子收了,晒起来再出摊子。”乔大伯就做主,停了他们那边出摊,只做面摊那边的生意,他们就不去卖东西了。

    转头对二儿子说道“明良你那边跟老板说一声,请两天假回来家里帮忙收谷子。”

    “好,回头我就与老板说一声。”乔明良还在饭馆做事,就没有回来家里帮忙。

    乔大伯对儿子在外头做事,没有回来帮家里的忙也没有太大的意见。不过每年收粮,都是他们一家人的大事,这个时候儿子们在外头,都要回来帮忙才行。

    见自家大哥回来家里做事,乔明良的心里其实也有点心动,想要辞去现在的工作,回来帮家里的忙。但是一想他们老板挺器重他的,他这么一走,心里又觉得对不起他们老板,所以这个事情想了又想,他都做不下决定,就继续留在店里做事了。

    “行啊,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家明敬和明忠也留在家里帮忙吧。”乔春福就让家里的两个儿子留下来帮忙。

    乔明敬和乔明忠兄弟两个也没什么意见,他们现在都是在家里做事,现在他们亲爹发话了,他们停几天也没关系。

    乔大伯就说道“镇上那边少不了明朗,我看明朗家就两块地,也不多,咱们几家就帮忙收收就是了。”侄子还要忙着面摊子,让侄子回来收粮,面摊那边肯定就开不了了。

    “嗯,也行,就那么两块地,咱们手脚快一点,用不到半日就能收完了。”对此乔春福也没什么意见。

    他们就把收谷子的事敲定了,根本就不给侄子开口的机会。

    对此乔明朗也没什么意见,知道面摊那边少不了他,到时候他还是要和大堂哥还有伯娘们一块到镇上去开摊。

    不过这个时候几家人一起收粮,他们家里完全不出人也不大好。

    从大伯家出去,在回他们家的路上,乔明朗就与两个小的说道“咱们家有两块地,都让别人帮忙收,咱们不动手,这样就不大好。”

    “后面几日你们两个留在家里,跟着大伯他们收谷子。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你们就去搭把手,你们看可以吗”

    “可以的,我跟三姐留在家里收谷子,大哥你放心吧,我们能干活的。”乔明成觉得这个家里除了他大哥之外,他也是一个男子汉,能帮得上家里的忙。

    听到大哥让她留在家里,难得的乔三妹没有闹,实在是自从他们开了面摊之后,每天到镇上去都太忙了,干活累到她回来都不想说话。

    一听后面几日可以不去镇上干活了,乔三妹的心里还有点开心了。

    “你们要记得,咱们家现在困难,别人帮咱们不是理所当然的。别人帮咱们,咱们心里要记得别人的好,等到你们以后长大了,有那个能力,咱们也要帮回大伯他们。

    现在咱们能做的事,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做的事情,不要偷奸耍懒,做人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在回去的路上,乔明朗还跟两个小的说了一番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嗯,大哥,我记住了。”乔明成认真的听着哥哥的话,把哥哥说的话记在心里。

    看着走在身边的弟弟,乔明朗伸手搭在弟弟的肩膀上,揽着弟弟的肩膀,带着弟弟和妹妹们往家里回去。等回到家里,家里还有两个小的和一个大的,这是们的家,这里有他的家人。

    在后面的几日,卖豆腐和丸子的摊子就没摆了,只有面摊这边是继续开着的,两个伯伯都不去卖东西,带着几个堂哥在家里收谷子。

    每年的这个时候,乔二伯和妻子也不去捕鱼,也会留在家里收谷子。不过他们村里还是有人去捕鱼的,刚好他们家里妹夫陈瑞就是做贩鱼买卖的,他跟妹夫那里打了一个招呼,就让妹夫这几日给家里送鱼虾过来。

    这对陈瑞来说不过是跑一趟的事,不过因为是亲戚家的买卖,他就没赚什么钱。

    不过平日里从他们二伯那里拿鱼虾,知道大概是个什么价格,乔大伯也不会让亲戚倒贴给他们,钱还是照样算清楚了给人家。

    “阿爸,我们走了啊。”

    “嗯,你们去吧,路上小心。”

    早上把东西准备好之后,他们就往镇上过去了。

    每年到地里的谷子熟了,一眼望去,一片金黄。

    “哈哈,今年的谷子长得不错啊,这谷子收起来,咱们能烧一个新米饭吃。”

    “新收的谷子煮的饭,那是个香啊。”

    地里是弯着腰忙碌的身影,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男人和女人们都停了手上的工,赶着把地里的谷子收起来。在地里忙活的妇人们隔着几亩地都还在扯着大嗓门两条说话,对他们来说,每年收谷子的这个时候,就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

    一镰刀下去,一把的苗,上面是沉甸甸的谷子。

    他们村子里有几台打谷机,是公家的东西,哪家打的谷子快就先推去用,晚了的就在后面排队、等一等。

    打出来的谷子运到他们村里的晒谷场去晒,村里的几个谷场晒得满满的谷子,也有的人家把谷子放到自家门口晒的。

    “去去去”

    这个时候还要防止鸟儿和鸡鸭来吃谷子,大家就安排了家里小的孩子拿着跟棍子在周围巡视,一见到鸟儿还是鸡跑来了,小孩就拿着棍子把它们驱赶走。

    乔三妹和乔四弟就被他们大伯安排来了看谷子,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在赶鸟儿。

    看着比他们还小的小孩在赶鸟儿,乔小芬的心里就有点不是滋味,觉得他们长大了,应该到地里去收谷子,而不是在这里看谷子

    “四弟,你在这里看着,我去帮大娘的忙。”这会儿乔小芬就想跑了。

    “姐,我去吧,你在这里看着。”乔明成一把抓住他姐,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男人,应该让他去,让姐姐留在家里。

    姐弟两个商量了半天,都没商量下来。

    最后乔三妹以她是姐姐,对方是弟弟的理由,镇压住了弟弟,让弟弟留在这里看谷子,“你留在这里看着啊,别跑了啊,让鸟儿偷了咱们的谷子。”其实不止是要防止鸟儿偷他们的谷子,还要防止村里一些贪心的人来偷他们的谷子。

    见姐姐跑了,乔明成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蹲在树下,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

    知道家里最近几日在收谷子,他们的人手也不够,因此后面的几日乔明朗就没有熬那么多汤,东西卖完了,他们也早点回来帮家里的忙。

    这一日回来,见到他们家孩子蹲在树下一脸不开心的模样,乔明朗就往小孩走了过去,笑着问道“这是怎么了啊”

    “哥,你什么时候回来了啊”乔明成见到他哥,眼睛都亮了起来。

    “刚刚,就见到你在这里。”他连家都没有回,就往这边过来了。问了两句,知道小孩是在这里看谷子,乔明朗就很没良心的说道“哦,那你继续在这里看着吧,大哥去看看大伯他们那边是不是要帮忙的。”

    “”大哥,你倒是把我一起带上啊

    乔明成看着他家大哥离去的背影,只好继续留在这里看谷子了,忍不住的又叹了一口气。

    第071章,大舅回来

    连着七八日都是晴天,这么大的太阳,谷子晒个三四天就好了。村子里的谷场上的谷子一批批的晒好,大家一脸笑容的把晒好的谷子往家里运回去。

    过了几天,他们家的谷子也晒好了,堂哥帮忙把谷子送回他们家。

    他们把谷子放入大缸中存好,上面压上厚厚的板子和石头,就是为了防止老鼠来偷粮吃。家里的老鼠比小兔子还大个,厨房里的吃食一不放好,第二日起来就没了。这些米缸是家里以前买回来的,就是专门为了存放粮食用的。

    这些谷子收回来,他们一年的粮食就差不多有着落了。

    把大石头搬上去压着盖子,乔明朗的脸上露出了笑,拍了拍手上沾着的灰尘,笑着说道“好了,不用担心家里没米煲饭了。等米缸的米吃完,咱们就吃这些新谷子。”

    “嗯。”乔明成伸手挠了挠后脑勺,嘿嘿的笑着。

    他们从小到大,挨饿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以前十天半个月都没吃过一回肉。现在跟着大哥之后,他们不用担心饿肚子,隔三差五还能吃上一回肉,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

    姐弟几个看到家里的米缸都放满了谷子,都很是高兴。

    新谷子一收回来,乔明朗就扛了两大袋送去大伯家里,说是家里收了粮食,送来给爷爷和奶奶的。

    “哎,你这孩子,送来干啥啊。大娘家里收的谷子比你们家还多,还怕缺了你爷奶一口饭吗快拿回去。”乔大娘一看着孩子弄了两大袋谷子过来,是一脸哭笑不得,让儿子来帮忙把谷子给侄子送回去。

    乔明朗按住了大堂哥的手,犟着一张脸,再一次强调道“大娘,这是我给来爷爷和奶奶的,你们不要给我送回去了。我们这好不容易才送过来,这送来送去的多麻烦啊。”

    他们的确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两袋谷子给拖过来。这要给他送回去了,回头他还得扛回来,这来来去去的都送到什么时候了。

    乔明善下意识的看向他娘,这是要怎么办了

    “哎,你这孩子啊。”乔大娘见侄子这么犟,真不知道拿这个侄子怎么办。

    这个时候坐在门口的老爷子看到地上的两大袋谷子,知道这个孙子的年纪虽小,却是个犟脾气的小子,就开口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留下来吧。”

    “孙你的心里记挂我们,爷爷的心里知道,爷爷跟你奶奶在你大伯这儿,缺不了吃的。你们家里那点粮食也不多,以后就不用送来了,你们留着家里吃吧。”

    乔明朗没说好,也没说不好,但是这个东西,以后有的话,肯定还是要送来的。

    原本他们几家就说好,爷爷和奶奶在大伯家里住,其他几家每月是要送些米粮过来的,他们家里困难,从前送的也少,到现在就更是没有了。这一次送粮食来,还是还上一次他从大伯家里借的粮食,不过他要说是拿来还上次借的粮食,大伯家里肯定是不收的,以爷爷和奶奶的名义送来,兴许他们还会收下。

    见老爷子都发话了,乔大娘就只好收下了,附和老爷子的话,道“是啊,大娘家里今年收了不少粮食,够吃的了。你们以后不要送来了,放着自个家里吃就是了。”

    见几个侄子侄女没爹没娘的,几个孩子的肚子都吃不饱,这收了点粮食还往他们家里送来。以前家里男人让往侄子家里送东西,送得多了,乔大娘的心里多少也会有点意见。

    不过真的当侄子往他们家里送东西来,乔大娘觉得她其实也不是那么在意那么点东西,送了就送了,她不是真的想要回来。

    今年的年成好,地里的收成比往年都要多些,收回来的粮食不少。现在家里还有了赚钱的营生,有了买菜的钱,他们今年收回来的谷子就不打算拿去卖了,全部留着吃的话,能吃到明年都没问题。

    “爷这儿没什么事,你们回去吧,早些休息。”老爷子心疼孙子从早忙到晚,都没个歇着的时候,这回来了还惦记着他们,往他们这里送东西来。

    “好,那爷爷,我们回去了。”跟大娘和堂哥们打了一个招呼,乔明朗就带着弟弟和妹妹们回家去了。

    西边的太阳落了山,天色将晚,天边飞过一群鸟儿,最后只剩下几个黑点,消失不见。

    见天色晚了,老爷子就去洗了澡,回自个的屋里去准备睡觉了。

    这段时间家里的老太太消停了不少,镇上的小姑子也没来过家里来。家里的婆婆不给他们找麻烦,乔大娘觉得这个日子过得舒心了许多。

    自从大儿子不在小姑夫家那边做事之后,乔大娘也不觉得他们家里欠那个小姑子什么了。

    等乔大伯从外头回来,知道侄子送了粮食来家里,还冲家里婆娘发了一顿脾气,要把东西给侄子送回去,“咱们家里又不是没粮,拿他们那点东西干啥呢这话要传出去外头,不得让别人笑话咱们。”

    “那是我们要收啊。”乔大娘的心里又觉得委屈,吼了回去,“你冲我们急啥啊,哪是我们要留下来的啊,是阿爸发话,让留下来的,要不我早就让明善给他们送回去了。”

    “你又不知道明朗那孩子是什么性子,咱们这要送回去,回头他准又得给我们送过来。”

    乔大伯觉得一口气卡在心口下不去,心里难受的很,就往外面走了出去,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一口一口的抽着闷烟,想起走了的兄弟,想起那群无依无靠的孩子,鼻子有点发酸,忍不住的伸手抹了一把眼角,在外头坐着默默的掉眼泪。

    在屋里的乔大娘往外看了一眼,见到她家男人坐在外头抽闷烟,原本心里的那点气也没了,知道家里男人的心里对他们六叔和六婶离去的事一直都耿耿于怀。

    亲人的离开,对他们来说,是一道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伤痛。

    乔大娘也不是不能理解家里男人,只是有时候男人因为这些事情跟她着急,她的心里总会有些伤心难过的。不过自家男人是什么脾气,他们在一起过了几十年,妇人的心里也明白。

    “阿娘,你别生气,阿爸不是真的跟你生气的。”陈明珠听到外头的声音,出来见到婆婆,还安慰了婆婆几句。

    “阿娘知道。没事,你们回屋去吧,我跟你阿爸没什么。”乔大娘摆了摆手,让儿媳妇去回屋去陪儿子,她往屋里回去了,坐在屋里的椅子上。

    过了没一会儿,乔大伯从外头回来,坐在媳妇的身边,话里带着歉意道“我不是要冲你发脾气。”

    “我晓得,我知道你心疼明朗他们几个,我又何尝不心疼他们了。”乔大娘叹了口气,虽然她的心里有时候会有点计较,但是对于六叔家的那群孩子,那也是她的亲侄子和侄女们,她也不是真的要去计较什么。

    夫妻两个把话说开了,那点矛盾也过去了。

    这个时候少年还不知道他们送去的粮食,让他大伯跟大娘发了一顿脾气。要是知道的话,他肯定在送去之前好好的斟酌一番,才会决定送不送去了。

    不过当时他也没想那么多,只是想着他们借了东西,有了就要还回去给别人而已。而且他们是以二老的名义送去的,也是他们应该的,不然欠了别人东西,他心里总是惦记着。

    天慢慢的黑下来了,家家户户都关门闭户,四周都安静了下来。

    这一天夜里躺在床上,乔明朗的心里还在想着他们家欠了债的事,想着等再过几日分了钱,他要把欠的债还清了。

    自从镇长也来了一趟之后,他们摊子的生意是一天比一天好。每天人最多的时候,前面一排的摊位坐满人,外面摆的几张桌子也都坐满人,后面他们见位置不够,又多添多了两张桌子,还在外面搭上一个棚子遮阴。

    但是尽管如此,每逢赶集日的时候,他们摊子的位置还是不够坐,后面来的人还要站着等位置。

    “就是这里了。”章明德听外孙说过一回他们在镇上开了面摊的事,不过他还是头一回过来。

    他的脚走路不方便,平时没什么事,他也很少到镇上来。碰上今日儿子跟儿媳妇带着孙子和孙女们回来,儿子说想见见外孙,他才带着人往镇上找来了。

    按着外孙说的地方,他们果然就找到了人。

    “姥爷,你怎么来了”

    乔明朗听到声音,一抬头就见到他姥爷来了,声音里不由的带着点诧异。视线落到跟在姥爷身边的中年男人身上,男人四十出头的年纪,方字脸,相貌长得和他姥爷并不大相似。

    他们的身后还跟着一位中年妇人,后面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和少女。

    乔明朗对来人的身份已经大概猜测出来了。

    “你大舅他们回来了,想着你们这会儿不在家,我就带着他们往你这里过来了。”知道外孙白天在镇上做买卖不在家里头,去外孙家里找不到人,还不知道他们要什么时候才回去,章明德就带着儿子往镇上来了。,,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