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3章 即将开课

作品:《穿越异界,我在高考写出滕王阁序

    时间就像步入中年的男人,越来越快。

    《蜀山剑侠传》连载接近九个月,目前已经发布了超过一百万字的内容,渐入佳境。

    《佛本是道》发布的更早,连载的时间更长,现在已经发布了150万字左右,进入后期阶段了。

    整个世界观已经完全展开,大家这才发现,居然可以把《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世界观,剧情,都串联起来。

    以《封神演义》的世界观为背景开始的网络大火,许多文网文作家开始结合道教的神话传说,挖掘封神前后的传说,一股穿越到封神时期的风,在网文界吹起。

    读者们看着《佛本是道》,正感觉不过瘾,当然对同类型的书有着更多的需求。

    在网文界,向来是需求决定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涌入这一分类,当然也会有无数作者跟风进入,在这片市场力分一块蛋糕。

    随着作者们的不断挖掘,读者们的不断交流讨论,洪荒体系的世界观不断完善,从盘古开天,到龙汉初劫,再到巫妖大战,又到人族兴起,然后封神大劫,一直写到西游世界。

    洪荒流这个全新的流派,终于出现在了平行世界的网文史上。

    读者们纷纷感叹,周硕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流派。

    但周硕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些小事情,因为九月份,就要开学了。

    李清清考上了京大的研究生,要去继读书深造,而周硕,则要给京大的学生们上课。

    曹乐是出场过两次的演员,京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上过刘教授的文学鉴赏课。

    就是那个在翻盖机时代就开始搞网恋,并且还有很多翅膀的渣男。

    曹乐是个文艺青年,大学四年专业知识学得勉强还算扎实,文学创作的爱好也没有落下。

    即便要同时哄很多女网友,但曹乐深得罗大师的时间管理真传,不但可以毫无压力的哄好几双翅膀,甚至还有空闲时间去搞搞创作。

    毕竟他还是有点天赋在身上的,这四年时间里,参加了几次征文,得过几次还算有分量的奖,还有一些作品发表在了很有分量的刊物上。

    他也因此获得了保研资格。

    在2010年,京大保研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完全不是后世那些玉玉炼就保研丹的小仙女可比。

    曹乐从周硕高中的时候就知道他了,有一节课上刘教授拿了周硕发表在诗刊上的诗词,曹乐因此知道了周硕这个人。

    最开始,曹乐对周硕还是质疑的,认为一个高中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等《滕王阁序》出世之后,曹乐就服了,这时候他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是羡慕,每次看到周硕的作品,他的第一反应都是:“妈的!怎么写得这么好?这要是我写的该有多好!”

    后来,随着周硕的作品越来越多,他的心态就变成了高山仰止,他知道自己一辈子也追不上人家。

    因为仰慕周硕,所以周硕的作品他都是读了又读,创作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的模仿周硕。

    曹乐获奖的很多作品,都是受到了周硕的启发。

    而现在已经研三的曹乐,对周硕可以说是痛恨不已。

    在如今的学术界,文史社科类的研究成果,根本没有一个能够超过周硕的。

    曹乐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当然是绕不开这两个文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的。

    《人间词话》也还罢了,什么“境界说”“创作与宇宙人生的关系”“诗词创作中隐含的哲学与美学思想”之类的,他还勉强研究得明白。

    但《古文尚书疏证》那就遭了。

    别说研究,就是要看懂这本书,他还需要借助许多工具书。

    每次打开这部难啃的大部头,曹乐心里都要把周硕大骂一通,如此才能聊解心头之恨。

    五月份的时候,周硕被破格聘任为京大的教授,这也就意味着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周硕就要在京大开课了。

    研究生,除了学习研究方法,研究课题之外,当然也是要上课修学分的。

    虽然曹乐已经研三了,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课题,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

    但是,他的导师发话了:“周硕作为如今学术界前沿的权威大师,他的课你们还是很有必要去听一下的,说不定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

    周硕被破格聘任为教师的事情,京大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去宣传,只不过在学术界内小范围的流传,因此,曹乐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而当曹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人都懵了。

    ???

    不是哥们,我读大二的时候你不是还在读高中吗?

    怎么我才读研究生,你就变成教授了?

    ……

    许多京大大三的学生,也和曹乐有着同样的反应。

    这些学生一般是比较关注学业的,他们知道周硕前段时间公开答辩通过,同时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有的人甚至还去现场旁听了周硕的答辩过程。

    但是他们不知道周硕被破格聘任为教授了。

    他们是在开学之后,看到了自己的课表才发现的。

    周硕被聘任为京大教授,隶属于古典文献研究室,所以他上的课,当然是文献学。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们来说,文献学是包含在培养计划里面的必修课,许多关注学的学生在拿到课表之后,都会看一看任课教师是谁,打听清楚老师的性格。

    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不怎么关心这些事情,到时间就去上课。

    还有一部分摆烂的,直接就逃课。

    总之,关心学业的学生们看到了课表和上面的老师名字之后,表情都是这样的。

    (??_??

    许多班级群里,更因此展开了讨论:

    “这个周硕,是我知道的那个周硕吗?”

    “我们学校好像没有和周硕同名的老师……”

    “他才读了几年书啊?怎么就变成老师了?”

    “我记得他今年四月份才拿到硕士和博士学位证书吧?当时我还去旁听他答辩了。”

    “???越说越离谱,周硕到现在才读了四年大学吧?怎么就拿到博士和硕士学位了?这两个学位还能同时拿的?”

    周硕写《滕王阁序》是他高考时候,《少年龙国说》是在大一新生开学典礼上讲的,大家对此印象很是深刻。

    “楼上的这都不知道?周硕两年就休满了本科的学分,然后公开答辩拿到了学士学位证书。又花了两年,修满了硕士的学分,用一本《古文尚书疏证》同时申请硕士和博士学位。公开答辩的时候,校内外接近二十位专家一致通过,同意他可以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这么牛逼的吗???”

    “???真的假的?我怎么感觉自己像在听故事?”

    “这就像故事了?十八岁写出《滕王阁序》难道不像故事?这他妈简直跟我们在课本上看到的那些传说一摸一样的好吧!”

    一位和老师很亲近的大三学生则说道:“我刚刚问了老师,老师说周硕《古文尚书疏证》在学术界属于影响深远,开创性的巨著,为学校赢得了崇高的学术声誉,所以被破格聘任为教授。老师让我们好好珍惜听课的机会。”

    此话一出,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教授???”

    “他就算十八岁高中毕业,今年最多也才22岁吧?22岁就是教授了?”

    “我们班主任高老师今年都42了,才是副教授,评个正教授评了两年都没评上!”

    “牛逼,真牛逼!”

    “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我们论文要写啥都还不知道,人家就成教授了。”

    “卧槽!破格教授?!这已经不是学神了,这是学术巨佬直接下凡来给我们上课了啊!”

    “我现在心情很复杂,既觉得离谱到姥姥家,又隐隐觉得……好像很合理?毕竟是他啊!”

    “所以……我们现在要叫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人‘周教授’了?(突然开始紧张)”

    “楼上的,别说叫教授了,让我叫爸爸都行!只求周教授高抬贵手,让我文献学能过!”

    “哈哈哈哈,我已经开始期待第一节课了!这可是活着的传奇啊!必须抢第一排!”

    “+1+1!这课谁敢逃?这阵容,这经历,说出去谁敢信?咱们京大这回牌面可太足了!”

    “弱弱问一句……其他专业的能来蹭课吗?现在转系还来得及吗?”

    “同求蹭课+1!这已经不是文献学了,这是大型追星现场兼学术瞻仰仪式!”

    ……

    关于周硕授课的期待和讨论,如野火般在京大本科生们的群里蔓延开来。

    许多原本对文献学这门枯燥必修课叫苦不迭,甚至打算摸鱼混过去的学生,此刻也燃起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这可是难得的能和周硕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是难得的听课机会!

    这可是真正活在当代的传奇人物!

    也许他们此生能够见到的最牛逼的人物,就是这一位了,这种机会,当然要珍惜。

    (还有一章三千字的,一会要去接个人,可能会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