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1章 战争红利
作品:《世子稳重点》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吗?
事实上,皇帝还真不能想干啥就干啥,因为下面有一群人的眼睛盯着你。
古往今来的皇帝拥有权力后,性情虚荣的大建宫殿,性好渔色的充实后宫,比较费钱的是性情暴戾的,他们会穷兵黩武。
大建宫殿和充实后宫花不了多少,穷兵黩武可就真要命了。
花费的钱财和动用的资源,根本不是建宫殿和充后宫能比的。
今日赵孝骞一道圣旨送去政事堂,说要对日本增兵五千。
章惇看到圣旨后顿时炸了。
增兵五千,看似不多,消耗不了多少,但……这是战争啊,随时可能升级的!
无缘无故的,官家为何突然决定对日本动武?没有正当的理由,这说不过去呀。
大宋这个国家,可是一直站在道德高地上的,从来没有师出无名的先例。
你这冷不丁要打日本,理由呢?
藩失臣礼,吊民伐罪什么的,编总得编一个出来吧?
接到圣旨后,章惇马不停蹄便进了宫。
来到福宁殿,没有多余的寒暄废话,章惇当即拿出了那道圣旨,语气里带着几分火气。
“官家,这道圣旨,恐怕不妥。”章惇沉声道。
赵孝骞没解释,而是扭头看了看殿外的天色,道:“子厚先生赶在饭点跑来,朕怀疑你是来蹭饭的,顺便说说正事……”
“臣保证不蹭饭,只说正事。”章惇无奈地道:“官家,两国战争非同小可,日本远隔重洋,对日本宣战毫无益处,臣不知官家为何突然对日本增兵。”
赵孝骞叹了口气,下笔刷刷画了一份地图,地图上正是日本的大致形状。
“子厚先生,朕挑起战争,当然是有原因的,若没有百倍的利益驱使,朕怎会如此不智,轻易启战。”
章惇疑惑道:“利在何处?”
赵孝骞掰着手指道:“人口,矿产,国土,以及天然的军港。”
“臣请官家赐教。”
“人口方面,日本的如今的人口总数大约在五百万上下,其中青壮占据五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日本有一百万青壮年,这一百万若是卖到……嗯,引入大宋当劳工,挖矿也好,种地也好,都是非常实用的劳动力。”
“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女人,正当青少的女人被送来大宋,更能卖个好价……嗯,更能让大宋富贵人家的服务质量蹭蹭上涨。”
章惇眯起了眼睛,道:“官家请恕臣冒犯之罪,臣听官家的意思,是打算做贩卖人口的买卖?”
“别说得这么难听,朕只是想给上进的日本年轻人一条发家致富的渠道,你信不信,只要日本人听说能去大宋务工,他们一定会面朝汴京三叩九拜,对朕感激涕零。”
章惇并不容易糊弄,立马接问道:“这些人离开日本后呢?”
“离开日本后,他们能不能被定义为‘人’,全凭东家的良心了……”赵孝骞说了实话。
“当然,大部分人是要被送去北方,别忘了燕云十六州收复后,北方有大量的荒地需要开垦,这种辛苦繁重的活儿,让日本青壮来干最合适。”
章惇深吸了口气,这位官家浑身透着一股邪味儿,简直是正邪善恶不分,做事只求结果。
然而他提出的建议,却又十分适合大宋的国情,尤其是北方的大量荒置土地若被开垦,对社稷对百姓,都将是功德无量。
“这些日本青壮开垦土地之后呢?把北方的土地留给他们种?”章惇不放心地追问道。
赵孝骞嗤的一声:“想啥美事儿呢,大宋的土地当然只能由大宋人来种,日本青壮不过是帮咱们开荒建房罢了,开荒以后的事儿与他们无关了。”
“用完了这些青壮后,就可以把他们发卖大宋的各个富贵人家,当下人当杂役当奴仆,必须要他们学会中原官话,文化上彻底断掉日本的根子。”
章惇眼皮一跳,道:“官家这般做法,是要日本亡国灭种啊。”
赵孝骞也不解释,只是指着地图道:“再说说日本的矿产,子厚先生,喜欢黄金吗?喜欢白银吗?喜欢铜钱吗?日本这座岛上都有。”
章惇当即睁大了眼睛,失声道:“都有?”
“都有!”赵孝骞认真地点头,道:“其中金矿和银矿的储量更是丰富,铜矿也不少,足够大宋铸造货币流通,有这些矿产在,大宋从此不再缺银缺铜了。”
章惇心跳加快了,尽管明知这是一场不义之战,但……战争皆是因利而启,如此巨大的利益,作为宰相的他怎能不动心。
大宋如今在金融方面的境况有点尴尬,每年对辽国送出岁币,由此造成了一个比较恶劣的后果,那就是大宋本国的铜钱已严重不足,铜钱都流到了辽国。
如今大宋的铜钱,都是用生铁合镍,加上少许的铜掺杂铸造,这种合金铜钱易碎易断,很是脆弱。
民间很多地方已不得不用银子来交易,可银子的面额都比较大,都是用来支付大宗交易的。
寻常吃顿饭还要掌柜用剪子小心剪下一小搓,在秤上反复称了又称,由此引发的纠纷也不少,这些都是因为缺铜铸币导致的。
若是真能占了日本的金银铜矿,确实能解决大宋如今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章惇作为宰相,胳膊肘自然不能往外拐,不得不承认,现在他有点动心了。
“这个……无故启战,我大宋终归失了道义,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章惇开始念道德经了。
“行,行!你先停一下,再听听我的第三个理由。”
赵孝骞指着地图上日本岛的东面位置,道:“这条沿海岸,所对的方向,是大片无人发现的新大陆,从这里出发,一直往东,那里会有更富饶的土地,更丰富的矿产,更多的人口……”
“如若占领日本全境,在东部沿海建立数个船舶司,造大海船出海探寻新大陆,获得的收益将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或许一两次出海所赚的钱财,能抵大宋一年国库所入。”
章惇吃惊地道:“官家是如何知道的?”
赵孝骞漫不经心地道:“朕从《山海经》上搜到的,这都是知识点。”
章惇断然道:“不可能!《山海经》上绝无此描述!”
“古籍孤本版《山海经》。”
“呃……官家能否借臣一观?”
“不好意思,书与老婆恕不外借,而且那本书我看完后就烧了,毁尸灭迹毫无痕迹。”
章惇:“…………”
赵孝骞见他呆怔,于是只好叹道:“子厚先生,相信朕,朕从不打无把握之战,如果决定打起来,那么这场战争一定代表着丰厚的利益,绝对不会亏本。”
“一旦战胜,大宋占领日本全境,那时咱们便有了充足的人口劳力,丰富的矿产,以及面朝东海岸的军港商港,为大宋探索这个世界提前建下桥头堡,此事……功在千秋。”
章惇苦笑道:“日本素来敬仰我大宋上国,对我大宋唯唯诺诺,诸侯与平民皆对我大宋充满了好感,官家若欲启战,臣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恐会引起其他邻国藩属的不安和猜疑……”
“呵!什么‘敬仰’,什么‘唯唯诺诺’,那不过是因为日本如今处于诸侯内战的时代,他们的拳头不够硬,实力上根本打不过大宋,只能选择蛰伏,子厚先生莫被他们的表象骗了。”
“至于理由,很好找。朕麾下的部将张嵘在登岛以后,被日本人很不友好地对待,他们率先对我大宋王师发起了进攻,‘藩失臣礼’,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吗?”
章惇迟疑半晌,现在的他,正被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冲击着。
圣贤仁义的道理,与国家利益的取舍,在他的心中反复纠结冲突。
想到那些诱人的人口劳力,各种丰富的矿产,以后极具未来战略性的军港商港,良久,章惇终于叹了口气,苦笑道:“官家,此事您和臣说了不算,恐怕还是要发起廷议。”
赵孝骞毫不意外地点头:“此战利大于弊,朕相信子厚先生,一定能让廷议通过的。”
章惇无奈苦笑:“臣尽力。”
君臣议事之后,章惇临别之前,突然掏出一摞奏疏递上。
“官家登基后,汴京朝臣和地方官员皆上表,向官家表示效忠,并且许多朝臣还在奏疏里请求官家为大宋天家子嗣计,请官家下旨选秀,以充后宫。”
赵孝骞笑了:“前有各地祥瑞,后有充实后宫,这些朝臣官员还真是……铁了心要让朕当个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的帝王啊,朕若是个昏君,下面的官员可钻的空子就多了,是吗?”
章惇摇头:“自古朝堂官场多逢迎阿谀之辈,不过这次群臣上表请求选秀充实后宫,说实话,臣也是颇为赞同的。”
“官家,历来帝王登基后,选秀充实后宫都是规矩,官家若能多几位皇子,对社稷来说也是好事。”
“同时选秀女子大多为各地官吏之女,此举也能为官家争取许多朝臣官员的人心,百利而无一害,请官家斟酌考虑。”
赵孝骞点头,道理是没错,大约群臣被赵煦无后这件事搞怕了,于是绝不能让天家再重蹈上一代帝王的覆辙,这才着急请赵孝骞选秀,多生几个皇子。
赵孝骞沉思片刻,道:“朕的皇后还在赶回汴京的路上,等皇后回宫,朕正式册封后,选秀这件事去问皇后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