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6章 绝对不会因为军略的事,和他们一般见识?

作品:《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傅友德愿意支持孤领兵?”

    朱樉双眸的怒火,稍稍止歇,旋即追问道,“是因为林豪?”

    严习阴笑着点点头,“殿下英明!”

    “颍国公原本就知道林豪与您的主张相悖,不肯表态,”

    “现在为了帮儿孙找回场子,他必须支持您,”

    “林豪这份参劾奏疏,更是加快了他的决定,”

    “颍国公已经准备在明日早朝上,亲自反参林豪,”

    “他托话,希望殿下您可以助力一把。”

    朱樉大笑一声,“甚好!”

    “那林疯子,没事就爱找茬,屡屡与孤作对,”

    “孤对他已经深恶痛绝,傅友德不找孤,孤也要找时机出手整治,”

    “这次正好可以一起出手!”

    ······

    入夜,

    宋忠带着皇帝密旨,到访林豪租住的院子,

    “...朕意秘密推进平灭东瀛,经略海洋方略,暗中加大对水军的投入,”

    “着令锦衣卫都指挥使宋忠和左春坊大学士林豪牵头,安排锦衣卫和海关缉事队密查石见银山,以及东瀛其他矿产地的相关事宜。”

    “钦此!”

    林豪读完密旨,一时有些愣神,

    我平灭东瀛的谏言,

    老朱接受得也太快了一些,

    顽固如他,却屡屡做到虚心纳谏,还真让人不适应,

    “宋老哥,陛下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我上疏的时候,他还是很犹豫的,”

    “北元的异动和洮州的事态,更令他上心。”

    宋忠一脸郁闷地说道,“弟啊,你还有空关心陛下咋改变想法?”

    “还是关心咱哥俩吧,”

    “那石见银山的线索,陛下已经给我了,”

    “要是找不到你说的银山,或者银藏量有问题,咱哥俩就死定了。。。”

    宋忠入宫领旨时,皇帝提到了一千万万斤的银藏量时,

    他还以为皇帝口误,

    多嘴确认了一下,

    结果皇帝告诉他,是林豪亲口保证的,

    宋忠顿时就觉得掉进坑里去了。

    林豪有些无语地摇了摇头,“宋老哥,你信我,真有的石见银山存在,而且银藏量我还报少了,”

    “小弟我啥时候骗过你?”

    说着,他伸出右手搭在宋忠左肩上,左手指向天上的月亮,

    “宋老哥,你试想一下,”

    “你老哥率领锦衣卫和缉事队,为大明发现了可供养大明数十年的银子。。。”

    “这份功绩闪耀如月,至少一个侯爵打底,公爵也未尝不可,死后再追封个王爵。。。”

    宋忠看着月亮,

    想象着自己发现了石见银山,被皇帝封赏的风光场景,

    他浑身微颤,咽了咽喉咙,吞了下林豪画的饼,

    “要能有个伯爵,我就满足了。”

    “刚才是老哥哥我肤浅了,林老弟从来没骗过我,咱哥俩一定要把这差事办好!”

    林豪见画饼成效斐然,拍了拍宋忠肩膀道,“密查之事,就靠宋老哥具体操持了,”

    “小弟我总归不是专业的。”

    宋忠拍了拍胸脯保证道,“放心!”

    “哦对了,”

    “陛下还有旨意,王爷和武勋们可能会在朝堂上,因为军略的事,对你发难,”

    “考虑到经略海洋的方略得秘密推进的,陛下会公开允准他们征讨元人的方略,”

    “所以,他老人家要你在此事上用忍,以迷惑各方。”

    林豪眉眼一挑,

    看来老朱已经知道我和颍国公府的矛盾了,

    不过,平灭东瀛暗中推进的确没错,

    “陛下的旨意,臣定当办好!”

    “绝对不会因为军略的事,和他们一般见识。”

    ······

    翌日,

    奉天殿,

    群臣齐列参与早朝,

    由于一众武勋回京述职,

    武将队列的前排,多出了十几个平日不常见的绯色身影,

    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沈阳侯察罕等公侯,还有宁正、瞿能等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皆来参与朝会。

    在奏议了大半个时辰的内政事务之后,

    终于轮到了军略议题。

    右额头有道刀疤,蓄着一脸络腮胡的宁正,走出队列拜道,

    “臣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宁正有奏,”

    “元人勾连洮州番人图谋叛乱,不得不防,”

    “为青藏、甘陕的安宁稳定,臣奏请陛下和朝廷尽快出兵惩戒。”

    说完,

    几名武将马上出列表态道,

    “元人狡诈,番贼无信义,当严惩!”

    “臣等附议宁大人所奏,”

    “不仅仅要惩戒洮州,还应多路出击,征讨北元。”

    “。。。”

    见气氛烘托到位,

    朱樉出列拜道,“儿臣樉,附议众大人所言,应当多路出兵征讨北方!”

    “愿奏请亲领大军出击洮州,”

    “恳请父皇允准。”

    傅友德没有犹豫,立刻出列表态支持,“秦王乃宗王之长,智勇双全,腹有韬略,”

    “秦藩离洮州路近,”

    “由秦王挂帅最是合适,”

    “望陛下允准。”

    说完,

    与傅友德相近的武勋们,也纷纷出列附议,支持秦王领兵,

    很快,

    朝堂上的武将们,达成了一致态度。

    傅友德的眼角,有意无意地斜瞄向文官的队列,

    按照他的预判,

    林豪主张平灭东瀛,经略海洋,

    应该马上会站出来,反对征讨北方的奏议,

    他已经做好了申辩的准备,

    论军士战术和战略的能力,他自信不输眼下朝堂上,除皇帝以外的任何人。

    文官队列里的黄子澄,也时不时得斜瞄向站立于自己不远处的林豪,眸中闪着大大的困惑,

    这厮今日怎么如此反常?

    按照他的尿性,有人敢在御前反对他的主张,

    早就蹦出来,反复闹腾,还时不时拉上陛下一顿编排,

    现在武勋们都表完态,

    秦王和颍国公都在提请领兵权限了,

    他怎么还没反应?

    这厮可别怂啊,

    老夫还指望着,能借机站出来拱拱火呢。

    御座上的朱元璋,

    看着站位已经靠前了数排的林豪,

    依旧一动不动,心中甚是满意,

    升了官职,行事果然不一样了,

    咱原本还担心这混球会不听旨意,

    在朝堂上和武勋们申辩,而后又发病,导致瘫痪,

    毕竟后世记录摆在那里。

    看来只要满足了他的意愿,他就不会乱来,

    咱上个早朝,也能安生许多。

    眼见一众武勋表态地差不多了,也担心林豪忍不住会出言争辩,

    “咳咳~”朱元璋轻咳一声,开始定调,“诸卿的谏言,咱也十分赞同,”

    “西、北两方稳定,事关我大明社稷安宁,”

    “元人、番人必须得好好收拾,”

    “传咱旨意,都督府、兵部,马上筹备惩戒洮州番人的事宜!”

    朱樉闻言,心中大喜,

    父皇果然还是英明的!

    没有听信那林疯子的谗言去折腾东瀛。

    思及此,朱樉抬眸目光灼灼地看向父皇,

    等着父皇继续发出旨意,任命自己为征讨洮州主帅时,

    却听,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没其他事的话,”

    “便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