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1章 江夏起兵
作品:《从奶娃诸侯王到天下共主【基建】》 大晋
大王在鲜卑打劫引起的连锁反应比他想象还热闹。
北境同时和匈奴和鲜卑杠上的消息在大晋传开了,百里瑾想的也没错,各势力确实很感兴趣。
有一点他没想到,对长安有兴趣的也不少。
大王在北境做大又给周边收拾服帖已经成了所有势力的心腹大患没错,但这其中又有个轻重缓急。
先帝有封地的儿子反了个遍,统一借口是百里瑾篡位,得位不正。他们好歹算有个理由,南边还有两个是嫡子,也算有个说头,汉寿侯是被削两次一直有嫌隙,其中最牵强的就是江夏王了。
他作为先帝兄弟,在先帝有几个母族强大儿子的情况下,这皇位按理怎么也轮不到他,他就是纯造反了。江夏王得到此消息真的无比意动。
当年宁德帝意思他就想动了,趁着那几个小的没成长起来速战速决攻到长安才是上策。还没等他动手,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北境王屠了匈奴骑兵的消息,这人马上就老实了起来。
他不觉得自已能打过匈奴骑兵,所以对百里靖忌惮不已。他怕前头倾尽一切攻打长安坐上那位置,后头这个三侄子就掉头南下把他掀开。
造反准备工作一切就绪的江夏王就这么蛰伏了下来,随后就没什么机会了。倒是北境,过一段时间就有新的幺蛾子传来江北。
比如前面报纸上的大阅兵,比如骑兵直接南下灭了彭城的那什么鲁王,再比如四百骑灭烧当。
江夏在北境的探子可能比谁都多,所以此次他真的无比心动,他不想再等了。
“……此次北境的兵力都被匈奴和鲜卑拖住,可能是近几年最好的机会。呵,正好民间饿得民怨沸腾,多出点粮草先锋营就有了。”江夏王坐在上首面色凝重。
“殿下三思!此次参与只是北边的边军,幽州守军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且北境还有洛水关和唐谦那十万人都没动。”
“谁说本王要对北境动手了?”
“殿下是说长安?”
“正是。先帝那么多儿子,最后却选了个最像他的,这就不能怪本王了,谁让他选了个草包呢!如今大晋乱成这样,百里瑾当属首功,本王也是为天下计。
说来本王的这些好侄子,属老三最会打仗,现在他被匈奴和鲜卑牵制住,正是我们的机会。丞相以为呢?”
“……这,是否过于冒进了?广陵和荆州都没动,显然都有所忌惮。谁也不知道北境有没有余力回援长安,毕竟他们是亲兄弟。臣觉得还不是时候,不如养精蓄锐静待。”
这话江夏王不爱听,“还静待?静待的够久了!静待百里靖长大吗?!”
“这……”
江夏王当天就做了决定北上,攻下长安。
他等这一天很久了。
宁德帝上位的时候,他的兄弟们就死了不少,江夏王因为年纪小逃过一劫,但从那一年开始,他就开始为这一天做准备了。
有兄弟们的前车之鉴,他不敢躺平。
到现在他已经放不了手了,心理彻底转变,他想要这个天下。
长安知道江夏的动作的时候,大军已经逼近淆水,眼看着要到南阳了。
这天建章宫又摔碎一套茶具,“哈哈哈~怎么不等南阳破了再回禀?!”
阳这一路几乎都是荆王控制,掐住消息还不容易?江夏肯定在荆州边上绕过去了,难不成人家谁会特意示警长安?
“……这些反贼倒是挺会守望相助的!”
发火也没用,最后只好派了个车骑将军领了八万人迎上去协守南阳。
朝中还在那后怕呢,当初还有人提过迁都南阳,幸好最后没动。
双方在南阳城一战打得惨烈,等朝廷援军到的时候南阳城已经破了,赶去的车骑将军率领八万人跟江夏打了一场遭遇战,淆水都被染红了。
大王知道的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快,朱提得到飞鸽传书的消息第一时间去家园通知了大王,彼时大王刚刚从草原调头准备回去找东都侯。
“什么?朝廷损失四万退守肃阳?”
大概大王脸色实在不好,朱提想了想补充道:“大约四万,也可能不到。”
大王生气,“这有区别吗?”
气够了问:“那江夏王那边呢?”
“损失不大,高歌猛进。”
“在别人厉兵秣马的时候,百里瑾还把长安守军当老爷子养也是难得。”废成这样大王快被气笑了,“从小到大,百里瑾那颗不大的心眼子都放不对位置!”
大王不开心,朱提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再回神已经换了白泽大人蹲在他面前了。
“你怕统一天下的功,抵不过十室九空的罪,显然别人都不怕。”
大王:……
【大王日记:
十月十五,阴,草原上已经冷了起来。
比草原夜风更冷的是淆河红色的水。
百姓以前只是饥饿,以后恐怕多了兵祸。
本王不是心疼废物老大,只是南阳一战,有些东西再也回不去了,魔鬼的盒子已打开。
白杨说的对,分封诸侯王真不是什么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