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3章 新的幺蛾子
作品:《从奶娃诸侯王到天下共主【基建】》 朝中几个老狐狸不在,大王这都上头了,朱提只好自已出声提醒大王:“我们废了力气把五公主从长安带走,他们肯定也知道尚五公主不可能,此举不过破坏殿下在南边的民心。他们想让百姓知道不是长安容不下北境。”
“本王知道,他们是想让天下知道是本王拒绝和平共处。没关系,这招本王也会,本王还得让百里瑾学会没事别拿五公主说事。”
大王端起奶茶灌了一口,“不甜啊,可能是本王心里苦,再加点糖就好了~”
谢屠:……
朱提:……
这货听到长安打他姐姐的主意一下子上头了,这会儿又迅速调节好了骗糖吃。
朱提扫了一眼杯子,“哦,那是半糖的,赵总管说要控制下您吃糖。”
大王对他全款买了杯半糖奶茶的事忿忿不平,不过等魏家兄弟和那群跟班到场的时候,大王已经没事人了,没人看出来这货刚刚还在这拍桌子。
春江花月夜来了新舞姬,加了个新节目,舞姬戴着金色流苏面具,华丽丽的异域风情看呆了新来的卢修,富贵迷人眼啊,他哪知道这面具只是镀金的便宜货。
豪奢风的春江花月夜迷了大王新脑残粉的眼,“……终于知道二伯为什么喜欢这里了!”
大王笑眯眯,“别忘了通知你二伯我们这更新了节目,他都还没看过呢!”
卢修狠狠点头,“好的好的,没看过真是太可惜了!”
大王:“我们这里女客也接待呀,家里祖母母亲都可以带来玩呀~”
卢家兄弟:……
。
第二天大王忽然让人召见万纽于,“……还有秃发鲜卑那个,就少一只胳膊那个,都喊来。”
这俩人正在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就被一头雾水拖到了大王面前。大王一打量他俩人的这造型,一眼看上了没胳膊那个了。
“本王今天有个好事找你们呀!”
俩沧桑异族谁也不信,在幽州苟活这么久了,他们还能不知道大王是什么人?
“你们俩,上书长安……”他指指秃发鲜卑没胳膊那个,“你,要求娶汾阳长公主;你,要求娶琅琊王氏嫡女。”
俩俘虏:……
他俩是活腻歪了吗?!
俩人忙道不敢。
这又是什么新鲜整人招式不成?
大王:“不,你们敢。说说怕什么呢!本王聘礼都帮你们挑好了,呐,送去长安就行了!”
要是王氏的人在,应该能一眼认出,两样聘礼都来自琅琊祖宅的藏品。
大王生怕气不死百里瑾和王氏,为了恶心王氏可谓破费了,拿去凤凰集摆摊多少也是值点钱了的。
万纽于虽过够了这种日子,但为了东鲜卑他也不敢轻易得罪大王,他说他和儿子们都娶妻了,这事他们就不掺和了。
大王无语,“你觉得轮得到你拒绝?
你还真觉得王氏能把嫡女嫁给你?那你呢,不会也觉得你能娶汾阳长公主?醒醒吧!本王要的是态度!
少条胳膊那个,你收拾收拾,就由你带队去趟长安。”大王说到这停下又看看万纽于那沧桑样子,还是得年轻人啊,这位就卖相太差了,这身份年纪去长安也不合适。
“你娶继室就不用去了,出个婚书就行了,本王派人帮你一起送去。”
万纽于:……
大王起身离开前又扔下句:“……别想着趁机跑掉哦,本王很喜欢你们,跑了势必得出动骑兵去鲜卑寻找。”留下这些人还是有用的,你看这不就用上了,大王为此十分得意。
等朝中知道这事,大王已经把秃发鲜卑的王子和一群打扮一新穿着鲜卑服饰的枭骑送走了。
枭骑去的这些人还经过了一番竞争,除了身手好还得个子高大像鲜卑大汉,长相典型晋人的直接就淘汰了,抢到名额的觉得这是个肥差,白捡的功劳。
百里瑾光在南边大晋造势,幽州根本没得到消息,朝中知道还是大王说漏了嘴。
大王现在每天带谢屠去学宫上学,除了朝上没人能看到大王影子。谢渊乐得大王心虚久一点,这样也能少惹事不是,他暂且把作业的事按下不提。
果然大王静悄悄,肯定有幺蛾子。
事情一爆出来,果然,老头子们都不太支持大王的决定,认为此举除了出气并没什么实际作用。
大王不服,“怎么没作用啊?对本王的心脏好啊!本王一人抵御匈奴鲜卑和西域诸国压力也很大好吗!合着这些刺头邻居都和北境接壤,长安就高枕无忧纯享福了?他们也得适当和异族保持好关系,给本王减压,减压懂吗?!这样本王日子才好过啊,卖惨谁不会!”
长安的招数大王学会了,并且发扬光大。
大王眼尖的发现卢仝有丝笑意露出,马上就点名,“廷尉也觉得不妥吗?”
卢仝被点名,上前回道:“臣觉得妥……”
谢渊、董扶也跟着看过去,大王不等他说‘但是’,飞速接话:“本王就说你是懂本王的!”
卢仝:……
这次大王还真是想错了,他没但是。
全范阳的人就没人不想看长安的笑话,因为他最近听说长安把范阳郡守撤了,换了个新皇心腹,他这心气能平才怪。
。
尚五公主的消息没传来北境,东鲜卑和秃发鲜卑要和长安联姻的消息随着大王报纸的出版先传遍了北境。
事情简单概括就是,鲜卑三部想和大晋和北境搞好关系,永熄战火,所以想搞个联姻。
鉴于北境没有合适的,大王也还小,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大王的亲兄弟,执掌南边天下的百里瑾。
鲜卑部想求娶汾阳长公主和王氏嫡女。
对此,北境的百姓一半笑骂鲜卑想吃天鹅肉,一半想看戏。毕竟,人家没喊着要娶他们殿下的亲姐姐,那就娶呗。南边皇帝的姐妹,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北境这篇登在报纸上的消息就是纯叙事,讲了一下他们得到的消息,不带一丁点观点和评说,这报纸在大王别有用心的推动下几乎和求亲的队伍同时抵达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