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5章 他这个特区的家底好像有点穷啊!
作品:《1968:从养殖开始奋斗》 第345章他这个特区的家底好像有点穷啊!
会议室。
看到苏文宸重新回来之后,几人又一次站起来。
苏文宸立刻伸手是压了压笑道。
“不用这样,咱们都是老朋友了。”
“而且我还不算收到正式的任命文件,所以咱们可还都是兄弟单位。”
不过苏文宸也知道,这种级别的文件,一般都是邮政系统,明发到全国省级和军区单位的,更改的几率很低。
他们农场之所以收到的晚,可能是因为邮政系统以前都没有覆盖他们分场。
以前这边只有丰县的邮递员,会定时过来收取信件,连苏文宸自己的家信都得十天以上才能收到。
不过虽然苏文宸这么说,其他四人也都是老干部了,自然也不会真就当真了。
只见沛县的李琨立刻道。
“诶,主任,以后我们跟农场可真是兄弟单位了。”
不过接着露出一抹笑意道。
“以后我们就都在你麾下开展工作,你可不能对我们厚此薄彼啊!”
苏文宸直接笑着摆手道。
“放心,这我肯定一碗水端平,不会只朝着一边倾斜的。”
“那咱们今天就这样,一些细致东西,咱们先不说,等后面文件下来再谈其他的。”
“你们就单纯说一下你们各县的主要产业和人口,还有粮食产量。”
“我看看咱们特区到底有多少能动用的家底。”
这话一出,几人顿时有些尴尬,在互相看了看之后,愣是没人想先出声。
苏文宸见状皱了皱眉。
“你们不用这样,我知道你们都是困难县,放心我只是想知道粗略估计一下,到时候领导下来我也好哭哭穷。”
“怎么?非要等文件下来才能说?”
“这么看来,咱们这四个县过的都不错啊!”
见状苏文宸直接合上刚刚打开准备记录的笔记本。
“那行,就等特区正式挂牌成立再说吧。”
说实话他对于这事其实也真没那么着急,今天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四个人一起过来了。
在他看来在知道消息的前提下,应该多少有点准备,不会一问三不知。
他也确实要根据实际困难跟上面领导沟通一下,就算要不来多少支持,也得让领导知道自己的困难啊!
见苏文宸要起身,几人立刻有点着急。
最后还是砀山县的王荣山直接道。
“主任,既然他们都不想先说,那我先汇报吧!”
听到这话,其他三人顿时不悦的看着王荣山,你说就说怎么还拉踩起来了呢!
不就是当时说好的一起共进退大家没遵守吗?
至于这么小气嘛!
苏文宸倒也没管其他的,直接打开本子道。
“那荣山同志既然你想说,那就直接说吧!”
王荣山也翻开自己的会议记录本,翻了几页直接道。
“主任,我们砀山县主要产业就是砀山梨,目前我们拥有八万多亩果园。”
“我们砀山酥梨的年产量也基本在两万吨左右,我们县现在基本都是被供销社采购后,运往全国的大城市。”
“我们供销社统购价是一毛钱一斤,每年基本能给我们县里带来四百万左右的收入。”
苏文宸听到这话,立刻频频点头。
“看的出来,你们砀山县确实日子过得不错,没想到每年纯收入就有四百万了。”
王荣山苦笑道。
“主任,这钱我们县里最多能拿百分之二十左右农业税那一部分,就这还得看我们从上级那里争取多少了!”
“不过我们县里还有一个国营的罐头厂,所以我们县的日子倒也还可以。”
“最近我们还在萧县那边引进了他们的葡萄品种,准备再开一家酿酒厂。”
苏文宸听到这话连连点头,他没想到王荣山还是挺有想法的一个人。
虽然可能受限于自身资源,只能在周边寻找目标产业。
但是不管发展砀山酥梨,还是现在引进萧县的葡萄品种自己开酿酒厂,都是相对能带来高收益的经济作物。
也难怪这四个县,只有砀山县前面底气最足。
于是苏文宸直接称赞道。
“荣山同志,你们想法确实很不错,一边发展果园规模,一边自己做水果加工。”
“这样可以卖上钱的大果可以直接出售,那些有瑕疵或者是虫眼的小果,则可以削皮后制作水果罐头。”
“看的出来,荣山同志你对于你们县的发展还是有想法。”
“以后保持住!”
听到苏文宸这么说,王荣山嘴角顿时微微上扬。
就算使劲压制,也难免露出一丝兴奋。
“主任,这就是我们县的主要产业了,剩下的粮食产量每年基本维持在十二万吨左右。”
“目前我们全县里的所有公社的总人口差不多五十多万,缴纳完公粮之后,大部分社员也都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人均三百斤的粮食供应标准。”
“另外我们果园的收入,被提留的那部分资金,主要也是用来照顾五保户,办托儿所,还有少量用在了教育补助方面。”
听到王荣山的介绍,苏文宸看着本子上记的各种信息。
显然这就是一座典型的农业县的样子,粮食交完公粮后刚刚自给自足,如果没有这几万亩果园,日子基本也是会紧巴巴的。
但是倒也能过得下去。
他觉得这时候大部分农业县,基本也都是这个标准。
总的来说,在苏文宸看来,如果王荣山没有数据造假,那么他看来对方做的其实算是不错了。
最起码会给自己县里主动找产业找出路。
看完之后,苏文宸直接点头道。
“荣山同志,看的出来,你们前期积累的不错,砀山酥梨在咱们国内也有了一定市场。”
“后续要继续保持住。”
“后面你可以尝试考虑,在果园里进行一定规模的林下养殖。”
“只要控制好密度,这种粪肥可以抵消相当一部分化肥的投入,另外养殖出来的家禽也能够带来一部分额外的收入。”
听到这话,王荣山顿时眼前兴奋道。
“主任,你觉得我们可以在果园,这边养殖咱们总场那边的蓝水鸡吗?”
“我可没少听说这种鸡呢!据说在沪市的黑市上都卖二十块钱一只了。”
苏文宸听到王荣山直接就咱们总场的话语,顿时摆了摆手。
“这事到时候再说,等我让总场那边派人去你们果园去看看再说。”
“这林下养殖还是得控制好养殖密度的,不然一下子养殖太多树也是会被鸡粪烧死的。”
王荣山听到这话,连连点头。
“好的主任,我回去就准备,到时候肯定接待好咱们总场的同志。”
看到王荣山居然就这么得到一个产业,还是养殖蓝水鸡的产业。
其他三人也坐不住了。
“主任,我们也都是特区的一份子,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
“是啊,主任,我们日子可比砀山县要困难,怎么产业还能往他们县里倾斜呢!”
苏文宸摆了摆手。
“我只是提议一下,不是让他们大规模发展养殖业,林下养殖最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就像我前面说的,密度太高的话,一旦粪肥剂量太大是会烧死树的!”
“行了,说说你们几个县的情况吧!”
苏文宸这话一出,这次沛县的李琨就率先说道。
“主任,我来!”
“我们沛县的主要产业是煤炭年产量差不多一百二十五万吨,不过煤这方面是国家计划。”
“我们县里其实也管不到,不过每年也能有一部分份额可以用,大概几万吨的样子。”
听到李琨这话,边上丰县的施英端立刻道。
“你不是说你们每年只有几千吨能动用吗?”
李琨顿时翻了个白眼,跟上级汇报和跟你这个天天要支援的,说的能一样吗?
想到这直接忍不住道。
“跟你说实话,到时候你们县肯定又让我们支援一部分啊!”
“我们每年可就指着这点煤过过日子呢!”
“主任,在工业方面,我们只有一个年产一万锭棉纱的棉纺厂跟农具厂,不过农具生产的都是镰刀,铁锨这种小农具。”
“农具也主要供应周围的生产队使用,几乎就不怎么赚钱。”
“粮食产量的话,我们县去年是十四万吨左右。”
“不过我们县所有公社加一起有八十多万人,所以粮食产量也就刚刚够我们自己吃的标准,基本每年的公粮交上去后。”
“上面也会有一万吨的国家返销粮下来,再加上我们县里还有一部分渔业队,湖边附近的生产队也都会养殖麻鸭作为副业。”
“所以在有返销粮的情况下,我们沛县目前也能做到自给自足。”
“每年县里的主要各种开支,基本都是靠这点计划外的煤换回来了的!”
说完目光灼灼的看着苏文宸。
“主任,你觉得我们后面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我感觉我们在养殖业这方面肯定有巨大的优势。”
李琨很明白,上面既然让这边建立推动养殖业发展的特区,那肯定是要大力扶持养殖业发展了。
这时候哪个县被选中,那就会率先得到资源大力发展,他们县里有着最充沛的水资源,自然得全力争取。
苏文宸轻咳几声。
“这事后面再说,不过你们县靠着微山湖,也确实有很大发展优势。”
看着本子上记录的数据,苏文宸觉得情况好像还不是特别糟。
砀山县日子过得不错,完全不需要支援,只要稍微有点投入后续就能稳定产出了。
沛县这边相对来说粮食产量低一些,后续如果要缴纳公粮的话,粮食确实会出现一定的缺口。
不过这是在现在盐碱地治理程度低的情况下。
后续几年随着盐碱地治理好,粮食肯定是足够的。
不过这两个县耕地都是接近百万亩的耕地,但粮食产量只有这么多,基本亩产都是维持在一百二十斤左右,苏文宸感觉后续粮食产量的提升空间也是很大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苏文宸心情还是很不错的,他感觉就冲这个数据,自己很有信心在五年内超额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
说完心情不错的看着另外两人。
“你们呢!”
看着苏文宸看向自己两人,萧县的赵国华硬着头皮先说道。
“主任,我们萧县主要产业是四万多亩的葡萄园,每年差不多能产三百吨的葡萄酒。”
“虽然多数都是用于出口,不过上面也会返给我们一部分资金。”
“粮食产量的话,我们去年只有十三万吨左右,不过我们县里所有的公社人口加起来一百多万人。”
“人均每年口粮只有两百四十斤左右。”
“不过我们县周围的一部分公社基本能保证每年三百斤口粮的供给。”
“北面的黄泛区这边,每年口粮就只能两百斤左右了,基本每年都要靠上面拨下两万多吨的返销粮才能维持住。”
这也是赵国华前面一直想把北面这个包袱甩掉的原因。
如果不算是北面的盐碱区,靠着能出口赚外汇的葡萄酒,还有零星的畜牧业,他们县日子其实不错。
苏文宸看着本子上记录的刚刚赵国华说的各种信息,也有点牙酸了。
萧县每年光基础口粮缺口两万吨,也就是四千多万斤。
也难怪前面不管是刘广德还是梁华树,对于一下子把四个县都划走,心里也不怎么心疼了。
这相当于每年就多省下了接近两万吨粮食啊!
至于还没说的丰县,苏文宸觉得粮食缺口肯定更大!
毕竟据他了解丰县的盐碱地数量是最多的,日子也是过得最差的。
看着苏文宸的表情,赵国华试探道。
“主任,后面地区肯定不会补粮食了,这缺口到时候怎么办?”
“我们县就算不用缴公粮,这缺口也不够啊!”
苏文宸深吸了一口气,拿着笔的右手摆了摆。
“后面我跟上面看看,能不能帮你们要一批支援吧!”
说完看向丰县的领导。
“老施,咱们也都是老熟人了,说说你们吧!”
听到这话,施英端有些尴尬道。
“主任,产业方面我们县里主要就面粉厂。”
这话刚一说完,李琨直接道。
“你拉倒吧!”
“磨坊也能叫产业啊!”
“照你老施的算法,我们每个公社都有自己的面粉厂呢!甚至我们都还有豆腐厂呢!”
听到这话,施英端顿时瞪了李琨一眼。
苏文宸见状摆了摆手。
“你不用这样,我知道你们县里基本没什么大产业,实话实说就行了。”
“毕竟你们县里也确实最困难。”
苏文宸想知道还是县里的大产业,至于这种还用畜力驱动的磨坊这种东西,本质上主要还是给社员们提供服务的产业。
也没办法带来多大的收益。
毕竟不是机械化加工的流水线那种面粉厂。
见苏文宸都这么说了,施英端还是直接道。
“主任,我们丰县目前已经在筹备一个棉纺厂了。”
“今年我们种植的棉花产量已经达到五千吨了,只要棉纺厂建好,每年能产出超过三千五百吨的棉纱和棉布。”
“最少能给我们县每年带来一百八十万的利润。”
显然施英端也没办法,只能把还没建好的厂子都说出来。
毕竟几个县都有自己的产业,如果就他们没有,那也显得他太无能了。
他其实心里也苦,他们县底子最薄,就这点家底还是从去年年底最困难的几个公社划给农场了,他们才攒出来的。
如果今年还要继续救济这几个公社,那估计钱基本也省不了几个了,说不定棉纺厂的落地还得拖下去。
苏文宸倒没对还没落地的棉纺厂多说什么。
虽然他后面主要还是推动养殖业的发展,但是棉纺这种基础的布匹轻工业,苏文宸觉得还是很需要的。
毕竟布匹在这时候也是很缺的东西。
所以苏文宸直接问他现在最关心的。
“你们县目前口粮缺口有多少?不用算农场的这几个公社。”
听到苏文宸这么问,对方也只能叹息道。
“主任,我们缺口还是有点的,今年粮食秋收如果不减产的话,预计产粮能到九万吨左右,县里目前总人口差不多八十万。”
“如果我们把种植这小麦跟上面全换薯类的话,总缺口应该差不多只有三万吨左右。”
这话给苏文宸听得顿时一阵脑壳痛。
全换成红薯这种居然还有三万吨缺口,据他所知上面对于这种困难地方,细粮换薯类的比例是一比五。
换带玉米芯的那种玉米面也是一比二换。
也就是算上萧县这个难兄难弟,两县加一起,差不多就在五万吨左右的口。
也难怪成立特区,刘广德他们反应不大了。
甚至两省每年还给五百万建设资金,前面他还以为两省怪好的嘞。
现在看来他高兴的早了点,天下果然就没有白吃的午餐。
人家省里都还是一省一个,他是直接两个都落到手里去了。
还有两个虽然能自给自足,可是也绝对拿不出多少东西支援另外两个。
所以他觉得还得跟上面想想办法。
他这个特区家底子确实有点太薄了。
不过这四个县也不涉及外事接待,想要支援还真不好要。
现在给分场这边的物资支援,上面也都是有要求必须用于外事接待。
所有物资那也是都要登记和管理的,真不是苏文宸可以随便张口就能借机多要东西。
除非他愿意冒风险挪用,不过他肯定不干这种事情。
苏文宸粗略算了一下,最起码前两年粮食缺口得让上面负担才行。
两年后大部分盐碱地应该就能够有很大改善。
到时候,自给自足应该不难,土地这边他们四县并不少,加起来超过五百万亩的耕地了。
跟很多县相比都要多很多。
只是受盐碱地影响,亩产太低了,再加上机械化程度和化肥普及率也低。
所以综合来看,苏文宸觉得未来潜力很大,就是目前稍微有些困难而已。
想到这里。
苏文宸合上笔记本。
“那行,你们大概的情况我基本都清楚了。”
“你们先回去,现在特区管委会还没有正式成立。”
“所以我也不好提前插手你们各县的事情。”
“关于后面的产业发展,到时候等特区管委会成立了,到时候咱们再商量。”
听到苏文宸这么说,施英端直接迟疑道。
“那主任,这后续我们县返销粮怎么办?”
“以前基本都是地区负责一部分,省里负责一部分,这以后我们县里还能买到吗?”
“放心,等后面我会跟领导说一下这个情况的,怎么你们丰县这才夏粮刚收就吃不上饭了?”
听到这话,对方赶紧连连摇头。
“那肯定不是,我们县粮库都把粮换成了粗粮,吃到年底问题不大。”
“其实每年基本都只有开春这段时间才是最难熬的。”
苏文宸站起身,在桌上磕了磕笔记本。
“那今天就这样吧!”
“你们就正常跟以前负责好县里的事情就行了,如果后续管委会有计划,到时候我会找你们单独谈的。”
看到苏文宸都送客了,四人也没办法,只能一起准备离开。
等走到大门口,丰县的施英端顿时幽幽道。
“老李,你今天可不地道啊!”
“想在新领导面前表现,也不能可着兄弟坑啊!”
李琨听到这话顿时有点尴尬,不过却直接道。
“你说的这是哪里话,我也是为了你好,这位苏主任你还不了解吗?”
“这么年轻升的这么快,能是善茬吗?”
“这段时间农场发展速度你没看到?还有人家农场直接就获得了外事接待的资格。”
“你以为你那种鱼目混珠的小把戏,人家看不出来?”
“到时候认真了,真让你拿出一个面粉加工厂,你拿的出来吗?”
“别真给用驴的磨坊挂个加工厂的牌子,就说是加工厂了。”
“到时候倒霉的可是你自己。”
见李琨这么说,施英端想了想后,发现好像也有那么点道理。
不过狐疑道。
“这么说我还得谢谢你了?”
“那可不是,我觉得光谢谢都不表达出我对你的帮助,你得请我去你们国营饭店吃一顿才行。”
“一边去,还吃国营饭店,我请你吃顿食堂就不错了,我自己都多久没去国营饭店吃了。”
“哼,老施,你就小气吧!”
“你们丰县的那个破食堂,你给钱请我去我才能考虑下,天天啃土豆啃红薯。”
“我们
“那可不是,你们好歹还有点小鱼小虾的改善下伙食,哪像我们土豆红薯都得控制着吃。”
“就这还说一年只有几千吨能调动的煤呢!”
听到这话,李琨表情顿时有点不自然。
“咳,那都是我们县的几十万人民群众的保障,哪能随便多支援你们啊!”
接着立刻转移话题道。
“说点正事,你们说这个苏主任上来,咱们几个县能有改变吗?”
“还有这个特区,真能搞起来?”
听到李琨这么说,其他三人表情也认真起来了。
萧县的赵国华摇了摇头道。
“说实话,我看挺悬的,如果只有你们两个没拖累县嘛!”
“我觉得应该没问题,可是现在我们县和丰县地多人也多,粮食产量却少的很。”
“这后面搞成什么样子,我真不好说。”
接着眼里露出一抹羡慕,对王荣山道。
“还是你们砀山运气好,人口少盐碱地也少,本来就有果园,现在又加上林下养殖。”
“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支援一下老兄弟啊!”
“你们当时前面要规划葡萄园,我可是二话没说的!”
很显然赵国华对于蓝水鸡的兴趣也是很大。
他们县里有不少丘陵地区,对于这种在大城市已经声名鹊起的鸡种,他自然也是想要引进的。
只不过以前他们一个穷县,自然是没资源也没能力引进的,可现在就要简单多了。
这边王荣山听到这话,嘴角也是忍不住上扬。
“哈哈,好说好说,到时候主任跟我们砀山县谈的时候,我肯定喊上你。”
“不过具体能不能成,还得你自己争取。”
由于他们两县都是皖北的穷弟兄,所以之前也都还会互相支援的。
李琨听到这话,有些吃味道。
“也不知道有没有蓝水鸭!”
“或者让主任他们农场,帮我们培育一种沛县鸭。”
听到李琨的话,施英端冷哼道。
“行了,别搁这里做梦了,一天天想啥好事呢!”
“不跟你们扯了,走了啊!”
看着施英端的背影,李琨有些疑惑道。
“老施这是怎么了?”
“怎么我看还气鼓鼓的呢!”
只有赵国华大概明白其中的原因,无奈道。
“还能怎么,不平衡呗!”
毕竟他心里其实也不怎么平衡。
不过他们萧县穷是穷了点,好歹不是垫底的,心里多少要好受一些。
而丰县那边,水域没有,果园没有,丘陵也没有,产业也没有。
恩,跟他们一样只有张嘴吃饭的人多。
现在眼看搞了个特区,可是他们丰县,好像也不具备发展养殖业的条件。
特别是刚才他们三人一番话,搁他身上如果他们萧县作为最垫底的,他心里也不会舒服到哪里去。
由于一个人走了,剩下三人也没有聊下去的兴致了。
毕竟对加入特区,他们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以前虽然在省里是垫底的,可是好歹有省里给兜底,也饿不死人。
这现在自己几个县被分出来了,能不能过得更好他们也将信将疑。
而另一边的苏文宸,这时候已经在做对四县的后续规划了。
一张张的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各种产业信息。
农业,工业,养殖业,甚至旅游业苏文宸都写在上面。
各种信息有现在这时候的,有未来才出现的,有些是现在就可以实现的,有些是暂时没条件实现的。
各种各样的信息全部散乱的写在上面。
甚至后续该怎么发展,苏文宸都写了不少。
这也是这两年苏文宸的工作习惯,一方面他是当做回忆后来的知识,因为他觉得这是他很宝贵的一笔财富。
不管能不能可行性高不高,把知道的先列出来再说。
然后他再根据现在手里掌握的资源和实际情况,决定哪些现阶段可以用,哪些以后用得上。
在把一些不可行一点点全部划掉之后。
这样一份在这个时代初步具备可行性,但又融合了一系列后续发展方向的计划就出炉了。
对苏文宸来说,他作为特区常务副主任,也是要跟上面拿出一份关于特区的战略规划的。
先别管后面怎么样,最起码现在能唬住人。
得让上面看到远大的前景,这样上面才会舍得往里面投资。
不然你特区发展起来,对国家一点影响都没有,怎么可能往你这里投入呢。
不过好在这方面苏文宸经过几年的锻炼,已经问题不大了。
写完之后,苏文宸满意的看着眼前初版的计划。
制定完成后,拿起桌子上的火柴,缓缓点燃了写满了各种信息的草稿。
对于自己最大的秘密,跟金手指一样,苏文宸从来不会留下任何的书面痕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