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1章 劝进

作品:《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371章劝进

    “大王,南京内阁办事衙门,又收到几封民间士子递来的劝进书!”

    顾景和刘骏二人联袂而来,还带来了十几封不同式样的劝进书信。

    这都已经几乎快成常态,自从聂宇以汉王的身份,亲领大汉百官前往拜谒明孝陵后,这些个劝进的书信便如雪般纷纷冒了出来。

    他们递不到汉王府,那就想着法子递到南京的内阁各部办事衙门。

    聂宇随意拆开几封看了下,内容大差不差,都是觉得拿下南京,就可以登基称帝了。

    说是劝进,但劝的都很委婉,甚至没有直接说称帝,而是在说汉王既然已经拜谒过了明孝陵,那也该给大汉宗祖追封庙号,兴修皇陵,厘定正统。

    句句没说称帝,可追封先祖威庙,还要兴修皇陵,厘定正统,这些可都是皇帝该干的事情。

    聂宇倒也不反感称帝,当初他能用“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去诱惑自己的老爹,现在手下的大臣百姓也能用这八个字来诱惑自己。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不得不承认,没有任何男人能够拒绝这八个字。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聂宇不能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作为大汉这个新生政权班子的老大,他的任何行为都要对得起手下将领,官员、士民百姓的期待。

    在这皇权依旧占据主导的时代,就连欧洲大陆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国家。

    英国人那可笑的君主立宪,就是资产阶级在跟英国王室夺权。

    法国人那可笑的共和国,最迟后年就会被拿破仑推翻,建立法兰西帝国。

    ……

    聂宇屏退了来送信试探的刘骏和顾景,接着召来秘书阁的几个值班官员。

    内阁自从正式改革建制,已经成了大汉最高执政权力部门。

    虽然聂宇还是时常召见内阁,私下开小会商议国家大事,但一些涉及到聂宇自身的私事要事,就不适合跟内阁直接开会商议。

    比如这商议称帝事宜,内阁可以做后面的正式决定,但具体称帝与否就不能跟内阁去讨论,否则会给内阁和

    秘书阁的几个值班官员陆续来到,除了几个新招的生面孔,又有袁名曜、魏辅邦、邓显鹤这几个恩科进士出身,同样也是汉王新招的秘书官。

    按照去年定下的例,他们三人在内阁做中书舍人,观政一年就可以外放做县令。

    如今,距离一年期满还有三个月,聂宇最后把他们从内阁调来秘书阁,到自己身边做秘书官。

    三个月后,还是依例外放。

    人才这种东西,肯定要多给特权,不可能真的让人才平地慢慢起步往上爬,这是在浪费资源、浪费人才。

    聂宇随手把那十几封留下来的劝进书信,给这些来到的值班秘书官们轮流传看。

    看完一圈,聂宇笑问道:“你们对此怎么看”

    虽然是问的怎么看,但都已经把劝进书信给他们传看了,说明汉王心里对劝进已经有了计较。

    场面一时沉寂了片刻。

    邓显鹤当先开口说道:“我大汉昔以反清复汉为旗,如今南京已复,南方半壁大半皆已驻满汉旗。值此时刻,大王正当进位九五,既应天下人心,又能厘定正统,宣示中国之天命已复我汉家!”

    邓显鹤这话简单归纳一下,就是赶紧登基称帝,确定正统大义名分。

    只要大汉这边称帝了,之后就能名正言顺的说伪清是鞑虏,还能让伪清那边的官绅集团认为天命已变,伪清这鞑虏王朝捡来的江山,也该到鼎革换代的时间了。

    聂宇听罢继续问道:“若是孤以南京登基建国,会否太早了些”

    袁名曜立刻说道:“不早不早,登基大事早有早的好,晚也有晚的妙。南京已经光复,南方人心不说尽归我大汉,那也尽慑我大汉,而且南京打下了,伪清已经不会再像之前轻视我大汉。就算大王不称帝,我大汉也已成伪清心腹之患。既如此,何不直接称帝,还能号召人心,宣示我大汉实为进取王朝,而非侥幸得国之怯懦反贼!”

    聂宇微微点头,对登基称帝已经没有疑虑。他想了想,又接着问道:“既要称帝,那么国号又该怎么选”

    称帝的国号、年号、日期等大事,应该都是内阁来讨论商定,但这时也可以先问问秘书阁的意见。

    这也算是一种考校,回答的对错与否都没甚关系,反正也不会真问一下他们就做决定。

    有个年轻秘书官忽然拱手回答:“臣以为既要称帝建国,国号可选定为大明。”

    此话一出,众人哗然。

    所有人齐刷刷看向那个建议改国号大明的人才。

    发言的秘书官似也知道自己说的不太妥,连忙解释道:“大明虽为前朝国号,但前朝到底为我汉家王朝,民间百姓及反清义军多有知悉。而且大王又刚拜谒过明孝陵,前明太祖昔年便是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旗号。大王现在称帝建明,实则暗合复明,正呼应我大汉驱逐鞑虏、恢复汉家中华之功业!”

    总结,大明在百姓那里知道的多,比他们大汉有市场。

    改国号为大明,可以吸纳百姓和民间反清势力,包括天地会这些以反清复明为旗号的义军投奔。

    不过,这些理由说完,很快有人出言反对,反对的人正是魏辅邦。

    魏辅邦说道:“国号大明实为不妥,先不说吉不吉利的话,大明都是已经灭了一百多年的前朝。大王甚至不姓朱,如何能够复称大明,还是说等大王登基改了国号,再找一个朱家人共享社稷天下”

    “这……”最先发言的那人瞬间有些哑口无言。

    魏辅邦趁胜追击,继续说道:“大王,臣以为大明不可取,可以大周为新国号。毕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也!”

    虽然以周为国号的王朝,除了东西二周这两个正统的以外,剩下的普遍都是短命鬼。

    北周、武周、后周、大周(张士诚)、吴周,没一个能活过百年的,就连活过五十年都够呛。

    但这不代表周的国号有问题,只能是人不太行,北周那是鲜卑异族,武周那是牝鸡司晨,后周就不说了,一报还一报,张士诚的大周纯就是草台班子。

    最近的吴周,那更是大汉奸加三姓家奴吴三桂称帝的国号,这样的无德之人也配坐天下

    而大汉则不同,大汉的起家之路没有黑点,口号也是正的不能再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百姓尽皆拥护爱戴。

    如此,立国号为大周,周朝天下八百年,伪清鞑虏堪堪一百五十载,压得死死的。

    魏辅邦说完,袁名曜提出不同意见:“大周、大明,皆为旧号,既为旧号,那还是能不选用,就不选用。大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此为千秋伟业,应配以响亮国号。”

    有人眼前一亮:“还是以大汉为国号如何”

    另一人反驳:“大汉不还是旧号”

    又有人接话:“大楚呢大汉家乡在荆楚,完全可以大楚为号。大楚又是新号,还能暗合地名,又是上古六国的国号,足够贵重。”

    说大汉的那人迟疑道:“这会否地域性太强了”

    “那你说取什么”

    “……”

    针对新朝国号问题,今日凡是值班被召来的秘书官,全部都加入了争执讨论。

    个个争得脸红脖子粗,若非汉王就坐在那里,这些人怕是都能吵着吵着打起来。

    毕竟,这可是新朝国号,不只是百年难遇的鼎革盛事,还是对新朝国号确立的参与感。

    今日在此争议的秘书官,就算国号最终未被采纳,百年以后也得被写进史书记录。

    要是国号被采用了,少说都得是著书立传的级别,好好说道探讨怎么用的这个国号。

    说不准,后世还得出一堆营销号,来探讨某某对大汉的国号影响,编一大堆乱七八糟,不明真假的小故事。

    换谁来了都得争一争,这可是随便提一嘴,都能上史书留名的好事。

    众人正争议着,邓显鹤忽然来了一句:“国号不如叫大乾如何”

    神特么“大乾”,听到邓显鹤蹦出来的这个国号,原本还端坐在上的聂宇,终于是绷不住了。

    邓显鹤连忙解释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是蒙元国号之由来,所谓大元国。而蒙元之后的大明,则来自下一句,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此为大明国。因此,若要暗合天意德运始终,则可取后一句,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便是‘大乾’国号之来历。”

    这几句轮转的话,全都出自周易《彖传》。

    可以说,若是按照周易《彖传》来算的话,邓显鹤提的这个国号,是可以被现在的伪清所继承。

    只是伪清不讲规矩,大元、大明都用了周易旧例,伪清偏要特立独行,自己定了一个大清的国号。

    大清,水克火,正好克制大明。

    又有《管子内业》:“镜大清者,视乎大明。”

    没办法,得国不正是这样的,清修《明史》就是最好笑的点,为了遮掩自己底气不足,愣是把一部史书修了快一百年。

    熟悉明史的史官都熬死的差不多了,《明史》才算出炉了。

    邓显鹤见聂宇对“大乾”的国号似乎有些意见,又补充道:“以《彖传》来说,国号便是以此轮转承运,唯有伪清从始至终未将自身视作中国王朝,这才自改大清,美其名曰水克火,实则狗屁不通。而我大汉若以大乾承继,便是恢复中华德运秩序,又以乾道为国号,暗合天道之数,国祚必定绵长。”

    说罢,又补充一句:“若是大王对大乾不满意,还可以大和、大贞……”

    大和、大贞……比大乾还离谱。

    好在聂宇没来及说话,倒是魏辅邦出言反对:“国号大乾还能理解,乾坤天地,此为天道。大和、大贞未免太过生僻,而且也不合乎我大汉开国立意。”

    众人争执不出个所以然,大家都想自己建议的国号被选中,谁都没办法真正服众。

    聂宇却也不着急,国号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出个参考,顺便考校一番秘书阁众人的学问主见。

    就算现在他们都能认同几个国号,那也是要回头拿去内阁,让内阁众部的官员全都参与讨论,甚至还得打一番口水仗。

    完事了,还有新的年号。

    称王有称王的年号,称帝也有称帝的年号。

    称王年号可以随意一些,聂宇一言而定,称帝的年号,那就必须细细斟酌,必须要合乎开国的立意。

    挥手屏退众人。

    聂宇将众人整理出来的国号全都写了下来,只有“大和”被单独剔了出去。

    虽然“大和”在周易也有特定的立意解释,还是相当正面的立意,但聂宇还是绷不住,总能想到隔壁的小岛国。

    说起岛国,聂宇又想到了彼时的世界局势。

    今年已经是大汉兴华三年,伪清嘉庆五年,西元1800年,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也是历史上的中国迈入近代史的开端。

    算算时间的话,拿破仑此时应该已经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一执政,除了没有皇帝的头衔,法国的全部权力已经都集中在了拿破仑手里。

    距离下一阶段的称帝,还有差不多五年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的称帝,跟欧洲传统意义上的皇帝,其实是有分别的。

    欧洲所有国家的皇帝,全部来自于当初的罗马帝国,欧洲的皇帝虽然也是皇帝,但与中国的皇帝概念不同,基本可以视作是蒙古帝国那种“大汗”被翻译为了汉文的蒙古皇帝。

    欧洲皇帝全都大差不差,法统一脉相承都来自罗马,包括沙俄乡下人。

    拿破仑不同,他是推翻了国王,法国人不想要国王,但又迫切需要拿破仑作为君主统治,就给他加冕“法国人的皇帝”,而非法国皇帝。

    与之相对,老冤家英国人更抽象一些,英国人从大不列颠王国,到不列颠帝国的转变,来自于英国彻底打败了印度莫卧儿帝国。

    随后,英国女王加冕莫卧儿皇帝,自此宣称为不列颠帝国。

    再往大汉的近海来看,近海的台湾府目前名义上还属于伪清,但已经不重要了,连福建都被汉军包成了饺子,就等什么时候吃下了。

    台湾府往东,就是琉球群岛,后世岛国称其为冲绳群岛。

    新垣结衣就是琉球人,而且很有可能是福建老表的后代。因为岛国内部从始至终,没有新垣这个姓氏,倒是福建古代有……

    现在的琉球,正处于第二尚氏王朝。

    但这个王朝基本已经是岛国萨摩藩的傀儡,只不过岛国效仿伪清颁布了闭关锁国令,让萨摩藩难以吞并琉球。

    岛国内部这时已经有兰学者(岛国对西方科学的统称)提出了“锁国”概念。

    还有吕宋,吕宋群岛目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吕宋以南的婆罗洲(加里曼丹岛),这里已经有广东的客家人,建立了兰芳共和国,正在婆罗洲跟殖民者艰难求生。

    至于北边的朝鲜,刚刚过了中兴期,开始走向主少国疑、外戚权臣、王权旁落的“势道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