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1章 南北对峙

作品:《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荆州,新野,曹仁终于又回到驻守之地。

    往前是樊城,可直面关羽大军,往后是宛城,可以总领大军,指挥调度。

    但他更愿意留在新野。

    看着新野遗留的营垒残基与焦土痕迹,揣摩关羽作战时惯用的治军手段与练军办法。

    但见营垒虽圮,然其布防仍循地势,暗契攻守之要;

    鹿角壕堑错列有序,无半分冗杂,即便是灶爨营帐之距,亦含章法。

    此必经精思筹度,既便士卒作息,复能速入守势。

    他觉得受益匪浅。

    “难怪丞相当年如此重视关云长,其治军领军确有独到之处。”

    遂又问副将吕常:“李祯将军何在?”

    吕常抱拳道:“正安护于新野粮道坞堡,点检仓储、整饬守卒,以防南兵袭扰粮路。”

    “叫他过来见我。”

    “喏!”

    不多时,一个面容略显稚嫩的少年将军被领到了曹仁跟前。

    “末将李祯拜见司空……”

    这正是李典之子,今年刚满十六岁的李祯。

    曹仁颔首,命其起身。

    “汝父临终之前,可有何言?”

    问及其父,李祯含泪道:“吾父或悲鸣嚎哭,或沉默不语,偶有言语,只说:恨不能随丞相而去……”

    说罢,又抽噎而哭。

    曹仁心中生怜,却亦正色道:“汝可知,曼成将军曾受刘备之恩?”

    “将军明鉴!”

    李祯抬起头,抱拳道:“刘备收揽人心,必以恩义相结、善用共情之辞动其心;然吾父素重忠义名节,不为虚言厚禄所惑,宁效关羽事主不二之节,纵死亦当归我大魏,绝无半分贰心。”

    曹仁的心“咯噔”一下。

    他觉得这才是他认识的李典。

    “这是他的话?”

    “然也!末将自幼,父亲就教导于我‘事主当如松柏,守志须若磐石,不可因利改节,更勿为势屈心’;每逢提及魏公,常言‘蒙此知遇,当以一生相报,纵粉身碎骨,亦不敢负也’。”

    “原来如此……”

    曹仁抚髯颔首,却又确认了一遍:“他果真如此说?”

    李祯抱拳朗言道:“但有一字妄言,必教五雷轰顶,万劫不复,愿凭此身,受天人共诛,绝不敢辱没父亲一世忠名!”

    曹仁闻言,沉思良久而不言。

    沉思过后,终究还是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从今往后,你便安居我营。不论如何,伯父自当保护于你。”

    “谢将军……”

    李祯安然退下了。

    曹仁的眉头却紧紧的锁了起来。

    ……李曼成忠勇刚直,忠勇无二,非投敌叛国之士。

    曹子桓,你何必如此对待老旧?

    好在,曹仁并没有完全相信司马懿的话,离开许都之时,就早把李典最亲密的亲眷带在了身旁。

    他真有心领李祯到曹丕面前,令其与曹丕对峙真假。

    但现在想想,若真如此做,岂不是害了李祯将军。

    现在,国家内忧外患,危机重重,真到了危险至极的时候。

    这时候,如果再去内耗,国家可真就离亡国不远了。

    坦率而言,他不是很喜欢曹丕。

    但却亦知团结一心,不能因私怨而废公义。

    故而,他依旧奉曹丕之命,继续统御宛洛之军,坚守樊城新野宛城。

    但那颗坚决无比的向魏之心,却在此刻渐渐开始发生动摇。

    汉水南岸。

    关羽水师开始大兴舟楫之役,广造战船。

    以补充玄武湖水战时所损战船。

    曹仁不禁感慨,昔年曹丞相尚在之日,北岸兴工造船,南岸列阵戍守,今再观之,攻守之势已然互换。

    曹仁也不是造不起战船。

    依托八州之地,钱粮富庶,兵马丰腴,自可旬月之间集工料、逾万之众兴舟楫,若论造船之速、战船之盛,决不会逊于关羽。

    然数年间,又数遭大败,国脉耗损无计,一时间难以全复。

    再加上刘备成都称帝,以极大的法理性承续大统,南汉人心所向。

    使北汉动员之力,已非昔年那般沛然有余、一呼而群集矣。

    而曹丕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以对抗南汉,竟引胡入汉,把大批的钱粮用在供养胡军。

    致使曹仁的前线军需与水师造船之资早不像以前那般充盈。

    只好放弃军备竞赛,而转向全面防守。

    ……

    而此刻,关羽立在对岸高台之上,抚髯而视。

    徐庶擎令,周仓持刀,分立左右。

    甘宁、关平、丁奉、樊伷、张南等将等各领所部,立于舟前。

    众志成城,睥睨数得又数失的樊城。

    就好像已是囊中之物。

    ……

    而在襄樊两岸隔江对峙之时,刘备大军也终于抵达上庸。

    马良等从凉州至,也与刘备军在此会合。

    刘备赶忙请其入帐,询问诸葛亮近况如何?

    马良拱手道:“令公身子康泰,精力沛然,每日处理凉州政务、整饬边军,纵至夜半伏案筹谋,亦未有半分倦怠,只常念及陛下伐魏大业,盼早日会师中原。”

    “哎呀,那怎么行?”

    一听诸葛亮夜半筹谋,刘备立刻急了。

    就算闻得曹魏大军将至的消息传来,都不能让他如此着急。

    “军师为大业如此殚精竭虑,身躯怎堪久耗?!”

    此时的刘备,恨不能亲去凉州一趟,叮嘱诸葛亮要按时休息,不要熬夜。

    “哦?陛下多虑了。”

    马良笑了笑:“令公只是偶尔会夜半伏案筹谋,大多数时间都会按时休息,故而方能精力充沛,身体无恙。

    另外,有太子在凉州,督令公常食清淡羹粥、时鲜蔬果以养脾胃,修五禽戏,每晨必练,从不间断。

    纵经疫瘟,亦未曾染病也。”

    “哦……原来如此!”

    想到阿斗也在凉州,刘备的心放下了。

    “愿此战结束,能与孔明先生于长安相见。朕必亲督其饮食起居,不可有半点疏失也!”

    ……

    成都,新帝京师。

    阿斗离开后,荀彧执掌朝堂。

    他感到很复杂。

    本为曹公之属,今却为刘备之臣。

    曾经在许都朝堂如履薄冰,今在成都朝堂却如鱼得水。

    但他明白,自己不过是过渡之臣。

    于众人,乃至于陛下的心目中,都有比自己更适合的丞相人选。

    只是现在,那人还有别的使命。

    而自己的使命也没有全部完成。

    自己必须要在这期间,把后方安顿好,彻底完成自己的使命。

    再将这大汉丞相之位,交还与最合适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