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8章 司马懿的绝命之计

作品:《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这四个字,吓得曹丕冷汗直流,只因此计太过于大逆不道,铤而走险。

    弄不好,未经半途便要身败名裂,为千夫所指。

    他马上就要说,“此计不可”,但终究咬咬牙。说出口的却是另外四个字:“愿闻赐教……”

    司马懿继续道:

    “二公子,敢问许都之内,于公子而言,最具争衡之力者,当是哪位公子?”

    曹丕沉思片刻,认真的作了回答。

    “应该是四弟和七弟。”

    “正是!”

    司马懿继续道:“二位公子自为丞相所重。然自前番与丞相通书之后,丞相恐长安有失,已遣贾文和往长安助钟繇收成。

    杨修亦随军征南,为丞相主笔书佐。”

    言外之意,二人身旁皆无高谋相佐。

    “那我再问你……”

    司马懿看着曹丕的双眼:“你和两位公子比,你还有什么优势?”

    “我……”

    曹丕有些语塞,也有些无奈:“我无其他优势也!”

    “不!”

    司马懿果断的摇摇头:“二公子,你既不知自己的优势,又谈何能用自己的优势打赢这场夺嫡之战?”

    “这……”

    曹丕猜不到,唯有拱手请教。

    司马懿也没有继续卖关子,开始细数曹丕的优势。

    “丞相虽安置你于别苑,却未曾阻止你于许都各级将校通联。”

    “是……”

    “是以如此,二公子你方得借心腹之力,探得最实之情报也!”

    “这倒是,可四弟和七弟却也有此力。”

    “可他们会用么?”

    “嗯……”曹丕颔首思索。

    他早已探得,四弟曹植整日醉心于歌舞与诗词。

    他甚至怀疑,四弟是不是故意以此为幌,乃麻痹于我。

    可仔细想想,又觉得可笑。

    自己明摆着被父亲弃用,四弟他不趁机好好表现,麻痹个什么劲?

    那七弟呢?

    他有他的麻烦。

    父亲对我是软禁和调养。

    对七弟是不惜一切的治疗。

    但好像区别并不大。

    自吴普走后,留下了一整个医疗团队。

    每日都要对他进行一次深度治疗。

    煮着上百味草药的大木桶中泡上整整一个时辰,亦要有针灸汤石辅之。

    这一遭下来,大半天就没了。

    而更为关键之事,是曹操临走时特意叮嘱,勿令其悲。

    故凡悲戚伤怀之事,自不使其闻知。

    免得伤心难抑,加重病情。

    故而,父亲去世之“谣言”自会屏蔽于其耳之外。

    司马懿看出了,曹丕似乎想到了自己的优势。

    “丞相既允你联结许都诸将,其间自多有与你相熟之人。”

    “可他们并非为我心腹!”

    “那无妨!有时只需令每人各为你行一事,看似无关紧要,让他们去做也不会为难。然当此数事相济,便足以成撼动全局之决断。”

    “原来如此……”

    曹丕似乎懂了一些。

    但还没有全懂。

    “然我仍有不解,如何能使荀令君倾心相助,全力扶持于我?”

    “既如此,我且问你:当此之时,荀令君心中最在意者,究竟为何事?”

    曹丕很认真的想了想:“当是在父亲不在之时,稳固住许都危局。”

    “没错!”

    司马懿深深的点点头。

    “你就要帮他稳住危局。”

    曹丕蹙眉道:“可父亲赋予他的权力远胜于我……

    不对,你刚才还让我自乱许都,缘何又对其助力?”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当今许都之事,只有危到一定地步,你的相助才会有价值,才会有意义。你才会真正争取到荀令君。”

    司马懿的计策让曹丕感到脊背有些发凉。

    “可荀彧何其聪明,他怎会相信……”

    司马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

    “二公子,今向您禀报国事者,这些人中必有托‘归汉’之名、阴怀叛志之徒。”

    曹丕点点头,妄图在许都作乱者,向来有之。

    但因为监督和约束,使他们不便行作乱之举。

    “当细加辨识,择其类者,可佯作不经意间泄些许消息,而须促其速动、激其早发之由……”

    “这……”

    难怪司马懿恐其不敢用之。

    原来,这真是诱联叛国之臣,促其生叛。

    “可这……未免太凶险了吧。”

    “荀令君乃老谋深算之辈,公子欲欺瞒于他,绝非易事。

    然荀彧虽智计过人,却性禀守信,温和纯良。

    他或疑公子有僭越上位之心,然断不致疑公子会故诱叛党,行自乱许都之举。”

    曹丕倒吸一口冷气,未曾想,向来被他视为忠厚长者的司马懿,怎竟出此毒计?

    可是,现在的曹丕还有别的办法么?

    人家在尽力辅佐于你。

    “这太冒险了,万一……事泄牵出我,我必万劫不复矣!”

    “不,你应该祈望,此事要牵连出你为妙。”

    曹丕完全不解:“我一旦被牵连出来,待我那三位叔父归来,我……哎呀!”

    “你还是不懂!”司马懿拉着曹丕胳膊,目光笃定的看着曹丕。

    “这么大的事,牵连出几个人出来不是正常的么?尤其是你!”

    “我……”

    “所擒叛党,必会有人指证,说是你透露消息诱发此节。”

    “是啊,那肯定会啊!因为本来就是我啊……”

    司马懿指着曹丕衣领:“你该如何?”

    曹丕苦瓜脸,摊手道:“我……死不承认?”

    “不,你应该诧异,不知所措,然后主动依附荀令君,痛陈己过。”

    “这……”

    “你说对他坦诚,说是你不小心失言,诱敌叛乱许都,愿意领罪,愿意被其所监。

    你越是这样,令君便越愿意救助与你。

    想反,你四弟成天邀请宾客,于酒后高歌起舞,口无遮拦,肆意妄言,但一旦事发,他却绝不会承认此事与他有关,会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而他越是这样,却反而更易被人所疑!”

    而到那时,必须要有一个公子与他共持许都之事,他会选择公子你呢,还是选择四弟呢?”

    曹丕的心中猛然一亮。

    此一石双鸟,不仅仅让自己得许都掌事之权。

    还把造乱之事的这口大锅,悄无声息的扣到了四弟头上。

    但这还没完。

    司马懿接下来的话,更让曹丕汗毛耸立。

    “倘若荀令君欲让你和他共同主持许都之事,你又当如何?”

    “这……当然是应承下来,尽心竭力将这件事做好!”

    “不!他会试探你!”

    司马懿摇摇头,他认真的告诉曹丕:

    “你要毫不犹豫,坚决推辞,让荀令君助七公子曹冲于许都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