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4章 真有人买吗?

作品:《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三皇子府,王锡山擦着热汗,“你这地暖烧的太旺了,无烟煤不要钱啊”

    “我烦啊!”

    三皇子无奈,正甩开腮帮子在吃火锅呢。

    热的满头冒汗,却吃的津津有味。

    “还是赵叔家的火锅底料好,红满楼都没这滋味。”

    王锡山无语,红满楼就是爵爷家的产业,都是一样的味道,你这是心理作祟。

    “别说这个了,京兆府那棚户区改造工程怎么样了”

    “有消息了,爵爷说先拿商业街的店铺出来售卖,而且是市价的三倍。”

    “赵叔疯了,那些商贾也不是傻子啊!”三皇子有点懵,跟京兆尹差不多一个水平。

    王锡山摇了摇头,他也不明白。

    正常情况下,你突然提升三倍价格,谁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出钱购买的。

    大渊皇朝这些商贾虽然有钱,买股票,买股权,比谁都积极。

    而且,自从京城义务教育开学后,不分男女,不论贵贱,只要是适龄儿童都有入学资格。

    一下子,京城的地价、房价迎风而涨。

    甚至是,已经被学校覆盖的,京城郊区的城镇,乡村,都出现了一些地皮、房屋涨价的情况。

    “殿下,若是爵爷把店铺卖出去了,又当如何”

    三皇子夹起一块牛肉,闻言一愣。

    是啊,若是卖出去了,又怎么说

    “若是棚户区的店面能三倍价格卖出去,那咱们马上要开建的商贸中心,那些店铺,是不是也能提前卖出去”

    念及此处,三皇子连牛肉都不吃了,放下筷子站了起来。

    “赵叔说过,这个商贸中心是特区,有政策扶持!而且朝廷会出面,负责维持商贸交易的环境。”

    赵清虎对商贸中心很上心的,筹划了许久。

    直接管辖的京兆尹,还有背后的户部,甚至是门下省,都是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制定的规章制度,宏丰帝早就朱笔御批。

    建筑公司已经开始筹划开工,而且,正在大面积招收工人,在工地搭建工人居住生活的简易棚户区。

    三皇子对于商贸中心,更加期待了。

    毕竟是他父皇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虽然只是监督,可事情若是办成了,也能让他长脸不是

    自己的大哥、二哥,都已经是名动皇朝的人物了,大哥太子殿下,统率数百艘龙骨帆船出海,带的是数十万人。

    自己的二哥更加霸道,堂堂镇南王,是本朝少有的,武功灭国的存在。

    如今可不是唐太宗时期,没有灭国武功的战将,都没资格上凌烟阁。

    想要拥有灭国武功,难啊!

    “走,我们去找赵叔。”

    赵清虎正在棚户区查看工地。

    虽然尚未开冻化雪,但是,寻常建筑工作已经可以开始。

    拆迁,当然是先拆再迁,最后才是建楼安置。

    出乎意料的,老百姓很听话,哪怕是大冬天的,拖家带口搬迁,都没有怨言。

    毕竟,朝廷不仅给了物资,而且还给了粮食,甚至承诺给他们房子。

    这让他们如何反抗

    赵清虎甚至听说,没多少人相信京兆尹这个胖子,会在事后给他们漂亮房子,但是,这些人依旧没有反抗,三天时间,就搬迁好了,集体住进了统一搭建的木板房,若不是集中供暖,这里能冻死人。

    赵清虎看了许久,才看明白一些事情。

    首先,这些老百姓逆来顺受惯了。

    京城内,他们就是最底层的存在,根本反抗不了任何人,畏畏缩缩,瑟瑟抖抖,才能在夹缝之中生存。

    其次,这些老百姓拿到了一些真实的好处。

    京兆尹为了集中安置他们,弄来了不少无烟煤、粗粮,这些对于赵清虎,啥也不是。

    可在这些老百姓眼中,这就是活命的本钱。

    杜胖子当官几十年了,对于这些很懂,年前他们就提前支付了一部分物资。

    最后,则是这些老百姓,还看上了建筑公司的帮工岗位。

    建筑公司可是按照规章制度运转的。

    即便是临时招收的帮工,都是临时工岗位,福利待遇且不说。

    只要是干得好,甚至能成为建筑公司的员工。

    只这一点,对于这些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好处。

    就比如张老三一家,娃娃们都去上学了,这是张氏强烈要求的。

    哪怕已经十二岁的大儿子,只能去一年级,他们也乐意。

    张氏可是在慈济院听说了,读书很重要。

    朝廷花了大价钱,还是赵爵爷亲自出面主持的,让娃娃们免费享受教育。

    这种好事情,傻子才不去呢。

    张老三有一辆破旧的板车,这一次,直接在工地上找到了一个运输的工作。

    运输建筑材料,运一车有十文钱工钱,一天能拿多少,就看他自己的努力程度。

    便是他的老母亲,也在工地后厨弄了一个帮厨洗菜的工作,一天只有十个铜板,可中午、晚上都管饭。

    这岗位可香了,大家都抢破了头。

    自从有了临时工岗位后,他老娘好似年轻了十几岁,天天都是用不完的力气,每天晚上还能带回来一个窝窝头,或是杂粮饼子。

    张老三心疼自家老娘,不同意她从自己牙缝里面省出来粮食。

    可张老娘不干,他们后厨,饭菜都是有定量的。

    她是帮厨,中午是一碗二米饭,有半斤呢,一勺子带油的菜;晚饭主食是三个窝窝头,或是三个杂粮饼子,一碗疙瘩汤。

    老太太虽然干得多,但是,多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总是习惯于从嘴里面省出来粮食,给家里人吃。

    她又不是一个人,有儿子、有儿媳,还有孙子、孙女呢,一大家子人口。

    就算家里人都吃饱了,这些好粮食,她也有办法保存,晒干了磨成粉,能保存一年多呢。

    张老太现在就希望工地能多维持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她可是吃得饱、吃得好,还有工钱拿呢,身体都好了不少,手脚都有力气了。

    张老三无奈,只能是每天努力,多运送一些建筑材料。

    这一次,他可是花了钱的,把那破板车的木头轮子换成了橡胶轮子。

    光是橡胶轮子,就花了三两银子。

    他没钱,还是工地上的工头给他担保,让他先用,赚了钱之后再给。

    三两银子很多,是他们家全部的身家。

    好在工地愿意给他担保,让他先用着,再付钱。

    否则,他们家刚刚存进银行的钱财就要拿出来了。

    他媳妇都说了,现如今,存进银行的钱才是最保险的。

    以往就他们那破窝棚,全天都不能离人,即便如此,也容易被人上门抢劫。

    也就是这些年好了一点,以往,他们的日子更加难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没有一天能吃饱肚子。

    附近还有地痞流氓,会上门勒索钱财,苦不堪言。

    如今一切都好了,听说是朝廷下了力气扫黑除恶。

    那些地痞流氓子,都被朝廷的人抓去改造了。

    说是在京郊,给他们弄了农场,让他们天天劳动,当做惩罚。

    还是朝廷有办法,这样的人没有重罪,打板子、坐牢、流放、砍头轮不到他们,就让习惯了游手好闲的他们去农场改造,去耕种田地,再好不过了。

    有了新轮胎,拉车轻松多了,他努努力,一天也能拉上七八趟,赚的工钱不少。

    “儿啊,你多吃点,要吃好点,把身体养好了,日后若是能一直跟着建筑队干,咱们家就翻身了。”

    晚上,张老太拿出了一块饼子,里面还夹了一块肉。

    “娘,咋还有肉啊,您怎么不自己吃”

    “嘿嘿,工地的规矩,三天吃一顿肉菜,今天娘分到了两块大肉呢,这块给你,娘已经吃过了。”

    “娘,您自己吃,咱家还有腊肉,回头我吃。”

    “瞎说,让你吃就吃,我儿天天拉车也累。”

    ------

    连续去棚户区工地监工几天后,赵清虎就没去了。

    事情上了正轨,接下来,只需要定期去看看,监督工地的用料问题,避免以次充好,有人从中渔利就好。

    三皇子这家伙倒是有兴趣,天天都去,还盯着那正在建造的售楼部。

    而且,赵清虎已经把价格跟广告都打出去了。

    只要是售楼部好了,立马就开始销售第一批店铺。

    “爹,咱们家要购入几间店铺吗”晚饭后的茶话会,好不容易从男女地位争论中挣脱出来的大丫,提出了一个想法。

    赵清虎点了点头,“放心吧,按照约定,围绕新区的商业街,有六成店铺是咱们家的,我会留下一些。”

    自己家的工程,何必购入啊,直接截留就是,省时省力。

    “辩论如何了”

    “没啥结果,就是投稿的人少了不少,才过去十几天时间,文章多是我们女子写的。”

    “正常!”

    一旦开启辩论,这也是开启民智的一种。

    儒家那存天理,灭人欲的一套,还有什么三从四德,根本就站不住脚。

    翻来覆去,微言大义,也就是那几句话。

    只要是有一个公正平台,即便女子地位无法一下子提升上来,但是,好处多多。

    眼看着事情差不多了,也到了赵清虎该出手的时候了,他让顾凌轩帮着润笔,上了一道折子。

    其一,便是提高女性地位,允许女性外出务工,有挣钱养家的权利。

    这里面,赵清虎隐晦掺杂了一些私货。

    那就是工位的获取跟继承,女子跟男子拥有一样的权力。

    工位继承,不仅父母、儿女有权利,妻子也同样有权力。

    而且,把父母、配偶、子女列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其余亲戚,是第二顺位继承人。

    甚至是一些工伤赔偿,也按照这个标准来。

    其二,便是妇女救助会,成为挂靠朝廷的组织,构建上书朝廷的渠道。

    按照正常流程走,将之视为门下省的一个杂务部门。

    其三,则是女子义务教育的问题,必须男女平分,享受教育资源。

    这其中,赵清虎也藏了一个小心思。

    那就是各部门的吏员考核,直接对接高等学府。

    而高等学府毕业的女子,可以参与吏员考试,录取后成为吏员。

    先走第一步,日后再动科举。

    动科举的时候,赵清虎就要动大渊皇朝的官员选拔系统了,这可是大工程,可是挖掘儒家根基的最后一步。

    三条建议,言简意赅,是结束此次论战的折子,同样也夹带了一些私货。

    当这些事情成为常态后,女子拥有的地位自然会提升上来。

    至于说三妻四妾的问题,赵清虎没有触碰。

    不是全面开启民智,整个社会道德标准急速提升,提这个,那是自寻烦恼。

    也没必要,大渊皇朝目前,还没有发展到这个水准。

    最重要的是,允许女子外出务工,自己挣钱养家。

    有了这个,女子才有了底气,可以不依靠他人养活自己,这样才能自己争取地位。

    大渊皇朝的女子虽然受到了封建理学的压制。

    但是,这天下也不缺耙耳朵,畏惧家里河东狮吼的男子大有人在。

    拿到赵清虎折子后,门下省没有阻拦,直接递了上去。

    宏丰帝朱笔御批,同意了赵清虎的折子,很快就公布在《大渊日报》以及邸报之上。

    也算是正式结束了这一次的论战,让不少人松了口气。

    持续下去,一些人真的怕自家媳妇翻身农奴当主人,把他们彻底压制下去。

    结束了这一次的论战,时间也到了二月。

    阳春二月,可对于京城来说,依旧是刚刚化冻,气温有所回暖而已。

    朝臣们,收回了心思,开始处理朝政。

    与此同时,棚户区的店铺预售开始了,出乎意料,火爆异常。

    店铺有大有小,按照面积跟位置定价。

    最低价,就是市价三倍,一个平方,大概是十五两银子。

    担心店铺卖不出去,杜胖子,以及三皇子几人,都微服而来。

    出乎意料,刚刚上架,二十七间店铺,便被人抢购一空。

    拿到名额的,不管店铺位置,面积是大是小,那都是一脸振奋。

    “我这个不错,在十字路口,人流量最大,我要开一家布庄!面积也大,哈哈,有一百多平!”

    “吴老板运气好啊,哎,我就抢到了一个小的,才十几平,怕是只能开一个杂货店。”

    “哈哈,已经不错了,开一个小食店也好啊,这里人流量绝对不会小。”

    “就搬迁的居民就有十几万,我都打听清楚了,朝廷给他们分了房子,还有一些补贴。”

    “我这个可以开个书局,附近的二十一小学跟中学,可是京城内,学生最多的,教职工也多,可惜啊,学校内部的食堂跟杂货铺,不让咱们承包。”

    “说是三年一换,等三年后,商贾可以竞标,接受监督。”

    ------

    “全都卖出去了”

    杜府尹激动了,直接站了起来。

    那文书点了点头,脸上也有震惊。

    “已经在立契了,钱都交了上来。”

    “好啊!”

    杜胖子拿过账本,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二十七间店铺,价格有高有低,但是,总体卖了不少。

    “四万三千七百六十四块银元,好啊!”

    这才刚刚开始啊,就进账这么多,让人激动。

    要知道,这才是十分之一的店面啊。

    也就是说,光是商业街的店铺,就能卖上五十多万两。

    他都听那些建筑队说了,爵爷给的一百万两,足够把整片新区建造起来。

    不仅有住宅区,商业区,还有工坊区,还有啥公园、花园的。

    那这一次,能赚大发。

    “不行,这账本不能给旁人看到,特别是户部的人。”

    “大人,咱们还要交税啊,商税,三十税一!”

    “急什么,就说账务没有理清楚,等工程结束再统一上交。”

    “知道了!”

    杜胖子乐了,他们这个项目,是外包给建筑公司的,又不是建筑公司自己负责的。

    建筑公司赚的就是工钱而已。

    建筑公司的商税,可不一样,几乎是一大半利润都要进入户部的。

    他们这个不一样,出钱的是爵爷,出地皮的是他们京兆府。

    赚了钱四六开,到时候他们京兆府,就能有一笔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底,日子不仅能好过,而且,还能多干一些接济百姓的好事。

    棚户区商铺的出售情况,赵清虎第一时间就接到了消息。

    “还不错,这个前哨战打得不错。”

    棚户区的店铺出售,就是一个开胃菜。

    之后的房屋出售,还有商贸中心的提前预售,才是赵清虎真正在乎的。

    “让交易中心的二楼,把商贸中心的政策挂上去!此外,把交易中心搬迁进入新城的事情也挂上去。”

    实验成功,赵清虎便开始筹谋商贸中心的事情。

    与此同时,京城外也是一日一马,从北方而来,直奔皇宫。

    北王大军,快要入京了。

    宏丰帝没有因为北王天寒地冻赶路而恼怒,反正,他给北王的物资足够。

    北王在草原上赚取的战利品,也是惊人,能维持他们大军活动。

    这一次,除了俘虏外,北王带回来的,也就是精锐一万大军而已。

    北王回归,南王也从江南回来了,特地来共襄盛举。

    南王回归,带回来了一个重大消息。

    江南盐会没了,已经彻底融入雪花盐业,成为

    他们手上掌握的盐场、盐工,已经彻底融入雪花盐业,成为雪花盐业的产业。

    南王倒是没有赶尽杀绝,江南盐会的大盐商们,家底大部分都保住了,只是没了盐业这个金鸡蛋罢了。

    雪花盐业完成全国拼图,这对于赵清虎来说是重要大事。

    跟着雪花盐业一起铺开的,就是供销社、粮店。

    这才是重中之重,只要是将官方粮店覆盖出去,私人粮店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挤压,粮食价格的变动,就难了,绝对会受朝廷官方粮店价格的影响。

    直接出售粮食,不一定能赚钱。

    那许多人就会转移目标,将粮食卖给朝廷的粮库。

    如此一来,朝廷手中掌握的粮食才能真正够用。

    私人粮店,只能走精细化路线,把你的粮食弄得精细些,不能跟朝廷的一样粗糙,如此才能有生存空间。

    “爵爷,商贸中心啥时候预售啊”

    南王入京第一时间,不是去找皇帝,不是去看东王,而是直奔赵清虎家里,想要购入商贸中心的店铺。

    “王爷,你要置产”

    赵清虎好奇,商贸中心的地产虽然值钱,可你堂堂南王,没必要吧

    南王点头,“皇兄让我多赚点钱,等大渊皇朝安定了,要让我去外面封国。”

    赵清虎扶额,宏丰帝是真有想法啊。

    南王这个性格,让他去经营封国这不是往封国砸银子吗

    皇子龙孙,有人野心大,想要南面称孤,可是,南王怎么看都不像是有野心的。

    他应该想要潇潇洒洒,当自己的逍遥王爷吧。

    “王爷就没反对”

    “哎!”南王叹了口气,“没办法,皇兄说了,就是挂名也要有一个封国,所以我要多弄点钱财,到时候让儿子们去。”

    赵清虎竖起了大拇指,“还是您有想法!”

    皇帝坑你,不让你在大渊皇朝享清福,你就坑儿子

    “郡王们不也有郡国”

    “郡国才多大点地啊,到时候我跟皇兄说说,把我大儿子的郡国跟我的圈在一起就好。”

    “不是三代袭爵不减吗”

    “改了,爵位不变,但是封国降低一等。反正封国内,推行的是推恩令,若不能继续开疆拓土,就一代代分割下去,几百年后,让儿孙们自己去抢吧。”

    对于此事,南王看得很开。

    自己活着,子孙们不闹腾就好。

    等我死了,你们闹翻天,也与本王无关。

    闹翻天,你们还能叛出本家,不认本王这个老祖宗不成,反正本王的祭祀香火不会少,死了也有依托。

    “预售不急,先让消息飞一段时间,王爷这一次不是那江南的盐商带来京城了吗,这些人都是有钱的主,总要给他们时间适应适应。”

    南王一愣,随即笑了,难怪赵清虎会去信给他,让他把江南的富户带一批来京城。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啊。

    江南这些大肥羊,是真的肥的流油啊。

    京城的变化,自然是比江南要早的。

    这些来自江南的地主老财,进入京城后,很快就发现了不一样。

    京城的街道上,多了许多,他们在江南见不到的事物,怎么看怎么新颖吸引人。

    交易中心,更是商贾们聚集之地,疯狂熟悉着京城内的游戏规则,争取早日下场,重新成为操盘手。

    商贸中心的预售,更是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而商贸中心的规章制度,他们是一个字都不愿意放过,仔仔细细阅读,还彼此议论商榷,估算价值。

    内卫时时刻刻,监控着事件的发展。

    赵清虎,自然也分润到了皇帝给到的情报,对于商贸中心,颇为期待。

    在此之前,北王终于带着大军,出现在了直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