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3章 制度入堂,常委博弈

作品:《重回61:我赶山御兽带全家吃肉!

    “你看通报没,写的是‘待查’,不是定性,他这是在打太极呢。”

    “可这招太狠了,谁还敢跟他玩?”

    小道消息满天飞,可秦海像没事人一样,照样上下班、开会、签文件,甚至还去镇食堂吃了顿粉蒸肉,一口一口咬得贼香。

    王铭看得直咂舌:“哥你是真不怕啊。”

    “怕啥?”

    “你这已经是‘刺刀见红’了。”

    “我这是给他留面子。”秦海语气不急,“真要不给,他名字会出现在县里通报里。”

    “那他现在不找你麻烦?”

    “你没发现他最近都不出现了么?”

    “你是说……他在憋?”

    “不,他在等。”

    “等什么?”

    “等我动错一个人。”

    秦海知道,李俊豪再怎么硬,也不能明着反抗上级纪检。

    他能做的,就是拖、就是躲、就是让秦海误伤“无辜”,把人心搞乱。

    而李俊豪最擅长的——用“人”挡刀。

    所以秦海不动他,动他的人。

    第一刀,砍向“分管财务的小陆”。

    小陆是办公室主任,长期管着报销和项目审批的走章路径,账面上虽然干净,但秦海清楚,这人“代人签名”“代理背书”的记录至少有七处。

    “你确定要动小陆?”王铭拿着名单看得皱眉。

    “先调岗,放进政务服务中心,做窗口接待。”秦海头也不抬,“这不是处罚,是‘锻炼’。”

    王铭懂了。

    这是软拆墙角。

    不动你的人事,但动你的位置;不剥你权力,但把你架空。

    很快,小陆的人事调令就贴出去了。

    镇里干部看傻了。

    “办公室主任干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去了窗口?”

    “你没看出么?这是点名‘打折处理’了。”

    “小陆要是都扛不住,接下来谁还敢挡着?”

    第二刀,砍向“项目办”。

    镇上最大头的财政支出,就在项目建设里。而项目办的骨干“李年”这几年就是李俊豪一手提上来的。

    秦海没直接动他,而是让纪委办公室发了一份“项目资料核查单”,要求项目办补齐近三年所有中标资料、施工招标公示文件、验收批件……

    “三天内交上。”

    李年当场就炸了:“你这是搞人!哪有那么快?”

    “你不是说一切流程合规?那怎么会慢?”

    “我……”

    “补不出来,我就直接申请县审计局调卷。”秦海语气平静,“你不是干净,你应该欢迎我查。”

    这句话,一传出去,镇里所有人都明白了:

    秦海这是玩明牌,玩规则。

    而你只要躲着、藏着、吞吞吐吐——那你自己就是问题。

    当天晚上,李俊豪终于忍不住了。

    他在镇招待所包了个小间,叫了几个老熟人过来吃饭,席间低声问了一句:

    “你们觉不觉得,这小子干得过了?”

    没人说话。

    他又问:“我现在如果往上写信,反映他越权,你们能不能一起签名?”

    还是没人说话。

    一个坐角落的老王所长喝了口闷酒,叹了口气:

    “老李……不是我们不帮你,是你那两年干的事,咱也都知道。”

    “那你们想看着我出事?”

    “这事要真闹大了,指不定县里保谁。”

    李俊豪没再说话,握着筷子的手直抖。

    他明白了,秦海不是要“斗倒”他,而是用“规矩”一点点把他从那张椅子上拔下来。

    第二天,镇上正式公布“纪委整顿初步成果”:

    纪委系统7人,调岗3人,留岗审核2人,建议免职1人。

    新进纪检人员2人,由县纪委直接派驻。

    清查项目8个,进入初步问责流程3人。

    通报最后一句话写着:

    “请全体干部引以为戒,牢记纪法底线。”

    落款人:镇纪委。

    署名:秦海。

    这一次,没有人再怀疑他是不是来“挂职”的。

    他,是来动真格的。

    镇政府的大院最近安静得出奇。

    食堂的饭没人敢打包带走、办公室的灯不敢白天开着、打印机响多两下都要被人多看几眼。

    原因只有一个——秦海回来了,而且不走了。

    这人不是上面派来“搞点活动”的临时工,是坐实了镇纪委书记的椅子。

    更可怕的是,他真查。

    这天上午,秦海坐在办公室喝茶,王铭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匿名举报信。

    “又来一封。”

    “这次又是谁?”

    “还是项目办,举报李年。”

    “内容呢?”

    “说他之前搞那片‘地改地’项目的时候,假合同套资,把旧项目翻新报账,还让人去县规建科代签名。”

    “有实锤?”

    “信里附了个U盘,说有当时开会录音。”

    秦海眯了眯眼:“谁送的?”

    “不知道,快递寄到门口,说是‘老同事转交’。”

    秦海沉思几秒,接过U盘,插进电脑里。

    录音是会议室录的,能听出来有五六个人在讲话。

    但中间一句清晰得很:

    “李主任,咱这合同就按‘样板’那套走,人不在也没事,签名的事我来搞定。”

    ——这句话,不但说明了造假,更暴露了一个关键点:有人串供,有人配合。

    秦海一把拔掉U盘,招呼王铭:“这事不能留了。”

    “你要报县里?”

    “不用。”

    “那你要干嘛?”

    “我亲自找他。”

    李年这几天正躲着,项目办办公室门都不上锁,人却从来不在。

    秦海直接杀过去,没敲门,推门就进,果然,没人。

    不过桌子上有一包烟,是热的,说明人刚走。

    他站在屋里等了十分钟,李年推门回来,一见秦海,脸色变了。

    “秦书记,您……有事?”

    “坐。”

    李年僵着没动。

    秦海把U盘拿出来,往桌上一放,声音不大:“听过这个没?”

    李年咽了口唾沫:“我……我不清楚。”

    “你最好清楚。”秦海语气依旧平静,“因为纪委不是光听录音的,县里现在在查合同真伪,下一步,就要调项目公示备案了。”

    “我……”

    “别废话。”秦海抬手打断他,“我给你两条路选。要么你配合,把你知道的全说出来,谁给你权力干这事的,谁教你绕程序的,一件不落;要么——”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