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2章 台前幕后,双线交锋

作品:《重回61:我赶山御兽带全家吃肉!

    而就在同一时间,市政另一头,郑开来主持的医疗设备流转平台,也悄悄完成了第一笔器械订单的落地配送。

    康州设备厂签署的合作函盖了章,第一批价值一百八十万的维修型后端配件装车运往郊区三家县医院,签收页同步上传市政数据库。

    小金看着系统上传的成功提醒,松了口气:“市长,我们这边也落下第一颗子了。”

    “虽然声不大,但这单是真金白银。”

    郑开来背着手站在窗边,语气低淡:“这就够了。”

    “别跟农业那边比热闹,他们那套是政务样板,我们这套,是市场硬通。”

    “书记心里清楚,他要的不是一个李冬生,他要的是两个系统互补。”

    “农业做得再好,没带动经济流动,照样是空链。”

    “现在看谁能先把‘试点’二字后面,补上一个‘结果’。”

    ……

    当天上午,市政办公厅下发一份闭门协调会通知:

    【专项资金执行中段反馈协调会】

    到会名单包括:农业专项办、医疗平台筹建组、财政局项目处、发改委执行司。

    会议核心议题只有一个:

    “前期拨款资金进度反馈+后续执行节点确认。”

    李冬生准时出席,带着张伟、陈默和数据中心执行主管。

    郑开来也到了,身后是小金和项目组几名成员。

    场面不吵不闹,但气氛极其微妙。

    财政局副处长翻着材料先发话:“农业三期专项资金到账2000万,目前执行进度:74%。结算上线、节点挂账、设备试运、培训反馈都走完第一批流程。”

    “预计本月底达到90%消化率,财政评估初步评级为A-。”

    他顿了顿,转向另一摞表:

    “医疗协同平台到账1000万,目前执行进度:32%。主要集中于设备订购和厂商物流调度。”

    “培训端尚未启动,系统尚未完成业务闭环。”

    “财政厅暂评C+,建议观望期内不追加预算。”

    说完,会场里有些人窃窃私语。

    小金脸有点挂不住了,刚要开口,郑开来却按住他,自己开口道:

    “我们的执行节奏不是慢,是更务实。”

    “农业三期那边是走机制,我们医疗线走的是产业对接。”

    “设备类项目前期不烧钱,但一旦跑通,每年会形成市级财政反补。”

    “我们不争表面跑得快,我们是打算做成未来财政净输入的系统。”

    “你们可以观望,但我保证,三个月后我们这套平台落地成型。”

    财政局那边点头:“郑市长,我们没有质疑,只是按规则办事。”

    “但确实要提醒,财政拨款是要讲节点反馈的。”

    “不是只讲理想。”

    场面气氛有些沉。

    李冬生这时慢条斯理的合上材料:

    “财政局说得对。”

    “但我也想提醒一句——制度型闭环和市场型闭环,不是对立。”

    “我们农业三期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我们每一个节点都能见数据、可回溯。”

    “这不是因为我李冬生聪明,而是我们早一年开始、早一步布局。”

    “郑市长的产业平台,是另一条路。”

    “但我相信,只要他真能跑出闭环,书记会给他同样的牌。”

    “但前提是,能跑出来。”

    郑开来看着他,沉默两秒,忽然一笑。

    “我也正要说——你这套机制,跑得漂亮。”

    “但我做的是实货。”

    “最后谁走得更远,还得看省委那边要的,到底是制度样板,还是产业收益。”

    李冬生微微点头:“那就各自跑,各自争。”

    “别干扰,别拆台。”

    “谁先站住,谁就是试点的‘后缀’。”

    ……

    会后,书记王飞收到了财政局会议纪要。

    他看完材料,只问朱秘书一句:

    “冬生进度?”

    “资金74%,流程节点全面回报,村级反馈机制跑通。”

    “郑开来呢?”

    “资金三成使用,设备系统已跑,但平台机制未成。”

    王飞沉默几秒,把材料推开。

    “这是好事。”

    “这才叫双线试点。”

    “不是一个人冲上去,另一个人躺下。”

    “我要的是能出两套方案,一个成标准,一个成对照。”

    “这样,省委才能真信我们四九城不是押宝,是在真干。”

    “这不是台上演出,是台下磨刀。”

    ……

    晚上八点,农业三期调度室,一张内部通报挂上墙:

    系统自动结算功能首轮测试通过,村级反馈指数达成率92%,完成配套区块

    张伟看完后乐得直搓手:“市长,我们快封第二阶段闭环了!”

    “财政厅一旦看到结算跑得动,那三千万余额资金……”

    李冬生却只说了一句:

    “那三千万,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得把农业厅给我的标准,写成全省下一年度的预算模板。”

    “到时候,不是我们求钱。”

    “是省里来问我们:这一套能不能往外推。”

    “能推,我们就不是四九城副市长了。”

    “我们是标准的编写人。”

    “那时候,谁给你头衔,都的掂量一下你手里的图纸。”

    ……

    而另一头,郑开来也在康州厂区调度室里盯着夜班装车单。

    小金轻声说:“书记那边没发话,但您这一单是真落了,系统虽然没跑完,但至少厂商认可了。”

    郑开来抽着烟,吐了口气:“我现在不在乎书记认不认。”

    “我只在乎——再过一季度,这批设备是不是能撑起一个闭环。”

    “冬生已经冲进了政策线。”

    “我必须把另一条路跑出来。”

    “否则,这一盘,永远是他的标准。”

    “不是我的结果。”

    正月二十四一早,市委办公厅下发内部通报:

    【省委副秘书长、省联动改革专项领导小组副组长陶成,将于下周初来四九城开展调研】

    调研方向:农业三期系统闭环机制运行情况、财政跟进流程、地方试点成果评价

    此通报一出,整个市政系统立刻炸了锅。

    陶成是谁?

    那是省委书记的旧部,人称“陶三问”,一出调研不走过场,进门就问结果、问机制、问责任人。

    书记亲点、省委派人,分量可想而知。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