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6章 人性

作品:《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每每遇到费解之事时,沈筝便会将其写在纸上,慢慢捋。

    眼下也不例外。

    她取出纸笔,蘸了茶水研墨后,挽袖提笔,开写。

    数道已知信息跃然纸上,不同的信息,又被同一条墨线连接到一起。

    划分好信息后,她又问阿五:“你可还有什么发现?”

    她总觉得......还差点什么信息。

    阿五抿唇,眸中露出挣扎之色,“我......有。但沈大人,我还是想亲眼看一看当年卷宗,我想先说服自己,再说服阿嬷。”

    几个呼吸间,沈筝脑子里想了很多。

    譬如百姓应配合朝廷查案,阿五不该和她谈条件、做交易。

    譬如她没资格调取刑部卷宗。

    譬如她也不认识刑部官员。

    再譬如......

    “你识字吗?”

    这个问题好像很重要。

    “认识几个,阿嬷不太愿意教我们识字。”

    “......那你如何看卷宗?”问过之后,沈筝突然想起衔环会,“识字很重要,不然会吃很多闷亏。你应该说服姐妹们入衔环会,会中有老师,可以教你们识字。”

    昨日情形浮现眼前,阿五垂头道:“其实......我的姐妹们都想进衔环会,但阿嬷不愿。我们的命是阿嬷给的,我们不能抛下她。但......”

    “本官明白了。”沈筝轻轻颔首。

    将自己代入阿五的处境细细思量,那藏在她眼底的犹豫与煎熬,一下便清晰如镜。

    她和姐妹们过够了苦日子,对衔环会自是心向往之。

    可丘应木的案子犹如一根巨木,横在她们和衔环会之间。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赌刺杀案的凶手并未落网,她就能把之前的所见所闻当做筹码,通过沈筝拿到当年卷宗,再以事实说服丘连秋,从而达到她想象中的“两全其美”。

    思索片刻后,沈筝问了她一个问题。

    “若非衔环会成立,你会把通津渡的事烂在肚子里,对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直击人性,但并不丑恶。

    就连沈筝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答案。

    “我......我不知道。”阿五低下了头,“我其实想过,您既然能好好地出现在上京,那定是躲过了那劫,说不定凶手已经入狱也未可知呢?我们小老百姓......不,我们小乞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还不想死。”

    耳边传来叹息。

    她刚抬起头,便听沈筝道:“照理来说,此时你就该跟着本官去刑部,将那日见闻全盘托出。罢了,本官试试能否借阅刑部卷宗,如若不能,当日见闻,你也不得隐瞒。”

    阿五离开后,车帘被沈筝卷了起来,她一言不发地坐在车厢喝茶。

    她的思绪跟章鱼的八条腿似的,四处乱窜。

    一会想——对阿五她们来说,活着就为了活着,光是活着就让她们拼尽了全力,人生不该如此痛苦。

    一会想——她已经入京两三个月了,真凶都还没落网......是三司办事不力,还是此案牵扯甚广?

    一会又想——她和刑部官员压根不熟,想看卷宗,只有请季本昌帮忙。除此之外,还得给刑部准备一份礼物,一份......足矣让刑部支持她任六部协理的礼物。

    可送什么好呢?

    沈筝叫来了华铎。

    华铎抱着刀想了一会,“大人善制工具,可以送他们一套新式刑具。”

    “......还是别了吧。”沈筝迟疑拒绝。

    她又不是活阎王,送什么刑具。

    ......

    新式刑具沈筝没做,但新式捕蛙工具做了好几样。

    夕阳洒在渠面,似碎金,渠水蜿蜒流淌,碎金又成了绸缎。

    沈筝将写好的信交给游复:“劳你跑一趟林将军府,将这封信交给小林将军,不必等回信。”

    游复接过信,看着那平平无奇的信封,他心中跟猫抓似的。

    沈大人与小林将军不过才见了几面,这就开始偷偷写信了?

    如此重要的事,他是不是应该先跑一趟皇宫,禀告给陛下?

    陛下会不会直接召见小林将军?小林将军会挨打吗?算了。打就打了,羽林卫受陛下直接管辖,他才不怕。

    或许是他面上纠结太过明显,引来了沈筝注视:“......你在想什么?”

    “没、没什么。”把信揣进怀里,游复拍着胸口保证:“卑职一定将信送到小林将军手中!”

    然后再入宫回禀陛下!

    沈筝想了一会儿,总觉得事儿不是那么个事儿。

    她试探问道:“昨夜城门,我与守城小将士说话,你们听着了吗?”

    “没听全。”游复答得很快:“您声音太小了,那会儿风声又大......”

    说完后,他好像有些做贼心虚,解释道:“卑职不是被陛下派来监视您的......只是陛下很关心您的安危。”

    “你误会了。”沈筝看着他胸前信封一角,“此信言得是公事,你可先入宫将信呈给陛下,待陛下看过后再给小林将军。”

    信上除了小守门将的安危外,还略微提了一嘴牛蛙。

    就算天子今日不看信,明日上朝,户部也要提及牛蛙之事。

    游复走后,坝上众人也都离开得差不多了,沈筝让乔老先回府,她和华铎要再去一趟稻田。

    知道她们要去抓大虾蟆,乔老和程愈自告奋勇,死活不肯回府,非要跟着。

    四人踩着夕阳,走在田间小道上。

    今天的稻田多了数道身影,田埂上还放着不少竹笼。

    都是来抓大虾蟆的农户。

    见沈筝过来,他们纷纷让道,有几个昨夜见过她的农户大着胆子开口:“沈大人又来抓虾蟆呀?早上户部的大人也来了,白天不好抓,他们待了两个时辰才抓到一只。”

    沈筝停住脚步,与他们攀谈:“那玩意白天不好抓,得在黄昏之后抓起来才方便。”

    农户们没想到,堂堂沈大人真会停下来和他们交谈。

    激动之余,绞尽脑汁结巴道:“是、是、是啊。我们也刚到不久,都抓自己田里的。沈大人,您来我家地里抓吧,我家稻子好着呢,那些畜生肯定爱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