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5章 铁锤同志,你摊上大麻烦

作品:《火热年代:从娶女知青开始

    《活着》一经刊登,就成为了这年月现象级的文学作品。

    《种山》文学社。

    总编看着这一期《收获》的销售数量,忍不住称赞了一句:“老大哥就是老大哥,底蕴还是十足啊,不是我们这种刚创刊的期刊社能够相比较的。”

    那些老编辑们也纷纷赞成总编的说法,为《收获》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而感到高兴。

    这看起来有些反常。

    但是要知道这年月国内搞文学期刊的就这么几家,无论是作者和编辑大部分都认识。

    像《种山》期刊社里的刘编辑和张编辑,就是来自《收获》期刊社。

    但是,也有人感到特别郁闷。

    此人就是实习编辑周怀。

    周怀毕业于魔都某大学的机械专业。

    毕业后原本要被分配到魔都机械厂担任九级工程师。

    但是他却觉得搞机械又累又脏工资又少,也没什么前途,还不如进入文坛。

    如果能搞出什么好作品的话,不但能一鸣惊人,还能引得那些文学青年们的喜欢。

    只是周怀自诩为先锋诗人,写出来的诗歌却狗屁不通。

    只能写出类似于:“我们一起去尿尿,你,尿了一条河,我,尿了一个湖”之类的诗歌。

    这玩意在后世有个背景的话,说不定也能混个诗人的名头。

    但是在这年月,那帮编辑们却不惯着他,直接把稿件给他打了回去。

    要说这个周怀也是人才。

    意识到这帮人无法欣赏自己的作品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然打不过对方,那就加入。

    要是他成了期刊社的编辑,那么以后不是随随便便在期刊上刊登诗歌了吗?

    同时,周怀还有个叔叔跟《种山》编辑社有某种关系,于是就提出要进到编辑社里。

    周怀是名牌大学生,还特别喜欢文学,再加上有关系,于是顺利进到了编辑社里。

    周怀本来以为自己的目标能够顺利完成了。

    结果编辑社有规定,实习编辑需要表现出相应的能力,才能转正。

    什么是相应的能力?

    那不就是绩效吗!

    周怀本身没什么文学品味,选出来的文学稿件都是一些狗屁不通的东西,平日里没少被总编收拾。

    这次他好不容易跟一个作者拉上了关系,搞来了一份稿件,顺利刊登在了《种山》上。

    本来想着的反响比较好的话,那他转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结果。

    却遇到了《活着》横空出世。

    所有文学青年都在讨论《活着》,压根就没有人讨论他推荐的那本。

    周怀能不郁闷嘛。

    这时候,总编敲了敲桌子,继续说道:“这一期咱们《种山》的销售不如预期,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大家伙以后再接再厉就行了。”

    说完,他看了周怀一眼:“不过,周编辑,你推荐的那本《山村花开》收到了不少读者投诉,里面的内容太粗俗了,以后你要注意一点。

    咱们《种山》是严肃文学期刊,不是故事会。你转正的事儿,先放一放吧。”

    总编想起这事儿,就觉得郁闷。

    《山村花开》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个男知青下乡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这是这年月比较火爆的一个题材了。

    但是....问题就出现在这个男知青一进到村子里,就凭借一手不可思的医术。

    然后跟隔壁的小芳,邻居家的婶子,村长的媳妇儿,后村的两个小寡妇....等村子的一大半女人有了不可描述的关系。

    这已经不是神医了,而是打桩机。

    看上去就跟解放前的艳情画本差不多。

    前阵子他生病,稿件的审核工作交给了副编辑,要不然这种稿件绝对不可能刊登在《种山》上。

    周怀挨了批评,心中更加生气了。

    《活着》如果没有火爆全国,那《种山》就能大卖,那总编的心情就会很好,那他就不会挨批评。

    他不挨批评,说不定很快就能转正。

    所以。

    他无法转正,真正的罪魁祸首就是李铁锤!

    周怀越想越气,越气越想。

    回到办公室后,草草的翻阅了一遍《活着》,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阴险的主意。

    他拿起钢笔,在草稿纸上刷刷写下一行文字。

    “宣扬消极人生观毒害青年思想——《活着》必须彻底批评!”

    周怀虽然说文学水平不行,但是当了那么久的编辑,挑刺的水平却是一流的,很快就写出了一篇文笔辛辣的文章。

    文章的内容很简单:“《活着》一味的宣传富贵在苦难面前屈服,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不利于我们的建设工作。”

    写好文章,周怀点上根烟沉思了片刻,想着该把这稿件送到哪个报社里。

    要知道这年月国内的大型报社审核都很严格。

    特别是现在《活着》特别火,总编看到了稿件,很可能会扣下来。

    那些工厂或者是集体办的小报,影响力又特别小,无法发泄心头的怒火。

    “有了,铁道啊,铁道上有不少当地机务段筹办的报纸,审核没那么严格,并且在火车上售卖,影响力很大。”

    “特别是那种报纸刊登的都是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奇闻趣事!肯定特别喜欢这种稿件。”

    周怀打定主意后,很快想到了一个人——魔都机务段宣传科的陈文远。

    他摇动了电话,对接线员说道:“同志,麻烦你帮我接通魔都机务段宣传科。”

    陈文远虽然是《火车小报》的总编辑,但是像这种内部报纸的总编辑,在国内压根没有什么名气。

    得知对方是跟自己有过一面之缘的大编辑后,陈文远显得特别兴奋:“周老师,您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我最近写了一些诗稿,想着让您过过目呢。”

    “诗稿?老陈啊,你可算是找对人了,国内没有人比我了解诗歌了,你把稿子发来,我一定好好给你修改一下,到时候肯定能刊登出来。”

    听到周怀开出了空头支票,陈文远喜得嘴巴合不拢了:“哎呀,那麻烦你了,周老师,你什么时间有空到我这边,我一定要请你喝酒。”

    见关系拉得差不多了,周怀不急不慢的说出了自己想在《火车小报》上刊登文章的事儿。

    “老陈,你也知道,我们《种山》的影响力太大了,《收获》又是我们的兄弟期刊,如果在《种山》上刊登的话,影响有些不好了。”

    周怀非常聪明,他没有直接说出这是《种山》期刊社的意思,但是话里话外却在引导。

    果然,陈文远一听到《种山》的名字,立刻点头说道:“这事儿好办,你把稿件邮寄过来,我收到后,马上就能刊登。”

    开玩笑,要是跟《种山》拉好了关系,那么他距离拥有大诗人的称号又近了一步。

    在这个年月,诗人就跟后世的大网红差不多。

    没看在《人世间》中,二流诗人冯化成凭借几首歪诗,就能把高材生周蓉迷得颠三倒四嘛。

    “那就多谢老哥了,你把地址给我一下。”

    “客气了,咱们这是共同进步。”

    拿到地址之后,周怀找来信封,写了一封挂号信投递了出去。

    看着邮递员的背影,周怀嘴角勾起一丝阴笑。

    陈文远身为《火车小报》的总编,拥有采编、审核的大权,在看到稿件后,他也觉得稿件中对于《活着》的指控有些过于辛辣了。

    不过一想到《种山》跟《收获》是竞争关系,他也就释然了。

    直接把稿件交给了一个宣传干事:“通知印刷厂那边,把这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

    “是.....”

    魔都机务段是国内的大型机务段,每天有上百辆火车奔驰在段内,火车上的乘客高达几十万。

    “让一让,瓜子,花生,香烟,报纸。”火车上的售货员身穿黄褐色的制服,拎着提篮挨个车厢推销特产。

    这些特产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火车小报》。

    不为别的,就因为它上面刊登的都是比较通俗的故事,有时候甚至还会有一些扒灰之类的趣事。

    “同志,来一份报纸。”

    “两分钱,您拿好了。”

    一份份报纸送到了乘客手里。

    在这年月,乘坐火车的大部分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周怀的那篇文章很快随着一趟趟火车传遍了大江南北。

    “有人批评活着了?”

    “嘶....这批评好严厉啊。”

    “要是真被扣上了这个罪名,这篇文章保不住不说,那个作者也得受到牵连。”

    此时的柳晏荷还跟以往那样,在幽静的京城大学校园读书漫步。

    自从李铁锤的《活着》发布后,京城大学的学生们知道她是李铁锤的媳妇儿,她也成为了校园里的名人,走到哪里都有人打招呼。

    平日里想躲清净,只能来到湖边。

    正看着书,远处传来一道声音:“柳晏荷不好了,出事了。”

    柳晏荷抬起头看到刘静急匆匆的朝这边跑过来,连忙站起身迎了过去。

    “刘静,出什么事情了?”

    刘静将一份报纸递给柳晏荷:“你看看。”

    看到是《火车小报》,柳晏荷感到纳闷:“你怎么看这种报纸?”

    “让你看的是上面的文章。”刘静指了指那篇名为《宣扬消极人生观毒害青年思想——《活着》必须彻底批评!》的文章说道。

    “有人在报纸上,批评你家李铁锤了。”

    听到这话,柳晏荷脸色大变,连忙拿起报纸细看。

    只是看了两眼,她就气得胸脯起伏不定。

    “这人是在断章取义。铁锤哥描述富贵的苦难,并不是这个目的。”

    “我也是这个看法,但是,别人呢!”刘静叹口气说道:“就连在咱们京城大学内都能看到这篇文章,这次你家李铁锤有麻烦了。”

    柳晏荷仔细一想,也觉得这事儿不好办了。

    文学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事情。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红楼梦》。

    即使对方故意曲解《活着》,他们也无从辩解。

    特别是经历了前些年的那些风波,柳晏荷一想到种种可怕的结果,竟然忍不住打起了哆嗦。

    刘静搀扶住她的胳膊,说道:

    “这么着,你马上请你家铁锤联系《收获》期刊社,让他们出面澄清。”

    “对对对,刘静,我有点慌神了,你陪我一块去,怎么样?”柳晏荷拉住刘静的手。

    刘静看到一向冷静的柳晏荷遇到李铁锤的事情就变得六神无主起来,心中冒出一股莫名的酸味。

    “当然,咱们是好朋友,这种事情不能耽误,走,咱们现在马上告诉你家李铁锤。”

    她一口答应了下来。

    两人顾不得请假,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红星机械厂。

    保卫干事知道柳晏荷是李铁锤的媳妇儿,却把她们拦在了门口。

    “柳晏荷同志,不是我不让你进去,是我现在就算是放你进了厂里,你也进不到李组长的办公室内。”

    “你先等等,我跟李组长挂个电话。”

    保卫干事挂了个电话,片刻之后,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的同志来到了保卫科。

    保卫干事指着柳晏荷,介绍了她的身份。

    “你们跟我来吧,不过我要提醒你们,从现在开始,你们见到的,听到的,都是机密,不要对外人泄露。”

    跟随着中山装同志的步伐,两人快步朝着试验车间走去。

    走到车间门口,就看到几个全副武装的大兵,乌黑的枪管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点点寒光。

    大兵在验证了几个人的身份后,到岗亭里再次挂了个电话,得到允许后,这才打开了门。

    进到车间内,车间内的大门紧闭,看不到里面的情况。

    道路上不时有巡逻的大兵走过去,还有灰色中山装一直盯着她们。

    柳晏荷还好,她知道李铁锤经常参与军工秘密研究,早就见怪不怪了。

    但是,刘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心中充满了疑惑:“李铁锤不是就是供销社的领导吗,怎么会在这种地方工作。”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刘静此时有些害怕了。

    “报告李组长,人带来了!”灰色中山装走到办公室门前,冲着李铁锤敬了礼。

    李铁锤回了礼:“谢谢了。”

    待灰色中山装离开后,李铁锤把两人让进了办公室内。

    “晏荷,刘静同志,你们怎么过来了?”李铁锤站起身给两人倒了茶水递了过来。

    柳晏荷接过搪瓷缸子,把文章的事情讲了一遍。

    “《火车小报》上面刊登文学评论文章?”李铁锤感到了有些不对劲。

    “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是刘静告诉我的。刘静,刘静....”

    刘静此时还没从震惊中晃过神,柳晏荷伸出胳膊碰了刘静一下,她这才反应过来。

    “铁锤同志,你摊上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