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一十五章 开厂了!

作品:《六零宠婚:嫁最强糙汉后她两胎四宝了

    送走公婆没两天,家里反倒比之前更热闹了。

    这天傍晚,吃过晚饭,石静兰收拾着碗筷,苏世才却神秘兮兮地进了里屋,出来时手里捧着一张纸。

    "都看看。"他把纸小心铺在八仙桌上,眼角笑出了深深的褶子。

    石静兰笑道:"是个体工商户!你爸今天刚领到的。"

    苏采薇眼睛一亮,凑过去看,营业执照上还带着新鲜的油墨味,她不由得欣喜:"恭喜爸妈。有了这个体户执照,总算能正大光明地干了。"

    目前的政策,还不允许成立私人企业。

    "够用了。"苏世才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执照边缘,"眼下这形势,能迈出这一步就不容易。"

    隔天,陆庆平从军区大院赶来,刚放了暑假的苏明哲也赶到了小院,难得陆今朝也回来了,一大家子围着桌子商量起第一个产品。

    七月的广州像个蒸笼,即便到了晚上,空气依然黏糊糊的。安安的小褂子早就被汗浸湿了,苏采薇不停地给他扇着蒲扇。

    "要做就做电风扇。"苏明哲忽然想起什么,跑进屋里抱出个旧家伙什,"姐,你看这个。"

    这是前年他和外甥女陆今朝用废旧材料捣鼓的。铁皮剪的叶片已经生锈,转起来咯吱作响,但确实能扇出风来。

    "风力小了点。"陆今朝伸手拨动叶片,"电机是收音机上拆的旧零件,真要投入生产,就需重新设计。"

    苏世才一拍大腿:"明天我去趟香港,带几台进口风扇回来看看!"

    三天后,苏世才风尘仆仆地提着两个大箱子回来。

    打开一看,是三菱的电风扇,造型精致,外壳光洁。接通电源,叶片平稳转动,强劲的风力让屋里人都舒爽地叹了口气。

    舅甥俩当即拆开研究,客厅里很快摆满了零件。

    苏世才戴着老花镜,仔细比对每个部件;陆今朝拿着本子写写画画,不时和苏明哲讨论着什么。

    "你看这个轴承,比国产的精细多了。"

    "叶片的角度可以再调整,这样风量会更大"

    这一忙就是半个月。七月底的一个黄昏,一台崭新的电风扇摆在堂屋正中。

    不同于市面上笨重的款式,这台风扇线条流畅,乳白色的外壳显得格外雅致。

    苏明哲插上电,叶片平稳转动起来,送出的风比进口的还大,声音却小得多。

    "省电30%。"陆今朝抹了把额头的汗,"叶片是我重新设计的,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

    最先看到这新玩意的是隔壁王婶。

    她刚吃过饭,一身汗地站在风扇前吹了会儿,惊喜道:"这风真舒坦!又柔和又凉快,比百货大楼卖的还好。"

    消息像长了翅膀。

    不出三天,整条巷子的人都找借口来苏家串门。

    李大爷拿着棋盘来找苏世才下棋,眼睛却一直往风扇上瞟。

    几个小媳妇说是来借花样,一进门就围着风扇啧啧称奇。

    "苏老师,这要是能买到,我第一个要!

    "可不是,今年这天热得邪乎,夜里都睡不安生。"

    俞振飞得了消息周末赶来,却差点连脚都插不进去,陆家的院子已经站满了人。

    但邻居们也都是有眼力的,见陆家有正事,纷纷告辞离开,俞振飞这才能靠近电风扇。

    他仔细查看了风扇的每个细节,又拿来电表测试耗电量,最后对苏世才说:"叔,要是能保证这个质量,部队可以先订一批。"

    这话给了苏世才莫大的信心,当下就拍板决定将所有身家都投进去。

    苏采薇跟陆庆平商议过后,将家里存折递给了父亲:“爸,存折里有几千块,您都拿去吧。”

    老苏同志也没客气,但坚持要给女儿女婿算股份:"这钱算你们投资,以后盈利了按股分红。"

    当然,股份不会落在他们名下,而是记在了闲庭和安安头上。

    第二天,苏世才抱着样品去了商业局。

    领导们见了也欣喜,开了介绍信让他去全国各地找原材料。

    八月里,苏世才南北跑了一趟,最后寻到了合适的钢材,又通过港城的关系进口了更好的绝缘材料。算下来,成本比国营厂还低三成。

    第一批一百台电风扇下线那天,整个巷子都轰动了。

    还没等运到商场,就被闻讯赶来的人抢购一空。

    部队后勤部来人考察后,直接下了数千台的订单。

    问题也随之而来。个体户最多只能雇八个人,可眼下订单这么多,根本忙不过来。

    商业局专门开会研究,最后特批:"正式工还是八个名额,但可以招临时工,配件可以外包给其他作坊。"

    眼下正是知青返城高峰,回来的年轻人要吃饭要工作,可国营厂安置不了这么多人,各居委会都急得团团转。

    苏世才刚放出招工消息,仁义巷居委会主任就一路小跑赶来,激动得差点绊倒:"苏老师,您这可帮了大忙!巷子里这些待业青年总算有着落了!"

    很快,配件作坊在附近几个巷子建起来,三十多个待业青年有了工作。

    街坊邻居对苏家人格外热情起来。

    最明显的是陆闲庭。每天清早上学,总有邻居热情招呼:

    "闲庭,刚蒸的包子带两个!"

    "阿姨做了肠粉,尝尝鲜?"

    少年总是礼貌推辞,有时推不掉,只能把吃食巷子里光洁石头上一放,然后拔腿就跑。

    直到有天苏采薇在巷口看见这情形,笑着打趣:"各位街坊可别再喂他了,再胖下去他爸该让他加练了。"

    大家哈哈一笑,这才收了手。

    但平日里谁家做了好吃的,总会往苏家送上一碗。

    两岁的安安正是喜欢探索世界的时候,每当他摇摇晃晃地出现在巷口,总有一群半大孩子自发地围过来,像小卫队一样护着他,生怕他摔着。

    巷子里的老人也格外上心,坐在门口择菜时,眼睛总不忘往小家伙那边瞟。要是有陌生人进巷子,那就瞧得更紧了。

    这天刘湘湘来这边看女儿丁思琪,还被一个眼神不好的老人盘问了一番,气得刘湘湘差点发作。

    进了巷子,瞧见苏采薇一家这红火的样子,又从女儿那得知苏家开了厂子,登时恨得牙都咬紧了。

    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举报,后来得知苏家的厂合规合法,只能撕了举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