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9章 辐能修炼系统!

作品:《开局过目不忘,铸造记忆宫殿

    第269章辐能修炼系统!

    ……

    “陈云,蛮统领就交给你照料了。等他体内药效消退,应该就会苏醒过来。”

    吴文目光落在昏迷的阿蛮身上,神色郑重地吩咐道。

    “你务必时时刻刻留意他的情况,等他醒来后,给我一份详细的汇报。

    包括他苏醒的时间、身体的变化以及精神状态等。”

    吴文补充道,力求汇报内容科学全面。

    听到吴文交给自己的任务,陈云当即挺直身板,神色肃穆地表示定当尽心尽力,随后小心翼翼地带着阿蛮离开。

    房间内顿时仅剩吴文一人,四周静谧无声。

    突然,一道身影从角落缓缓走出。

    此人浑身裹着一层黑袍,就连面部也被一层黑纱面罩遮得严严实实。

    这正是吴文从堕罗钵底国带回来的佛像傀儡。

    吴文走上前,一把扯掉它身上的伪装。

    刹那间,一具闪着金光的身躯显露出来。

    吴文伸手轻轻抚摸佛像傀儡的胸膛,感受着那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温度。

    和刚开始吴文夺取来时相比,原本冰冷如铁的身躯,如今竟具有了如同人体体温般的温度。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吴文在将傀儡带回来的途中,就已经对它进行了一番细致且深入的内部改造。

    虽然从外表上看,这具佛像傀儡没有任何改变,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造型,但其实内在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文进行改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这具佛像傀儡的缺陷,灵活性不足。

    这一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佛像傀儡的操作系统相对简单,缺乏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智能决策能力,导致其灵性不足,无法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另一方面,它体内的能源供应系统也较为简陋,能源转换效率低下,无法为傀儡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所以也就导致了佛像傀儡只具备一些简单粗暴的物理攻击方式。

    而吴文为其添加的。

    正是一套全新的能源供应系统:

    “辐能系统”!

    具体来说。

    吴文在佛像傀儡的胸膛位置,安置了一个类似第二心脏的“辐核”。

    这个“辐核”是整个辐能系统的核心部件,能够高效地收集、储存和释放辐射能量。

    同时,吴文在傀儡体内开辟了九条特殊的“辐脉”。

    这些“辐脉”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遍布傀儡全身,负责将“辐核”释放的辐射能量转化为可控能量:“辐炁”。

    “辐炁”,是辐射电离效应而形成的幽蓝色粒子流。

    这种粒子流不仅能量密度高,而且易于通过特定的电磁场和能量通道进行控制。

    能够为佛像傀儡提供强大而稳定的动力支持,从而大大提升了它的灵活性和作战能力。

    同时,也让它除了拥有物理攻击方式,还具备了各种与辐能相关的攻击手段。

    正是这次对佛像傀儡的改造,让吴文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修炼方式:

    辐能体系!

    然而,由于这种体系对修炼者自身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除了吴文自己,他还没见过有其他人能够具备修炼这套体系的条件。

    所以,吴文也就暂且将此事搁置,想着日后慢慢再深入研究。

    但今天“益智药3.0”所引发的状况,让吴文觉得应该将“辐能武道”的研究提上日程。

    毕竟,这套修炼体系着实非常强大。

    像阿蛮这样身体强健的人,都承受不了益智药带来的效果。

    要是没有合适的实验体,那之后的研究吴文很难顺利开展下去。

    所以吴文只能想办法培养实验体。

    而这套“辐能武道”修炼体系,就刚好非常适用。

    唯一要做的,就是吴文想办法将它的修炼难度和要求降下来。

    内景中。

    吴文先以佛像傀儡为模板,将辐能运转系统架构出来。

    然后,他又模拟出一个普通人的数据模型。

    将辐能运转系统套在这个普通人的数据模型上。

    但还没等开始运转,模型就出现了问题。

    和佛像傀儡不同,在正常人体内,“辐核”的安置可不能随便放在胸膛处。

    因为人体生理结构复杂,胸膛处有众多重要器官,随意安置“辐核”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于是,吴文开始进行分析和修改。

    以仿生技术作为核心理论基础。

    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应对严重心脏病患者,有一种治疗方法,是在左心室植入辅助装置。

    该装置运用磁悬浮泵技术,精准模拟心脏泵血功能,有效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系统的稳定。

    基于这一原理,吴文对“辐核”展开全面且细致的改造升级。

    要让“辐核”适配人体环境,必须使其兼具替代部分关键生理功能,以及高效转化辐射能为辐炁的双重能力。

    为此,他对“辐核”进行精密重构。

    在结构设计上,新“辐核”采用多层复合纳米材料外壳。

    这种外壳不仅具备生物兼容性,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人体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

    还拥有防护性能,可有效屏蔽辐炁可能对人体周围组织产生的非预期辐射损伤。

    经过一系列优化升级,新“辐核”的微型化设计,整体尺寸与一个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相当。

    既能够紧密贴合人体生理结构,巧妙嵌入到人体胸腔内的特定位置,又能够与周围组织和器官实现无缝衔接。

    除此之外,辐核表面铭刻纳米层次的能量波纹传递通道。

    其形成的能量结构通道,当辐能出现异常时,会自动释放声波谐振,使暴走辐炁退相干为无害光子。

    除了“辐核”存在问题,“辐脉网络”也有问题。

    九条辐脉虽然类似人体血管系统,但功能更接近“能量通道”。

    而辐炁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穿透性以及放射性损伤。

    如果按照佛像傀儡的辐脉网络布局在人体内,人体根本无法承受辐炁的冲击。

    所以,吴文需要重新规划辐脉网络的走向和分布,使其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同时降低辐炁对人体的损伤风险。

    吴文调出大量人体解剖图谱和能量流动模拟数据。

    仔细分析研究人体各个部位的能量分布和传输路径。

    经过一番分析,他发现人体的经络系统虽然与辐脉网络的功能不同,但在能量传输的路径规划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于是,吴文尝试将辐脉网络与人体经络系统相结合。

    他根据人体经络的走向和穴位分布,重新规划辐脉的路径。

    使其能够巧妙地避开重要器官和神经密集区域,同时又能高效地传输辐炁。

    为了确保辐脉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辐脉内壁,吴文采用类似零点真空能涨落的纳米结构。

    通过粒子对的生成与湮灭,自噬过程吸收多余辐炁,转化为无害的热辐射。

    这种设计,乃是吴文参考了道家“有无相生”的哲学,将反噬能量重新导入辐脉循环。

    又根据太极循环调制。

    九条辐脉,按太极图阴阳鱼走向分布,左脉(阳)负责能量输出,右脉(阴)专司反噬吸收。

    运转时形成动态双道粒子流,遵循着太极的阴阳调和原理,保持“七分输出三分内守”的节奏。

    在“辐核”与辐脉的连接处,吴文设计了一个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

    这个装置就像一个精密的阀门,能够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需求,精准地调节辐炁的流量和强度。

    当辐炁从“辐核”流出时,能量转换装置会对其进行初步的净化和稳定处理,去除其中可能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和不稳定因素,然后再将其输送至辐脉网络。

    完成能量转换装置的设计。

    吴文并未急于进行整体系统的模拟运行。

    辐能武道修炼体系涉及人体复杂生理与能量交互,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预估的后果。

    吴文开始对能量转换装置进行更为细致的参数调试。

    他通过调整装置内部纳米级的能量调节阀门的开合程度、通道的曲率半径以及能量过滤层的材质配比等参数,来优化辐炁的流量调节精度和净化效果。

    为了获取最准确的调试数据。

    吴文构建起一个,高精度的虚拟实验环境。

    模拟不同强度、不同频率的辐炁从“辐核”流出的情况,

    并实时监测能量转换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

    在经过无数次的参数调整和模拟实验后,能量转换装置的性能终于达到了吴文的预期标准。

    接下来。

    吴文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辐脉网络与“辐核”以及能量转换装置的整体协同运行上。

    将修改完善后的“辐核”、辐脉网络以及能量转换装置整合到普通人的数据模型中

    启动模拟运行程序。

    一开始,系统运行得较为平稳

    辐炁按照预设的路径在辐脉网络中流动,能量转换装置也能准确地根据不同部位的需求调节辐炁的流量和强度。

    然而,随着模拟时间的延长,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模拟人体进行高强度“辐能武道”修炼动作时。

    辐脉网络中的部分区域出现了能量拥堵现象。

    辐炁在这些区域堆积,导致压力急剧升高,辐脉内壁的纳米结构开始出现局部过热和轻微损伤。

    吴文立刻暂停了模拟运行,对出现问题的区域进行详细分析。

    很快,吴文就找到问题所在。

    “问题出在辐脉网络的局部节点设计上!”

    “这些节点在应对高强度能量流动时,其能量疏导能力不足,无法及时将辐炁分散到相邻的辐脉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吴文借鉴了城市交通网络中的立交桥设计理念。

    对辐脉网络的局部节点进行了优化设计。

    他在节点处增加了多条辅助辐脉,形成了立体的能量分流结构,大大提高节点的能量疏导能力。

    ……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修改和完善。

    吴文再次启动了模拟运行程序。

    这一次,在模拟人体进行各种强度和类型的“辐能武道”修炼动作时,整个系统都运行得十分稳定。

    “大功告成!

    “辐能修炼系统!”

    过程虽然曲折,但终究是成功了。

    吴文没想到,自己在辐能修炼系统的创造上,竟如此流畅。

    或许,正是因为自己的根基深厚,且本身也修炼辐能,所以能高屋建瓴,一举将其创造出来。

    接下来

    就是寻找实验体。

    将“辐核”植入其体内,并帮其开辟“辐脉”。

    若无意外发生,那他的这套前无古人的辐能修炼系统,便算真正大功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