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6章 权力和舆论

作品:《崇祯重振大明

    锦衣卫,一众指挥正在商议建立安全委员会的事情。

    这是皇帝早就安排下来的任务,他们铺垫许久,感觉时机成熟。

    锦衣卫掌印郑士毅道:

    “安全需求这个说法,士民已经认可了。”

    “情报委员会这段时间做的事情,也让枢密院各部很满意。”

    “我和袁枢密等枢密大臣商议过,他们都没有提出反对。”

    “国安委设立的条件已经成熟,公安委那边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卫尉寺卿刘侨听着郑士毅有些自得的诉说,脸色不大好看地道:

    “公安委的设立倒是没有衙门反对,他们也想获得锦衣卫的助力。”

    “但是刑部尚书王永光,想当公安委的主任。”

    “这要是让他当了主官,卫尉寺可就被刑部管理。”

    众多锦衣卫高层闻言,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他们早就把公安委视为锦衣卫内部机构,怎么可能愿意让出去。

    尤其是相比主要和军务相关的国安委来说,和政务关连大的公安委,对锦衣卫来说更重要——

    锦衣卫能通过公安委调动很多衙门,让他们配合锦衣卫。

    如今刑部想要从他们嘴里抢食,这些人自然都很生气。

    郑士毅很不高兴地道:

    “王永光老奸巨猾,怎么愿意出这个头?”

    “是谁在后面支持他?你们有没有头绪?”

    刘侨有些气闷,回道:

    “要说谁支持他,应该是整个刑部。”

    “这是刑部的集议会做出的决定,王永光没有动用否决权力。”

    “刑部尚书别称就是大司寇,他当然想要捕盗权力。”

    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刘侨解释道:

    “如今政务院六部之中,兵部和刑部削权最厉害。”

    “但是兵部的权力再削,也相当于武官的吏部,兵部尚书无论在政务院还是枢密院,都能排在前几位。”

    “刑部就不大好了,很多刑部官员都认为他们现在是六部最末,权力还不如卫尉寺。”

    “所以他们想把卫尉寺由督导变成吞并,掌握执法权力。”

    “王永光就算再圆滑,也不敢在这上面违逆众议。”

    众人听到这里有些恍然,知道刑部确实是看上了锦衣卫的权力。

    以前的刑部掌握天下刑名及徒隶、勾覆、关禁之政令,是一个威风赫赫的强力部门。

    但是当今皇帝把审判权交给了大理院,刑部顿时就瘸了一条腿,只能做些杂事。

    他们争不过五院之一的大理院,又对卫尉寺有督导权。所以就盯上了卫尉寺,想要把治安总署、刑侦总署吸纳为刑部下属,夺取执法权力。

    卫尉寺对此当然是不愿意的,整个锦衣卫对此都不答应。

    因为执法权力,是整个锦衣卫的根基之一。如果没有了执法权,锦衣卫就没有了缉捕权力,做什么事情都会束手束脚,一点都不便利。

    所以执法权锦衣卫是不能让的,更别说刑部现在的权势远不如锦衣卫,他们若是连刑部都让了,如何与其它衙门争权力。

    在这个重制礼乐、重新分配权力的时候,锦衣卫不能显出丝毫弱势,让自己应得的权力被夺取。

    郑士毅颇为不屑道:

    “刑部想要执法权,难道咱们就要给?”

    “让他们去朝堂上闹,看皇爷会支持谁。”

    对刑部根本不放在眼里,知道皇帝应该会维护锦衣卫。

    但是老这样麻烦皇帝也不行,那样会被皇帝认为没能力,方弘瓒道:

    “刑部能通过集议,咱们锦衣卫也应该集议。”

    “这样就算官司打到御前,咱们锦衣卫也不会显得弱势。”

    “郑掌印,咱们设个议题表决一下,留个记录如何?”

    郑士毅点头应允,把众人的态度转为集体决议。

    如果刑部拿着集议决定争权,锦衣卫就同样用集议决定顶回去。

    然后,郑士毅又吩咐刘侨道:

    “先把刑部撇开,召集其他衙门组建公安委。”

    “公安委也可通过决议服从锦衣卫指挥,那样锦衣卫就没理由闹了。”

    “咱们锦衣卫四大委员会,就是以锦衣卫做主官的协调机构,其他衙门都别想夺过去。”

    众人纷纷叫好,坚定了和刑部斗争的决心——

    在刑部这个外部压力逼迫下,锦衣卫各机构变得更加团结,维护自己的权力。

    定下如何与刑部争权后,众人商量了一下成立国安委和公安委的具体事务,方才有些丢面子的刘侨道:

    “卫尉寺已经决定,在年尾举行一次严打,把公安委的威严立起来。”

    “这次严打以安全为主题,国安委要不要加入进来?”

    郑士毅沉吟不语,看着刘侨有些乞求的神色,才说道:

    “前段时间破获晋商案和张存仁案,显示大明内部还有很多建虏间谍。”

    “严打动用的人力多,确实有可能把更多的间谍挖出来。”

    “这件事就由你们公安委主导,方指挥带着国安委配合。”

    “争取多抓几个间谍,继续立下功绩。”

    决定给刘侨个面子,让这次严打的主题更加名副其实。

    以前锦衣卫留下的网,现在可以收一些。

    刘侨闻言急忙道谢,又讨好道:

    “这次安全严打,卫尉寺一定多宣传国家安全,让民众配合抓间谍。”

    “以后有需要的地方,国安委尽可联系卫尉寺。”

    郑士毅哈哈一笑,看刘侨更加顺眼。又说道:

    “你们卫尉寺,也派个人加入国安委。”

    “这样联系起来更方便,小事上方便配合。”

    “安全严打也是整个锦衣卫的工作,锦衣卫所有机构,都会配合你们。”

    让南司房、北司房表态,都要配合卫尉寺。

    ——

    刘侨得到这个保证后,高兴地回到卫尉寺,问吴孟明道:

    “《安全报》办得怎么样了?”

    “还有卫尉寺发言的招聘,确定人选没有?”

    吴孟明道:

    “《安全报》已经由安全学堂的师生开始办了。”

    “归庄在黄金台的辩论上表现不错,愿意来卫尉寺担任发言人。”

    “他现在就在寺里,要不要召过来看看?”

    刘侨已经决定这次严打舆论先行,闻言当即说道:

    “请归先生过来!”

    “这可是卫尉寺对外聘请的大才,不能以普通官吏视之。”

    “以后要称为归先生,允许他观看集议会决议。”

    吴孟明急忙改口,把归庄客客气气地请了过来。

    归庄之所以愿意来卫尉寺当个正九品发言人,自然也是有目的的。

    作为顾炎武的好友,他对顾炎武的际遇极为艳羡,只是因为没打仗的才能,所以才未从军。

    但是他入仕的心思却很强烈,在今年乡试落榜后,决定不再等下去。

    愿意来卫尉寺担任发言人,也是因为卫尉寺是鹰扬军名义上的上级。他想离顾炎武近一点,兄弟二人合力。

    见到刘侨这个卫尉寺卿,归庄大喇喇地行了一礼,语出惊人道:

    “卫尉可知,卫尉寺如今已经危在旦夕?”

    刘侨听得好笑,觉得归庄在故作大言。又想听听他说什么,笑着道:

    “归先生何出此言?”

    “你现在可是卫尉寺发言人。”

    归庄神色严肃,向刘侨和吴孟明道:

    “正因为归某是卫尉寺发言人,所以才提醒卫尉。”

    “若是卫尉不愿多听,请准许归某辞官。”

    刘侨这下才有些正容,看着归庄年轻的面庞,神情肃然地道:

    “请说!”

    “刘某洗耳恭听。”

    归庄这才说道:

    “卫尉寺原是锦衣卫西司房,向来负责捕盗。”

    “皇上登极后因京师匪患严重,又把巡捕营划入,扩充为了卫尉寺,成为九寺之一。”

    “刘卫尉是否觉得有皇上的保护,卫尉寺就高枕无忧,不会被其它衙门夺走权力?”

    刘侨的确是这么想的,卫尉寺权力这么大,他不认为皇帝会放弃。

    但是归庄却向他道:

    “那卫尉可就想差了。”

    “卫尉寺虽然重要,皇上却不见得有多重视。”

    “否则为何锦衣卫各衙门,只有卫尉寺卿和少卿,由刑部、兵部等部推?”

    这个问题,刘侨之前没细想,只以为是皇帝对文官的妥协。让出卫尉寺卿这个锦衣卫二把手,换取直接任命锦衣卫掌印的权力。

    如今听归庄的言语,显然没那么简单。他皱着眉头说道:

    “先生请说。”

    “卫尉寺危险在哪里?”

    归庄道:

    “卫尉寺最大的危险,就是皇上会放弃卫尉寺。”

    “执法权力固然重要,但是招致的民怨也大。”

    “当今皇上最是重名,一直自诩是爱民如子的明君,和万民分享权力。”

    “若是卫尉寺残民害民遭到弹劾,进而被有心人牵连到皇上。”

    “你说皇上那边,会不会放弃你们?”

    刘侨听得惊出一身冷汗,知道确实有这个可能。

    放在皇上刚登极的时候,卫尉寺对皇帝很重要,皇帝需要用执法权威慑群臣。

    但是如今大明各地早已服从皇帝,立法、司法、行政、军事、监察等权力几乎都被皇帝掌握,区区一个卫尉寺的执法权,并不被皇帝看在眼里。

    如果他们的存在给皇帝带来负面影响,说不定皇上真会放弃卫尉寺,不再保着他们。

    尤其是京城盗匪已经肃清,巡捕营也变成鹰扬军独立成军。皇帝对卫尉寺没那么需要,必要时可能放弃他们。

    刘侨和吴孟明想清楚这一点,对年纪轻轻的归庄再也不敢轻视。

    知道这个人年纪虽轻,却是颇有见解。

    刘侨郑重请教道:

    “多谢先生教诲。”

    “请问归先生,这个危险何解?”

    归庄听着他的话语,知道自己己和顾炎武等人讨论的结果,已经震住此人,说道:

    “解决也很简单。”

    “那就是显示卫尉寺对皇上有用,而且不会给皇上带来麻烦。”

    “你们一定要扭转形象,不要把锦衣卫的坏名声带过来。尤其是执法时要注意尺度,不要被有心人抓到把柄,损害皇上声誉。”

    这番话语很简单,但是刘侨却苦笑,觉得非常难办。

    作为执法机构,卫尉寺哪有不得罪人的?他们只要做事,就会招来怨恨。

    但是不做事又会对皇帝没用,所以这个矛盾,根本就是无解。

    吴孟明看出他的为难,主动道:

    “归先生说的有心人,是不是刑部官员?”

    “王尚书等人可是在争执法权,是不是他们要动手?”

    归庄点头说道:

    “不是将要动手,而是已经要动手了。”

    “这段时间报纸上,一直在报道卫尉寺暴力执法的事情。”

    “民间对于严打,更是谈之色变。”

    “你们说卫尉寺若是在这时开展严打,结果会是如何?”

    刘侨和吴孟明面面相觑,显然没注意这一点。

    他们虽然决定这次严打舆论先行,但是论起舆论上的嗅觉,显然还是差一点。

    如果不是归庄提醒,说不定就会栽个大跟头,让刑部更有理由争夺执法权。

    两人急忙请教,应该如何解决这个局面。

    归庄这才笑道:

    “二位能认识到舆论重要,专门设立新闻发言人。”

    “这就说明事情有救,不是不能解决。”

    “否则归某就不会来卫尉寺,当这个新闻发言人。”

    恭维了两人一番,提出了文明执法等办法。希望卫尉寺以后执法文明点,不要太过暴力。

    刘侨和吴孟明虽然觉得有些麻烦,但是在刑部争夺执法权的威胁下,只能认可这一点。

    他们打算召集卫尉寺的人员培训,把皇帝对警察的要求,彻底贯彻下去。

    不过这点只是改善卫尉寺的形象,却不能根除危险——

    只要卫尉寺仍旧执法,就不可能讨好所有人。

    一旦他们在某个案子上出纰漏,就有可能带来大问题。

    归庄这个时候,又献出了计策,向两人道:

    “执法不一定非要得罪百姓,招致他们不满。”

    “卫尉寺存在的必要,早在皇上谋划中了,只是两位之前没注意。”

    “卫生消防工作,才是卫尉寺彻底改善形象的重点。”

    “这两件事做好了,能够万家生佛、得到百姓称赞。”

    认为卫尉寺存续的关键不在于执法权,而是卫生消防权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