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7章 出塞作战

作品:《崇祯重振大明

    有关君臣民的讨论,成为崇祯三年冬天的主题。也让更多的人,认可重制礼乐。

    很多人期盼着建成国会,在大明皇帝和臣民的共同努力下,再一次进入兴盛期。

    但是横亘在他们眼前的,除了接连的天灾,还有建虏的进犯。

    今年秋天的时候,占据漠南草原的建虏,就对宣大一带发起试探性攻击。

    不过,初来漠南的建虏,显然没有大明在这一带经营得深。

    尤其是这两年朝廷封贡草原、给那些权贵市赏和爵位后,很多得到爵位的草原贵族仍旧心向大明,早早向大明通报了消息。

    宣大提督朱梅在收到这些消息后,率兵稳守防线,没有让建虏找到可乘之机。

    黄台吉西征漠南的兵马本就不多,在试探失败之后没有强求,甚至有离开漠南之意。

    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仍旧是本部,漠南草原虽广,却不是久留之地。

    不过这么大的地方白白放弃,很多八旗权贵也不甘心。担心离开之后,林丹汗重新杀回。

    黄台吉对此说道:

    “林丹汗已经丧胆,即使回到漠南也会被草原人看不起。”

    “吾等不可能一直留在草原,要在入冬前返回祖地。”

    这句话语一出,众多草原权贵都很欣喜。

    他们被建虏打败之后,不得已投靠建虏。

    但是要说心里多情愿,这些被大明养刁了胃口的权贵,对建虏根本就看不起。

    他们跟随大明能获得华丽的丝绸和精美的食物,跟着建虏却只能吃风喝稀。

    尤其是建虏这两年在大明的封锁下非常艰难,征服漠南之后,就在草原上大肆劫掠。

    很多草原权贵都因此受损,心中很是不满。只是因为打不过建虏,不得不屈伏而已。

    如果建虏能带着他们去大明劫掠,这些人或许会真心拥护。但是在看到建虏也无法攻破宣大后,这些人心里已知道未来该投靠谁。

    黄台吉看着他们的神色,对此心知肚明。

    在征服漠南之前,他根本没有想到,大明把草原各部的权贵养得这么肥。

    这固然让他们劫掠到很多物资,但是统治漠南的想法,也因为这点破灭——

    现在的草原人因为利益受损,对他们普遍怀着不满。如果想压下这些人的反抗,非得留下一两万军队。

    这种削弱本部兵力的事情,黄台吉是不会干的。而且他还担心,留下的人会想学阿敏自立。

    所以,他决定把投靠自己的草原人带走,尽数编入八旗。

    不知他想法的草原权贵,刚向黄台吉表忠心,就听黄台吉道:

    “尔等忠心大金,本汗岂能不知?”

    “先前,忠心大金的奈曼、敖汉等部落已经被编入八旗。本汗就给你们个机会,可以投靠旗主加入八旗。”

    “今后,吾等就是一家人,共伐明国之地。”

    这番话语一出,各部权贵尽皆色变。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加入什么八旗,更不想征伐大明之地。

    几年来和大明的交往,让他们明显感觉到大明军队的战力在恢复。即使相比建虏或许有所不如,却远远胜过他们。

    草原如果加入金国和明国的争端,下场很可能是碾为齑粉。更别说编入八旗后,就是八旗的炮灰。

    所以,这些人一时间陷入沉默,鄂木布楚琥尔道:

    “大汗,我等编入八旗,是否能继续留在归化呢?”

    “大汗带兵离开后,归化城要交给谁?”

    黄台吉哈哈大笑道:

    “归化这个名字,是被明国所赐。”

    “如今尔等臣服大金,怎么还能留着归化呢?”

    “干脆一把火烧了,本汗到了辽东,给你们重新分配房屋、土地。”

    这让草原权贵听到后更是变色,因为他们可不想放弃经营多年的归化,去草原上游牧流浪。

    他们纷纷出言,阐述归化城的重要,以及当年建设板升的艰难,恳求为大汗镇守此地。

    黄台吉当然知道归化城很重要,而且非常繁华。但是对他来说,不能控制的城池,烧了一点都不可惜。

    更别说如今大明已经封锁边关贸易,归化城不可能继续之前的繁荣,对他们根本毫无意义。

    所以,他对这些草原权贵的请求丝毫不为所动,看出他意图的多尔衮,忽然拔刀起身道:

    “大汗的旨意,你们胆敢违抗吗?”

    “莫非尔等以为我刀不利?”

    这种明晃晃的威胁,让草原权贵尽皆脸色煞白。认识到建虏完全是山林中走出的野蛮人,根本不像大明那样和气。

    以前他们对大明的命令阳奉阴违,大明最多会派人呵斥,降低贸易配额和赏赐,性命完全无危。

    但是建虏却不讲这些,但凡他们敢抗命,建虏就敢杀他们。

    之前被杀戮、劫掠的部落可不在少数,这些人的下场都在警示他们。

    所以,多尔衮的威胁一出,这些人纷纷沉默,在鄂木布楚琥尔的带领下,表示服从大汗。

    黄台吉看得出他们的不情愿,但是对此根本就不在意。因为烧了归化之后,这些人就只能跟着自己。

    他已经预感到明年有可能发生大战,想要用这些新归附的草原部落,代替以前的汉兵做炮灰。

    很快,在他的命令下,建虏对归化城展开彻底的劫掠,把能带走的物资,全部装走运回去。

    然后放火烧屋,把整座城池烧毁。

    期间但凡有人反抗,尽皆遭到屠戮。

    尤其是留在归化种地的汉人百姓,被建虏抢走了粮食之后,几乎被杀戮殆尽。

    然后,建虏在烧绝板升后,带着投靠的草原部落和劫掠的牧民,浩浩荡荡东归。

    ——

    这么大的动静,当然瞒不过大明。从归化逃走的百姓、还有不满建虏的草原权贵,都向大明通报了这个消息。

    负责宣大一线、而且被任命为归化都督的朱梅,在得知归化城被烧后,气得拍案而起:

    “传我命令,标营立刻出塞。”

    “本帅亲自率军,阻止建虏东归。”

    黑云龙闻言请命道:

    “大帅,您的身体有恙,末将愿请自代。”

    朱梅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此时仍在抱病。不过他知道建虏西征草原后离开,是建立归化都护府的绝佳机会。所以他坚持道:

    “本帅身体不打紧,牵制建虏重要。”

    “朝廷命令我们尽量在漠南拖住建虏,勿使建虏东归。”

    “本帅就是拼死,也要让建虏留下几个牛录来。”

    显然已下定决心立功,为后代谋个爵位。

    黑云龙劝阻不得,又请求道:

    “既如此,末将请求率宣府精锐出塞。”

    “建虏已经东归,不需要留着他们守卫。”

    朱梅看出了黑云龙立功的心思,对此不好阻止,点头道:

    “你可以率一个旅的骑兵出击,沿途袭扰即可,不要和建虏硬拼。”

    “建虏狡诈至极,万不可中了埋伏,折损宣府精锐。”

    黑云龙有些兴奋道:

    “大帅放心,末将知道怎么打,会带着家丁一起出击。”

    “宣府的防卫,劳烦大帅请昌平镇许总兵协守,在敌人进犯时支援。”

    朱梅点了点头,认可了这个安排。

    如今的宣府镇和昌平镇,都统归长城督师安排。朱梅这个宣大提督,其实是整个长城沿线的提督,对这一带的防卫,都能提出建议。

    黑云龙出塞之后,宣府镇的力量会空虚,留在宣府镇后面的昌平镇,自然要及时补上去。

    同时他又安排大同总兵杨茂春协守,负责宣大一线的防御。

    在这些都安排好后,黑云龙才率着宣府精锐出击。朱梅则带着直属标营和从宣大抽调的兵力,前往归化一带。

    他们的动向,很快传到了昌平镇。昌平总兵许成名得知之后,立刻调集昌平镇的精锐,等待命令下来,就把主力移向居庸关外。

    他同样有着建功立业的心思,甚至想出塞打建虏。

    但是他的老上司朱燮元,却看穿了他的动作,下令道:

    “昌平镇不许出塞,谨守居庸关一带。”

    又调驻扎在密云的秦良玉,伺机率白杆兵出击。

    如果建虏进犯或者走密云北边的草原东归,秦良玉就会和已经出塞的朱梅等人配合,争取把建虏拦下来。

    尤其是满桂、虎大威那一路,早就在大宁草原上活动,目标不仅是开辟东平伯国,还有截断辽东和漠南通道的用意。

    可以说,建虏这一动,牵动了大明布置在长城和草原的兵力。明年的辽东大战,现在就开始预演。

    ——

    朱由检对此很是关注,让枢密院每日把消息报上来。

    同时,去草原参加过实战的参谋部长杨嗣昌,还提出一个建议,更好地把握战况:

    “臣以为应当派遣参谋去前线,观察前线的战局。”

    “无论是胜是败,都能及时应对。”

    “各级参谋也能增加实战经验,不再只是空谈。”

    朱由检听着他的建议,感觉很有道理,考虑之后说道:

    “那就由参谋部派人,向前线派遣观察团。”

    “记住,观察团的任务是观察,不得擅自参与指挥。”

    “只有指挥军官提出要求时,才能提出建议。”

    “观察团由锦衣卫保护,及时把看到的事情报上来。”

    严格限制了观察团的权力,避免这些人成为朝廷派出的监军。

    并且让锦衣卫监督,不让这些人凭借身份肆意妄为。

    杨嗣昌闻言有些失望,知道皇帝对参谋部的能力仍旧不放心。否则以君主对统兵武将的防备,应该很支持朝廷派出的军队参与指挥。

    哪像现在这样,连提建议都要前线指挥军官主动要求。他们若不请求,观察团就没有插手战局的机会。

    不过不管怎么说,参谋部都能向前线派遣人。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参谋得到历练,让参谋部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令部门。

    ——

    草原上,黄台吉也一直在防备明军出击。

    他这次东归带的可不止两万女真士兵,还有依附的草原部落、以及劫掠来的牧民。

    这些人都是要编入八旗增强大金实力的,他要把这些人尽量带回去。

    还有从归化等地劫掠的牛羊粮食等物资,同样要尽量运回去。只有这些战利品,才能稳固他大汗的地位。

    所以,他对这次东归的安排非常谨慎。安排阿济格、多尔衮前后策应,防备大明的袭击。

    不过他最担心的,还是在前面的满桂,根本没有想到,宣府的黑云龙敢出塞追上来:

    “打宣府时不出头,这时却又出来。”

    “难道以为我要回去就不敢打?吃不掉你这股兵力?”

    探明黑云龙只带了一万人后,他立刻设了埋伏,想要把黑云龙完全吃下去。

    黑云龙先前没和建虏打过仗,不免有些轻敌。但是朱梅的一再提醒他却记得了,更别说朱梅为了防止他冒进,只让他带了一万兵力。

    所以,他虽然在黄台吉的设计下中了埋伏,却很快敏锐察觉。而且丝毫不恋战,带着骑兵逃了出去。

    先前急切立功的心思,也变得谨慎起来。想要和朱梅汇合,再作下一步打算。

    不过,就在他想要离开时,被建虏逼着前往辽东的草原权贵,却悄悄派来了人,希望和大明里应外合,让他们能够脱身。

    这让黑云龙一时间犹豫起来,不知是继续留下,还是先汇合朱梅。

    他的儿子黑明德道:

    “父亲,大帅命我们袭扰,我们继续跟着就是。”

    “如果有机会就和建虏打一仗,让那些顺天贵族脱身。”

    “没机会那就另说,反正不会吃亏。”

    黑云龙也有这个心思,但他和建虏打了一仗后,已经知道建虏的战力。询问道:

    “刚刚败了一阵,军中还有士气吗?”

    “若是他们不愿打,那就先汇合朱大帅。”

    黑明德道:

    “军中虽受挫败,却未损伤士气。”

    “更多的是不服气,认为建虏没那么厉害。”

    “他们还都想打一仗,让建虏知道宣府镇的厉害,拿着鞑子的首级换功勋。”

    没有损伤士气就好,黑云龙这下也有了和建虏继续战斗的信心。

    在鼓舞了麾下将士后,远远地跟着建虏,等他们露出破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