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8章 帝王的制衡之术!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李象很清楚分寸。

    他跟李厥争储是没有问题的,甚至于自己的父皇还乐见其成,毕竟这样可以选出最优秀的继承人。

    但是。

    把手伸向军队,那就是在找死!

    即便是他在祁州得时候,都不敢和手握兵权的阿史那社尔等人交往过甚,更况且是讲武堂!

    当年李承乾,可就是凭借着讲武堂,把自己的人手安插进了天下折冲府中,从而更直接的掌控了天下兵权!

    他李象今天但凡敢动一动自己开办水师讲武堂的念头。

    明天。

    家里边就得被挖出来造反用的铁甲和弩弓!

    后天,就得被贬为庶人,不是终身圈禁,就是发配到交州去看猴子呲牙。

    所以水师讲武堂,是要开办的。

    因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朝臣也好,天子也罢,都不会拒绝。

    但关键是,不能他来开办!

    不仅如此他还有避嫌,但就算是这样,因为这提议是他说出来的,他也一定就会获得水师讲武堂出身的水师将领的认可。

    最最起码。

    这些人,不会再倒向李厥了!

    李象脸上笑容满面。

    这样一来。

    虽然还是没有解决在文臣中呼声不高的情况,但总归比干等着要好。

    “走,入宫!”

    ……

    许久之后。

    李象如愿以偿的见到了刚刚处理完政务的李承乾。

    “儿臣见过父皇!”

    “起来吧。”

    李承乾摆摆手,整个人看上去,多少有些疲惫。

    “这段时间,朕都在忙。”

    “刚才还和宰相们商议商贸之事来着,不过大体已经商议出个结果了,也终于可以暂时休息片刻了。”

    李承乾言罢,就长舒一口气。

    “朕已经把你弟弟叫过来了,刚好中午没吃饭,过会一块吃吧。”

    李象听见这话,一时间竟然愣了一瞬。

    他已经很久没有和李承乾在人少的情况下一起吃饭了。

    似乎上一次。

    还是李承乾当太子的时候。

    “是……”

    看着自己父皇躺在椅子上,略显疲惫的样子。

    李象暂时压下了心中关于水师讲武堂的想法,静静的站到李承乾身后,伸手为他摁着额头。

    父子二人都没有说。

    紫宸殿寂静无比,只有春风入殿之后,卷起纱帘的些许动静。

    不久后,李厥匆匆而来。

    而简单的饭菜也已经准备好了,父子三人于是纷纷就坐,一边看着殿外天边的夕阳,一边慢慢吃着饭。

    “大郎。”

    “你跑来见朕,是有什么事吗?”

    吃了一会后。

    李承乾垫了垫肚子,就扭过头,看着自己的长子率先打破沉默。

    “父皇。”

    李象刚想长身而起,就被李承乾拦住。

    “坐着说吧。”

    “是…儿臣这次入宫,主要是今天目睹了火炮战船试射之后,回长安之后,就看见了讲武堂,所以心有所感。”

    “父皇,在儿臣看来,水师是必定要大力发展的!”

    “我大唐的疆域不止有可以看的见的,还有广袤的看不见的海疆!”

    “所以。”

    “儿臣认为,应该效仿讲武堂,开办一个水师讲武堂,训练水师将士,从而迅速打造出一支战力雄厚的大唐水师!”

    桌子对面。

    李厥听见这番话,直接愣住了。

    讲武堂?!

    跟这玩意儿相关的东西,你也敢搞?!

    他吃惊的看着自己大哥,真感觉李象的脑子怕是被驴踢了,竟然敢插手讲武堂!

    你要干嘛?!

    而坐在主位上的李承乾,倒是没什么惊讶。

    李象今日在渭水河边给出的战舰名称和定位,他已经从别人口中得知了。

    李承乾其实有些疑惑,李象是怎么捣鼓出这三个名字的。

    思前想后。

    感觉应该是自己以前提过一嘴。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象很明显,是看见了水师的远大前景的。

    有这样超前的眼光。

    想出开办水师讲武堂这件事,其实很正常。

    “你说的事情,朕也考虑过。”

    “大郎你说的很对,想要富国,就要强兵,而想要强兵,不仅要有像火炮战船这样的装备武器,还要有一群可战之兵!”

    “我大唐水师的战力,其实也就那样。”

    “虽然并不多,但相比于陆上的大军而言,肯定还是要差上一些的,所以水师讲武堂势在必行!”

    听到这里。

    李象脸上的神情间,既有得到认可的欣喜,也有一丝茫然。

    自己父皇既然早就想到了。

    那为什么时至今日,水师讲武堂都没有开办呢?!

    李承乾看出了他的疑惑,呵呵一笑后,就直接说出了最大的原因。

    “因为兵制,暂时不允许这么干!”

    大唐的兵制,其实很简单。

    说白了就是依靠各地折冲府的府兵,而府兵,又可以说是父死子继的。

    每个折冲府,都下辖一定数量的“府户”。

    所谓的府户,实际上就是军户,每一户出一人,担任该折冲府的府兵。

    一旦死了。

    就从该户重新选一个壮丁来担任府兵。

    可以是死者的儿子,也可以是他的弟弟,或者同户的其他人。

    而正常的府兵家庭。

    日子其实过得都还算不错,起码在武德、贞观,以及现在的昌明年间是不错的。

    但李承乾很早以前,就看到了府兵制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是勋官制度。

    府兵事没有军饷的,他们只能靠着战绩,来获得勋阶的提升,从而得到奖励。

    然而。

    勋官制度,已经出问题了。

    再加上府兵换人之后,战斗力不可避免的逐步下降,长此以往下去,恐怕再过几十年就好跟魏晋时期崩坏的世兵制一样崩溃了!

    兵制改革,要提上日程了。

    而在府兵制盛行的当下,开办水师讲武堂,就要抽调一部分现有折冲府的人马,组建新的水师折冲府。

    这样子做太麻烦了,而且不保险。

    所以。

    李承乾的办法,就是改革兵制!

    将旧有的府兵制,逐渐一步步的转变为募兵制,从而进一步增强唐军的战斗力!

    “水师讲武堂暂且不急。”

    “等兵制改革迈出去一步之后,朕自然就会处理此事,现在先说说另外一件事吧。”

    李象和李厥闻言,顿时都打起精神。

    “大郎。”

    “你觉得你弟弟搞得《龙门学报》怎么样?!”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不妨自己也搞一个吧,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嘛。”

    “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