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1章 海上丝绸之路,与关中本位政策!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先起来,把话说完了!”

    偏殿之中。

    李承乾脸色稍微有些阴沉。

    王玄策恭敬点头,随后将自己在天竺的遭遇,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并着重介绍了天竺国内,如今的情形。

    听完他的讲述。

    李承乾并没有立刻做出回应,而是手指在桌案上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着,微微蹙眉,显然是在思索。

    天竺对于大唐来说,不可谓不远。

    由其实两国之间隔着一座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这就导致来往交通,非常困难。

    基本上。

    一年,大抵只会往来一次。

    天竺和大唐的商人们,在每年三月份启程,越过雪山抵达对方国家之时,就已经是五六月了。

    然后便赶紧讲东西卖掉,随后立刻折返。

    否则一旦误了时间,等大雪封山之后,就不可能回到本国了。

    艰难的交通往来。

    势必就会导致大唐在天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天竺和高句丽在内的其他国家不一样,因为这些敌国,灭了之后,大唐是可以直接统治的。

    可天竺,却很难真的统治……

    其实。

    大唐和天竺之间往来的道路,并非只有吐蕃这一条。

    从长安出发,绕到西域,随后转向东南也可以抵达天竺,但这样光在路上的时间,就得足足一年。

    而除此之外。

    另外一条陆路,是从剑南道益州出发,然后一路向南,经过大唐边境地区的姚州,随后出国门,进入“六诏部落”的领地。

    从此地转向西南。

    在经过“骠国”,以及天竺东边的“迦摩缕波国”之后,就可以进入天竺腹地。

    仅仅从地形角度来看,这一条路比从吐蕃走要好上一些,但问题同样巨大。

    首先。

    就是六诏部落的存在。

    所谓的六诏部落,实际上就是日后南诏国的前身。

    而越过此地之后,还有诸多乱七八糟的势力,复杂程度,甚至要高于从吐蕃去天竺。

    李承乾想到这里,未免有些难受。

    事实证明。

    这三条路,都不太行。

    日常行商或许还可以满足,但问题是对于交通的限制性太大了。

    一旦大唐灭了天竺,并进行统治。

    那么很大概率上就要出现鞭长莫及的现象,以至于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剩不下。

    唯一能得到的,就是报了这一箭之仇。

    如果单单只是为了报仇而去攻灭中天竺,也就是阿罗那顺的篡逆政权,实在是意义不大……

    “王卿。”

    “这些年来,你出使天竺这么多次,对天竺的了解非常深厚,你说说,朕要不要发兵?”

    闻言。

    王玄策犹豫一会后,还是摇了摇头。

    “没意义的,陛下。”

    “阿罗那顺之所以敢这么猖狂,就是仗着交通不便,自信我大唐不会劳师远征,所以才做了这么个一锤子买卖,用追杀臣等,来向佛教表达自己的虔诚。”

    “但问题是,他预估的并无错处。”

    “我大唐如果真的要劳师远征的话,恐怕到时候得不偿失,即便灭了阿罗那顺和中天竺,并且把为虎作伥的东天竺也灭了,可……”

    说到这。

    王玄策深深地叹了口气,摊手道:“治理不了啊,陛下!”

    李承乾深以为然。

    阿罗那顺就是吃准了这一点,所以才这么嚣张!

    灭国之后,天竺就会出现权力真空,届时再出现的势力,对大唐的态度,估计还是以敌视为主。

    而只要天竺不被从上到下学习一边。

    佛教就很难被根除,吐蕃的移风易俗计划,就一定会推行的非常艰难!

    这是一连串的问题。

    问题的根源,就在交通不便,大唐不好直接下场这一点上!

    “你且先休息一下吧。”

    “如今大雪封山,即便是用兵,也是明年的事情了,暂且先不急,让朕和宰相将军们商量一下。”

    “是,臣遵命!”

    王玄策行礼告退。

    而当他一只脚刚刚踏出殿门之时,却忽然间听到了李承乾的声音。

    “王卿。”

    “臣在,陛下还有何吩咐?”

    “陆路显然是不太中用了,可如果是…海路呢?!”

    “从交州出发,乘船航行,朕估摸着三个月的时间,应该也就到天竺了吧?!”

    听见这话。

    重新返回偏殿的王玄策就是一愣!

    他出使过天竺,曾经又在沿海州县任职,对于这一点,其实之前就有过猜想了。

    如今天子挑明。

    他愣神片刻后,就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

    “陛下明鉴,三个月应当是比较快的情况下,正常来说,四个月内,肯定可以抵达天竺!”

    “当然。”

    “如果过程顺利,没有遇上极端恶劣的天气,以及海盗劫掠的话,七八十天,应当也能到!”

    这是从交州出发的时间。

    如果是从江南,或者是广州一带出发。

    时间相对来说就要稍微延长一些,不过总体而言,肯定都是要比陆路要快的!

    而且。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全年无休的进行航行!

    冬天的大运河会冰封,但淮河以南,却不会受到冬天的影响。

    只要规划得到。

    一年来回两次,或者是两年来回三次,未尝不可能!

    李承乾双眼逐渐涌现亮光。

    他明白,自己这一套猜想,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

    但随着气候变迁,当进入下一个小冰河期时,西域这一条经典丝绸之路就要出大问题了。

    到那时。

    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成为中原王朝,与视觉其他国家联系的最为便捷的道路!

    但他掌权之后,却迟迟没有动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念头。

    归根结底。

    海上丝绸之路,与大唐立国的国策,是有一定矛盾的!

    大唐立国的国策,就是聚天下兵马守长安。

    明面上是守长安,实际上是在守西域和丝绸之路,守这一条经济动脉。

    但如果海上丝绸之路得到大战。

    路上丝绸之路肯定就会被削弱,长此下去,长安乃至于整个关中,影响力都会下降。

    关中本位政策,就会出现大问题!

    “唉……”

    李承乾长舒一口气。

    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着西域的归属,决定着河西、陇右地区的稳定,也决定着大唐的生死存亡。

    如何在不影响。

    或者不过多影响关中本位政策的前提下。

    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将经济中心从关中,转向沿海,是一个需要谨慎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