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7章 皇帝,就是孤家寡人!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泰山!

    自古以来,就带着一抹不一样的色彩。

    历朝历代的君王,都把封禅泰山,视为自己此生最大的追求。

    李世民毫无疑问,就属于这个一种。

    此刻。

    他站在李承乾身侧,同样抬头仰望着远处的巍峨高山,一时间心中百感交集。

    他这一生,如履薄冰。

    十七岁起兵救驾隋炀帝,随后从此开始,彻底步入了戎马生涯,平定关中,立国大唐,兵发洛阳,一战擒双王……

    而等待他的。

    除了父皇李渊的奖赏之外,还有…制衡与猜忌!

    他的兄长敌视他,他的弟弟,那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废物,竟然也配仇视他!

    忌惮、猜忌、敌视、仇恨……

    他在三面为敌的情况下,小心翼翼的度过了几个春秋,过程中曾经差点被一匹受惊的马给掀翻在地,曾经差点被一杯毒酒当场毒死!

    忍到最后,他忍无可忍了!

    所以……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爆发了!

    他亲自一箭射死了长兄李建成,尉迟敬德冲上来,帮他宰了一直上蹿下跳的李元吉。

    入宫逼迫高祖李渊,声称他要节制天下兵马!

    大唐贞观的盛世。

    从这一刻开始,拉开序幕。

    而他登基之后,这个天下也不算太平,强大的突厥杀到了长安以北,渭水河畔。

    他被迫签下了城下之盟。

    而三年后,报仇的机会就来了,十余万唐军直冲漠南草原,当转过年来后,昔日强大的东突厥汗国,就彻底覆灭了在了大唐的手下。

    再然后,还有吐谷浑,还有高昌。

    他自认为,是一个文治武功样样都好的好皇帝。

    唯一不好的,就是……

    想到这里。

    李世民的回忆突然卡住。

    随后下意识的扭转视线,看向了站在他身旁,抬头仰望远处泰山的大唐皇帝,李承乾!

    李世民嘴唇嗫嚅,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可当他视线下移,看见了李承乾的腿之后,一时间便再也说不出来一个字了!

    他,不配当父亲!

    贞观十年的那场惊变,来源于他!

    太子七年的浑浑噩噩,他的日夜煎熬,他的早生华发,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他!

    如果他当初,不去忌惮一个年轻力壮的太子。

    那他这一代的悲剧就不会再次发生,他的四子和九子就不会死,他的长子,也不会承受屈辱、痛楚!

    错,都在他啊!

    李世民忽然不自觉的蹲下了身,双眼盯着枯黄的地面,心境几乎崩溃。

    这时。

    一只大手,摁在了他的肩头。

    “过去的事,便叫他过去吧。”

    嗓音很熟悉。

    是他的嫡长子,大唐的皇帝,李承乾。

    “皇权面前,没有亲情。”

    “无论是谁,坐在这个位置,都会被这权力所吞噬的,不止是你,还有我也是一样。”

    李承乾语气中,充满着无奈。

    登基一年半。

    掌权整整三年。

    他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像李世民一样,活着活着,就被皇权所吞噬了,然而事与愿违。

    当他开始下意识的制衡起李象与李厥。

    当他开始下意识的不满于张柬之,并把他外放为官之时。

    他就已经变了。

    “没办法,谁都不能跳脱这个魔咒。”

    李承乾叹了口气。

    “大郎已经十七了,转过年来,就是十八,与我贞观十年时一样大。”

    “父皇啊,我终于理解你了。”

    “就像你当初理解了皇祖父一样。”

    “所以我准备让大郎回京,亲自教导一番,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说法和理由。”

    “实际上让他回来,一事怕他与阿史那社尔等胡族将领,交往太深!”

    “其二,则是想要把他留在京城,亲自…监视一番!”

    李承乾声音苦涩。

    这足以在朝堂上掀起惊天巨浪的话,他不能跟任何一个人说。

    除了李世民。

    因为李世民跟他一样,都是孤家寡人,都是不配拥有感情,只能拥有一颗猜忌之心的皇帝。

    四周无人。

    一众近卫和内侍,都在二十丈外。

    此处除了天地之外,就只有他们这两代帝王,所以他才能敞开心扉说说心里话。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眼神晦暗莫名。

    “还有二郎。”

    “二郎是嫡子,天生就比大郎多出法理性。”

    “而他在京城呆的太久了,以张柬之为代表的新朝科举进士,年轻官员,都隐隐间倾向于二郎,这对我来说,不见得是个好事。”

    这几批进士,年轻官员。

    毫无疑问,是组成大唐日后官员的主体,其中能力超群者,比如说张柬之等,那都是铁板钉钉的预订宰相!

    跟这群人关系处好了。

    是会给他这个皇帝,带了一定的威胁的。

    哪怕。

    这威胁微不足道!

    可就像李世民当年忌惮他一样,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威胁,也足以让他们这些当皇帝的,为之大感不妙!

    “呵……”

    “所以,二郎不能继续在长安带下去了。”

    “转过年,他就是十二了,我觉得也是时候外放边疆,去过一过苦日子,打磨一番心性了。”

    “到时候,大郎留在京中。”

    “这样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也能够稍微的少一些,但当然了,矛盾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

    “就像当初,即便父皇你不做出支持青雀的样子。”

    “我们兄弟之间的情谊也必然会到头,毕竟皇权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大到可以父子对掏,兄弟反目。”

    说到这。

    李承乾朝着前方推了一把李世民。

    “走吧,去泰山脚下准备几日,过几天到了冬至时就该登泰山封禅了。”

    言罢。

    李承乾没有再管李世民,独自大步朝着前方走去。

    有句话,他没说。

    玄武门的悲剧,恐怕在大唐,还得继续出现。

    这个头,是李世民开的。

    至于到谁结束…李承乾根本就想不到,也根本就预料不了。

    不过。

    这都无所谓了!

    事已至此,先泰山封禅吧!

    大唐昌明元年,十一月廿,冬至!

    皇帝与太上皇的銮驾,在百官与近卫的拥簇下,缓缓登上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