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1章 昌明新政!维新阁!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天下事。

    有时候坏就坏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这个事情要具体来看,比如现在,对于李承乾而言,让文武臣子相互制衡,从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反倒是件好事!

    而他今日之所以来凌烟阁,也正是为了此事。

    “敢问陛下,有何吩咐?”

    身侧。

    将作大监陈寿礼躬身行礼,眼神有些恍然。

    他是东宫出来的老官员了,这一次被皇帝从洛阳带过来,一路上他就很疑惑。

    可在看见凌烟阁后。

    陈寿礼心中有了个大致的猜想…陛下莫不是要让我负责扩建凌烟阁,或者干脆再建一座?

    事实不出所料。

    李承乾在感慨一会后,就吩咐道:“照着凌烟阁的形制,重新再建一座阁楼!”

    “位置就在凌烟阁旁边,三清殿的附近,高度等一切形制,都要和凌烟阁分毫不差。”

    “至于名字……”

    李承乾大步走出凌烟阁。

    朝着旁边的空地看了几眼后,就嘴唇微启,将自己早就想好的名字缓缓吐出。

    “维新阁!”

    维新!

    这个名字,最是附和昌明新政。

    既然朝廷下一步的重中之重,是要对外逐步扩大在西域的影响力,进一步压缩西突厥汉国等西域诸国的势力范围,从而使大唐朝廷彻底掌控丝绸之路!

    而对内的重点。

    就是昌明新政,或者说是大唐新政!

    内部改革已然是箭在弦上了,这个时候,建造一座维新阁,并将文臣武将的画像收录其中,所释放出来的政治信号,无比清晰明了!

    改革。

    是天子的意思!

    同时也是大势所趋!

    只有支持昌明新政,支持大唐进行改革的,才够资格进入这维新阁中,接受后世香火供奉。

    而不支持的。

    那没办法,只能分道扬镳了!

    “三个月的工期,够不够?!”

    “现在已经十月了,朕想着在明年元日之时,向文武诸臣展示维新阁,不知你们将作监和工部,能不能办到?!”

    闻言。

    将作大监和工部尚书对视一眼,都是眼神苦涩。

    三个月的工期,明显是不算太够的。

    毕竟这种流传后世的建筑物,不稳妥建造的话,一旦日后出了问题,那可就是完蛋的祸事。

    但问题是。

    天子已经问了三个月够不够了。

    哪怕不够,此时此刻也断然不能明说了,不然的话岂不是要在天子心中留下办事不力的印象?!

    二人脑中紧紧思索。

    随后将作大监陈寿礼带头一礼,道:“陛下,三个月…着实有些仓促!”

    “不过臣等一定尽心竭力,尽量在原日之前,落成维新阁,只是这样一来,所要花费的钱财,恐怕要不可避免的多少一些了。”

    “这无所谓!”

    李承乾大手一挥。

    “钱财固然重要,但比起维新阁来说,就稍逊一筹了。”

    “朕也不强逼你们。”

    “能完成,自然是好事,但倘若工期实在太赶的话,倒也可以推迟半个月,在上元节时落成。”

    “但总而言之,质量一定是要有保障的,明白吗?!”

    “臣等明白!”

    李承乾满意颔首。

    “那二位爱卿就留在长安,安排此事吧。”

    “朕明日去昭陵祭拜过母后之后,便要返回洛阳了,希望二位不要让朕失望!”

    “是……”

    次日。

    李承乾带人从长安出发。

    一路向西,数个时辰之后,便来到了昭陵。

    昭陵。

    此地如今,主要埋着两个人。

    其一,是文德皇后,至于其二,那自然就是魏王李泰乐。

    李承乾先去祭拜了一番文德皇后。

    随后折返,来到昭陵的外围,伸手撩开茂密的枝叶,便在一处林间,见到了一座孤零零的小坟。

    坟堆上杂草丛生。

    显然自从几年前李泰自焚被安葬之后,这里就很少有人过来帮忙清理。

    不过。

    李承乾心善。

    所以此刻以帝王之尊,微微弓着腰,伸手不断拔着坟堆上对我杂草。

    “唉,青雀啊……”

    “倘若你当年聪明一些,没有变成父皇的棋子,你我兄弟和睦相处,想来也是一场佳话。”

    “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

    “无论是你也好,还是稚奴也罢,都是天纵英才之辈,如果都能帮帮为兄,那该多好啊……”

    李承乾摇头一叹,眼神中浮现出惋惜之色。

    对于这两个弟弟。

    他其实自始至终的情感都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他痛恨着这二人,尤其是害的他折了腿,差点去死的李泰。

    但另一方面。

    打断骨头连着筋,毕竟是亲兄弟。

    几年过去,仇恨渐渐随着李泰和李治的死而开始不断淡化了。

    “以你的文采。”

    “如果用在推行王化,移风易俗上,那做的绝对要比三弟更好,只可惜,你太蠢了!”

    “蠢的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一切尽是父皇的安排。”

    李承乾苦笑一声。

    不知不觉间,坟头上的杂草已经被基本上拔干净了。

    虽然这么拔,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只要还有草种存在于坟堆里,不过又是一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罢了。

    但李承乾还是这么干了。

    当皇帝,着实有些累。

    在这个还算清闲的空档,在此地和已经坟头草三尺高的弟弟说说话,感觉其实也不错。

    但他终究是重任在肩头。

    大唐如今十道近四百州,外加八个大都督府的重担是他一人肩挑之,实在是容不得他懈怠!

    “走了……”

    李承乾捡起一块石头,放在坟堆上。

    然后伸手拍了拍石头,道了声别,便转身走出树林,带人没有回长安城,而是直接朝着洛阳奔去。

    他走后,昭陵重新归于宁静。

    坟堆上的石头纹丝未动,只有刚才被拔下来,丢到一边的杂草,随着一阵秋风而缓缓飘摇起来……

    大唐昌明元年,十月十四。

    李承乾返回了他忠诚的洛阳城。

    次日,大朝会上。

    李承乾在商议过诸多国事之后,便缓缓起身,看着殿上诸臣,沉声道:“父皇当年,感念大唐创业不易,因此建凌烟阁,绘制二十四功臣画像悬挂其中,使其受后世香火,同时,也是为了铭记我大唐来时之路。”

    “今日。”

    “我大唐纵横南北,睥睨群雄。”

    “可盛世之下,仍然存在着大量的隐患,倘若在朕有生之年没有解决,那留到后世,便是塌天的大祸!”

    “因此,朕要推行昌明新政!”

    “而新政的第一条,就是效仿凌烟阁,建维新阁!”

    “凡是本朝功臣,皆有机会位列其中,受后世之人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