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8章 泰山封禅的含金量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突如而来的巨大的惊喜,让李世民有些措手不及。

    泰山封禅。

    是自从他在玄武门射死大哥,干掉四弟,节制天下兵马之后,就有的人生伟大抱负!

    在他看来。

    自己就应该是封禅泰山的千古一帝。

    所以二十年间,他兢兢业业,治下的大唐横扫群雄,傲视天下,而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天可汗”。

    只可惜。

    由于种种原因,封禅这个伟大的抱负,终究没有实现。

    他本来是打算攻灭高句丽后封禅的。

    但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四子李泰直接造反,太子奉命出兵平叛,却阴差阳错的直接展开了大唐对高句丽的大战。

    一战打完。

    高句丽没了,他封禅泰山的机会,也没了……

    原本过了这么多年,李世民其实已经大体看开了,毕竟汉文帝、汉宣帝,不都没有封禅吗,却还不也是千古一帝。

    不封禅就不封禅吧。

    自己捣鼓捣鼓兵书,给后世人留下点遗产,也算是名流千古了。

    然而……

    他没想到。

    今日竟然看见了自己封禅泰山的可能?!

    “承乾,你…你莫不是在戏耍朕?!”

    李承乾撇了撇嘴。

    “我闲的没事干,戏耍父皇干什么?”

    “这件事情,其实我早就已经思虑良久了,父皇的丰功伟绩虽然不需要泰山封禅来佐证,但不管如何,封禅对于父皇来说,也终究是天地与青史的认可!”

    李承乾声音平淡,可神情看上去却非常的诚挚。

    李世民仔细端详了一阵后,默默点了点头,明白自己的嫡长子真的不是在故意逗他。

    其实。

    李承乾是深思熟虑过的。

    泰山封禅,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情。

    自从去年登基,苏定方当堂提出封禅之事一年半以来。

    礼部等衙门的官员,就根据始皇帝、汉武帝等千古一帝封禅泰山时的经历,重新制订了一整套繁复的礼制。

    而整套礼制最重要的人,无疑就是作为主角的李承乾。

    可除此之外。

    按照规矩,还得有一个亚献。

    所谓的亚献,实际上就是陪祭之人,在皇帝祭天之后,就会祭地,从而达成祭祀天地的礼制要求。

    可这个亚献之人,却不好找。

    历史上。

    李治封禅泰山之时,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让皇后武氏作为亚献祭地。

    这么干的后果。

    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将皇后武氏的地位,来到了与皇帝李治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步。

    同样,也为大唐女主当国埋下了伏笔。

    这虽然谈不上前车之鉴,但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李承乾不可能不吸取。

    实际上。

    理论上来说,应当是宗室亲王作为亚献祭地。

    可操蛋的是大唐的宗室亲王们,实在是有些凋零了。

    最有资格的两位,坟头草都已经几尺高了。

    而另外一个有资格的吴王李恪,还在窝国不能脱身,当然,李承乾也可以让自己的儿子作为亚献祭地,但问题是,亚献的位置,只有一个,而他却有两个儿子!

    况且。

    现在朝堂上暗流涌动,储君之争的大幕似乎已然缓缓拉开。

    无论是选谁当这个亚献,那都得坏事!

    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一碗水端不平的下场,李世民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李承乾就想到了大唐的太上皇,也就是面前这个五十多岁的老登李世民。

    “怎么样,父皇以为如何?”

    李世民长时间没有答话,皱着眉,心中暗自思索。

    他虽然确信,眼前的嫡长子的确不像是在胡扯,可可毕竟他已经当了皇帝,阴险狡诈已经是基本操作。

    李世民有些犹豫。

    他在迟疑,在思索李承乾这么做,是不是也怀揣着试探他还有没有些许野心的念头?!

    李承乾看着面前犹豫不决的李世民。

    打量几眼后,心思电转之下,也就大体想明白了自己父皇脑子里边到底在想些什么。

    于是他叹了口气,诚挚道:“父皇。”

    “而今天下兵马,皆在我掌握之中。”

    “曾经亲自培养的府兵旅帅,已经有不少人积累战功而获得升迁,成了一地的折冲都尉。”

    “朝堂之内,包括宰相之内的所有三省官员,全都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而父皇你所居住的骊山,在我面前又是完全透明的。”

    “要是怀疑父皇。”

    “说句不好听的,父皇恐怕早就已经无疾而终了,压根不用多此一举的试探啊!”

    李承乾有些无奈。

    但这种事情也怪不得李世民。

    毕竟他跟李渊其实没啥区别,实际上都是被政变从皇位上掀翻下去的。

    日后倘若大唐再来一场玄武门。

    那恐怕届时的李承乾,也会像现在的李世民一样,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没办法。

    大唐的传统,就是这么操蛋……

    “你且说说看,到底是打算如何做?!”

    李承乾微微颔首。

    随后就尽量用最简练的语言,详细的说了一番礼部等衙门制定好的礼制。

    简单来说。

    就是李承乾打算模糊主献与亚献的界限。

    从而让功绩都已经达标的他们父子二人,一同祭祀上天。

    当然了。

    礼部的官员毕竟现在是在吃着李承乾给的饭。

    所以虽然说是共同祭祀,但也终究有个主次之分,而毫无疑问,正值壮年的李承乾,自然得是主角。

    这么干,其实也是有目的的。

    李世民的功绩摆在那里,如今的朝堂上,这还有不少贞观老臣,李承乾这么做,一方面是彰显自己的胸怀宽广,且仁孝无双。

    另一方面。

    还能够变相的笼络人心,从而方便在他接下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朝堂中不至于出现太大的乱子。

    一切。

    实际上都是为了昌明新政而准备的。

    昌明新政是李承乾下一个只剩目标,而先前与李世民商议的货币改革一事,就是新政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退一万步讲。

    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李承乾也是愿意让李世民前往泰山封禅的。

    无论如何。

    不管他这个父亲称不称职。

    起码在当皇帝这一方面,李世民是毫无问题,是完全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存在的!

    只有他封禅了。

    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泰山封禅的含金量,从而让自己也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