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7章 此间乐,不思长安也……

作品:《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什么意思?!

    李恪闻言,当即就是一愣。

    然而他好歹是大唐的亲王,在波云诡绝的朝堂上混了这么多年,有因为自己操蛋的身份,天天被人怀疑,以至于政治灵敏度很高。

    因此。

    李恪很快就反应过来了。

    在他看来,这就是李承乾这个皇帝对他的试探,看看他是否怀念在长安的日子,看看是否心中还有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念头。

    当年刘禅要是敢在司马昭面前说自己思蜀,估计第二天就要离奇暴毙,李恪自认为他和刘禅的出镜也差不多了。

    这时候乱说话,那就是找死!

    于是……

    “哈哈哈哈……”

    李恪忽然哈哈笑了起来。

    随后从旁边拿起来开好的椰子,狠狠地灌了一口,紧接着用衣袖抹去嘴边的水渍,摇头笑道:“此间乐,不思长安也……”

    说话间。

    李恪又伸手指了指湛蓝的天空,与四方的一片翠绿。

    “狄大人且看,这交州草木葱葱,气候温暖,正是小王的好去处。”

    “小王才疏学浅,长安城小王不想回去了,为了陛下,为了大唐,小王在交州呆一辈子,也完全没问题啊!”

    言罢。

    李恪做出了一副心满意足的模样。

    狄仁杰眨了眨眼。

    这个操蛋的问题,自然是李承乾让他问的,只不过,李承乾这么干,倒并非是为了试探李恪。

    李恪其实也没啥好试探的了……

    之所以这么干,纯粹就只是李承乾想恐吓一下他罢了。

    毕竟煤炭开采至关重要,必定是一个要差、肥差。

    事先警告一下李恪,也好让他更真心实意的给朝廷当牛做马。

    “吴王殿下莫要多想,陛下只是让臣随口一问罢了。”

    “呵呵……”

    李恪干笑两声,明显不信。

    “陛下听闻吴王殿下在交州的政绩之后,非常满意,说殿下是我大唐宗室诸王当中,才能品德皆位列前茅之辈。”

    “而像殿下这种有能力之人,继续留在交州,是大材小用了。”

    说到这。

    狄仁杰故意停顿了片刻。

    李恪顿时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看着眼前的状元郎,心里边恨不得把这个也算是他未来妹夫的家伙给生吞了。

    除此之外。

    他还非常惴惴不安。

    不会吧,不会当上皇帝之后,还要对自己动手吧……

    气氛陡然凝滞了。

    李恪几乎连呼吸都忘了。

    僵持了刹那之后,狄仁杰眼看二度恐吓的目的达成了,于是便展颜一笑,轻声道:“陛下有令,让吴王殿下与杜大人一同回京!”

    “回去之后,殿下将不在负责交州事宜,而是要投入全部精力,为大唐开采煤炭!”

    “啊?!”

    李恪瞬间懵了。

    ……

    数日后。

    几艘大船,从交州出海,前往东北方向的广州一带。

    船上。

    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

    回想起了几日前的景象,李恪就有点绷不住。

    没想到,自己非但没有被皇帝除之而后快,甚至于还被委以重任。

    煤炭的重要性,他已经知道了。

    此刻翻看着手中记录有煤炭相关信息的书籍,神情无比认真。

    这时,莱国公杜构从后方走来。

    “殿下,还在看书?!”

    “是啊!”

    “陛下把如此重担交到我的身上,如果我没办法办好的话,先不说陛下会不会追责,就连我自己也是难以自我宽恕啊!”

    李恪语气很是诚挚。

    他心中其实是有干一番大事业,青史留名的抱负的。

    但无奈于他的身份实在是太操蛋了。

    是一种无论各方势力,看见后都会摇摇头,甚至于敌视的情况,所以李恪只能麻痹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唐亲王。

    可现在,李承乾给了他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

    李恪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的话,恐怕在午夜梦回之时,他自己都不会甘心的。

    杜构见状,拍了拍共事一年有余的李恪的肩膀。

    “不必如此忧心。”

    “陛下既然下令操办这件事情,肯定就已经在和三省六部的宰相们商议了,咱们到时候踏踏实实的去办就好了。”

    “正如你想的那样,这个差事,至关重要。”

    “如果真的在我们手上干成功了的话,你我的名字,在史书之上,将不亚于蔡伦等人!”

    杜构眼神明亮。

    作为大唐名臣杜如晦之子,他怎么可能甘于平凡。

    摆在眼前的这个差事,不仅对于李恪来说是实现抱负的机会,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青史留名的机会。

    二人乘船行驶在大海上。

    一路上,不断翻看着各种各样的书籍,互相交谈心得,时间也过的飞快。

    十日后。

    船队进入珠江,逆流而上。

    在经过灵渠之后,船队成功进入湘江,随后驶入长江主航道,进入大唐的江南地带。

    船队一路上走走停停。

    李恪和狄仁杰等人一起,在暗中打探着天下间关于灭佛后的反应,终于在两个月后,沿着大运河,抵达了洛阳。

    “臣弟拜见陛下!”

    见到李承乾后。

    李恪瞬间泪流满面,哭倒在地上,脸上全是对于长兄的敬仰与爱戴。

    李承乾:……

    “三弟大可不必!”

    李承乾连忙一把将他捞了起来,随后拉着他走到一处悬挂着的舆图前,紧接着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个铁锹,塞到了李恪的手上。

    “去朔州吧!”

    “差事干好了,朕不吝封赏,但是丑话说在前头,如果你干不好的话,朕就让人用这把御赐的铁锹,直接把你在朔州那里给埋了!”

    “啊!”

    “臣遵命!”

    李承乾满意颔首。

    “另外,在朔州等地开挖煤炭,肯定会对当地百姓带来一些不利的后果,随意朝廷要在政策上照顾一下河东与河北等地的百姓们。”

    “朕允许你招募当地百姓,来开采煤炭。”

    “至于工钱,要尽可能的多给一些,毕竟这是危险的活计,还要做好善后的准备,凡是出事的百姓的家眷,都要进行抚恤!”

    “另外。”

    “你可以再招募一些胡人来干活,一应待遇,与我大唐百姓一样,只不过……”

    “亲疏必定是有别的。”

    “所以对于下矿开采的大唐百姓,明里照常就行,暗中再给他们一些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