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智慧(2)
作品:《大明第一公》 “嗯!”朱元璋点头,“这倒是...”接着,却又一笑,“可老子也不在乎!”
这一点李景隆深以为然。
朱元璋就是那种,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约束皇帝。
其他朝代的皇帝,杀人的时候可能还假惺惺的说什么天理人心,也不会把杀人挂在嘴边。
可朱元璋要杀人的时候,他就是要杀。
违背了他制定的律法,要杀。
损害阻碍乃至和他皇帝的权力冲突了,他也杀。
“那您想过没有?”
汤和看着朱元璋的脸色,“太子的名声呢?”
“老臣说句不当的话!您恕罪!”
汤和拱手,而后道,“就好比老臣,一辈子杀人放火,坏事做绝了!可一旦人模狗样之后,就教着家里的儿子们,要读书懂礼,凡事讲理。不求做个谦谦君子,但一定要个好人。”
“老臣是....”
他低下头,低声道,“老臣是觉得,一代怎么也得比一代强!”
“咱们都想着歹竹出好笋!”
朱元璋跟着感叹,“说白了,咱们这代人不指望后人把咱们说得多好听,但咱们的儿孙,得有好名声。对吧?”
“嘿嘿!”
汤和一笑,又道,“朝中那些狗东西,您杀了老的,是正国法。太子爷若是说话,给那些没了老子的小的一条生路。”说着,他正色道,“那就是仁厚之君!”
这话,说进了朱元璋的心里。
尽管他的儿子们跟他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他从内心深处,一直从未希望他的儿子如他一般。
这一点在历史上就已经证明了,他自己亲口承认,朕治天下以严刑峻法,朕之子孙治天下当以仁!
“不过,有错就要罚!”
汤和又道,“爵位该废的废,该贬为庶民的贬,该流放的流放!”
忽然,朱元璋的目光转向李景隆,“你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你早上来求了情之后,就去找了他?”
“回皇上!”
李景隆叩首,“臣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说着,他咬牙,抬头道,“臣本来不想找老国公的,是臣在镇抚司亲眼看着,蒋瓛要对济宁侯巩昌侯二人,用....私刑!甚至,还叫来了仵作,要...行宫刑!”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李景隆又道,“他们触犯国法,自有国法处置。可锦衣卫擅自动用酷刑,折磨羞辱。传扬出去,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会被天下人加在您和太子爷的头上呀!”
“太子爷向来仁厚,乃是历朝历代少有的贤良储君!”
“臣不愿太子无端端背负如此的骂名,所以只能斗胆,再三冒大不韪,跪奏陈情!”
“而且.....”
见他犹豫,朱元璋不悦道,“而且什么?直接说!说明白了!”
“而且此案,本就非同寻常!”
李景隆又道,“必定会让大明朝堂内外人心惶惶朝野震动。您诛杀逆贼乃是清正国本,太子爷若是能.....稍加天恩,则可安定人心呀!”
“坏事咱做!”
朱元璋咧嘴,无声笑道,“好人让咱儿子来当?”
“臣不敢!”李景隆忙叩首。
接着,御花园之中一片沉寂。
“老大这回,是有些急躁了!”朱元璋心中暗道。
其实那些刚袭爵的二代勋贵们,在他的心中都是可有可无的。正如汤和所说,人死债消了。
即便他们老子有错,可人都死了,还追究个屁?
但也不是老大太过于急躁,而是急于掌权的东宫系的官员们,太过于上蹿下跳了。
弄巧成拙了!
以前无论是当初处置宋濂等人,还是胡惟庸案,还是郭桓案。
太子都会表现出贤德仁厚的一面,唯独这次却没有。
确实有些伤名声!
李景隆正在等待朱元璋开口,却不想人家忽然对汤和道,“真要回老家?”
“臣哪敢欺君?”汤和笑道。
“成了!”
李景隆心中暗道。
尽管朱元璋转开了话头,但他知道这事是成了,李善长案涉及到的所有勋贵二代,基本上都可以保住命了。
“这些天,臣都开始让人往老家送东西了!”汤和继续笑道。
朱元璋点点头,“哦.....你是打定主意了!”说着,又道,“老家的宅子是不是有些窄?”
“跟京城的公府是比不得!”
汤和摇头,“老臣在京城的宅子是两个七进院套着的,老家的宅子只有一个七进院!”
“这么着!”
朱元璋道,“回头让工部拨你五百工匠,你再从淮西留守那要一千兵,你想盖多大的房子就盖多大!”
“那可不成!”
汤和正色道,“七进院都是祖坟冒青烟了,老臣哪还能再折腾!”说着,挤眼道,“老臣找人看过!”
“看啥?”朱元璋一怔。
“算命呀!”汤和认真道,“人家算命的说了,老臣这辈子能位列国公,已是朝纲了!再不知好歹,那就是折损运道了!”
“哈!”
朱元璋大笑,“你个老东西,死人堆里都七进七出了,还你信这些?”
说着,又顿了顿,“那这样,来人!”
话音落下,太监朴不成不知从哪冒出来,躬身道,“奴婢在!”
“从内库拨两千两金子,一千匹绸缎,赏给信国公!”
“遵旨!”
“老臣谢主隆恩!”汤和起身,跪地道,“家里的钱都花不完了,您还老是赏赐....”
“起来起来!”
朱元璋把老伙计拽起来,笑道,“你花不完,留着给你儿孙花!”
说着,看着汤和,也带着几分感慨,“真回老家之后,咱和你再想日日都见面,可就做不到喽!”
“老臣其实心中也舍不得皇上!”
汤和低头,“那...要不,老臣隔三差五的再来京城住几天,陪您喝酒说话?”
“好好好!”
朱元璋大笑,而后忽看向李景隆,“你也起来!”
“谢皇上!”
李景隆揉着膝盖起身,脸上微微龇牙咧嘴。
“这次看在信国公的面子上,不追究你!”
朱元璋点点李景隆,“但下次你再敢多管闲事,看咱怎么收拾你!”
夜色,无声的笼罩。
马车在灯火的指引下,平稳的行驶。
“老国公,这次多谢了!”
车厢之中,汤和小口的吃着手中的猪油萝卜糕。
那一盒,都是他从宫里出来,被赏赐带着的。
“你来一块?”
“晚辈不爱吃这东西!”李景隆笑笑,“太油!”
“哦!”
汤和把嘴里的咽下去,把点心盒子盖好,“不用谢!其实....也是我谢谢你!没你这一出,我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到机会,说回老家的事!”
说着,他正色的看着李景隆,“守孝三年,你过的不挺滋润的吗?怎么现在又让自己处在风口浪尖上了?”
“您觉得是晚辈自己想的吗?”李景隆满脸无奈。
“也是!”
汤和点头,而后长叹,“其实,有时候我挺羡慕你师傅的!”
闻言,李景隆没有说话。
因为他知道汤和的后半句,他羡慕徐达,死的早!
不知不觉,马车在信国公的府邸前停住。
汤和撩开车帘,一伸腿准备下车。
“公爷,晚辈就不送了!”
“等会,有话说!”
汤和出了车厢,弯腰对着里面的李景隆低声道,“记着,以后离蓝玉他们那伙人远点!我瞅着他们现在不是好嘚瑟!”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