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3章 下文件,正式减少定量

作品:《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王小北在一旁静静听着二人的对话。

    心里暗自感慨,老爸真是越来越有觉悟了。

    但是他的话不无道理,这个事要不是自己做的,肯定就是别人疏忽大意。

    这么一来,极有可能是哪个单位。

    像这种侨汇券,通常只有粮站才会持有大量,正规单位是不用这种票券的。

    这回,他心里头对王老太太的感觉,也是一言难尽。

    说她铁石心肠吧,她倒能大方地拿出大部分粮票来给大家分。

    照这么个分法,估摸着大院里头分出了足足八百七十五斤粮票。

    剩下来的那些,不用猜也知道,指定是留给周寡妇的。

    毕竟现在也就周寡妇在身边照应着她。

    这事儿,他也没多琢磨。

    人嘛,哪儿能十全十美。

    老太太能掏出粮票来帮衬大家,已经是挺难得的了。

    这一波粮票分配,无异于给大院众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王小北也没太往心里去,反正给了就给了,随它去吧。

    第二天清晨,家里人都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王小北也开始了他的正经课程。

    小西他们更早,半个月前就返校了。

    一到学校,同学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往教室走。

    高中部和初中部的学生全到齐了。

    加起来30多个班,1000多学生。

    搁后世看或许不算多,但在眼下,这学校规模可不小了。

    今天开学不比往常,扫扫地、领领课本就散了。

    因为大伙儿都回来一个月了。

    “瞅啥呢这么热闹?”

    王小北进门见屋内气氛热烈,笑着冲袁国庆问道,随即找了位置坐下。

    探头一望,心里就有数了。

    袁国庆手里扬着张报纸,“你说这压缩定量的事儿,怎么感觉就跟咱们脱不了干系似的,好像就咱跟老人们没受影响。”

    王小北瞄了眼那报纸。

    是几天前的旧报了。

    头条赫然写着:关于降低城乡口粮供应标准的通知。

    城乡口粮供应标准的指导意见。

    洋洋洒洒一大段,都是在分析农业现状。

    但大伙儿最关心的,还是城里的影响。

    讲完农村部分后,

    随着农村粮食标准的缩减,城里人的饭碗也得缩水。

    除高空、矿井或是干着重体力活的工人,其他人每个月得从口粮里减少2斤大米来。

    报纸上说得明白,要减大家的口粮,得让大伙儿心里有个数,得把思想工作做到位。

    上次减粮的事儿,现在提起来大伙儿心里还直打鼓呢。

    上次是市里头搞的,这次可不一样,是上头直接发的通知。

    这一来,学生们也得跟着遭殃了。

    可这通知下了好几天,愣是一点动静没有,学生们心里跟猫抓似的,不踏实。

    本就勉强吃,再少2斤,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还好,私下里有风声,说是普通老百姓之前减过一回,这次能躲过一劫。

    还有小道消息,说北上广津那些个大都市,这次不在减粮的名单上。

    为啥?

    国际面子问题嘛。

    那儿可不能让人饿肚子,丢不起那人。

    但这事儿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准,毕竟小道消息满天飞。

    这倒让王小北想起了个地儿。

    巴蜀。

    听说那边已经开始调粮食了。

    另外还有一条小道消息,说是为了照顾农村和小城镇里水肿病人,每个月能额外领2斤黄豆,直到病好了为止。

    王小北瞅了一眼,心说这事儿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王小北,国庆节快到了,咱们班的黑板报咋整?”

    正想着,旁边的焦如萱凑过来问道。

    王小北眼睛一翻:“你可是文艺委员,这活儿不该你操心吗?”

    焦如萱也是一脸“你懂的”表情回敬他。

    “你大小也是个班长,这板报内容你得拿主意吧。”

    王小北扭头看了看后面的黑板,叹了口气:“行吧,内容你们商量,字我来写,这总成了吧?”

    琢磨这事儿脑仁儿疼。

    “行。”

    焦如萱嘿嘿一笑。

    老贾拎着两捆书走过来。

    书籍放下。

    他望着众人绽开笑容:“行了,军训的日子告一段落。接下来,咱们分发新书。”

    目光扫视着大家忙碌分书的身影,老贾接着开口:“我们积极响应教育局倡导的‘小秋收’活动,圆满落幕。”

    “统计结果也出炉了,咱们班捐献的物资总共折合六十二块三毛。其中,野猪按市场价每斤七毛二算,总计五十九块七毛六,这笔钱将作为班费,由我管理。”

    “王小北,你负责做个账本,收支明细都要清楚记录下来。”

    一听这数额,众人都是一愣。

    60多块,相当于2月工资了。

    王小北听了没多说,反正也不是什么难事。

    “还有一件事,关于班级优秀标兵的表彰决定已经出炉。王小北、赵景龙、雷霏,你们三位上台领奖。”

    这几个获奖人选,早前已经有风声,会议时也做了通知。

    只是奖状今天才正式颁发。

    在同学们掌声中,王小北等三人走上前,领取荣誉奖状。

    台下,观众们的表情各异。

    在这个时代,别说学生,连大人们都对奖状极为看重。

    瞧王家和拿着奖状那乐呵劲儿就知道了。

    裴宇航的脸色可不太好看,但他也无可奈何。

    原先很自信,射击、队列训练样样在行。

    可却总是排在第三或第四位。

    班里男女都有,男生占了两席,剩下的一个女生位置,雷霏当仁不让。

    一切安排妥当后,老贾宣布了最后一件事。

    重选班委。

    开学已经一个月,之前就说过要重新选举。

    结果基本没啥变化。

    毕竟,大家相互间还没那么熟络,除非将来出现重大失误或是学习成绩大幅下滑,否则班委阵容不会轻易调整。

    老贾教的数学。

    下课后,第二节便是语文。

    授课的是年逾五旬、学识渊博的老教师袁康时。

    这位代课老师不拖泥带水,教材一发,课程即刻开始。

    至于每周仅一节的外语课,是俄语。

    毕竟当年学俄语的风潮正盛,与老毛子的关系又铁,只有条件有限的初中才会选择英语或其他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