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5章 赵景龙不服,比不比拆枪

作品:《开局1958荒年,我带着生产队吃肉

    走进班级,同学们已经陆陆续续到了大半。

    “小北来啦。”

    袁国庆整个人趴着,显得无精打采,同时扣着手上的皮。

    王小北脸上写满嫌弃。

    “呼……”

    于是,对着桌面吹了一口气。

    “哎呀呸。”

    袁国庆立刻坐直了身子,刚才那副萎靡不振的样子瞬间消失。

    “你干嘛吹它?”

    王小北皱眉道,“弄得到处是死皮,你不觉得恶心吗?”

    晒伤到脱皮,往往一天就行。

    就像前世那些去海边疯玩的人,第二天脖子通红,轻轻一揭就是一大片皮。

    不过,皮糙肉厚的可能反应慢些。

    坐定后,王小北忍不住道:“你怎么掉皮掉得跟下雪似的?”

    袁国庆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军训了,理论上不该这么惨兮兮的。

    袁国庆随手拍了拍粘在衣服上的皮屑,无奈道:“我也不知道,老毛病了。”

    王小北只能撇了撇嘴。

    也是,人和人身体条件千差万别。

    教室里不少同学脖子都红了,一些人的皮肤更是开始大片脱落。

    赵景龙凑了过来,挨着王小北坐下。

    他嘿嘿一笑:“小北,玩过真枪吗?”

    “生产队土铳算吗?”

    赵景龙一听,直接给了个大白眼:“那也能叫枪?”

    王小北清楚这家伙没安好心,八成是想找点乐子。

    于是,他笑道:“你小子憋着什么坏呢?”

    对于赵景龙,王小北倒不怎么排斥,逗逗他也挺好玩的。

    “看课表了吗?今天会学轻武器,估计得学拆装保养,咱俩要不要比比?”

    王小北满脸不屑:“不用费劲猜也知道,你们这些大院长大的小子,从小就玩枪,还跟我比,赢了觉得特光彩?”

    赵景龙连忙摆手,“你想象力太丰富了,那种东西哪是能玩的。”

    即便家里长辈有配枪,那也不是他们能玩的。

    顶多就是偷摸几下。

    也就军训那几天,能正儿八经地摸上一摸。

    他咧嘴一笑,“我昨天特意打听过了,今天用的是水连珠步枪,那东西我也没玩过,算不得欺负你哦。”

    想起昨天体能测试惨状,怎么说也得找机会扳回一局。

    王小北轻轻点头。

    水连珠步枪嘛,后世刷短视频的时候见过。

    他斜睨了赵景龙一眼,“赵景龙,你真够厚脸皮的,要么我让你先跑两圈,咱俩再比试比试?或者换个路线。”

    嘿,玩过枪的和没玩过枪的,能比吗?

    跟换个环境比体力,有啥区别?

    赵景龙知道王小北说笑而已。

    他也笑着回应:“你不是也拿你强项比我弱项了吗?”

    闻言,袁国庆笑了起来。

    毕竟大院里出来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交情。

    父辈的职位高低,很少会影响到这一代。

    除非是裴宇航那样的例外。

    袁国庆自然不会怵他。

    王小北咧开嘴笑了:“行啊,我要是赢了,那是挺光彩的,毕竟我没见过,到时候你脸上可挂不住喽。”

    赵景龙开始犹豫起来。

    没错。

    大家虽然不会明着说家里长辈的背景。

    但他自己作为部队大院的孩子,大家都知道。

    这回输了,可就真没脸见人了。

    赢了理所当然,输了没脸。

    于是,他也只好离开。

    焦如萱转头对着王小北眨眨眼,“赵景龙自尊心那么强,今天竟然在你这栽了跟头。”

    王小北轻松地笑笑,“我说的可都是实话嘛。”

    裴宇航见王小北和赵景龙聊天,又和焦如萱笑语连连,心里跟吞了苍蝇似的别扭。

    可他半个字也吐不出来,只能默默忍受。

    正这时,老贾推门进来。

    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老贾环视一圈,这才开口:“昨天跟大伙儿提过的那个小球藻的事,都还记着吧?”

    众人纷纷颔首。

    得到确认后,老贾继续道:“行,根据学校决定,每个班将成立一个小球藻实验培养小组,负责日常观察小球藻的生长状况,研究如何高效培育小球藻……”

    王小北听了片刻,发现内容和昨晚大院会议讲的相似。

    大多数人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太多诧异。

    这次小球藻培养活动的阵仗实在太大了。

    啥时候为了种一种藻类,上头会专门发通知,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从街道到农村,掀起一场全民养殖热潮。

    老百姓们也挺上心的。

    别的高深道理他们不清楚,但日报里那句话深深打动了他们。

    一小撮小球藻里蕴含的营养,能媲美两斤青菜。

    要是培育出1斤小球藻,就相当于整整五十斤蔬菜。

    怎能不叫人心动?

    平常每人每月能分到多少蔬菜?

    更别提报纸上都说了,小球藻长势喜人,周期还短。

    小球藻喜欢在二十到三十度下生长,等天气一转凉,可就不好养了。

    “中午提前1个小时到学校集合,别忘了带能蓄水的容器哈。”

    老贾接着道,“学校会根据大家的贡献大小、数据全不全,还有最后成果怎样,给最出色的班级跟个人颁奖,还会挂红旗。”

    大伙儿的眼里噌地一下就冒光了,干劲儿噌噌往上涨。

    王小北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笑。

    在这会,通报奖励和红旗表彰有着非凡的意义,如同注入强心剂一般激励人心。

    尤其对学生们更为显著。

    与后世人们对此多流于表面、敷衍应付的态度截然不同。

    现在的人们会为了获得奖状或红旗拼尽全力。

    这时,有个略懂门道的问了一句。

    “贾老师,我听院里人提起过,说培养小球藻得用好几种培养液,每一种都不一样,咱们这样每个人分一点,不停地往里加料,谁知道管不管用啊。”

    所有人都齐刷刷地把视线看向说话的人。

    王小北也多打量了几眼,毕竟在这个时候,能说出培养液这个词的人并不多见。

    老贾颔了颔首,“你叫罗炎彬是吧。”

    “没错,老师。”

    “很好,你的问题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

    老贾眼神从罗炎彬身上收回,环视全班。

    “关于罗炎彬同学提出的问题,之前已经有人提及,所以我提议咱们班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实验小组。”

    “大家多准备些容器装水,种类不限,放开了去做实验,看看哪种条件下小球藻的生长速度最快,长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