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6章 尾声(4)

作品:《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

    骆宁见到了雍王府的银杏树。

    仲春时节,枝叶嫩翠。

    树已经长得挺高,比骆宁想象中粗壮一些。

    “才四年的树,就这么高了吗?”骆宁诧异问。

    萧怀沣也有同感。时光在这株树身上似乎更加明显,他才想带着骆宁来瞧瞧。

    “往后会更高的。”萧怀沣说,“十七年后,咱们再来看。”

    “为何十七年后?”

    “如你我走运,十七年后长子就可继位,咱们看一眼这株树,便可去游山玩水了。”萧怀沣一本正经说。

    骆宁忍俊不禁。

    萧怀沣更用力握紧她的手:“已经开始造势了,大舅舅会上书请求封后。阿宁,你可准备好了?”

    “嗯。”骆宁点点头。

    萧怀沣:“不要怕。我在你身边。”

    “好。”骆宁失笑。

    他再三要她别惧怕、别退缩,生怕她感觉不适。

    半下午,他还带着她逛雍王府。

    前前后后都看一遍,往后这座府邸要封起来,留一批人照料,不会再使用。

    至于将来它有什么用途,萧怀沣也没想好。

    回去时,他与骆宁在街头买了油饼。

    做油饼的小贩还是那一个,味道与从前一样,骆宁吃得很开心。

    翌日,崔大将军果然上书,请皇帝早日立后。

    吏部侍郎谢筝庭写了一大篇文章,赞美骆宁的功绩。洋洋洒洒,用词甚至有些眼熟。

    有人怀疑是谢筝庭写的、皇帝润笔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提到了骆宁在韶阳稳定粮价的事,就把皇帝亲征南诏国的事传开。

    朝臣与百姓都知道皇帝亲征,直到他回来,情况如何都不算明朗,直到如今才细说。

    “南诏国的权臣萧氏,自吹乃天朝嫡系子弟,有皇室血脉,一直在作乱。”

    “尹氏早有不臣之心,残害天朝村寨,死者达六百余人。”

    “南诏国居然不缴纳朝贡,这是极大的蔑视。”

    朝贡,它是属国向天朝臣服的一个形式,不会劳民伤财,因为天朝会依照属国缴纳的朝贡,给予更丰厚的回礼,以示皇恩浩荡。

    如此有利的事,属国一旦不做,就是要造反的意思。

    必定要除它。

    南疆将领写了呈文,把此事详细说明,也已经传到了京城。

    呈文里,还趁机大夸了骆宁。

    娘娘回乡祭祀,窥探到了南诏国的不臣之心,为收服南诏国出了大力气。

    萧怀沣批了这份呈文。

    灭南诏国,改立南诏府;成立府衙,由南诏大将军担任长官,边军推进到南诏府之外。

    这是皇帝登基后,扩展的第一块版图。

    “……这么说,阿澜成了元帅?”蔺昭声音压得很低,有些兴奋问骆宁。

    骆宁欣慰笑道:“是。”

    “她应得的。”蔺昭说,“她梦想成真了。”

    这世上很多人求而不得。可崔正澜做那样不切实际的美梦,居然实现了。

    蔺昭从未想过建功立业、做将军,她也没什么理想。可这并不耽误她理解崔正澜。

    崔正澜成功了,她真心为她高兴。

    “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念力很强大。你总盼着一件事,它也许就会成功。阿澜一心一意要做元帅,哪怕困在王府,也为此准备着。”骆宁道。

    蔺昭:“您的念力是什么?”

    “好好活着。”

    蔺昭失笑。

    她想了想,“其实,我也想好好活着。至于怎么算好,我却是不知道。”

    “不沉重就是好。”骆宁道。

    三月十六日,朝臣们终于达成了一致,萧怀沣要封骆宁为后。

    骆宁接到了礼部和内务府制作的皇后册宝:金册、黄金制作的皇后玺印。

    封后诏书由萧怀沣亲手写,写得不仅仅合规,还声情并茂,又把骆宁狠狠夸了一通。

    盖上了皇帝的玺印后,这份诏书先在正门宣读,再布告天下。

    诏书颁布的第二日,是封后大典。

    这次的祭祀,就在太庙举行,没有去万寿山。

    萧怀沣特旨,他这一朝往后不再祭祀万寿山。

    “若是灾年,还是得祭祀天地,需得去万寿山,陛下怎下这样的圣旨?”

    “会触怒天颜,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少朝臣劝。

    萧怀沣便说:“朕要重新选一处祭祀。万寿山并非最高山峰,不能直达天听。至于选何处,此事交给钦天监负责。”

    更换祭天之所,似乎也没什么不妥。

    萧怀沣熟读古今通史,记忆力好,他很快从各处扒拉“佐证”,来证明换更祭祀之地没有任何问题。

    朝臣们被他说得心服口服。

    其实,在更换祭天之所前面,他还发了一个圣令:皇后与他乃少年夫妻,皇天后土给他指派的婚姻。为了遵从天意、敬重上苍,他特旨皇后见他不跪。

    这道圣旨,如果没有他更换祭天之所,肯定会吵翻天的,因为这说辞没有任何过往史料可以帮他开脱。

    偏朝臣们几乎没心情去在意。

    祭天才是大事。这样天大的事面前,谁还有闲心去管你们夫妻俩跪不跪的?

    不管闹破天,都是你们夫妻俩的“家事”,不损其他人利益。

    因换更万寿山祭祀之地,就连骆宁是否适合被封后,都没有任何争执的声音。

    “……真的要换掉?”骆宁有点忐忑。

    “一个祭坛而已。阿宁,你不是会占卜吗?我将来是否会留下千古骂名?”

    骆宁摇摇头:“不会!”

    “那就换。”

    骆宁:“……”

    翌日在太庙举行了封后大典。

    骆宁着沉重朝服,比她大婚时候的衣裳要沉重百倍。可她没觉得难受。

    她的颈脖,已经扛得起皇后的重冠了。

    任何事,只要心中甘愿,困难都容易跨过去。

    萧怀沣携了她的手,亲自领了她上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从此,本朝有了皇后。

    皇后统领后宫。

    坤宁宫一切都井然有序。

    骆宁身边有人可用,丝毫不慌乱。

    封后大典的第二天,慎独司的女官来拜见她。

    这两年,管理内廷的一直都是慎独司。

    内廷不仅仅有宫女、太监,还有萧怀沣的父亲、兄长甚至小皇帝留下的人。

    比如说,静乐公主就是父亲的女儿,她还有其他几个兄弟姊妹;仁宗萧怀昀也有两个女儿;小皇帝当年有服侍他的人,并没有全部跟着走。

    没了皇后,这些琐事谁来打理?萧怀沣在陆丞相屡次施压的时候,顺势建了个慎独司,专门管这些琐事。

    如今骆宁回来,这些事务管理的权力,要回到皇后手里。

    慎独司最大的女官陆含真、两位管事嬷嬷,特意拿了印章与账册,来见骆宁。

    骆宁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陆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