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错的甲方
作品:《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大衙门外,又有两人骑着马进来,正是阿济格同多铎。
见到他们,多尔衮也便知道外面障碍也都扫清,相反,代善和哲哲神情更是难看。
“皇上—”
“父皇—”
殿中一声大呼,哲哲身子踉跄了下,伸手扶住了门框,她转头看去,床榻上的人胸膛已不在起伏。
皇上...驾崩了
多尔衮恨死了皇太极,尤其在皇太极和明国皇帝会谈之后,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明明一心都是为了大清,可便是毫无缘由得被猜忌、被排挤
他本该是驰骋沙场的大将军
松锦大战,要是将自己安排在前线,而不是去觉华岛,战局未必就会如此!
所以,当觉华岛颓势不可逆转之际,多尔衮毫不犹豫带着兵马逃了,他本想从后方偷袭明军从而解清军之围,可当他走了一半时,却听闻沈阳被破的消息。
后来,他便藏了起来,同时收拢辽东地界上的散兵,慢慢朝赫图阿拉而去。
他本就是惯会收买人心的,一路上同兵卒同吃同睡,对他们关怀备至,更是发现其中有不少对豪格心生怨怼。
这不就是老天给自己的机会吗?
前几日的进城的散兵们联络上了阿济格和多铎,他们得知多尔衮没死欣喜若狂,再得知了他的计划,想到豪格嘴脸,若他上位,还有他们兄弟的好日子?
于是一拍即合,而后里应外合,最后攻入大衙门。
“我不想动干戈,代善,我以为你明白!”多尔衮看向代善的眼神多了层犀利,不到最后他不想杀了代善,毕竟他在赫图阿拉仍有威望。
“臣,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突然,从殿中走出一人,见了多尔衮便跪在地上三呼万岁,多尔衮朝他看去,竟然是皇太极第六子高塞,这个侄儿被皇太极封为辅国公,可他无心朝政,从来都是醉心书画。
有了这第一个,后头又陆陆续续跟出不少人来,几个年纪小的被自己母亲护在怀中,不敢抬头看皇后一眼,跪在了地上朝多尔衮俯首称臣。
豪哥都能说杀就杀,何况是他们?
想当初皇太极为了稳固政权,也杀了不少人,风水轮流转,有这一日,他们认!
代善苦笑一声,面对多尔衮尖锐的眼神,还是撩了袍子跪在了地上。
多尔衮这才露出笑意,待他行完礼后才下了马,亲自将代善搀扶起来,“礼亲王劳苦功高,今后也请好好辅佐朕,辅佐大清!”
代善站起身,慢慢吐了个“是”!
多尔衮看向哲哲,“先皇已去,皇嫂莫要太过伤心,身子要紧!”
至此,新皇多尔衮便是确定的新君,他虽然恨透了皇太极,但为了稳定民心,该做的事还得做。
他命代善为总理丧仪王大臣,统筹礼部、工部等处理皇太极的身后事。
由于皇太极的陵寝修在盛京,眼下自不能用,故在赫图阿拉永陵找一处先作为安葬之处,而后让工部再择合适之处重新修建陵寝。
至于后宫嫔妃,除了哲哲为皇太后,其余为太妃,移居别宫,死后同皇太极归葬一处。
至于皇太极的这些儿子,多尔衮并未放在心上,该是如何还是如何,若有能力的,也不是不会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
但若有半丝不臣之心,豪格的结局就是他们的下场。
大衙门换了主人,多尔衮终于成为了大清最尊贵的人,可他要面对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派人联系蒙古各部,送几车粮草去以彰显我大清仁德,朕要让他们知道,我大清还会卷土重来,让他们想清楚了!”
经此一战,大清国力衰退,但若是如此就让蒙古各部落以为可以背叛他们,那就错了!
“臣愿前往土默特部!”车克立即说道。
漠南蒙古土默特部是腰最软的一个部落,用粮食让他们对大清重新效忠,不是难题。
多尔衮看向车克,最后点头道:“这次,可别再被骗了!”
被李若琏耍了这件事,将会成为车克一生的污点,但他便是要挺直腰杆重新站在朝堂上。
“至于喀尔喀部,”多尔衮看向多铎,“他们在崇德三年献上九白之贡,奉表称臣,但后面因同明国交战而无暇顾及此事,多铎,你带些人马去一趟,别被明人发现!”
要去喀尔喀,除非先北上绕过被明国夺去的辽东,但如此路途实在太过遥远。
至于漠西蒙古,多尔衮则放弃了,漠西离赫图阿拉太远,真有什么事也没法及时响应,留待今后再说吧!
被多尔衮惦记的蒙古各部的确日子艰难。
不过,同大明已经有个一次合作的土默特部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带着当初签的合约就派人朝关口去。
最近的当属张家口,此时宣大总督郑崇俭已是回了阳和,听闻土默特部带着合约来讨粮食,忍不住就苦笑了起来。
他们脸皮可真厚啊!
“去,同他们说一声,此事本总督要先禀报朝廷,让他们等几日!”
而后,郑崇俭将此事写了奏本,命人快马加鞭送入京师。
“蒙古又来要粮食?咱们自个儿还不够呐!”内阁中,范复粹胡子都吹了起来,看着桌上奏本瞪着眼睛。
“咱们这儿都这么冷了,别说蒙古草原,他们没有粮食,总不能等着饿死吧!”郑三俊叹了一口气,“不过他们愿意拿着合约来讨粮食,总比不说一句就打过来抢得好!”
“哼,也要他们能抢得到了!”
郑三俊笑了笑,而后走到一边取出本册子来,“去岁郑总督去海外采买了不少粮食,加上今年新粮,若要给,勉强还能挤出去一些,也没说一定要给他们新粮,对吧!”
“说的是,还有数量上,确保他们饿不死就成,咱们自己家日子也不好过呢!”范复粹说道。
郑三俊点了点头,继而另取一份奏本,将自己核算过后能用的旧粮写了上去,之后又添加了一笔,“旧棉衣也可送,土默特部用战马、毛皮或其他物资交换,另特殊时期可开边市,让两边百姓交换物资用以生活。”
“首辅觉得如何?”写完后,郑三俊递给范复粹。
“临时性互市是可以,但也要严格确定,朝廷管控物资不得交易。”范复粹可不想有人趁机资敌,尤其是大明现今的火药。
郑三俊在奏本上又添了几笔,而后拿起郑崇俭送来的奏本起身,“我下官这就寻陛下!”
郑三俊去到武英殿的时候,听到殿中有说话声,他站在门帘外朝里头看去,原来是方以智。
联想到陛下要他做的事,郑三俊想着,难不成防雷图已是画好了?
朱由检看着桌上的防雷图,身旁站着朱慈烺,他对这些可有兴趣多了,比在黄先生那儿读四书五经还要有趣。
图上画的是针对三大殿画的防雷图,按照朱由检说的画得很是详细,从鸱吻、防雷柱、铁链,以及高大金属接地构件
“这画了一张网,这是做什么用的?”朱慈烺指着皇极殿前广场下的网朝方以智问道,他急得当初讨论这个问题时,似乎并未提及要布一张网啊。
朱由检大致猜出了用途,但他没有开口,抬起头看向方以智,以眼神示意他解释。
方以智立即拱手道:“回陛下,臣在画这图时,想着就算八条铁链导电怕是不够,三大殿建筑庞大,也多是木质,哪怕一条铁链导电不够,都会对大殿造成损害,臣惭愧,臣没有想到什么好的办法...”
“哦?那这网...”
“是臣的老师...”方以智立即道:“臣的老师对雷电也颇有研究,故臣去信同老师讨教,他教臣在三大殿地下周围埋设铜板组成网状,与接地金属构件连接,如此可将电流分散。”
“你的老师是个博学多才的,若他愿意,可入京来。”朱由检对于王宣很感兴趣,他精通象数、医学、天文、物理,却窝在江西金溪做个私塾老师。
“不瞒陛下,老师年事已大,臣从前也让老师入京,可他不愿,说如今过得舒适。”
“朕记得,除了王宣,还有熊明遇也是你的老师?”朱由检问道。
熊明遇同样是江西人,著有《格物曹》,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如地圆说,望远镜等,方以智也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
“对,不过熊先生年逾古稀,且身子也不大好,眼下也不教学了,只在家中著书立作。”
朱由检叹了一声,对失去两个人才颇是惋惜,朱慈烺在一旁道:“父皇,两位心生虽无法入京为大明效力,但他们有不少学生,例如方大人,便能承其衣钵,将所学学以致用,儿臣以为,父皇可允两位先生的学生入京,直接参与工部考核。”
朱由检转头看向朱慈烺,脸上笑意明显,“我儿说得对,是父皇狭隘了,如此,这事便交给你同工部一起办,如何?”
朱慈烺哪里会不同意的,立即退后一步拱手道:“儿臣领旨,儿臣一定将此事办好,不负父皇信任!”
朱由检拍了拍朱慈烺的肩膀,而后转头看向方以智,“方卿,防雷图既然是你同王宣一同画的,想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便这么做吧!”
“是,臣领旨!”方以智熬了许久的图,加上老师指点,如今终于得陛下金口通过,兴奋得不行,想着还得去户部核对耗费,这才能开始施工,这就告退离开了武英殿。
朱由检觉得自己是个很不错的甲方,毕竟没有让方以智再改几版而后不得已用初版方案,看着年轻人斗志昂扬离去,他觉得大明的未来也年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