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六十一章 百姓苦
作品:《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更换冰橇需要时间,一行人便在徐州下了船。
高文采吩咐手下的人看管好犯人和赃物,自己则披着斗篷到处溜达了起来。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便算天气如此严寒,他也不想无聊得待在屋中等待。
他裹紧了斗篷,看了眼灰蒙蒙的天空,雪粒子又开始下了起来,不同于北方的雪,南边的雪总带着一股潮意,还没落地就成了冰,最后还是积成了脚踝高的雪。
他沿着街道慢慢走着,见衙役从雪堆里扒拉出冻死的乞丐,用一卷破席裹着拉去城外乱葬岗,破席下露出青紫的手还保持着抠挖的姿势。
他转回视线,走进一家饭馆,穿着狐裘的掌柜一边打着算盘一边抬眸扫了一眼,见进店的人穿着不俗,才露了几分笑容。
这几日乞讨的人愈发多了,他可不耐烦同他们打交道。
高文采找了个座位坐下,要了份翡翠烧麦、千层油糕、蜜汁捶藕,跑堂的还另外送了份蝴蝶馓子。
“送的这份拿去给他!”高文采指了指门口蜷缩着的一个乞丐说道。
跑堂的面露难色,笑着道:“这可不成,这是送给客官的,客官若不喜欢,本店可送份客官喜欢的给您!”
高文采抬眸看了眼跑堂,继而笑了笑,一只腿翘起放在板凳上,腰间锦衣卫腰牌不经意间便露了出来。
跑堂的手一抖,立即改口道:“客官善心,小人这就去!”
说完,跑堂的端起馓子便出了门,嫌弃得将一整个盘子扔进了乞丐怀中,“给你,盘子不用还了!”
“多谢大爷,多谢大爷!菩萨保佑大爷长命百岁—”话急急说完,他就抓起馓子往口中塞去,炸得又香又酥的馓子很快吃了个干净,便是连盘子也被舔得能照见人影。
高文采也不是好心,纯粹是不喜欢吃馓子,他也知道自己做不成普度众生的菩萨,寒灾来临,光这徐州一个地方就有多少饥民流民,他救不过来。
吃过早饭,高文采扔了几个铜钱在桌上,一撩衣袍走出店门,他准备买些糕点便回去。
“三两糙米就要一钱银子,天杀的奸商...”
“川贝三钱?客官说笑呢,上月漕船在骆马湖叫冰凌卡住,这当口...您若是实在着急,后院倒有批高丽参...”
“南门粥棚放赈了,快去,晚了要不到...”
“别急,说是施药汤,防风寒的,不是粥...”
“观音土,他们在吃观音土,这东西可不能吃啊,到时候腹胀不出,死定了呀...”
各种声音响在高文采耳中,让他难得想要闲逛的心思也渐渐变得无趣起来。
“罢了,还是回去等着吧!”
高文采嘀咕转身,却见一家寺庙门口有人起了争执。
一对母女跪在庙门前哭着,里头的和尚用身子抵着门,看似不想让这对母女进去。
“师父行行好,让我们母女进去避避风寒,我们什么都能做,洗衣做饭都可以,一天一个馒头就行了,师父行行好吧...”
“寺庙重地,还请施主不要为难贫僧。”
“师父,普航道观开门收人,还有慈心道观也是,师父行行好...”
“他们收,施主去就是了,何必来贫僧这里。”和尚说着便要关门。
“满了,都满了,小女已经走不了了,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师父慈悲为怀,行行好,救救我们吧!”妇人砰砰在石阶上磕头,很快便红了一片。
小女孩看着这情景,呜咽着喊娘,却是连声音也轻似小猫,看着的确是没了力气。
“阿弥陀佛,施主请离开。”和尚摇着头,整个人退进了门去。
高文采刚准备上前,不想几个衙役已是越过他走了上去,“你们主持可在?”
和尚听见声音,将门拉开探头去看,见是公门中人,立即迎了出去,“主持在庙中,诸位大人请进。”
“不必了,”衙役看了眼跪在地上的母女,脸上露出几分不忍来,继而取出一份告示展开,“朝廷有旨,即日起所有庙宇、道观等场所,需对流民开放,朝廷统一分配粮食,违者杖刑流放。”
和尚闻言愣了半晌,还是跪在地上的母女反应快,抬头立即问道:“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进去了?”
“对,进去吧,他们要敢为难,来府衙寻人便是,”说罢,衙役身后又站出个人来,指着他道:“这是衙门安排的吏书,负责这一片的流民管理,他会登记造册。”
这么做,也是怕寺庙、道观之流阳奉阴违,或者直接克扣了流民口粮煤炭,财帛动人心,别说是灾荒之年的粮食和煤炭了。
“阿弥陀佛,贫僧遵旨。”和尚垂着的脑袋看不清神情,但已是开了门,母女二人千恩万谢,站起身一瘸一拐得走了进去,书吏也随之跟入庙中。
高文采往回走的时候,道路的积雪已是扫了一半,官府的衙役小吏捧着文书布告四处奔走,眉眼间透着一股安心。
高文采回到码头的时候,布告栏中已是新贴了一张布告,上头详细写了朝廷应对寒灾所做的一系列措施,清楚完整的告知民众。
比如会开常平仓保障粮食,比如山西各地荒废的煤矿已是重新开采,前期虽会紧张一些,但慢慢情况也会好起来。
比如除了煤炭,竹炭、牛马粪等也可作为燃料使用,具体制作方法已发放至各州府。
比如各地庙宇、道观等场所强行征用,流民可就近避寒,但需遵守规则,违者按律处置。
比如为了渡过寒灾,希望百姓能聚集取暖,以节省能源使用。
林林总总不下几十条,围观的百姓看了之后,心中的惶恐也会散去,就像朝廷从前应对疫病时一样,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这些具体的措施公布出来,暂且安抚了百姓忧心,而各州府衙收到的却不知这些,还有一部《寒灾分级指导手册》。
这本手册封面印的是“御寒赈灾司”的名字,也将几个大臣的名字印在了上头,乍一看倒是十分新奇。
翻开之后,各知州却是差点给这本册子跪下,第一页便是皇帝亲笔书写用印,解释了这本册子的由来,也说明了今后若有相似事宜,皆按此手册办理。
若有违抗,按大明律处置。
十分板正的一段话,没有情理可言。
自第二页开始,便是分级的标准,以及具体措施了。
彼时赈灾司的确拿出了一套分级标准及对应措施给到了皇帝,不过朱由检看了之后并不满意,可若打发他们回去重新思考,也太浪费时间。
于是,朱由检直接在小朝会上完善了这份手册,便是各州府眼下拿到的这份了。
分级指标没有变,便是按照轻、中、重三个等级来,判定标准除了用温度来判定之外,还有每万人每日冻毙人数,以及燃料价格涨幅程度来作为辅助。
这个时候的温度计还是空气温度计,并没有现代的水银温度计如此准确,是以也不能作为绝对判定标准。
除此之外,对于靠近漕河的州府,还可以依据漕河冰厚为依据,另外,耕牛冻死率超过三成也可判定为重灾。
数据的获取手段,除了温度可由钦天监禀报之外,冰层、耕牛冻死率便交给各地里甲呈报,燃料价格则由各府户房监管。
这还是判定标准和依据的确定,郑三俊站在朝堂中听到皇帝一字一句补充后,背上沁出了一层薄汗,只觉得自己考虑得实在不周全。
“至于相应的应对措施,你们已是思虑得比较完善,朕就再说几点!”
朱由检朝下扫了一眼,而后指着户部刘主事道:“你去旁边记下!”
刘主事当即颔首领命,在内官的带领下坐了下来,面前的桌上也摆放好了笔墨纸砚。
“这一套流程稍有欠缺,发生寒灾后最重要的是应对时间,不可拖沓,府级初判改为十二时辰以内,若判定轻灾,以提防自救为主,开常平仓,暂停烧造、铸钱等非急需官营作坊...”
刘主事手下笔墨不停,压根来不及思考皇帝的话,而郑三俊听着,才发觉他们此前商议问题所在。
他们定的是无论什么级别,都要上报赈灾司,由赈灾司做出指令方可施行。
但眼下听陛下这么说,自己这方案的确会延长救灾的时间。
轻灾只需地方自救,这就减少了上报再等回复的时间了。
“若判定为中,则在二十四时辰之内上报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需要做的,便是看相邻府县灾情是否联动,官仓燃料准备是否充足,军队取暖是否影响,可酌情启用漕煤联运,同时可征用富户别院收留流民...”
朱由检说完,等刘主事将这些写完,才又继续开口道:“若是重灾,布政使需加急递赈灾司处理,赈灾司需在三十六时辰内,户部报可用钱粮,兵部报边军状况,工部报官矿产能,最后交由朕朱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