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40章 计败1

作品:《前世被团灭?重生拉着残王入洞房

    “很简单,只要告诉老七我真正的意图即可。”楚玄迟直接相告,“我不是在坏他婚事,而是帮他。”

    “妾身明白了。”墨昭华是一点即通,恍然大悟,“慕迟越是不赞同这门婚事,陛下就越放心。”

    “果然还是昭昭懂我。”楚玄迟随即换了个话茬,“今日入宫还有件事,父皇宣了御医为我看腿。”

    “御医可是发现了慕迟的异常?”墨昭华为保万无一失,每次在楚玄迟入宫前都会为他扎针。

    这种针法是为了短暂封闭他的经脉,如此在御医为其检查之时,便会查出他经脉依旧堵塞。

    “没有,但我想问问昭昭,我何时能‘站起来’?父皇很是关心。”这事楚玄迟得听她的安排。

    墨昭华反问他,“这就要看慕迟的处境了,你觉得现在若站起来,陛下会否不再对你生忌惮?”

    楚玄迟略作思索,“那还是再等等吧,等父皇的态度稳定一些再说,我不想再被父皇猜忌。”

    “妾身的心法已许久都没任何进展,求师父指教。”墨昭华换了个话茬,虚心请教起来。

    楚玄迟一本正经的看着他,“你具体与我说说,我先分析下是何原因,再对症下药。”

    “是,师父。”墨昭华仔细讲述起了自己的修炼情况,她还急着突破,好为楚玄奕治疗。

    

    翌日晚上,瑞王府书房。

    楚玄霖忙完公务,那庐赶紧为他整理文书。

    幸隆提起一事,“主子,都好几天了,陛下怎还无动静,可是不愿赐婚?”

    “是啊,主子。”那庐也道,“您难得入了陛下的眼,会不会又引起了怀疑?”

    “毕竟是婚事,父皇考虑的自然比较多,若是草草赐婚,反倒说明他不在意本王。”

    楚玄霖反倒没那么担心,“今日在监查司,五皇兄找本王说了几句话,说的正是此事。”

    楚玄迟昨日便说过会找他解释,也免得给了旁人离间他们兄弟的机会,在监查司正好有机会。

    楚玄霖很信任两位贴身护卫,便将此事如实相告,那庐与幸隆听完之后,心里也有了点底。

    幸隆对楚玄迟观感一直都很不错,“御王殿下若是能真心待主子,那倒不失为美事一桩。”

    “可不是。”那庐连声附和,“属下瞧着御王殿下是比祁王殿下更重情重义,而不是只图利。”

    楚玄霖笑道:“五皇兄为人真诚率直,本王与之相处,确实也比与六皇兄相处更为舒服些。”

    他与楚玄迟是“情敌”,可人家身为正主都不计较,还对他这般好,这气度楚玄寒便无法比拟。

    幸隆略带期待,“主子若是真能娶了钟小姐为妃,便多少也算是与辅国公府攀上了一点关系。”

    容悦与钟凌菲交好的事,他们再清楚不过,而辅国公府的人又宠着容悦,可不能扯上关系?

    “且看父皇会不会答应这门婚事吧。”比起钟凌菲,楚玄霖更想娶容悦,奈何他连提都不敢提。

    一是辅国公早已有言在先,容悦这两年不议亲,二是辅国公府势大,他也怕文宗帝怀疑他起了野心。

    

    又过了一天,上小朝。

    大理寺卿出列启奏,公开了瑞王一案的调查结果。

    其实他昨日便已觐见文宗帝,然而此事发生在中秋宫宴,众人皆已知晓。

    因此便让他今早当众启奏,让上朝的官员都得知结果,也免得他们私下议论。

    此案除了楚玄霖,其他涉案人员全部死了,叶修然查了多日,也未能发现新线索。

    后来竟然出现了新的证人,说是与那太监相熟,曾听他说漏过嘴,私下为楚玄迟办事。

    然而叶修然多番审问后,发现他的证词竟前后矛盾,觉得事情太过蹊跷,于是对他起了疑。

    但叶修然没打草惊蛇,反而是将计就计,假意信了他,暗中却派人监视着,最后果然发现异常。

    那小太监悄悄收了一封信,他看完就想销毁,监视他的人及时出现,将信抢了过来保留证据。

    最关键的是,这个监视他的人并非大理寺的人,因为小太监在宫里,宫外的人不方便监视。

    于是叶修然觐见了文宗帝,由文宗帝亲自派了暗卫,如此一来便也不会出现作假的情况。

    暗卫抢了纸条先看过,当即便确定这小太监确实有问题,于是直接抓他去面见文宗帝。

    文宗帝看到纸条上写的并非东陵文字,而是南昭文字,便知这太监原是南昭的细作。

    他当即传了叶修然入宫审问,可惜南昭探子细作又是在齿中藏了毒,不等审讯便已自尽。

    不过由此也能确定,楚玄迟是无妄之灾,这是南昭人为了让他死,想出来的阴谋诡计。

    萧衍的诡计再次失败,且还损失了好不容易安插在宫里的一名眼线,好在这眼线并不重要。

    宫里可不止一个南昭细作,这个是地位最低的,不过是个低等小太监,平日里也没什么用处。

    楚玄迟的嫌疑虽洗脱了,但这个案子没了其他线索,也终究不了了之,查不出个真相来。

    上朝的官员们纷纷议论了起来。

    “这些南昭细作,真是无孔不入,竟还渗入到了宫里。”

    “那晚的太监,会不会也是细作,他有意提到殿下,便是为了栽赃御王殿下?”

    “不可能,提到殿下是乃是刑部侍郎之女,除非她也是南昭细作,但这不可能吧?”

    “那若是她为了得到太监的帮忙,愿意说这个谎呢?这也不是没可能的,对吧?”

    “这案子坊间也有了些风声,既然未查出结果,那不如干脆推到南昭细作的头上去。”

    “有道理,南昭贼子本就有意陷害御王殿下,如此说也不算胡诌,还能激起民愤。”

    “不止如此,若真如此结案,南昭贼子定会知晓,若不是他们所为,也只能吃哑巴亏。”

    文宗帝听着他们的议论,竟也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最后便让大理寺这般结案。

    除此之外,他还安排人在坊间大肆宣扬此事,想要激怒其他南昭细作,让他们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