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宜修穿进了康熙朝42
作品:《综清穿妈妈再爱我一次》 后宫众嫔妃都卯足了劲的想要生孩子,除了做一些能引起皇上注意的事,心思也不往旁处使了。
就连皇贵妃也没能免俗,喝的各种药,只会比别人更多。
因为大家都在拼事业,宜修的日子反倒过的清静起来。
别说宫里没聪明人,大多人都能看出来,皇上不会再让永寿宫有孩子降生了。
不管是因为平稳,或者别的原因,总不能皇上的阿哥,都从淑贵妃肚子里爬出来吧?
如果真要那样,太皇太后都不能答应。
最后的结果,要么是孩子被抱走,要么是留子去母。
接下来的几年,宫里一共大选了两次,但都没有大家族的女子再被选进宫中。
几乎都被赐给了宗室,或者家里直接找借口免选。
皇上近些年来,宠幸的大多都是小选进宫的女人,多数都被封了低位的答应。
有的甚至连个品级都没有,挂着庶妃的名号。
庶妃也就听着好听,份例跟答应差不了多少。
卫氏也终于不用困在乾清宫了,皇上查到了些事,就把她给分去了钟粹宫。
位分也只是个答应,从此召幸的次数,也像打滑梯似的直降到底。
此时异军突起的,是一个小选进宫的章佳氏,就是后来生下胤祥的敬敏皇贵妃。
当宜修知道她的时候,人已经以庶妃的身份住进了永和宫。
对于她,宜修不像防备姑母那般,有太深的忌惮。
不过,也是不可太过掉以轻心。
毕竟前世的时候,皇上在废太子之前,还是很宠爱胤祥的。
现在皇上的儿子可不多,万一胤祥出生,依然还能得到皇上的宠爱,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琢磨了两天,宜修决定,这个善心不能发。
那就只能抱歉了,截断了章佳氏成为敬敏皇贵妃的青云路。
不过抱歉也只是在心里想想,再见面时,她还是高高在上的贵妃娘娘。
二十五年大选过后,太皇太后的身体也越发的不好起来。
太医院的主要成员,几乎都快住在慈宁宫了。
皇上每日下朝的第一时间,必定是要先到慈宁宫来看望皇玛嬷。
在尚书房读书的阿哥们,每日下学后也都结伴来慈宁宫看乌库妈妈。
因为太皇太后的身体时好时坏,康熙二十六年的年宴都办的很是简单。
转年到了春天后,老太太的身体竟然有了好转的迹象。
这可让前朝后宫众人都高兴不已,皇上还为此想要一场宴会,让所有人都快活快活。
三品以上的官眷,都可以携女参加,有才艺的也有机会展示一番。
皇上做事,向来不止一个目的。
他的出发点,肯定是想要皇玛嬷开心一番,暗地里也有考察各家女儿的意思。
毕竟胤禥已经十三了,是时候开始为他相看了。
宜修不会在这方面引起皇上的敏感,反正胤禥是大阿哥,皇上绝不会忘记这么重要的事。
就算他忘了,也自会有人提醒。
她对外的表现,向来就是个只操心孩子们吃穿可舒心的慈母。
学业上,宜修从不插手,也不在皇上面前提哪怕一句。
虽然只有一点点作用,但也比早早让那祖孙俩忌惮的好。
太皇太后信没信宜修不知道,反正皇上是信了的,这就够了。
谁让老太婆已经没几日好活了,接下来就要准备好另一件事了。
那就是皇贵妃的命数也不长了,之后皇上必定会拿宫权试探,宜修得想个合理的说法推拒。
这些年,有着系统的帮助,即使手中没有宫权,她也没让人钻了空子。
既然如此,何必还要劳累的帮皇上打理后宫?
她又不是正妻,可没有兴趣为小妾们的生活操心。
到时候万一烦了,直接把人都弄死了,可没信心对上圣祖爷。
再说,悠闲的日子,她现在过的很畅快,麻烦还是离自己远点吧。
那就给温贵妃一个恩典,让她生个孩子吧。
到时又是忙孩子,又是忙宫权,身体怕是要吃不消呢?
剪秋看着主子捂嘴乐,有些不明所以,但主子开心,她脸上也跟着露出了笑容。
宜修看的稀奇,手指虚点着剪秋,“你这丫头,知道本宫在想什么?你就跟着乐?”
剪秋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微福了下身,“主子开心奴婢就开心,不论主子心里在想什么。”
听了剪秋的话,宜修脸上的笑容慢慢褪去,记忆也仿佛被拉回了久远的时空。
剪秋担忧的望着主子,知道她又在怀念什么人了。
自从太皇太后的身体出现问题后,皇贵妃就免了众人逢五逢十的请安。
因为她日日都要到慈宁宫尽孝道,没功夫听她们这些人絮叨。
太皇太后最严重的时候,嫔妃们也轮流去伺候过,但皇贵妃依然还是每日都到场。
可她的孝心,并没有被太皇太后记在心里,只是面上笑着夸赞,实际的表示一点都没有。
旁人都看的分明,也就只有佟佳婉瑜这个大傻子还沉浸在太皇太后的夸奖中。
大概做梦都会梦到,太皇太后亲口跟皇上提议,封她为皇后的谏言吧?
奈何宴会的热闹刚过没几日,慈宁宫里又传出了不好的消息。
这回的病倒,那可真是来势汹汹。
皇上更是昼夜不离左右,还亲自喂送汤药。
太皇太后心疼孙子,让他要保重自身,皇上为了安皇玛嬷的心,只好暂时离开慈宁宫。
但他并没有回乾清宫处理政事,而是带着王公大臣步行至天坛。
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的生命,以此来增延祖母的寿数。
还边哭边说了很多,祖孙情谊深浓的点点滴滴。
然而,自然规律是无可抗拒的,阎王让你三更死,无人敢留你至五更。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太皇太后走完了她的人生旅途,以七十五岁的高寿离开人世。
皇帝给祖母上了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并根据她的遗愿,灵柩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了清东陵。
不过后世也有人猜测,遗愿只是托词,其实是因为她曾下嫁给多尔衮,无颜于皇泉下复见本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