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54章

作品:《穿越后,我带着大明走向昌盛

    贼人装备精良,有备而来,朝廷的押运官兵……居然……死伤了几十人!”

    师爷闻言,也是大惊失色,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什么?竟有这等事!这可如何是好?”

    “完啦……这下完了……”孙知县跌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两眼发直。

    他的两手微微发抖,冷汗从额头渗出,顺着脸颊滑落。

    “咱们苏州……竟然窝藏着……这样的贼子……”孙知县话都说不利索了,嘴皮子颤抖,“皇帝……会何等的……震怒……”

    师爷也沉默了。

    这就等于是叛乱啊。

    一个搞不好,从上到下都得砍一遍……

    落一个罢官、流放,都是祖坟烧高香了。

    事情发生在苏州,性质尤其严重。

    因为,过去这里是张士诚的地盘!

    张士诚奉行“保境安民”的策略,对老乡很亲切友好。

    朱元璋攻取苏州,当地人没少抵抗,后来朱元璋对苏州也是格外的严苛。所以,是有历史阴影在……

    师爷咽了咽唾沫,说:

    “当务之急,还是先弄清楚情况,派人去府衙打探一二……再和周边几位知县,商议一番……”

    孙知县连连点头:“就这么办……”

    ……

    第二天。

    上午,日头昏昏,天空中阴云浮动。

    吴江县衙门前,黑压压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叫县太爷出来!”瘸腿老汉挥着破草帽嘶喊,“太湖劫钞死了三十多个官兵!官家连自己的钱都保不住,拿什么赔咱们!”

    人群嗡地炸开锅。

    抱孩子的妇人紧拽着国债凭证:“我男人在码头扛货的血汗钱啊!”

    穿长衫的老童生抖着山羊胡子,低声冷笑:

    “早说过朝廷发这劳什子国债,就是变着法儿聚敛盘剥……”

    “那可是我攒了三年的棺材本啊……”

    “肃静!肃静!”

    衙役的铜锣敲得震天响,十个皂隶横着水火棍,堵在衙门口。

    领班赵捕头腮帮子绷得铁紧,冷眼扫视众人——

    这群暴民里混着三教九流,挑担的货郎挨着穿绸衫的小店主,连城隍庙的乞丐都攥着半贯钱的票子挤在角落。

    “反了你们了!”

    赵捕头钢刀出鞘三寸,寒光闪过,人群霎时一静。

    赵捕头声如洪钟的喝问:

    “出了这么大的事,一个个瞎凑什么热闹?是谁教唆你们聚众冲击县衙的?”

    人群还要嗡嗡,却被赵捕头强势压下:

    “现在抓紧散了,各回各家,咱们就当没发生过!要是被有心人捅上去……”

    刀尖缓缓指点而过,赵捕头冷声说:“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死!”

    人群小声的议论起来,百姓脸上,都添了几分畏缩之色。

    赵捕头指了几个人,沉声命令:

    “把那几个叫得最欢的抓起来,投进大牢!”

    这时。

    县衙百步之外。

    几个富商姚家的家丁,敲锣打鼓的来了,大声吆喝道:

    “七折收国债嘞!有多少收多少!”

    吴江县盛泽镇,生产丝绸,姚家也是靠丝绸起家,后来又靠盐引和漕运等,逐渐壮大。

    在民众有恐慌情绪的时候,姚家等大商人反而在大肆收购国债,低价吃进不少。

    他们这么一吆喝,便吸引走了县衙门口的人群。

    只不过。

    “七折?可真是黑心肝!”

    “俺不卖,俺就要官府兑的本金和利息!”

    姚家的家丁笑道:“你不卖,有的是人卖!”

    确实有胆小之辈,害怕官府赖账,想把国债卖了,与姚家的讨价还价起来。

    其他人不想卖,但看大商人竟这般坚定的支持国债,一时也犹豫起来。

    一众捕头皂吏,看到人群散了,顿时松一口气,赶紧去后衙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