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90章 想要个孩子

作品:《九龙夺嫡,这江山朕不坐

    太和殿内,金碧辉煌的穹顶之下,新登基的楚宁端坐在龙椅之上,年轻的面容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殿内烛火通明,将九龙盘绕的柱子映照得熠熠生辉,却照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

    “陛下,裴琰智三人已经被问斩,首级悬挂在城门口示众。”

    赵羽单膝跪地,银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声音铿锵有力。

    楚宁闻言,嘴角缓缓扬起一个弧度,随即化作一阵朗声大笑,笑声在殿内回荡,震得几位老臣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很好!这就是想在朕登基大典上出丑的下场!”

    楚宁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眼中寒光乍现。

    他永远不会忘记三个时辰前,那三个来自唐、汉、魏三国的使者,在他登基大典上当众提出的三道难题。

    唐朝使者裴琰智那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仿佛还在眼前。

    “赵羽!”

    楚宁收敛笑容,声音陡然转冷:“你马上率领白马骑兵,将三国使团士兵全部拿下!”

    赵羽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被军人特有的服从所取代:“末将遵旨!”

    他抱拳领命,转身大步离去,银甲碰撞声在殿内清脆回响。

    楚宁目送赵羽离开,转向殿内群臣和各国使者,脸上已换上和煦笑容:

    “好了,如今这三个跳梁小丑已经处理,时候也不早,今日朕在此地宴请群臣和诸位使者。“

    随着他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侍女们鱼贯而入,手捧各式珍馐美味。

    乐师们奏起悠扬的宫廷乐曲,殿内烛火摇曳,人影交错,很快热闹起来。

    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唐、汉、魏三国的席位上空无一人,而楚宁的目光不时飘向殿外,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与此同时,赵羽已率领数千白马骑兵将三国使团驻扎的驿馆团团围住。

    白马骑兵是楚宁亲自组建的精锐,人人骑乘雪白战马,身披银甲,腰佩弯刀,背负强弓,是楚国最锋利的刀刃。

    “你们带兵包围驿馆,这是何意?”

    驿馆内,一名魏国使团军官色厉内荏地喊道,手已按在刀柄上。

    “我们是使团,难道你们要杀使者吗?”

    汉朝士兵跟着叫嚷,声音却明显底气不足。

    唐朝使者更是直接威胁道:“快些让你的兵马退下,否则此事传出去,对你楚国不利!”

    “你们楚国新帝才登基,难道你要陷新帝于不易吗?”

    赵羽骑在战马上,冷眼看着这些慌乱的使团士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你们的主使裴琰智等三人,在我朝陛下登基大典上出题刁难,已被我朝陛下下令问斩,首级此刻就挂在城门口!”

    此言一出,驿馆内顿时一片哗然。

    士兵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恐和难以置信。

    他们原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出使任务,最多不过言语上刁难一下新登基的楚帝,却没想到会招来杀身之祸。

    赵羽不等他们反应过来,继续道:“更可恨的是,你们三朝明面上派使团来此,暗地里却出兵联手攻打我朝边境!如此两面三刀的做法,令人不齿!”

    驿馆内的士兵们脸色大变。

    “本将奉皇命,将你们拿下!”

    赵羽不再多言,大手一挥:“杀!”

    三千白马骑兵如潮水般涌向驿馆。

    箭矢破空声、刀剑碰撞声、惨叫声瞬间响彻云霄。

    三国使团士兵虽奋力抵抗,但寡不敌众,加上事发突然,很快便溃不成军。

    鲜血染红了驿馆的墙壁,顺着石阶流淌成小溪。

    一个时辰后,最后一名吴国士兵被乱箭射死在墙角,三千使团士兵无一幸免。

    “清理现场,尸体全部抬出城外焚烧,不得留下任何痕迹。”

    赵羽冷声下令:“封锁驿馆,严禁任何人进出。”

    当最后一具尸体被抬上板车时,夕阳已经西沉,天边残阳如血,与地上的血迹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诡异而残酷的画面。

    赵羽回到皇宫时,登基大典后的宴席已经结束。

    太和殿内只剩下楚宁一人,他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城墙上随风摇曳的三颗头颅,背影挺拔如松。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三千使团士兵一个不留,全部击杀!”

    赵羽单膝跪地,银甲上还沾着未干的血迹。

    楚宁转过身来,目光落在赵羽染血的战袍上,嘴角扬起满意的笑容:

    “做得很好。”

    他走近几步,亲手扶起这位心腹爱将:“你先回去休息,等过几天,你带着白马骑兵随朕御驾亲征!”

    赵羽闻言脸色骤变:“陛下,您要御驾亲征?可您才登基,国内局势尚未稳定……”

    楚宁摆手打断他:“放心,朕会将国内之事安排好。唐、汉、魏三国联手犯境,若不亲自迎头痛击,他们还以为朕是软柿子好捏。”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朕要让他们知道,挑衅大楚的下场!”

    赵羽知道楚宁性格,一旦决定的事绝不会更改,只得拱手应道:“末将遵旨。”

    待赵羽退下后,楚宁独自在殿内踱步片刻,随后向后宫走去。

    夜色已深,皇宫内一片寂静,只有巡逻侍卫的脚步声偶尔打破这份宁静。

    皇后沈婉莹的寝宫内,烛光柔和。

    这位出身前朝的皇后正在案前翻阅奏折,听闻皇帝驾到,连忙起身相迎。

    “陛下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沈婉莹接过楚宁解下的外袍,眼中满是温柔。

    楚宁握住她的手,将自己决定御驾亲征的想法说了一遍。

    沈婉莹初时还试图劝说:“陛下初登大宝,朝局未稳,若此时离京,恐怕满朝文武大臣会反对。”

    “正因朕初登帝位,才更需要这场胜利。”

    楚宁打断她,声音坚定:“三国联手,非同小可,若朕不亲自出征,边境一旦有失,国内必生动荡。”

    沈婉莹望着丈夫坚毅的侧脸,知道再劝无用。

    作为皇后,她明白政治的需要;作为妻子,她却难掩担忧。

    沉默片刻后,她轻声道:“臣妾只求陛下答应一件事。”

    “何事?”

    “出征前这几日,多陪陪臣妾和木兰。”

    沈婉莹眼中闪过一丝羞涩:“臣妾想……再要个孩子。”

    楚宁愣了一下,随即大笑起来,一把将沈婉莹抱起:“皇后有命,朕岂敢不从?”

    他大步走向内室,在沈婉莹耳边低语:“正好让那些三国宵小看看,朕不仅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在传宗接代上也不遑多让!”

    烛光摇曳,映照出纱帐内交叠的人影。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却被乌云笼罩,宛如不想看到接下来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