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九十章 三季稻收成!

作品:《高调断亲,你家祖宗老娘不认!

    每亩水稻算下来,就算最低的都有亩产860斤以上。

    这还是因为这些人家没有照料好,导致一些水稻抽穗和灌浆时营养没跟上。

    好在后期补上,挽救一点,但还是难免损失。

    最高的亩产达到一千一百六十斤。

    这亩产出来,辛苦十几天的农民们瞬间觉得胳膊不疼,腰也不酸了。

    让外地人也都倒吸了口凉气。

    哪怕已经有所预料,可当事实摆在眼前时,还是让他们精神恍惚,有些不敢相信。

    随后消息就像长了飞毛腿一样,瞬间传开。

    很快就传遍东南土地,还在继续往外蔓延。

    当姜梨花的折子和十斤新稻子送到京城时,百官再次震动。

    他们当时很少有人真相信姜梨花能一下子就种出亩产上千的水稻。

    更别说还是一年三熟的水稻。

    即便她有修复土地的例子在前,多数人听到时也只觉得是天方夜谭。

    觉得姜梨花太急功近利了,是不是也想学那些地方贪官,搞什么祥瑞欺骗陛下。

    无奈陛下像中了姜梨花的蛊一样。

    姜梨花说什么都信,姜梨花请什么命都批,还不准他们随便插手。

    百官无奈只能在朝上时不时给姜梨花上眼药,顺便派人盯着潼阳县。

    准备她一有错处就立刻上报。

    谁知道等来的不是姜梨花弄虚作假的消息,而是她再一次创造奇迹。

    其实只要稍微有点脑子,想想也知道。

    东南现在有多少眼睛盯着。

    姜梨花再蠢,有再大的胆子也绝对不敢在这个时候弄虚作假啊。

    偏偏这些人不服一个女子上庙堂,什么都想质疑,恨不得能揪住她一点错处,把人彻底踩在脚下。

    收到消息的北朝帝畅快的笑声传出大殿,久久不息。

    随后批准姜梨花以朝廷名义购粮的请求和定价。

    百信又不是冤大头,辛辛苦苦种的粮哪说捐就捐。

    所以姜梨花早就做好计划。

    新稻因为产量高,未来势必会拉低稻子的价格。

    这也是她的计划之一。

    粮食存在的意义就是能让人吃饱。

    如果粮价太高,百姓都买不起,那还有什么意义。

    先提高产量,再降低粮价,这是她的计划。

    只是现在情况特殊,粮价暂时还不能降。

    不止不能降,还得升。

    在夏收结束后,衙门便张贴新的公告。

    这次公告不止宣布了三年后新粮的市场定价。

    还宣布了朝廷高价征粮的消息。

    今年新稻统一卖给衙门,未去壳的,每斤按60文算,去壳的按40文算。

    明年则会在这个价钱上,再降10文,以此类推。

    等三年后,稻子市场价统一按带壳30文,去壳15文算。

    也就是说,不趁着这三年多卖给朝廷,损失的只有他们自己。

    只是百姓们对朝廷的信任指数已经为负。

    所以姜梨花此次征收粮食只在潼阳县。

    她运用上次修路的手段,直接在衙门口摆上一筐筐铜板和碎银子。

    潼阳县的百姓们现在对姜梨花是全身心相信。

    既然她都做担保了,自然就卖。

    就算不信朝廷,也要给姜大人一个面子。

    当然,姜梨花也给出一个承诺。

    所有愿意卖粮的人,都会按照卖粮多少,给予冬天土豆种植额度。

    关于土豆,潼阳县百姓们这段时间也有耳闻。

    不过很多都没有亲眼见过。

    毕竟这东西只有姜大人自个在种。

    但马山村的村民都参与过挖土豆。

    据说两个月就能收成,亩产八千斤。

    而且这东西也能当粮食吃。

    这亩产太离谱了,还是粮食呢,比三季稻还让人难以相信。

    加上那会他们的心思精力都在稻子上,便忽略土豆这个消息。

    如今他们对姜梨花已经生不起任何怀疑的心思。

    听到能种高亩产的土豆,当然兴奋了。

    瞬间一个个强者卖粮。

    为什么不卖呢,又有钱赚,冬天还能种土豆继续赚钱,不卖是傻蛋。

    因为姜梨花的土豆种植权,还搞得别处偷偷想高价来收粮,然后发战争财的粮商算计都打水漂。

    压根没人愿意卖,除非把价格开得更高。

    可开太高他们也亏啊。

    但价格不高,人家凭什么损失种土豆的名额卖粮给你。

    最后三万亩田收下来的稻子,几乎九成都被姜梨花收到手。

    所幸这段时间北朝帝刀了不少顽固士族,给国库充了一笔钱,不然还真要给百姓打欠条。

    姜梨花分出两千万斤稻子,交给武定大将军那边派来押运的军队。

    剩下几百万斤则充做稻种。

    毕竟明年她还想让东南土地,符合条件的都种上三季稻呢。

    不符合条件的则继续种小麦。

    不过不是本地低产小麦。

    而是四月就能收,亩产千斤以上的春小麦,和七月才能收,亩产千斤的冬小麦。

    她都算好时间,三月开始种春小麦,到六月中旬就能收下来。

    七月开始种植冬小麦,明年二月中旬就能收下来。

    当然,这样对比三季稻肯定会亏一些。

    所以小麦的定价会比稻子稍微高一些。

    无论如何都必须让市场达到平衡。

    等国内粮食丰足起来,她再慢慢推出新作物。

    比如玉米、红薯、棉花、甜菜等等。

    稻子收完后,也轮到姜梨花的土豆田收成了。

    这次来看热闹的人特别多。

    大家都想亲眼瞧瞧传说中亩产八千斤的土豆到底是什么神仙物种。

    除此外,还有一堆的请愿声。

    水稻赶不上了,冬日土豆总能种一点了。

    外地人都喊着让姜大人别厚此薄彼。

    姜梨花则表示,今年种植的土豆都会当军粮输送给军队。

    因为土豆育种需要用到根茎,所以八月种下的一批土豆会用来作为冬日豆种。

    数量有限,只能供应两万亩土地左右。

    即便是潼阳县也不是人人都能种。

    至于选择潼阳县,自然因为潼阳县距离她近,比较好管。

    毕竟是新的作物,她不盯着,万一别人乱种,岂不是浪费资源。

    如果送到远方种植,万一出什么问题,难不成要她天天跑来跑去。

    她如果还只是之前的八品小农官倒也罢了。

    如今不只是三品大员,还是二等侯爵。

    谁敢说让一位侯爷大老远跑来就给他们看土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