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一百八十三章 给大人们长长见识

作品:《高调断亲,你家祖宗老娘不认!

    原来蘑菇真的不用地里种,不需要土也能随意生长。

    在得知可人工种植的菌菇不止这种小灰菇。

    几位大人便提议要去看别的蘑菇。

    然后姜梨花就无奈地带着他们翻山越岭,去隔壁马山村看木耳。

    马山村当时竞标到的是黑木耳。

    现在村里总共有三十个蘑菇房,都是村共同产业。

    每个蘑菇房里也放着十个架子。

    不同的是这些架子上都整齐摆放一块块圆木头。

    还有几天新一批木耳也能收成了。

    所以现在木头上都长满密密麻麻的黑木耳。

    “这是乌耳?这么多?竟在木头上也可种?”

    乌耳是这里人对黑木耳的第一称呼。

    黑木耳也可算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菌菇,价格也不低。

    市面上,品质上乘的干木耳,一斤能到200文。

    姜梨花道:“乌耳便是雨天后,从湿润的树干上生长出来。”

    京城那边的环境比较干燥,冬天下雪,春夏很少下雨。

    他们这些大老爷又经常待在四处都是砖石的城里,哪见过木耳是从哪长出来。

    楚大人忍不住问,“这种乌耳产量如何?”

    姜梨花道:“每三十日一收,一个蘑菇屋每次可收800-1000斤。”

    每种菌菇的成长期和产量都有不同。

    木耳的成长期就比鸡枞菇久一些。

    不过耐不住他价格高,产量也不低。

    所以当初马山村抢到木耳种植权,可让不少村长羡慕好久。

    连赵有德都羡慕对方的好运。

    不过想到明年他们马头村可以种价值更高的云芝,便更加自得。

    司农监忍不住问,“那这个一年能种几次,莫不是也与鸡枞菇一样,全年可种?”

    姜梨花送到京城的菌丝都被交给司农监亲自种植培育。

    所以对于菌菇种植,他了解得比较多。

    可也止于鸡枞菇。

    他倒是从王爷口中听说过,姜梨花还研究出其他菌菇种植法子。

    但他想着大概就几种寻常容易长出来的菇子。

    没想到连乌耳也可,不由让他再次重视起菌菇种植来。

    之前他的重心都在营养液和肥料可增加作物产量上。

    现在他发现菌菇的重要或许并不比那些差。

    这是自成一个体系了。

    如果以后能推广开来,百姓们是否能一边种田,一边种各种蘑菇?

    其余人被这么提醒,也想到这个,顿时都惊了。

    先前他们得知鸡枞菇全年可收,便惊于产量之高。

    所幸鸡枞菇只是一种普通菌菇,价格也不高。

    所以最多感慨一番。

    没想到其他菇子也能全年收成。

    如果是这样,其中的利益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庞大。

    乌耳都可以种植,那其他稀有菌菇呢?

    想到姜梨花之前说的,其他村子种植的菌菇都不同,顿时兴致更高了。

    可惜兴致再高,也扛不住翻山越岭。

    所以一行人只能先回马头村。

    休息吃饭后。

    下午一行人骑马,被姜梨花带着去其他村落看蘑菇。

    看完所有蘑菇,还看了姜梨花提供的菌菇集。

    确定里边的蘑菇都可以人工种植后,在场几位大人都难以抑制心动。

    而后便更加遗憾,没有早发现姜梨花这个能人。

    若早发现,这菌菇法子和土地恢复法子都能捏在手中。

    现在菌菇法子已经进了天眼,圣上也打算推广开来。

    他们即便跟着种,也捞不到多少油水。

    毕竟物以稀为贵。

    当菌菇都泛滥开来,还能赚多少钱。

    他们只想高价,却忽略了薄利多销的可怕之处。

    等以后再看到北朝国菌菇所含的可怕利润,更加后悔。

    营养液和肥料现在也被陛下先捏手中了,谁也不敢虎口夺食。

    所以他们只能幽怨地扫了姜梨花一眼,叹气摇头。

    只能心中暗自嘀咕,这姜梨花也太过实诚了。

    但凡有点什么新东西都先叫陛下知道。

    搞得他们想捡点漏都没法。

    钦差队伍在这边一直停留了五日便急匆匆离开。

    毕竟他们还要赶回去过年。

    算算时间,还有八日就过年了。

    姜梨花目送离去的车队,好心地想着,希望这些金贵的大人们骨头别被跌散架。

    此番回去,肯定一路都得加速赶路。

    以现在的路况和马车颠簸情况,啧啧啧。

    被折腾了几天,这会难得起了丝幸灾乐祸。

    钦差队伍带着考察的结果回去了。

    劝农寺的众人却还留着。

    他们此行的任务就是辅助姜梨花治疗东南土地。

    恐怕在东南土地全部治好之前,他们这一群人都回不去了。

    姜梨花让人把小院旁边的大杂院重新修整,清理出来给他们住下。

    转眼就到正月前一天。

    县里施工暂时被叫停,所有工人放五天假。

    虽然工人们有点不太愿意。

    毕竟他们干一天活就能领一天工钱。

    可县太爷都发话了,他们能怎么办。

    而且今年大家伙难得能过一个好年,连县里都难得张灯结彩了,也乐得早些回去跟家人过年。

    马头村这边。

    年前姜梨花便一直提前让几个工坊赶工。

    现在囤的货物都足够年后用。

    所以她也爽快地给所有工人放了七日带薪假。

    基于工坊才开启没几个月,所以今年暂时不算年终奖之类。

    不过年礼少不了,还非常丰厚。

    管事级别的年礼都是两只鸡,一套250规格的养生膏,一套500g规格的肥料,一套腌菜礼盒,其中包括萝卜腌菜、萝卜罐头、韭菜腌菜、榨菜。

    榨菜是她那几千斤芜菁做的,都是限量版。

    鸡也是她这段时间让人在山上养的。

    天天吃泉水养出来的菜叶子,都长得健康壮实。

    每只母鸡都有三四斤左右,肉质非常鲜美。

    普通级别的工人,就是腌菜礼盒、肥料,一挂五斤的猪肉,五斤麦粉。

    除礼物外,每人还有一个过年红包。

    管事们一两银子,普通工人100文。

    都是额外的惊喜,收到的人都乐开花,当天就带着东西欢欢喜喜回家去。

    所有工坊关门后,姜梨花安排一些人轮流照看田地,便也回宅子过年去。

    过年期间她不打算工作了,想着在屋里窝几天,好好放松放松。

    除夕夜,新农山上灯火通明。

    这是姜梨花在异世界过的第一个年,却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红火的年。

    今年留在她这边过年的人一点都不少。

    牛大力和伍成两个不用说。

    伍成镖局的那些镖师们,除了个别家里有人等的,还是决定回家过年外。

    其余基本都留在马山村这边。

    除此外赵廷臣四人也没有回去。

    他们是奉命留守在姜梨花这边,陛下无召自然不能私自回。

    而且在土地情况爆出来后,得知四人都在姜梨花这边的家人,纷纷都给四人写信过来。

    大致意思也是要他们好好待在这里。

    土地恢复的事情一出来,其他事情便也一件件地往外漏。

    其中就包括营养液不止可以修复中毒的土壤,在正常的土壤和作物上使用,还能增加作物产量。

    这点皇庄那边已经试验出来。

    试验的是黄豆、小麦和萝卜。

    小麦目前还没到成熟期,不过已经结了麦穗。

    碧色的麦穗生机勃勃,虽然还没有灌浆。

    但每一株麦穗中比寻常麦穗都要多一两穗。

    如果这些麦穗全部能完成灌浆,就算没收下来,也都能预估到产量至少能翻0.5倍以上。

    如果真如此,再用结成的新麦种继续浇灌营养液种植。

    是不是能让粮食慢慢地变成高产粮了?

    这个设想还没肯定下来,黄豆就给了他们定心丸。

    试验物最先成熟的是萝卜。

    而且萝卜也明显产量翻高。

    原本亩产一千八百斤的白萝卜,在用了营养液后,收下来的萝卜比之前的个子要大一圈。

    一过秤,亩产竟然两千九百斤,多了一千多斤,超过半成。

    当时这结果就已经让参与试种的人兴奋不已。

    不过考虑到蔬菜和粮食毕竟不同,所以还是没法定下心来,只能等黄豆或者小麦的结果。

    而现在黄豆也能收成了。

    一亩黄豆原本平均亩产200斤,皇庄土壤好,照料也惊喜,所以亩产一直都能到280-300斤区间。

    可这次收下来,却有四百斤。

    虽然相较于萝卜,提升的似乎不算多。

    可对于粮食来说,这已经是跨越的非常大的一大步了。

    和小麦预估的增产量差不多。

    黄豆这边已经得到验证,如今便说明小麦亩产或许真能到四百斤。

    这哪不能叫人兴奋。

    大概人逢喜事精神爽,土地恢复的消息,加上黄豆增产的消息传来。

    北朝帝身子骨都好了许多,可以自己上朝了。

    上朝第一天,他就宣布了这件事,还让人带部分朝臣去种小麦的暖房看看茁壮生长的小麦。

    原本土地恢复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对姜梨花的探究和恢复的法子上。

    只是姜梨花当时为避免所有人都集火营养液。

    因此她对外宣传的土地修复法子,一直强调必须先种肥田萝卜,再加营养液和肥料,缺一不可。

    以至于探查的人都没有怎么把注意力集中在营养液上。

    主要集中的是肥田萝卜这种新作物。

    甚至有探子暗暗从田地里偷了几根肥田萝卜送回去。

    这会都在各家的农庄里偷偷种。

    结果没想到被忽略的营养液还有这个功效。

    得知种韭菜时,姜梨花没建议农人继续用营养液和肥料,他们便也只当是对症土地修复的寻常药物,以后估计也不怎么需要用得上。

    却没想到最重要的才是被忽略的东西。

    营养液之后,皇帝又允许几位可信的勋贵和肱骨大臣到专用用来秘密打造姜梨花那些新东西的铸造营。

    等参观过一圈,所有人对姜梨花的看法和重视,再次上了一层。

    这次上升的层面不再只在农耕上。

    而后面北朝帝透露的钦天监异星之说,更是如丢下重磅炸弹一般。

    由此,不管他们信不信异星之说。

    却也明白姜梨花这是彻底简在帝心了。

    而且她的确也是个有大能耐的人。

    只要她能继续保持下去,或许东南要有大变。

    北朝国也可能会迎来一场大变。

    现在他们还不知道这种变化到底算好还是不好。

    可对现在几乎已经跌到泥潭里的北朝国来说,这种变化无疑是一种希望。

    因此即便是阵营不同的多方人,也没人敢再朝姜梨花下手。

    如果姜梨花真是钦天监所说的异星,则代表北朝国将会复起繁荣。

    如果姜梨花不是,单靠她现在的能耐,也能给北朝国带来复起的希望。

    至少现在他们不用愁以后该如何筹集粮食。

    只要明年东南土地能恢复,继续种植粮食。

    后年开始,北朝国就不用对外借粮了。

    而且如果粮食都能增产,说不得三五年过后,北朝国百姓都能过上饭饱的日子。

    北朝国的军事能力一直占据优势,最大的缺陷就是缺粮。

    如果粮食一块能补上,那么往后北朝国或将无坚不摧。

    这次,哪怕暗中跟敌国合作的某些皇子也开始想怎么解除合作。

    谁都知道投敌卖国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可之前北朝国的国力实在衰微,他们几乎都看不到一丝希望。

    所有人都在推测,北朝国恐怕撑不了两年就会亡国。

    他们自然想要为自己打算。

    可如今自己的国家有复兴的可能,谁又愿意做亡国奴,当敌国的走狗呢。

    这次元年国宴上,面对来使,北朝帝与一众朝臣难得扬眉吐气一番。

    当然,也只敢在心里扬眉吐气。

    为了避免敌国把手伸到东南,他们还是尽量克制这股喜气。

    可有时候情绪再怎么克制,难免还是会泄露些许。

    再说各国隐约也从探子那得到东南土地可能会恢复的消息。

    不然此次也不会特意派使臣过来。

    由此,便使得国宴上比以往推杯换盏得还要激烈热闹。

    一边试图套话,一边努力忽悠,双方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新农山这边也笑闹不断。

    刘金花家今年过年多了一人。

    但三人免不了还是显得有些单薄。

    姜梨花就邀请他们年夜饭一起吃。

    小红家本也想着要不今年和亲家两家一起吃年夜饭。

    谁知亲家要跟姜梨花拼,便打消念头。